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6: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教学目标】:
学会默读的方法,圈画文章关键性语句;
借助关键性语句,厘清文章整体和段落内思路;
感受白求恩身上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性语句,厘清文章整体和段落内思路。
【教学难点】
感受白求恩身上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本单元的单元导读。
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导读明确了本单元两个训练重点:
学习默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学会圈画文章关键性语句。
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整体思路,厘清文章局部思路。
今天,我们就将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品味这篇文章。
三、默读课文,圈画文章各段关键性语句,概括说一说你读到了怎样的一个白求恩?
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③白求恩是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④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语句,我们便可以大致厘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开头提出白求恩同志所具有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紧接着写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要求;最后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收束全篇。文章整体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总-分-总的结构。
五、作者为什么说白求恩是这样的人呢?请默读文章,找到依据。
①首先请默读第一段,找到依据。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明确:开头这段概述性的文字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资本主义国家)、身份、年龄、此行目的、去世原因等信息。文字概括性极强,行文简洁,为其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提供了依据。
②文章二、三两段还有没有这样的依据呢?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感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明确:这两个段落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对比的方法。使用了成语、双重否定句以及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用对比,罗列党内其他人的现象呢?
【资料助读】: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1938年3月,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明确:通过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我们明白了,在那个极端艰苦的战争年代,白求恩以一个外国友人的身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领袖,不仅是要肯定和赞扬他,更是为了教育全党向他学习。
③那么第三段中,类似赞扬的对比还能不能找到呢 (提示学生:将白求恩与一班人对比,注意句式的变化和修饰性词语的使用。)
六、文章在前三段中已经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具有大公无私的品质、热情周到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的白求恩。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一起开阔文章最后一段是如何总结收尾的呢?
①抓住过渡性句子,厘清段内层次:
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表达遗憾和痛惜之情——发出强有力的号召
②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极富号召力。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明确:毛泽东将对白求恩的赞颂和对大家的勉励相结合,使纪念白求恩的意义充分发挥,激发大家向他学习的热情。
总结并拓展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阅读《回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杨成武)片段,片段中白求恩身上哪一点品质对你触动最大 试着写几句评述性的话表达你的感受。
【教后小结】
这篇文章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议论性质的文章。从内容看,距离学生内容久远,从形式来看,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接受难度较大。本节课在授课时,关注到了新教材的特点,很好地兼顾了初一学生的学情,力图实现以下几点:
紧扣单元学习目标,以课文为范文,实现单元目标的达成;
2.将品味语言融入文章结构脉络的梳理中,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
3.时代背景自然纳入文章中间介绍,强调写作目的下的写作形式,切实降低学生理解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