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第1节 两种电荷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第1节 两种电荷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10: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课程讲授
新课导入
本课小结
我们一起来闯关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电子、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素养目标
03
02
04
01
为什么越理越乱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电的世界,认识有关电学的知识。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展示一个塑料捆扎绳,用小刀划成细丝状,用手捋几次,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课程导入
能把塑料捆扎绳梳理整齐吗
实验1: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能吸起纸屑
实验2: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头发
实验3: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水流
1.观察与思考
一、两种电荷
结论: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
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
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
2.思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
玻 正 橡 负
总结:
描述所观察的现象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
排斥
吸引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应用
散开的塑料绳越捋越开
电荷的多少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
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
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2.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
符号是C。
3.验电器
工作原理:
结构: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工作作用:
交流与讨论
1.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用验电器还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所带电荷的多少不同。
箔片张开角度不同
二、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1.原子结构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2.元电荷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是实质是: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在摩擦的过程中:
  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而有多余的电子带负电;
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
而缺少电子带正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为什么摩擦后物体会带电呢?
电子发生了移动。
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演示:
A
B
A
B
实验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现象: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分析: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 仍不带电。
结论:电荷在橡胶棒中不能定向移动, 说明橡胶棒不可以导电。
实验2: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
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三、导体和绝缘体
1.有的物体容易导电: 。
例如: 。
2.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 。
例如: 。
3.金属导电靠 移动。
导体
绝缘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 液等
橡胶、玻璃、塑料等
自由电子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工作原理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C)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电 子:带负电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1.6×10-19C
导体和绝缘体
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
绝缘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课程讲授
小结
1. A、B、C为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K15-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
B. 若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
C. 若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 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D
我们一起来闯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A
我们一起来闯关
3. 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K15-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摩擦时,肯定是气球得到了正电荷,带上了正电
B. 摩擦时,电子在头发与气球之间发生了转移
C. 两个气球带的是异种电荷
D. 若把气球靠近头发,气球与头发将互相排斥
B
图K15-1-2
我们一起来闯关
4. 如图K15-1-3甲所示,两个验电器A和B,
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 用手捏住塑料
使铜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和B的金属球,
发现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验电器B
的金属箔张角变大,如图K15-1-3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电器B带上正电
B. 塑料是绝缘体,不能摩擦起电
C.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它失去电子
D. 验电器B的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两金属箔带上异种电荷
A
我们一起来闯关
5. 金属导体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  )
原子
B. 自由电子
C. 质子
D. 中子
B
我们一起来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