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17:42: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貌为( )
A.峰林 B.石柱 C.落水洞 D.溶蚀洼地
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
A.由流水溶蚀而成 B.由碳酸钙淀积而成
C.由流水搬运而成 D.由地面塌陷而成
(2021·四川眉山·统考模拟预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貌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片麻岩 D.大理岩
4.该典型地貌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江苏·模拟预测)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由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组成),按照岩龄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顶平、身陡、麓缓”是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但这一特征却不足以形容湖南省郴州茶永盆地的丹霞地貌,该地的丹霞地貌多为匍匐状的岩丘,红层厚度达4000米。下图示意湖南省红层及丹霞景观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湖南的红层( )
A.均有典型丹霞地貌分布 B.形成时所在区域地势起伏小
C.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D.不易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6.推测茶永盆地丹霞地貌按照岩龄划分最可能属于( )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老年期
7.茶永盆地红层厚度达4000米,主要是因为(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地壳多次抬升
C.地形条件利于沉积 D.流水侵蚀强烈
(2022·全国·模拟预测)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742~3200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常年盛行西北风,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 )
A.地表水系发育好 B.风化风蚀作用弱 C.岩性坚硬致密 D.全年风向稳定
9.图示雅丹体( )
A.①为背风坡 B.②为迎风坡 C.①处朝向西北 D.②处朝向西南
10.伴随雅丹地貌的发展过程,该地区( )
A.气候逐渐由干变湿 B.海拔逐渐由低变高
C.地势逐渐趋向平坦 D.垄脊长度逐渐变长
(2021·江苏·零模)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它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并缓慢移动,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缓坡和陡坡不同部位沙粒粒径均存在着规律性逆变。下图是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西亚地区某沙漠分布的移动沙丘形态及其缓坡(o→a)和陡坡(o→b)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缓坡(o→a)朝向()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2.大部分新月形沙丘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决定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较大的风速 B.稳定的风向 C.平坦的地形 D.丰富的沙源
13.若只考虑风力的搬运能力和重力作用,图中o→a和o→b方向沙粒粒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
A.递变规律相同,成因不同 B.递变规律相同,成因相同
C.递变规律不同,成因不同 D.递变规律不同,成因相同
(2018·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冷却凝固 C.③——外力作用 D.④——重熔再生
15.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①作用形成的是( )
A.沙丘 B.冲积扇 C.火山 D.褶皱山
16.(2018秋·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使黄土高原成为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17.(2018秋·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学业考试)读下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冲积平原
18.(2018秋·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学业考试)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
(2022·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新生代多成因复式火山,锥体由多次火山岩浆喷发物叠加而成。经造盾、造锥和喷发三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以天池火山口为中心的系列环状和放射状断裂(下图),为温泉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流对断层作用非常敏感,因东西坡地势差异,呈放射状发育的各子流域河网密度不同,火山区全流域处于侵蚀发育的初期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造盾阶段形成盾状熔岩台地的岩石类型是( )
A.T1 B.T2 C.T3 D.T4
20.图3中有一处大规模温泉群,可能位于128°02'E-128°05'E之间的( )
A.41°57'N-41°59'N B.41°59'N-42°01'N
C.42°01'N-42°03'N D.42°03'N-42°05'N
21.下列对长白山火山区全流域河流侵蚀发育状况及成因的描述正确的( )是
A.甲流域受火山灰堆积物影响发育较差 B.乙流域受新的构造影响河流侵蚀较弱
C.丙流域受断裂构造影响河网密度较小 D.丁流域受断裂构造影响侧蚀作用显著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 )
①黑②吉③辽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黑土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B.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
C.山地落叶阔叶林生长量大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
(2022春·广西·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土壤的土层结构与形成环境关系紧密,下图为某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①代表的土层是( )
A.枯枝落叶层 B.淋溶层 C.母质层 D.母岩层
25.与有机层的主要物质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 B.母质 C.生物 D.气温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浙江嘉兴·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建设了天生桥、岩滩、龙滩等大型水电站,而距离不远的右江建设了一些小型的水电站。下图为广西省区域略图。
材料二: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下图是广西桂林地区峰丛景观图。
材料三:广西平果铝土矿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型露天矿,矿体属岩溶堆积型,埋藏浅,矿体薄,每年开矿占用土地达600亩以上。矿山土地复垦是绿色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果铝土矿是广西露天开采典型矿山,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总结出了“剥离—采矿—复垦—还地”一体化的复垦模式,成效显著。利用本企业工业废弃物(如剥离土、粉煤灰、洗矿泥等)作为复垦地的人工再造耕层材料,边采矿边复垦。
(1)说出右江仅能建设小型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2)峰丛属于____地貌,请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峰丛未来的演化趋势____。
(3)分析广西平果铝土矿开矿过程中占地面积大的原因,并说出其对右江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析平果铝土矿区开展土地复垦采用“边采矿、边复垦”的原因。
27.(2023·湖南·高一学业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宁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2018年6月30日,位于宁夏灵武的228M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项目总占地7000余亩,平均每年向外输出约32899.3万kW·h的绿色能源。项目运营后,原本沙漠地貌逐步演变为草地,草类茂盛,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图1为宁夏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光伏电站实景图。
(1)沙漠的形成是____________(填“风力侵蚀”或“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该地区沙漠中新月形沙丘坡度平缓的一侧多朝向___________(填“西北”或“东北”)方向。(3分)
(2)灵武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受___________(填“天气”或“地势”)影响。除此之外,该地建设光伏电站优势还包括___________(填“闲置土地多”或“市场广阔”)。 (3分)
(3)光伏电站建成后,板下植被得以恢复,主要是土壤___________(填“水分改善”或“有机质增多”)。板下养羊,可防止植被___________(填“遮挡光照”或“相互争水争肥”)。 (3分)
(4)有人建议我国荒漠化的治理都可以采用这种治理模式,你是否赞同 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28.(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4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4分)
29.(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1)从支流流量变化看,①河丁城以上河段支流多_____河﹐以下河段支流多_____河。从河流补给角度﹐说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2)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4分)
(3)指出图示区域矿产品运至港口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貌为( )
A.峰林 B.石柱 C.落水洞 D.溶蚀洼地
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
A.由流水溶蚀而成 B.由碳酸钙淀积而成
C.由流水搬运而成 D.由地面塌陷而成
【答案】1.A 2.B
【解析】1.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一一峰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有关知识。
(2021·四川眉山·统考模拟预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貌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片麻岩 D.大理岩
4.该典型地貌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A
【解析】3.据图可知,该地貌有钟乳石、溶洞、岩柱,为喀斯特地貌,可推断该地貌的岩石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大理岩,故D正确,石灰岩为沉积岩,片麻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花岗岩为岩浆岩,故ABC错。故选D。
4.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②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故④错,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故①③正确,本题选A。
【点睛】片麻岩 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深变质作用而成的岩石。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2021·江苏·模拟预测)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由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组成),按照岩龄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顶平、身陡、麓缓”是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但这一特征却不足以形容湖南省郴州茶永盆地的丹霞地貌,该地的丹霞地貌多为匍匐状的岩丘,红层厚度达4000米。下图示意湖南省红层及丹霞景观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湖南的红层( )
A.均有典型丹霞地貌分布 B.形成时所在区域地势起伏小
C.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D.不易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6.推测茶永盆地丹霞地貌按照岩龄划分最可能属于( )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老年期
7.茶永盆地红层厚度达4000米,主要是因为(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地壳多次抬升
C.地形条件利于沉积 D.流水侵蚀强烈
【答案】5.B 6.D 7.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丹霞地貌中红层地貌形成过程,并推测茶永盆地丹霞地貌所属的年龄时代,及其红层厚度形成的原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5.结合图示可知并不是红层地区均有典型丹霞地貌分布,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沉积岩为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说明红层形成时,所在区域地势起伏较小,B正确。湖南的红层主要分布在山区,C错误;红层为陆相碎屑岩沉积物,易被外力风化、侵蚀,D错误。故选:B。
6.据材料可知,茶永盆地的丹霞地貌为匍匐状的岩丘,说明其形成时间较早,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的时间久,与典型的丹霞地貌差异明显,按照岩龄段来划分,最可能属于老年期,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植被覆盖率高,水土较小,泥沙沉积少,是不易形成4000米厚度的红层,A错误;地壳多次抬升,此处不易接受沉积,B错误;达到据材料分析可知,红层由陆相碎屑岩组成,为典型的沉积岩,其厚度大主要是因为地质时期茶永盆地周边地区构造地貌反差大,沉积物来源广,盆地地势较低,能够接受大量沉积物堆积,C正确;该处以沉积为主,流水侵蚀强烈是不易形成厚度达4000米的红层,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人常说的丹霞,在国际上,被统称为红层地貌。红层地貌就是红色的沉积地层,一般由砾岩、砂岩这些岩石组成。红色岩层中的红色就是氧化铁的颜色。大部分红层形成于古代炎热干旱的盆地中,由含铁矿物脱水氧化而成。
(2022·全国·模拟预测)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742~3200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常年盛行西北风,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 )
A.地表水系发育好 B.风化风蚀作用弱 C.岩性坚硬致密 D.全年风向稳定
9.图示雅丹体( )
A.①为背风坡 B.②为迎风坡 C.①处朝向西北 D.②处朝向西南
10.伴随雅丹地貌的发展过程,该地区( )
A.气候逐渐由干变湿 B.海拔逐渐由低变高
C.地势逐渐趋向平坦 D.垄脊长度逐渐变长
【答案】8.D 9.C 10.C
【解析】8.该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地表水系不甚发育,A选项错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故风化、风蚀作用强,B选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岩性脆弱,C选项错误;材料中可知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D选项正确。故选D项。
9.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故西北方向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大风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因此①为迎风坡,朝向西北方向,C选项正确,故排除A、B、D选项。
10.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衰亡过程中气候逐渐由湿变干、海拔逐渐变低、地势趋向平坦、垄脊长度逐渐变短。A、B、D选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2021·江苏·零模)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它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并缓慢移动,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缓坡和陡坡不同部位沙粒粒径均存在着规律性逆变。下图是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西亚地区某沙漠分布的移动沙丘形态及其缓坡(o→a)和陡坡(o→b)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缓坡(o→a)朝向()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2.大部分新月形沙丘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决定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较大的风速 B.稳定的风向 C.平坦的地形 D.丰富的沙源
13.若只考虑风力的搬运能力和重力作用,图中o→a和o→b方向沙粒粒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
A.递变规律相同,成因不同 B.递变规律相同,成因相同
C.递变规律不同,成因不同 D.递变规律不同,成因相同
【答案】11.A 12.B 13.A
【分析】11.根据材料信息,“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西亚地区,某沙漠分布示意图”可知西亚地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南风,则该地盛行西南风,新月形沙丘的缓坡方向一般情况下是此地的主导风的来源方向,所以图中缓坡(o→a)朝向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由于新月形沙丘一旦形成就是成规模的形成,而且朝向基本固定,所以稳定的风向是决定其形态的主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迎风坡应该从风力搬运能力角度分析沙粒粒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背风坡应该从重力作用角度分析沙粒粒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o→a方向沙粒粒径逐渐变大,原因是受风力搬运作用影响,a位于风源地,搬运作用强,大的先沉积,o处距风源地远,搬运作用弱,颗粒较小。o→b方方向,沙粒粒径逐渐大,o→b位于背风坡,陡坡地区,沙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大的先下落沉积。因此,o→a和o→b方向沙粒粒径递变规律相同,成因不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新月形沙丘的相关知识。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
(2018·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冷却凝固 C.③——外力作用 D.④——重熔再生
15.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①作用形成的是( )
A.沙丘 B.冲积扇 C.火山 D.褶皱山
【答案】14.D 15.C
【分析】14.读图可知,图中地质作用①由岩浆指向岩浆岩,应冷却凝固作用,不是变质作用,A错误;图中地质作用②由岩浆岩指向沉积岩,应为外力作用,不是冷却凝固作用,B错误;图中地质作用③由沉积岩指向变质岩,应为变质作用,不是外力作用,C错误;图中地质作用④由变质岩指向岩浆,应为重熔再生作用,D正确。故选D。
15.读图可知,图中地质作用①由岩浆指向岩浆岩,应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分为侵入和喷出两种形式,喷出冷凝作用会形成火山,C符合题意;沙丘、冲积扇、褶皱山分别是风力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形成,与图中①冷却凝固作用无关,排除ABD。故选C。
【点睛】由于岩浆的温度很高,内压力很大,它可以顺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之中或喷出地表,因此可将岩浆活动分为侵入活动和喷出活动这两类,侵入过程冷凝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喷出过程在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型岩浆岩。
16.(2018秋·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使黄土高原成为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答案】C
【详解】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地表径流较多,地形起伏大,径流流速快,加上土质疏松,流水侵蚀力强,在长期流水侵蚀作用下,当地沟谷发育强烈,使黄土高原成为千沟万壑地表形态,C符合题意;黄土高原地区的沟壑地表不是风力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和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排除A、B、D。故选C。
【点睛】
17.(2018秋·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学业考试)读下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冲积平原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位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而形成冲积扇。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在搬运过程中,因为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8.(2018秋·福建厦门·高二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学业考试)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
【答案】C
【详解】冲积扇主要是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所以常常形成于山麓地带,C正确。河源地带以溯源侵蚀为主,而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滨海地带的河口地区一般形成三角洲,不形成冲积扇,B错误。河流中下游一般形成冲积平原,不形成冲积扇,D错误。故选C。
(2022·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新生代多成因复式火山,锥体由多次火山岩浆喷发物叠加而成。经造盾、造锥和喷发三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以天池火山口为中心的系列环状和放射状断裂(下图),为温泉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流对断层作用非常敏感,因东西坡地势差异,呈放射状发育的各子流域河网密度不同,火山区全流域处于侵蚀发育的初期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造盾阶段形成盾状熔岩台地的岩石类型是( )
A.T1 B.T2 C.T3 D.T4
20.图3中有一处大规模温泉群,可能位于128°02'E-128°05'E之间的( )
A.41°57'N-41°59'N B.41°59'N-42°01'N
C.42°01'N-42°03'N D.42°03'N-42°05'N
21.下列对长白山火山区全流域河流侵蚀发育状况及成因的描述正确的( )是
A.甲流域受火山灰堆积物影响发育较差 B.乙流域受新的构造影响河流侵蚀较弱
C.丙流域受断裂构造影响河网密度较小 D.丁流域受断裂构造影响侧蚀作用显著
【答案】19.D 20.C 21.A
【解析】19.天池火山其火山作用过程可划分为早期造盾阶段、中期造锥阶段和晚期爆炸式喷发阶段,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构成,故而造盾阶段形成盾状熔岩台地的岩石类型为最外层的T4岩石类型,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温泉多分布在断层构造多的地区,由材料可知,128°02'E-128°05'E之间的42°01'N-42°03'N区域,分布于多条断裂带,断层较多,故而温泉群的出现概率最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1.甲流域海拔变化小,地势起伏低,平坦的地形下火山灰堆积明显,更加影响甲流域河流的发育,A选项正确。乙流域地势起伏大,且断裂带分布,有利于河流侵蚀作用,B选项错误。地下水沿断层线上升形成河湖或者积水成河湖。断裂带会利于河流发育,故而断裂构造影响河网密度较大,C选项错误。火山区全流域处于侵蚀发育的初期阶段。断裂构造下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加大河流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多发生在河流发育地貌的中后期,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大,涉及长白山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天池火山其火山作用过程可划分为早期造盾阶段、中期造锥阶段和晚期爆炸式喷发阶段,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构成。温泉条件1、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地底有热源存在);2、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岩层中裂隙让温泉涌出);3、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长白山山坡的地形地势、地质构造不同,河流发育不同,地势起伏明显、断裂构造有利于河流的发育。
(2023·江苏·高一学业考试)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 )
①黑②吉③辽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黑土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B.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
C.山地落叶阔叶林生长量大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
【答案】22.A 23.B
【解析】22.根据图例可知,黑色表示黑土,浅黑色表示黑钙土,根据区域轮廓图可知,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黑龙江省,简称①黑,中部是吉林省,简称②吉,南部是辽宁省,简称③辽,大兴安岭位于④内蒙古,所以根据图可知,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黑和吉,辽和内蒙古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气候湿润,有机体量大,利于有机质积累,A错误。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B正确。黑土区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草类的枯落物,C错误。水土流失会减少有机质含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人类活动等。
(2022春·广西·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土壤的土层结构与形成环境关系紧密,下图为某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①代表的土层是( )
A.枯枝落叶层 B.淋溶层 C.母质层 D.母岩层
25.与有机层的主要物质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 B.母质 C.生物 D.气温
【答案】24.B 25.C
【解析】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枯枝落叶应属于地表的有机层,A错误;①位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之间,矿物质随着水的下渗而向下运移,应为淋溶层,B正确;母质层应在淀积层下方,C错误;母岩层主要是岩石构成,应在图中最下方,D错误。本题应选B。
25.而地形主要影响土壤厚度和种类,A错误;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B错误;土壤有机层主要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而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C正确;气温主要影响岩石的风化强度和有机质分解的速度,D错误。本题应选C。
【点睛】土壤的分层由上至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浙江嘉兴·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建设了天生桥、岩滩、龙滩等大型水电站,而距离不远的右江建设了一些小型的水电站。下图为广西省区域略图。
材料二: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下图是广西桂林地区峰丛景观图。
材料三:广西平果铝土矿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型露天矿,矿体属岩溶堆积型,埋藏浅,矿体薄,每年开矿占用土地达600亩以上。矿山土地复垦是绿色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果铝土矿是广西露天开采典型矿山,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总结出了“剥离—采矿—复垦—还地”一体化的复垦模式,成效显著。利用本企业工业废弃物(如剥离土、粉煤灰、洗矿泥等)作为复垦地的人工再造耕层材料,边采矿边复垦。
(1)说出右江仅能建设小型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2)峰丛属于____地貌,请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峰丛未来的演化趋势____。
(3)分析广西平果铝土矿开矿过程中占地面积大的原因,并说出其对右江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析平果铝土矿区开展土地复垦采用“边采矿、边复垦”的原因。
【答案】(1)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量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地形相对平坦,河流流速较慢。
(2) 喀斯特 峰林未来的演化趋势是在流水溶蚀持续作用下,形成孤峰或平地。
(3)铝土矿矿区面积大,需开采面积广;矿体埋藏浅,矿体薄,为提高铝土矿产量需要扩大矿区开采面积;开矿过程中会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水环境,水质下降;铝土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会加速资源枯竭;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问题加剧。
(4)开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快速再利用到土地复垦,节约复垦土地成本;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利于快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土地复垦,将矿区大面积土地重新改造成可利用土地,保护了土地资源,扩大了可耕地资源;帮助失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解决了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分析】本题以广西省区域略图和广西桂林地区峰丛景观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电站的区位因素、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矿区的环境问题及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水电站建设的自然条件要从水量和流速以及建设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首先右江地区枯水期时间长,水量少,在枯水期时水电站发电量极小;广西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水电站的地表水不易存留;图示中右江河段有城市分布,说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流速较慢。
(2)峰丛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岩溶地貌,峰丛在流水溶蚀持续作用下,会对基部进一步溶蚀,也会对峰丛本身溶蚀,从而形成孤峰或平地。
(3)广西平果铝土矿矿区面积大,需开采面积广,占地面积大;矿体埋藏浅,矿体薄,能开采深度小,所以需要扩大矿区开采面积;开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涉及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铝土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会加速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问题加剧。环境污染:开矿过程中会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水环境,水质下降。
(4)据题干信息材料“利用本企业工业废弃物(如剥离土、粉煤灰、洗矿泥等)作为复垦地的人工再造耕层材料”可知开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快速再利用到土地复垦,节约复垦土地成本;同时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堆放问题,减轻污染,利于快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快速的土地复垦,将矿区大面积土地重新改造成可利用土地,保护了土地资源,扩大了可耕地资源,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帮助失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解决了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023·湖南·高一学业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宁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2018年6月30日,位于宁夏灵武的228M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项目总占地7000余亩,平均每年向外输出约32899.3万kW·h的绿色能源。项目运营后,原本沙漠地貌逐步演变为草地,草类茂盛,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图1为宁夏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光伏电站实景图。
(1)沙漠的形成是____________(填“风力侵蚀”或“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该地区沙漠中新月形沙丘坡度平缓的一侧多朝向___________(填“西北”或“东北”)方向。(3分)
(2)灵武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受___________(填“天气”或“地势”)影响。除此之外,该地建设光伏电站优势还包括___________(填“闲置土地多”或“市场广阔”)。 (3分)
(3)光伏电站建成后,板下植被得以恢复,主要是土壤___________(填“水分改善”或“有机质增多”)。板下养羊,可防止植被___________(填“遮挡光照”或“相互争水争肥”)。 (3分)
(4)有人建议我国荒漠化的治理都可以采用这种治理模式,你是否赞同 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 风力沉积 西北
(2) 天气 闲置土地多
(3) 水分改善 遮挡光照
(4)赞同。该治理模式不仅使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而且还能通过养殖、发电等产生经济效益;可为我国提供大量清洁能源;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或不赞同。荒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过度开发利用荒漠,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
【分析】本题以宁夏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为光伏电站实景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风力沉积地貌特征、太阳能开发条件、土壤影响因素、荒漠化治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沙丘是典型的风力沉积地貌,沙漠地区多沙丘,新月形沙丘坡度平缓一侧多是迎风坡,宁夏位于西北地区,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该地区沙漠中新月形沙丘坡度平缓的一侧多朝向西北方向。
(2)宁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宁夏地广人稀,闲置土地多,地价相对廉价,适宜大面积光伏板的布局。
(3)宁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光伏板可遮挡太阳光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板下养羊,可防止植被遮挡光照,影响光伏板获取光照。
(4)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的原因主要从光伏产业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意义,首先是经济方面,通过养殖羊,发电等产生经济效益,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为当地和省外提供大量清洁能源,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缓解大气污染;光伏产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光伏板可以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使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不赞同主要是从生态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着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首先说明荒漠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过度开发利用荒漠,导致荒漠景观减少,在大尺度的空间范围内会引起整体地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影响,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
28.(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4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4分)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分析】本题以我国祁连山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过程、影响水分条件的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2)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点睛】
29.(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1)从支流流量变化看,①河丁城以上河段支流多_____河﹐以下河段支流多_____河。从河流补给角度﹐说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2)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4分)
(3)指出图示区域矿产品运至港口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常年;时令;以雨水补给为主;丁城以上河段雨季较长,以下河段雨季较短。
(2)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3)铁路;矿产品适合铁路运输和水运;河流水运价值较低;有铁路连接矿区和港口。
【分析】本大题以非洲部分区域略图及该区域某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的特征、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巴马科处位于①河上游,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圣路易位于①河下游,年降水量较少,冬季河流有断流现象,说明①河丁城上游支流多常年河,下游多季节性时令河;两地降水均集中在夏季,结合纬度位置可知,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巴马科纬度较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所以雨季较长,河流下游地区纬度较高,雨季较短。
(2)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随着随着纬度的降低,土壤厚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纬度越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越强,雨季更长,水分条件更优越,植物生产活动更活跃,气候湿润、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岩石矿物被强烈分解,形成较厚的风化壳,增加了土壤厚度。
(3)根据所学知识,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的优势,矿产资源适合采用铁路运输方式,而且矿产资源产地与港口有铁路相连,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图示地区河流下游经流量小,多为时令河,所以不适合水路运输。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