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
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统一天下,华夏大地暂时中止了绵延500年的割据混战,
和平却未能到来。盘踞在阴山草原的匈奴日渐壮大,时刻威胁着新王朝的安全。在成阳
忙于改制、修建各种大工程之余,秦始皇下令修缮、连接和增筑战国时代秦、赵、燕三
国的边地长城,为开创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奠定基础。从此,长城各段才逐渐连为一体,
“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成为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
考古发现表明,秦长城是在北疆沿线断断续续修建而成,一般会尽量选择在险峻的
山梁岭脊之上或大河深谷之侧,与各处天险相结合。长城并不是只有一道城墙,还有一
系列的配套设施:城、障、亭、燧。长城沿线的“城”,是修建在重,点地段的军事要塞。
它们可以驻军也可以驻民,还能囤积辎重粮草。“障”类似城,但要小很多,只驻军不
驻民,主要修建在险要地段:两山之间的最窄处,山水之间的狭长走廊,溪流、河水相
交处等。“亭”是用于监视敌情的岗亭。“燧”是烽火台。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烽燧
预警的做法。
对于历代长城的作用,后世一直众说纷纭。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长城的防御作
用被高估了,理由是历史上那些游牧民族大举南侵时,长城并不能阻挡他们的铁蹄,中
原王朝依旧会灭亡。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长城本身并不是一
劳永逸的工事,事实上世界上也从没有过永不陷落的城邑或要塞。长城的作用不是在危
亡关头,而是在其他时刻体现。
秦始皇是在统一天下之后修建的万里长城,此时秦朝国力正盛,秦军更是挟灭六国
之余威,国力战力都在巅峰,秦朝却依旧对匈奴采取了守势,即便是蒙恬两次大胜匈奴
后依然如此。这自然是出于长远考虑:对于秦军而言,即便能一时击败匈奴,也不等同
于能一劳永逸地根除匈奴之患,他们早晚会卷土重来,这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
活习性所决定的,抵御匈奴必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正因为意识到这点,秦始皇君臣
才主动选择了积极防御的战略,奏长城正是这一战略最好的体现。
秦长城最基础的作用,是转化了秦军、匈奴的实力对比。历经商鞅变法后100余年
的战争淬炼,秦军在战法、装备、步车骑多兵种协同作战方面有着极大优势,但面对来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