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1.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文艺工作者的
自身修养虽然对个人发展没有影响”说法不当。由文本二最后一段是“文艺工作
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也关乎文艺行风的好坏,而文艺行风的好坏会
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可知。
2.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说明文化的文艺表达
需要借助于文化的形式”说法不当,文本一原文是“文艺对文化的表达还会借助
于文化的形式”。
3.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再别康桥》音乐美、绘画
美和建筑美的创作追求侧重艺术,而不是社会之“道”。
4.参考答案:①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只有具备充分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
能成为经典;
②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能够推动文艺创作,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③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种文化代表的形象的
塑造来达到,文艺对文化的表达还会借助于文化的形式。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
见解的能力。6分。每点 2分,每点中前后两小句各 1分,意思相近即可。有
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5.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观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追求德艺双馨,才能成就人生价值;
②然后分析原因,指出文艺创作者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
③最后阐述广大文艺工作者追求德艺双馨的方法:专心创作,重视自身修养。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4分。前两点各 1分,最后
一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是指后来很多文人重蹈了
柳宗元的覆辙,并以柳宗元为榜样重新检点自己”说法不当,对原文“他死后,
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
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
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的理解混淆。
7.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都表达了对当
下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不满”说法不当,应是表达了对当今文化人格的呼唤和反
思。
8.参考答案:①第一次是以屈原无法再回朝廷之悲来衬托此次柳宗元应召回京的欣喜;
②第二次是写柳宗元与屈原一样,文化人格高贵,难以为当世所容。
1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QQIEggggAABAABBCQwHgCgEQkgEAAAgGBFAYMEAACQNABC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形象的能力。4分。每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
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柳宗元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人格。尽管仕途艰辛,两次被流放,仍创作出优
秀的作品,并在被贬之地做出了政绩,是一个正直文人。
②柳宗元成为后世的典范。许多文人对他充满崇敬,贬官从他身上得到安慰,
柳州的官吏以他反躬自省,文官强化了文人意识,探寻存在的意义。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构思和分析创作特色的能力。6分。每点 3分,意思相
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参考答案:A F H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要从整体把
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原文应为:
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3分。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两个
“故”含义不同,第一个“故”是名词,原因;后一个“故”是副词,所以。
12.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但认为自己出身微贱、地位卑下,难以胜任”说法错
误,主要是为照顾祖母而推辞,且原文“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
能上报”是指“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
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13.参考答案:(1)臣刚出生六个月,慈父就弃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逼母亲改嫁。
(4分)
(2)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
弹劾他。(4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题译出大意给 2分;
关键词“见”、“夺”各 1分,共 4分。第(2)题译出大意给 2分;关键词“白”“清
慎”各 1分,共 4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
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14.参考答案:安乐公与齐桓公相并列(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
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3
分,一小句 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臣刚出生六个月,慈父就弃我去世了。到了四岁,
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
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
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
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
2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QQIEggggAABAABBCQwHgCgEQkgEAAAgGBFAYMEAACQNABCA=}#}
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
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
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
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
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
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
之后才端上去。(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平
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
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
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
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
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
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认为他说得很
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
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
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
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
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
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
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参考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而传来
的歌声让词人和友人心生离别伤感”理解错误,词中写歌声是衬托宴席的欢乐
氛围,表现游人的雅兴。
16.参考答案:①本词写游人登上杭州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游览扬州竹西亭,对比中表达
了对十三楼美景的喜爱。
②姜夔《扬州慢》中以过去扬州的繁华和竹西亭的美好,反衬现在战乱后令
人伤痛的凋残和败坏景象。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6分,每点 3分,其中手法 1分,
分析中内容和情感各 1分,意思答对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参考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梦入神山教神妪 夜来幽梦忽还乡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6分,一空 1分。该空有
3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QQIEggggAABAABBCQwHgCgEQkgEAAAgGBFAYMEAACQNABCA=}#}
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注意形近音近字和虚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表达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分)
18.参考答案:①荆棘丛生 ②大刀阔斧 ③呕心沥血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荆棘丛生: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
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大刀阔斧: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
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呕心沥血:形容极度劳心苦思,多用来比喻老师
或者家长以及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人。3分。答对一个 1分,有错别字不
给分,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19.参考答案:①引用王大中自己的看法,增强文章真实性,使文章更加可信;
②表明王大中科研的艰辛,以及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和坚持。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及分析修辞作用的能力。4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
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0.参考答案:我国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世界的成功之路。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4分。“走出了……成功之路”“我国以固有安全为
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各 1分,逻辑顺序正
确 1分。意思对即可。
(二)语言表达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9分)
21.参考答案:①不重情节而重视人物的写法
②作家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③又与他人和时代紧密相关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6分,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超过字数扣 1分。第一空注意前面“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而是一出以人物带
故事的话剧”的暗示,第二空注意后面冒号以及三种人物的情况,第三空注意
后面“也都影响着他人,暗示着时代”的暗示。
22.参考答案:不仅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更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
的表现力。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
在“跨度大”后加“等难题”;二是语序不当,“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
跨度大等难题”与“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二者构成递进关系,“不
仅……更”后面的句子应当调换顺序。3分。改对一处给 1分,句子通顺 1分。
四、作文(60分)
23.考点说明:考查写作能力。
命题透析:命题贴近学生学科认知情境,同时紧扣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写作专
题——理想思考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锤炼语言。
审题要注意抓住材料的共同话题——写作重思想还是重语言,最好能剖析思想和语言之
间的关系。不能抛开写作这一大话题笼统谈思想或语言;只宽泛意义地写如何写作,视为偏
题。
参考立意:1、写作应文质兼美,既要重视思想,也要重视语言;2、写作更要重视思想,
有思想才有厚度;3、语言美让写作更有光彩;等等。
不写题目扣 2分。以 46分为切入分,要敢于打高分。改卷时要综合行文中立意、内容、
语言、硬伤或亮点,判定类别。
4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QQIEggggAABAABBCQwHgCgEQkgEAAAgGBFAYMEAACQNABCA=}#}2022一2023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一: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才能够
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
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
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也只是一首首歌?
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它是对生
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是对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是那么博大精深,
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取舍
与待人接物。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就看我们有没
有这样的追求,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在长期流传的民间故事和
其他同题材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它包含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
往。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只是一幅肖像油画作品,画面内容并不复杂,题材可以说再简
单不过,但是,它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甚至说是征服了观众,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
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的形象,它包含
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劳动文化。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都无不说明,艺术需
要文化,艺术更要表现文化,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
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
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涵了文
化的内涵。《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主要就在于它塑造了众多成功而典型的人物形象,上到皇
亲国戚、达官贵族,下到平头百姓、三教九流,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无不生
动形象,个性鲜明,又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一般来说,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差异就
是文化的差异,人物之间的冲突就是文化间的冲突。.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是近期文化自信
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
文艺对文化的表达还会借助于文化的形式。贾平凹在长篇散文《秦腔》中说秦腔这一艺
术形式“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贾平凹对秦腔的理解是深入到了文化,深入
到了秦人的生活方式中的,他这样言说秦腔与秦人的血肉联系,“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
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
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这是在说艺术,也是在锐文化。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