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17:43: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小题,共50分)
(2022·高一单元测试)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防震减灾是减轻灾害的重要前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各地在制定建筑防震标准时,应主要考虑( )
A.烈度 B.震级 C.震中距 D.震源深度
2.遇到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逃向高处,登上坚固的屋顶 B.在平房或一楼时,可迅速跑至安全空地
C.在室外时,应迅速跑到建筑物内 D.抓住漂浮物,等待救援
【答案】1.A 2.B
【解析】1.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震中距是震中到地面任何一点的距离;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这些均影响烈度,所以制定防震标准时,应主要考虑烈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遇到地震,屋顶不一定坚固、安全,A错误;地震发生时若在平房或一楼,可迅速跑至安全空地,B正确;在室外较为安全,建筑内建筑倒塌更危险,C错误;地震不是洪灾,所以不是抓住漂浮物,等待救援,D错误;故选B。
【点睛】构造地震要素: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300km深源。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1000km远震。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注意区别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微震(1-3级)、小震(3-4.5级)、中震(4.5-6级)、强震(6-7级)、大震(≥7级)、特大地震(≥8级)注意: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我国划分为12级。注意: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因为各地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9月2日凌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遭受强降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并诱发该地位于山谷地区的某乡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暴雨
4.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答案】3.C 4.A
【解析】3.由材料可知,此次地质灾害是由暴雨洪水在山谷中引发的,根据发生条件判断,可能是暴雨引发山洪,然后山洪携带大量固体碎屑物(大量泥沙以及石块、泥土、植物等)流出沟谷形成破坏力极大的特殊洪流。因此推断最可能是泥石流,C正确;洪水和暴雨不属于地质灾害,AD错误;暴雨洪水不会诱发地震,B错误。故选C。
4.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其中,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短时间无法恢复,A正确;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及停工停产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危害有限,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16年5月4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接连出现强降雨过程。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7月7日9时统计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83市(自治州)413个县(市、区)2902.9万人受灾,160人死亡,28人失踪,18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1.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6万间房屋倒塌,33.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21.6千公顷,其中绝收560.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④经济落后,工业用水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学会游泳、划船 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5.A 6.B
【解析】5.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弯曲,洪水难以下泄,①②正确。长江有天然入海河道,③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大,④错误。故选A。
6.持续强降水天气易造成地势低洼处洪涝灾害多发。为保障生命安全,应注意训练爬高能力,学会游泳、划船,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以便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展开自救;应注意收听汛期天气预报,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提前准备逃生物资。①③④⑤⑥正确。预备钢制家具对个人或家庭防洪作用不大,②错误。故选B。
【点睛】洪涝灾害的成因:①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②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③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河南省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河南省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部少于南部 B.南部少于北部 C.分布较为均匀 D.西部多于东部
8.为减轻河南省水旱灾害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加强天气监测预报 C.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D.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答案】7.B 8.D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年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河南省南北方水旱灾害的空间差异。据此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8.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化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以喊轻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旱涝灾害,D正确;故选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应对缺水的措施,只属于应对水旱灾害的一个方面,AC错误;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可以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但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更明显,B错误,故选D。
【点睛】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调峰的作用,削减洪峰。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城市低洼处完善排涝设施。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11月3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介绍,这次寒潮活动时间从11月4日持续到7日,范围从西北扩散到华中、华东、华南、东北地区,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都受到寒潮影响。此次寒潮普遍降温8℃~10℃,局部地区降温达到2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以下地区中,受此次寒潮影响降温幅度最大的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10.寒潮除了带来降温之外,还可能会带来( )
①雨雪②大风③干旱④沙尘暴⑤风暴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的要小 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 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
【答案】9.B 10.B 11.D
【解析】9.这次寒潮活动时间从11月4日持续到7日,范围从西北扩散到华中、华东、华南、东北地区,此次寒潮普遍降温8℃~10℃,局部地区降温达到20℃。从西北扩散到其他地区,说明西北受灾最严重,西北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寒潮除了带来剧烈的降温之外,还伴有大风、霜冻和雨雪天气,若水汽少会形成沙尘暴,①②④ 正确,B正确;干旱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降水少的时间段,冬季干旱较少;风暴潮是海水异常升降,③⑤错误。故选B。
11.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因此寒潮对我国影响的范围比台风更大,A错误;冬季田地里很少有农作物生长,寒潮危害不大,秋末农作物还未成熟,春初农作物开始生长,所以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B错误;植树造林是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寒潮的防御作用较小,C错误;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交通、电力、航海及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D正确。故选D。
【点睛】寒潮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图乙)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曾发生过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次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
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
13.关于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大力开发水电
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
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
【答案】12.C 13.D
【解析】12.堰塞湖的形成主要是山体崩塌的碎石泥沙堵塞河道形成,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是其主要成因,A错误;此次堰塞湖形成时为 10 月份,该地主要雨季已过,降水量不大,B错误;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运动活跃,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近期发生过地震,导致山体不稳定,该地更容易发生滑坡,从而形成堰塞湖,C正确;该地10月份已到秋季,气温已经有所下降,故气温较高说法错误,D错误。本题选C。
13.堰塞湖地质条件不稳定,有可能发生溃坝,不适合水电的开发,A错误;堰塞湖堰塞体堆积物疏松容易溃坝,且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落差大,不适宜发展航运,对航运条件改善不大,B错误;堰塞湖会引发溃坝、洪水等多种次生灾害,C错误。堰塞湖水位较高,堰塞体堆积物疏松,一旦溃坝易形成洪水,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危害,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下图示意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下表为中国大陆暴雨预警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4.推断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
A.4个橙色预警,3个红色预警 B.0个橙色预警,7个红色预警
C.3个橙色预警,4个红色预警 D.2个橙色预警,5个红色预警
15.遇暴雨自救避险方法合理的是( )
①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②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③暴雨来临远离屋里,远离窗户
④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
⑤远离电力设施、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⑥在野外选择在空旷地区、农山等地躲避
⑦不要穿拖鞋、凉鞋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答案】14.B 15.D
【解析】14.根据材料“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读“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图”可知,7个暴雨预报时段均符合“3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均为红色预警标准,推断其为7个红色预警,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可能遭遇雷击,应远离在大树等的地点,不要轻易拨打手机与外界联系,①错误。应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岗、地铁等),避免路段积水引发危险,②正确。暴雨来临尽量躲避在屋里,远离窗户,避免风雨雷电等危险,③错误。在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以免积水淹没设备引发泄露,发生次生灾害,④正确。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如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避免这些设备漏电威胁生命安全,⑤正确。在野外选择空旷地区、农田等地躲避,可能遭遇雷击,⑥错误。不要穿拖鞋、凉鞋或光脚,以免滑倒涉水,⑦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2022·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1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Ⅱ圈层 D.Ⅳ圈层
【答案】16.D 17.C
【分析】16.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D正确。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是不同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不固定的,不断变化的;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也是不相同的,ABC错误。故选D。
17.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 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2022·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图为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截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地震预警系统( )
A.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 B.告知震中位置和地震发生时间
C.可以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19.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8.A 19.B
【分析】18.根据可知,地震预警系统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A正确;预测了城中位置和大致地震发生时间,但不能准确告知,B错误;不能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C错误;预警系统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探测仪)、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受终端组成。不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错误。故选A。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迅速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如果不能迅速撤出,要注意避险,而不是提醒市民减少出行,①错误;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达到避险和自救,②正确;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③正确;停止一切日常生产生活不现实,会加重社会恐慌,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2022·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11月3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泥石流造成的受灾人数已超过724人,在29个村庄中有2365栋房屋被破坏,6人遇难,另有两人失踪。完成下列各题。
20.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1.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0.B 21.B
【分析】20.泥石流多发生在山谷,乙地等高线凸向高值处,说明乙处为沟谷,B正确;甲地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为山脊,A错误;丙地为陡崖,易发生崩塌,不易发生泥石流,C错误;丁地为陡坡,易发生滑坡,不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所以选B。
2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泥石流流向应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且应向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高处逃生,②正确,B正确;①逆着泥石流的方向,④顺着泥石流方向,无法逃生,AD错误;③路线地势较低,可能被泥石流淹没,C错误。所以选B。
【点睛】发生泥石流正确的逃生路线是与泥石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和上树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或躲在滚石或乱石堆后。泥石流不像滑坡,树木会被连根卷起,土石块也会被挟裹着往沟谷里倾泻。
(2021·高一单元测试)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完成下面小题。
22.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 )造成的
A.家栖鼠 B.田鼠 C.草原鼠 D.林鼠
23.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答案】22.B 23.D
【分析】22.读材料可知,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500多万吨,导致农作物减产的鼠害是田鼠造成的,故B正确。家栖鼠、草原鼠、林鼠都不是造成贮粮损失的主要老鼠类型,ACD错误。故选B。
23.投放毒鼠强会对老鼠的天敌等有益动物造成危害,A错误;人人参与,捕捉老鼠,成效低下,B错误;灭鼠保粮主要针对田鼠,田鼠主要栖息在农田等地,地面硬化不可取,C错误;利用食物链等进行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是最科学的方法,D正确。故选D。
【点睛】家栖鼠是指栖息在人居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和财产的鼠类;草原鼠分布在内蒙古、华北及东北等地广大草原上,是严重危害牧草的重要害鼠;林鼠,约有20余种,产在北美,向南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
(2021·高一单元测试)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他们在2011年首次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填补了国内地震预警领域的空白,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下图示意本次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根据地震的成因,本次地震属于(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25.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是( )
A.蒙古 B.英国 C.澳大利亚 D.墨西哥
【答案】24.A 25.D
【分析】24.构造地震由地壳发生断层而引起,长宁位于华蓥山断裂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属于构造地震,A正确;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材料中并没有火山活动的相关信息,B错误;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材料中并没有岩层崩塌的相关信息,C错误;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该次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D错误。故选A。
25.能够提供地震预警的国家应具备的条件是位于地震带上,常发生破坏性地震。蒙古、英国、澳大利亚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ABC错误;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D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且呈有规律的带状的地区。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图回答间题。(12分)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4分)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的防灾减灾功能。(8分)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
(2)边坡上的水泥防护装置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可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分析】本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质灾害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注意材料中提到的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的防御,山区主要是防御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
(2)结合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从该水泥防护装置对当地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的改善角度进行分析。滑坡、泥石流爆发的条件①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坡度大);岩石(物质)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地质条件导致);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低;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或坡度增大。边坡上的水泥防护装置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减少物质条件;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防止坡度增大;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保障植被覆盖度;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引起边坡失稳,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植物根系有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可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7.(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读图“地震的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读图“地震的构造示意图”
(1)汶川地震中成都和宜宾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图中的(填字母)____有关,____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____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3分)
(2)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____,____世界大多地震类型属于____地震(3分)
读“台风剖面图”和“台风卫星影像图”
(3)台风是在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____;(3分)
(4)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____,____。(3分)
【答案】(1) L 烈度 震级
(2)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构造
(3) 热带或副热带 西北太平洋
(4)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多发生在夏季秋季(顺序不管)
【分析】本题目以地震的构造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震、台风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汶川地震中,成都和宜宾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丙图中的震中距有关(即是L),烈度是衡量地震有关破坏程度的指标,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震级是指地震大小,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
(2)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世界大多地震类型属于构造地震。
(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东侧的洋面、日本的关岛附近和我国南海中部等地)。
(4)台风发生于海洋上,上岸后摩擦力增大,风速减慢,水汽供应不足,台风势力不断减弱直至消失,所以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海面温度高,更易于对流的发生,所以台风多发。
28.(2022·高一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3分)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6分)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_______ _______
B _______ _______
C _______ _______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更为重要。(3分)
【答案】(1) 洪水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2)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3) 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分析】本题以洪救助措施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洪水救助的措施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图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3)地震的救助是地震发生后,进行救助,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相互救助更重要。
【点睛】
29.(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在下图所示区域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干热风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临汾是山西省干热风灾害严重、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图中阴影部分是临汾干热风多发中心,干热风灾害最严重。
(1)说明图中阴影区域种植冬小麦的有利条件。(4分)
(2)分析图中阴影区域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4分)
(3)简述干热风的防御措施。(4分)
【答案】(1)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汾河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土壤肥沃。
(2)距海较远,空气湿度较小;谷地地形,夏季风经过时,气流下沉增温。
(3)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调整播种期,改进耕作和栽培技术等。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和防御措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种植冬小麦的有利条件主要围绕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热量、地形、水源、土壤等)条件去分析。山西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处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水源较充足。黄土深厚、土壤肥沃。
(2)分析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主要从位置和地形两个角度去考虑。从位置考虑,这里距海较远,降水较少,空气干燥,从地形考虑,地处谷地,夏季风经过河谷时气流下沉增温,加剧干燥。
(3)干热风的防御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水源等方面分析;从生物措施考虑:可通过营造防护林、选择耐旱抗热的小麦优良品种等措施应对干旱,从技术层面考虑:通过调整播种期、改进耕作和栽培技术等措施应对干旱,从水源角度,可以给小麦补充水源,适时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高一单元测试)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防震减灾是减轻灾害的重要前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各地在制定建筑防震标准时,应主要考虑( )
A.烈度 B.震级 C.震中距 D.震源深度
2.遇到地震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逃向高处,登上坚固的屋顶 B.在平房或一楼时,可迅速跑至安全空地
C.在室外时,应迅速跑到建筑物内 D.抓住漂浮物,等待救援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9月2日凌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遭受强降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并诱发该地位于山谷地区的某乡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暴雨
4.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16年5月4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接连出现强降雨过程。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7月7日9时统计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83市(自治州)413个县(市、区)2902.9万人受灾,160人死亡,28人失踪,18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1.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6万间房屋倒塌,33.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21.6千公顷,其中绝收560.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 ④经济落后,工业用水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学会游泳、划船 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河南省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河南省1450年~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部少于南部 B.南部少于北部 C.分布较为均匀 D.西部多于东部
8.为减轻河南省水旱灾害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加强天气监测预报 C.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D.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11月3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介绍,这次寒潮活动时间从11月4日持续到7日,范围从西北扩散到华中、华东、华南、东北地区,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都受到寒潮影响。此次寒潮普遍降温8℃~10℃,局部地区降温达到2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以下地区中,受此次寒潮影响降温幅度最大的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10.寒潮除了带来降温之外,还可能会带来( )
①雨雪②大风③干旱④沙尘暴⑤风暴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1.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的要小 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 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图乙)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曾发生过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次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
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
13.关于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大力开发水电
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
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下图示意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下表为中国大陆暴雨预警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4.推断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
A.4个橙色预警,3个红色预警 B.0个橙色预警,7个红色预警
C.3个橙色预警,4个红色预警 D.2个橙色预警,5个红色预警
15.遇暴雨自救避险方法合理的是( )
①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②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③暴雨来临远离屋里,远离窗户
④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
⑤远离电力设施、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⑥在野外选择在空旷地区、农山等地躲避
⑦不要穿拖鞋、凉鞋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2022·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1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Ⅱ圈层 D.Ⅳ圈层
(2022·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图为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截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地震预警系统( )
A.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 B.告知震中位置和地震发生时间
C.可以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19.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高一单元测试)2018年11月3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泥石流造成的受灾人数已超过724人,在29个村庄中有2365栋房屋被破坏,6人遇难,另有两人失踪。完成下列各题。
20.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1.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一单元测试)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完成下面小题。
22.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 )造成的
A.家栖鼠 B.田鼠 C.草原鼠 D.林鼠
23.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2021·高一单元测试)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他们在2011年首次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填补了国内地震预警领域的空白,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下图示意本次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根据地震的成因,本次地震属于(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25.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是( )
A.蒙古 B.英国 C.澳大利亚 D.墨西哥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图回答间题。(12分)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4分)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的防灾减灾功能。(8分)
27.(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读图“地震的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读图“地震的构造示意图”
(1)汶川地震中成都和宜宾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图中的(填字母)____有关,____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____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3分)
(2)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____,____世界大多地震类型属于____地震(3分)
读“台风剖面图”和“台风卫星影像图”
(3)台风是在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____;(3分)
(4)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____,____。(3分)
28.(2022·高一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3分)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6分)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_______ _______
B _______ _______
C _______ _______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更为重要。(3分)
29.(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在下图所示区域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干热风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临汾是山西省干热风灾害严重、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图中阴影部分是临汾干热风多发中心,干热风灾害最严重。
(1)说明图中阴影区域种植冬小麦的有利条件。(4分)
(2)分析图中阴影区域干热风灾害严重的原因。(4分)
(3)简述干热风的防御措施。(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