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章节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章节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6 21:47:43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鄞州期末)宁波城区道路铺设的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以刺激盲人足底的皮肤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不需要用到反射弧
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非条件反射
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受。
【解答】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正确。
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需要用到反射弧,B错误。
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条件反射,C错误。
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D错误。
故选A。
2.(2022八下·海曙期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直奔食堂。闻到饭菜的香味,看到饭菜诱人的色泽,不自觉地开始分泌唾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有气味的物质分子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B.看到饭菜的色泽,是因为饭菜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C.听到铃声,是因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在耳蜗内产生听觉
D.看到饭菜,同学们开始分泌唾液,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嗅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2)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3)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4)根据条件反射的定义判断。
【解答】A.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有气味的物质分子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嗅觉中枢,产生嗅觉,故A正确;
B.看到饭菜的色泽,是因为饭菜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成像,然后通过视觉神经将信号传输到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故B错误;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成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故C错误;
D.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看到饭菜,同学们开始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3.(2022八下·余姚期中)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外耳道、虹膜 B.耳蜗、视网膜
C.鼓膜、瞳孔 D.咽鼓管、脉络膜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
【解答】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在耳蜗内,对光敏感的细胞在视网膜内,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2八下·海曙期中)眼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眼睛看东西”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总是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要更亮一些
D.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成语“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2)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判断;
(3)根据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认识判断;
(4)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知,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故A错误;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如果在反射光的范围内,那么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暗很多,故C错误;
D.物体在平面镜内成虚像,在光屏上成实像,这些像我们都能看到,故D错误。
故选B。
5.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数达2千多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朵结构如下图:
【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故选B。
6.周一早晨学校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鼓膜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A.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A不符合题意;
B.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不符合题意;
C.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C符合题意.
D.鼓膜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
A.耳蜗 B.中耳
C.鼓膜 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i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其鼓膜、中耳、耳蜗都没有问题,所以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选D。
8.下列有关眼和视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常说的“黑眼球”是虹膜,“白眼球”是脉络膜
B.正常情况下,无论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人都能看清,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可调节
C.视网膜是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
D.小鸟被吓飞走,当眼望着它由近至远飞去时,瞳孔变大,晶状体的凸度变小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运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
【解答】A.人们常说的“黑眼珠”是虹膜的颜色决定的,“白眼珠”是眼球外膜的后半部分是白色坚韧的巩膜,故选项不正确。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靠虹膜的调节作用,故选项不正确。
C.视觉是在打大脑皮层的视觉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故选项不正确。
D.看远处的物体瞳孔变大,晶状体曲度变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
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选B。
10.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眼球结构中各部分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角膜的作用是透过光线,A错误;
B.瞳孔是光线的通道,B错误;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因而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1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的成像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由于眼球的大小远远小于看到的物体,因此人眼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非常相似。眼球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视网膜 D.晶状体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
【解答】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故选D。
13.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耳蜗 B.耳蜗、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从耳朵的结构的功能解答。
【解答】上课是铃声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因此接受铃声的部位是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当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这种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廓 B.耳蜗
C.听小骨 D.前庭、半规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鼓膜,听小骨是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上有听觉感受器,形成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冲动,耳廓是收集声波的作用。
【解答】前庭和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当头部下垂时,前庭、半规管将感受头部的变化信息传达到大脑,人就醒了过来,因此这种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半规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没有损伤。“失聪”的原因可能是(  )
A.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 B.耳膜受损
C.耳蜗受损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耳朵的结构没有损伤,因此“失聪”的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如图所示,骨传导耳机因其开放双耳的设计,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骨传导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
B.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位于听小骨
C.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外耳道的开放利于收集外界声音信息,保证人身安全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从听觉形成原因以及耳朵的内部结构特征解答。
【解答】A、声音通过我们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骨传导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A不符合题意;
B、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位于耳蜗内,B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C不符合题意;
D、外耳道的开放利于收集外界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我们上课听到同学的发言,经过了6个环节:①鼓膜;②听神经;③外界的声波;④3块听小骨;⑤大脑的一定区域;⑥内耳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③①④②⑥⑤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形成中,振动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6个环节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⑥②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皮肤的功能包括(  )
A.保护、分泌和排泄 B.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 D.以上三者都是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从皮肤的功能特征切入解答。
【解答】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皮肤能感受到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是通过调节血液流量和汗液分泌实现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2021八下·慈溪月考)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
A.心灵感应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盲人阅读盲文的途径。
【解答】皮肤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而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因此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味觉感受器 B.机械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皮肤感觉器的分类和特点。
【解答】皮肤里的感觉器主要有四种,即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感受器,其中,能感觉接触和受压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是触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分布于舌背面、舌尖和舌两侧,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味觉感受器不属于皮肤感受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2022八下·余姚竞赛)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图甲中[   ]   的折射。
(2)深山听鸟鸣,这是因为鸟鸣声刺激了图乙中[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3)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图丙中[   ]   的调
节作用。
(4)游玩途中手指划伤,立刻缩手并感到痛,请写出图丁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用箭
头和字母表示):   ;若只有G受损,痛觉   (填会或不会)形成。
【答案】(1)②;晶状体
(2)d;耳蜗
(3)B;小脑
(4)D→F→E→G→H;会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识图:①-角膜、 ② -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图乙中,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
A-大脑、B-小脑、C-脑干;
E-神经中枢、F-传入神经、D-感受器、H-效应器、G-传出神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图甲中②晶状体的折射。
(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因此,深山听鸟鸣,这是因为鸟鸣声刺激了图乙中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图丙中B小脑的调节作用。
(4)游玩途中手指划伤,立刻缩手并感到痛,
图丁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D→F→E→G→H;
若只有G受损,冲动还是可以传输到大脑皮层,痛觉会形成。
22.(2022八下·余姚期中)请你与小明一起完成
(1)四月的校园春暖花艳,小明看着熟悉的花草树木,暖暖的春风吹来,身处“鸟语花香” 的境界。此时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
(2)小明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的阻值。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后,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Ω。
【答案】(1)眼睛、皮肤、耳、鼻
(2)0.28;5
【知识点】人的感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人体感觉器官的知识解答;
(2)根据乙图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丙图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R的阻值。
【解答】(1)“看到花草树木”为视觉,运用了眼睛;“暖暖的春风”为触觉,运用了皮肤;“听到鸟语”为听觉,运用了耳朵;“花香”为嗅觉,运用了鼻子。
(2)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28A。电压表选择量程0~3V,分度值为0.1V,则示数为1.4V,那么电阻R的阻值:。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   ,
[④]是   ,
[⑤]是   ,
[⑥]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
(2)[⑧]是   ,内有   毛细胞。
(3)图中属于外耳的结构是   (填序号)。
(4)图中具有放大声波作用的结构是   (填序号)。
【答案】(1)鼓膜;听小骨;鼓室;耳咽管;中耳
(2)耳蜗;听觉
(3)②③
(4)④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外耳传送来的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进一步振动鼓室内的听小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入大脑产生听觉。本题把知识和识图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耳朵结构如下图:
【解答】(1)[①]是鼓膜,
[④]是听小骨,
[⑤]是鼓室,
[⑥]是耳咽管,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2)[⑧]是耳蜗,内有听觉毛细胞。
(3)图中属于外耳的结构是②③。
24.图是耳的基本结构图,据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声波进入[②]   之后,冲击[⑨]   使之振动,振动沿着[⑧]   传入内耳,刺激[   ]   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1)①;耳廓
(2)外耳道;鼓膜;听小骨;⑤;耳蜗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朵结构如下图: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①]耳廓。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声波进入[②]外耳道之后,冲击[⑨] 鼓膜 使之振动,振动沿着[⑧] 听小骨 传入内耳,刺激[ ⑤ ] 耳蜗 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25.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结构名称:
[①]   ;[③]   ;[④]   ;[⑥]   。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②]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②]的名称:   。
(3)人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填结构名称)的屈光度可以调节。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   ,“黑眼球”是指   。(均填结构名称)
【答案】(1)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
(2)角膜
(3)晶状体
(4)巩膜;虹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1)结构名称:
[①]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⑥]视神经。
(2)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比喻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故[②]的名称为:角膜。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巩膜,“黑眼球”是指虹膜。
26.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   、缩小的   像。图甲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图中   (填“乙”或“丙”)为近视眼镜。
【答案】凸透镜;倒立;实;凸;近视眼镜;丙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近视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解答】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甲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图中丙为近视眼镜。
27.(2021八下·慈溪月考)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及相应的感觉器官:触觉的感觉器官是   ;嗅觉的感觉器官是鼻;味觉的感觉器官是   _ ;听觉的感觉器官是   ;视觉的感觉器官是   。感觉在   产生。
【答案】皮肤;舌;耳;眼睛;大脑皮层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行驶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皮肤、鼻、舌、耳、眼睛等。
【解答】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及相应的感觉器官:触觉的感觉器官是皮肤;嗅觉的感觉器官是鼻;味觉的感觉器官是舌;听觉的感觉器官是耳;视觉的感觉器官是眼睛。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故答案为:皮肤;舌;耳;眼睛;大脑皮层
28.如图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光线首先穿过的是透明的[   ]   ,若其发生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2)眼球结构中的[   ]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折射光线。若其凸度过大,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   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近视眼。
(3)现在近视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应如何预防近视?   。(写出一种措施即可)
【答案】(1)H;角膜
(2)G;晶状体;B;视网膜
(3)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图中的A玻璃体,B视网膜,C视神经,D脉络膜,E巩膜,F虹膜,G晶状体,H角膜,I睫状体。
【解答】(1)图示中的H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
(2))人眼球结构中的G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因此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含有感光细胞的B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因此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3)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故答案为:(1)H角膜;(2)G晶状体;B视网膜;(3)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29.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包括   感受器、   感受器和   感受器(或称痛觉感受器),能感受不同的刺激,引起   、   、   等不同的感觉。
【答案】机械;温度;伤害性;触觉;温度觉;痛觉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解答】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性感受器(或称痛觉感受器),能感受不同的刺激,引起触觉、温度觉、痛觉不同的感觉。
故答案为:机械;温度;伤害性;触觉;温度觉;痛觉
30.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   。
(2)在炎热的夏季,大量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的是   。
(3)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   ;
(4)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   内。
(5)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而其中又含有   ,因此我们感觉到痛。
【答案】(1)器官
(2)汗腺
(3)竖毛肌
(4)真皮
(5)真皮;感觉神经末梢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掌握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是解题的关键。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解答】(1)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所以皮肤由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四大组织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2)当环境周围的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有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同时,汗的排出量也增多,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人体(或动物)的一部分热量,所以皮肤对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3)当外界气温低时,真皮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由体内带来的热量减少,直接由皮肤散出的热量减少,皮肤对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寒冷的天气,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起来.是皮肤调节体温的表现;
(4)含有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
(5)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皮肤出了血,则说明已经伤及了皮肤的真皮,并且感觉疼痛。
故答案为:(1)器官;(2)汗腺;(3)竖毛肌;(4)真皮;(5)真皮;感觉神经末梢。
三、实验探究题
31.新交规中的“酒驾禁令”已让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从宣传警示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人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甲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脑的组成示意图,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   →视网膜(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序号)。
(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刹车,这属于   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   (填图中序号)。
(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的   功能丧失。
(4)酒驾的司机在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这是因为体内   分泌量明显增加的缘故。
【答案】(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Ⅰ
(2)条件;④
(3)传导
(4)肾上腺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望梅止渴、“红灯停、绿灯行”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解答】(1)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Ⅰ 大脑皮层。
(2)司机看到红灯亮会踩刹车,是人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复杂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④传出神经。
(3)脊髓是脑与躯干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腰椎部受损,脊髓传导功能丧失,由脑部发出的信息将无法到达下肢,就会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
(4)酒驾的司机遇到警察时会因紧张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而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
故答案为:(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Ⅰ;(2)条件;④;(3)传导;(4)肾上腺素
四、解答题
32.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眼睛发生病变。据调查统计某省初中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78.62%,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如图是眼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上面诗句中的“白水银”指的是图中[   ]   。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肌的调节负担过重,[   ]   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到了[   ]   前方,形成近视。
(3)在地震救援过程中刚救出的伤员需用黑布遮住眼睛,这是因为伤员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突见光亮后[   ]   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容易被灼伤。
(4)俗话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是因为眼睛角膜里分布着丰富的   。
【答案】(1)8;巩膜
(2)1;晶状体;7;视网膜
(3)3;瞳孔
(4)感觉神经末梢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结构图:1.晶状体,2.虹膜,3.瞳孔,4.角膜,5.睫状体,6.玻璃球,7.脉络膜,8.巩膜,9.视神经,10.视网膜。
【解答】(1)上面诗句中的“白水银”指的是图中[8]巩膜。
(2) 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肌的调节负担过重,[1]晶状体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到了[7]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3)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刚救出的伤员需用黑布遮住眼睛,这是因为伤员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突见光亮后[3]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容易被灼伤。
(4)若是沙子进入眼睛,刺激了眼睛角膜里分布着的丰富感觉神经末梢,眼睛产生眼涩的感觉。
故答案为:(1)8;巩膜(2)1;晶状体;7;视网膜(3)3;瞳孔(4)感觉神经末梢
33.(2020八下·镇海期末)  2018年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地举行,吸引着全球亿万球迷的目光。请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此过程称为   (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   ]   。
(2)球员要看到队友传来的球,需要不断调节眼球内的晶状体,并最终在   (填“视网膜”或“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答案】(1)条件反射;B;小脑
(2)大脑皮层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它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2)脑的结构如下:
(3)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解答】(1) 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这是通过后天学习所得到的,所以此过程是条件反射。图2中A是大脑,B是小脑,C是是脑干。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所以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B小脑。
(2)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所以 球员要看到队友传来的球,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故答案为:(1)条件反射;B;小脑;(2)大脑皮层
34.某单位为离休老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异常者情况如下:1号老人双眼结构完好,但左眼失明;2号老人双腿肌肉正常,医生针刺他的左腿,老人有感觉无运动;3号老人的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医生诊断为脑血栓;4号老人左侧下肢肌肉瘫痪、感觉麻木,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请结合上面相关病症进行分析:
(1)1号老人左眼失明,可能是   发生了病变.
(2)2号老人针刺左腿的反射不能顺利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最可能受损的结构是   .
(3)3号老人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是血栓造成了   出现异常.
(4)4号老人左侧下肢肌肉瘫痪、感觉麻木的原因是   受到损伤.
【答案】(1)视神经或神经中枢
(2)传出神经
(3)大脑左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4)大脑右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如果视神经或视觉中枢损伤,即使眼球完好,也不能形成视觉.(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号老人两腿肌肉正常,医生针刺他的左腿,老人有感觉无运动,说明老人能通过脊髓的传导作用把冲动传导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但是传出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效应器,因此无反应.(3)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是支配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的,所以如果是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大脑左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4)由(3)可知,4号老人左侧下肢肌肉瘫痪,原因是大脑右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1 / 1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鄞州期末)宁波城区道路铺设的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以刺激盲人足底的皮肤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不需要用到反射弧
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非条件反射
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2.(2022八下·海曙期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直奔食堂。闻到饭菜的香味,看到饭菜诱人的色泽,不自觉地开始分泌唾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有气味的物质分子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B.看到饭菜的色泽,是因为饭菜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C.听到铃声,是因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在耳蜗内产生听觉
D.看到饭菜,同学们开始分泌唾液,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3.(2022八下·余姚期中)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外耳道、虹膜 B.耳蜗、视网膜
C.鼓膜、瞳孔 D.咽鼓管、脉络膜
4.(2022八下·海曙期中)眼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眼睛看东西”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总是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要更亮一些
D.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成语“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数达2千多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6.周一早晨学校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鼓膜
7.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
A.耳蜗 B.中耳
C.鼓膜 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8.下列有关眼和视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常说的“黑眼球”是虹膜,“白眼球”是脉络膜
B.正常情况下,无论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人都能看清,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可调节
C.视网膜是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
D.小鸟被吓飞走,当眼望着它由近至远飞去时,瞳孔变大,晶状体的凸度变小
9.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
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10.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1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2.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非常相似。眼球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视网膜 D.晶状体
13.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耳蜗 B.耳蜗、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
14.当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这种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廓 B.耳蜗
C.听小骨 D.前庭、半规管
1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没有损伤。“失聪”的原因可能是(  )
A.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 B.耳膜受损
C.耳蜗受损 D.以,上都有可能
16.如图所示,骨传导耳机因其开放双耳的设计,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骨传导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
B.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位于听小骨
C.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外耳道的开放利于收集外界声音信息,保证人身安全
17.我们上课听到同学的发言,经过了6个环节:①鼓膜;②听神经;③外界的声波;④3块听小骨;⑤大脑的一定区域;⑥内耳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③①④②⑥⑤
18.皮肤的功能包括(  )
A.保护、分泌和排泄 B.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 D.以上三者都是
19.(2021八下·慈溪月考)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
A.心灵感应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味觉感受器 B.机械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二、填空题
21.(2022八下·余姚竞赛)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图甲中[   ]   的折射。
(2)深山听鸟鸣,这是因为鸟鸣声刺激了图乙中[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3)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图丙中[   ]   的调
节作用。
(4)游玩途中手指划伤,立刻缩手并感到痛,请写出图丁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用箭
头和字母表示):   ;若只有G受损,痛觉   (填会或不会)形成。
22.(2022八下·余姚期中)请你与小明一起完成
(1)四月的校园春暖花艳,小明看着熟悉的花草树木,暖暖的春风吹来,身处“鸟语花香” 的境界。此时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
(2)小明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的阻值。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后,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Ω。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   ,
[④]是   ,
[⑤]是   ,
[⑥]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
(2)[⑧]是   ,内有   毛细胞。
(3)图中属于外耳的结构是   (填序号)。
(4)图中具有放大声波作用的结构是   (填序号)。
24.图是耳的基本结构图,据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声波进入[②]   之后,冲击[⑨]   使之振动,振动沿着[⑧]   传入内耳,刺激[   ]   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25.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结构名称:
[①]   ;[③]   ;[④]   ;[⑥]   。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②]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②]的名称:   。
(3)人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填结构名称)的屈光度可以调节。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   ,“黑眼球”是指   。(均填结构名称)
26.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   、缩小的   像。图甲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图中   (填“乙”或“丙”)为近视眼镜。
27.(2021八下·慈溪月考)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及相应的感觉器官:触觉的感觉器官是   ;嗅觉的感觉器官是鼻;味觉的感觉器官是   _ ;听觉的感觉器官是   ;视觉的感觉器官是   。感觉在   产生。
28.如图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光线首先穿过的是透明的[   ]   ,若其发生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2)眼球结构中的[   ]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折射光线。若其凸度过大,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   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近视眼。
(3)现在近视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应如何预防近视?   。(写出一种措施即可)
29.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包括   感受器、   感受器和   感受器(或称痛觉感受器),能感受不同的刺激,引起   、   、   等不同的感觉。
30.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   。
(2)在炎热的夏季,大量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的是   。
(3)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   ;
(4)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   内。
(5)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而其中又含有   ,因此我们感觉到痛。
三、实验探究题
31.新交规中的“酒驾禁令”已让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从宣传警示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人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甲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脑的组成示意图,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   →视网膜(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序号)。
(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刹车,这属于   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   (填图中序号)。
(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的   功能丧失。
(4)酒驾的司机在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这是因为体内   分泌量明显增加的缘故。
四、解答题
32.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眼睛发生病变。据调查统计某省初中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78.62%,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如图是眼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上面诗句中的“白水银”指的是图中[   ]   。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肌的调节负担过重,[   ]   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到了[   ]   前方,形成近视。
(3)在地震救援过程中刚救出的伤员需用黑布遮住眼睛,这是因为伤员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突见光亮后[   ]   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容易被灼伤。
(4)俗话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是因为眼睛角膜里分布着丰富的   。
33.(2020八下·镇海期末)  2018年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地举行,吸引着全球亿万球迷的目光。请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此过程称为   (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   ]   。
(2)球员要看到队友传来的球,需要不断调节眼球内的晶状体,并最终在   (填“视网膜”或“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4.某单位为离休老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异常者情况如下:1号老人双眼结构完好,但左眼失明;2号老人双腿肌肉正常,医生针刺他的左腿,老人有感觉无运动;3号老人的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医生诊断为脑血栓;4号老人左侧下肢肌肉瘫痪、感觉麻木,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请结合上面相关病症进行分析:
(1)1号老人左眼失明,可能是   发生了病变.
(2)2号老人针刺左腿的反射不能顺利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最可能受损的结构是   .
(3)3号老人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是血栓造成了   出现异常.
(4)4号老人左侧下肢肌肉瘫痪、感觉麻木的原因是   受到损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受。
【解答】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正确。
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需要用到反射弧,B错误。
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条件反射,C错误。
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嗅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2)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3)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4)根据条件反射的定义判断。
【解答】A.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有气味的物质分子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嗅觉中枢,产生嗅觉,故A正确;
B.看到饭菜的色泽,是因为饭菜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成像,然后通过视觉神经将信号传输到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故B错误;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成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故C错误;
D.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看到饭菜,同学们开始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
【解答】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在耳蜗内,对光敏感的细胞在视网膜内,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2)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判断;
(3)根据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认识判断;
(4)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知,隔着门缝看外面,眼睛离门缝越近,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故A错误;
B.视力正常的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会变大,从而使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如果在反射光的范围内,那么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看起来比发生漫反射的物体暗很多,故C错误;
D.物体在平面镜内成虚像,在光屏上成实像,这些像我们都能看到,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朵结构如下图:
【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A.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A不符合题意;
B.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不符合题意;
C.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C符合题意.
D.鼓膜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i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其鼓膜、中耳、耳蜗都没有问题,所以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运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
【解答】A.人们常说的“黑眼珠”是虹膜的颜色决定的,“白眼珠”是眼球外膜的后半部分是白色坚韧的巩膜,故选项不正确。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靠虹膜的调节作用,故选项不正确。
C.视觉是在打大脑皮层的视觉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故选项不正确。
D.看远处的物体瞳孔变大,晶状体曲度变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眼球结构中各部分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角膜的作用是透过光线,A错误;
B.瞳孔是光线的通道,B错误;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因而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的成像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由于眼球的大小远远小于看到的物体,因此人眼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
【解答】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从耳朵的结构的功能解答。
【解答】上课是铃声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因此接受铃声的部位是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鼓膜,听小骨是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上有听觉感受器,形成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冲动,耳廓是收集声波的作用。
【解答】前庭和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当头部下垂时,前庭、半规管将感受头部的变化信息传达到大脑,人就醒了过来,因此这种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半规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耳朵的结构没有损伤,因此“失聪”的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从听觉形成原因以及耳朵的内部结构特征解答。
【解答】A、声音通过我们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骨传导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A不符合题意;
B、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位于耳蜗内,B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C不符合题意;
D、外耳道的开放利于收集外界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形成中,振动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6个环节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⑥②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从皮肤的功能特征切入解答。
【解答】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皮肤能感受到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是通过调节血液流量和汗液分泌实现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盲人阅读盲文的途径。
【解答】皮肤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而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因此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皮肤感觉器的分类和特点。
【解答】皮肤里的感觉器主要有四种,即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感受器,其中,能感觉接触和受压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是触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分布于舌背面、舌尖和舌两侧,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味觉感受器不属于皮肤感受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1)②;晶状体
(2)d;耳蜗
(3)B;小脑
(4)D→F→E→G→H;会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识图:①-角膜、 ② -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
图乙中,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
A-大脑、B-小脑、C-脑干;
E-神经中枢、F-传入神经、D-感受器、H-效应器、G-传出神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图甲中②晶状体的折射。
(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因此,深山听鸟鸣,这是因为鸟鸣声刺激了图乙中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图丙中B小脑的调节作用。
(4)游玩途中手指划伤,立刻缩手并感到痛,
图丁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D→F→E→G→H;
若只有G受损,冲动还是可以传输到大脑皮层,痛觉会形成。
22.【答案】(1)眼睛、皮肤、耳、鼻
(2)0.28;5
【知识点】人的感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人体感觉器官的知识解答;
(2)根据乙图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丙图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R的阻值。
【解答】(1)“看到花草树木”为视觉,运用了眼睛;“暖暖的春风”为触觉,运用了皮肤;“听到鸟语”为听觉,运用了耳朵;“花香”为嗅觉,运用了鼻子。
(2)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28A。电压表选择量程0~3V,分度值为0.1V,则示数为1.4V,那么电阻R的阻值:。
23.【答案】(1)鼓膜;听小骨;鼓室;耳咽管;中耳
(2)耳蜗;听觉
(3)②③
(4)④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外耳传送来的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进一步振动鼓室内的听小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入大脑产生听觉。本题把知识和识图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耳朵结构如下图:
【解答】(1)[①]是鼓膜,
[④]是听小骨,
[⑤]是鼓室,
[⑥]是耳咽管,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2)[⑧]是耳蜗,内有听觉毛细胞。
(3)图中属于外耳的结构是②③。
24.【答案】(1)①;耳廓
(2)外耳道;鼓膜;听小骨;⑤;耳蜗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朵结构如下图: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①]耳廓。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声波进入[②]外耳道之后,冲击[⑨] 鼓膜 使之振动,振动沿着[⑧] 听小骨 传入内耳,刺激[ ⑤ ] 耳蜗 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25.【答案】(1)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
(2)角膜
(3)晶状体
(4)巩膜;虹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1)结构名称:
[①]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⑥]视神经。
(2)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比喻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故[②]的名称为:角膜。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4)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是指巩膜,“黑眼球”是指虹膜。
26.【答案】凸透镜;倒立;实;凸;近视眼镜;丙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近视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解答】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甲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近视眼镜,图中丙为近视眼镜。
27.【答案】皮肤;舌;耳;眼睛;大脑皮层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行驶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皮肤、鼻、舌、耳、眼睛等。
【解答】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及相应的感觉器官:触觉的感觉器官是皮肤;嗅觉的感觉器官是鼻;味觉的感觉器官是舌;听觉的感觉器官是耳;视觉的感觉器官是眼睛。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故答案为:皮肤;舌;耳;眼睛;大脑皮层
28.【答案】(1)H;角膜
(2)G;晶状体;B;视网膜
(3)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图中的A玻璃体,B视网膜,C视神经,D脉络膜,E巩膜,F虹膜,G晶状体,H角膜,I睫状体。
【解答】(1)图示中的H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
(2))人眼球结构中的G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因此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含有感光细胞的B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因此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3)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故答案为:(1)H角膜;(2)G晶状体;B视网膜;(3)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29.【答案】机械;温度;伤害性;触觉;温度觉;痛觉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解答】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性感受器(或称痛觉感受器),能感受不同的刺激,引起触觉、温度觉、痛觉不同的感觉。
故答案为:机械;温度;伤害性;触觉;温度觉;痛觉
30.【答案】(1)器官
(2)汗腺
(3)竖毛肌
(4)真皮
(5)真皮;感觉神经末梢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掌握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是解题的关键。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解答】(1)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所以皮肤由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四大组织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2)当环境周围的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有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同时,汗的排出量也增多,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人体(或动物)的一部分热量,所以皮肤对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3)当外界气温低时,真皮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由体内带来的热量减少,直接由皮肤散出的热量减少,皮肤对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寒冷的天气,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起来.是皮肤调节体温的表现;
(4)含有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
(5)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皮肤出了血,则说明已经伤及了皮肤的真皮,并且感觉疼痛。
故答案为:(1)器官;(2)汗腺;(3)竖毛肌;(4)真皮;(5)真皮;感觉神经末梢。
31.【答案】(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Ⅰ
(2)条件;④
(3)传导
(4)肾上腺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望梅止渴、“红灯停、绿灯行”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同时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解答】(1)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Ⅰ 大脑皮层。
(2)司机看到红灯亮会踩刹车,是人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复杂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④传出神经。
(3)脊髓是脑与躯干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腰椎部受损,脊髓传导功能丧失,由脑部发出的信息将无法到达下肢,就会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
(4)酒驾的司机遇到警察时会因紧张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而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
故答案为:(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Ⅰ;(2)条件;④;(3)传导;(4)肾上腺素
32.【答案】(1)8;巩膜
(2)1;晶状体;7;视网膜
(3)3;瞳孔
(4)感觉神经末梢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眼球结构图:1.晶状体,2.虹膜,3.瞳孔,4.角膜,5.睫状体,6.玻璃球,7.脉络膜,8.巩膜,9.视神经,10.视网膜。
【解答】(1)上面诗句中的“白水银”指的是图中[8]巩膜。
(2) 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肌的调节负担过重,[1]晶状体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到了[7]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3)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刚救出的伤员需用黑布遮住眼睛,这是因为伤员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突见光亮后[3]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容易被灼伤。
(4)若是沙子进入眼睛,刺激了眼睛角膜里分布着的丰富感觉神经末梢,眼睛产生眼涩的感觉。
故答案为:(1)8;巩膜(2)1;晶状体;7;视网膜(3)3;瞳孔(4)感觉神经末梢
33.【答案】(1)条件反射;B;小脑
(2)大脑皮层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它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2)脑的结构如下:
(3)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解答】(1) 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这是通过后天学习所得到的,所以此过程是条件反射。图2中A是大脑,B是小脑,C是是脑干。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所以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B小脑。
(2)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所以 球员要看到队友传来的球,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故答案为:(1)条件反射;B;小脑;(2)大脑皮层
34.【答案】(1)视神经或神经中枢
(2)传出神经
(3)大脑左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4)大脑右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如果视神经或视觉中枢损伤,即使眼球完好,也不能形成视觉.(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号老人两腿肌肉正常,医生针刺他的左腿,老人有感觉无运动,说明老人能通过脊髓的传导作用把冲动传导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但是传出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效应器,因此无反应.(3)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是支配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的,所以如果是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大脑左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4)由(3)可知,4号老人左侧下肢肌肉瘫痪,原因是大脑右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