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试题(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试题(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17:44: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25小题,共50分)
(2021秋·高一单元测试)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水体的运动 B.生物的出现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比例 B.负相关 C.正相关 D.没有相关性
6.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长波通讯
C.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我国上海上空出现极光
(2021·高一单元测试)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大气以稀薄的二氧化碳为主,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火星上大气稀薄
C.火星表面温度高 D.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8.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最主要原因是( )
A.火星公转速度快 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读地质时期(部分)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古生代末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10.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1.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
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
③原始海洋时代
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
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④②⑤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冰河世纪1》这部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獭,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观察猛犸象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生存条件( )
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
13.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 )
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
14.该故事发生时期正好处于冰期,以下符合当时动物迁移的路线是( )
A.向两极迁移 B.向高山迁移 C.向低纬迁移 D.向海洋迁移
(2021·高一单元测试)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③④⑤为显生宙,右图中a、b、c、d代表不同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16.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17.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a—② B.b—③ C.c—④ D.d—⑤
(2018·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图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单位:千米),回答以下各题。
2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则0千米处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2021·高一单元测试)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3.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022·高二单元测试)地球各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环境。图为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厚度大致相当 B.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2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坚硬岩石组成
C.有若干电离层 D.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在-200℃以下,条件十分恶劣。
材料二'图1为太阳系位置图。
材料三'图2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位于“宜居带”内。
(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____(填字母),它们都属于____行星。
(2)上述材料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____,除此以外,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另外两个“金锁链”条件是:____,____。
(3)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
A.有适宜的温度 B.有肥沃的土壤 C.表面比较平坦 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4)“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5)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7.(2021·高一单元测试)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从目前太阳内部核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行星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地球普通性的证据。
(3)根据图文信息,简述地球特殊性的形成条件。
(4)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________代________纪,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8.(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12分)
(1)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
(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_____,D为________,G为____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____。
(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_______波,原因是_________。
29.(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太阳活动周于1996年开始。下图为第23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黑子数预报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3太阳活动周峰年。
(2)说出太阳活动中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区别。
(3)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25小题,共50分)
(2021秋·高一单元测试)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水体的运动 B.生物的出现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答案】1.D 2.D
【解析】1.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喷发的过程,属于内力作用导致,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循环以及生物循环提供了动力,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水体的运动、生物的出现、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ABC错误。故答案选D。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上海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B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推广太阳能屋顶能缓解能源紧缺,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答案】3.D 4.D
【解析】3.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与使用地区的太阳能丰富程度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D正确;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海拔低,空气稠密,且夏季多云雨天气,四川盆地还多雾,太阳辐射较弱,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较低,A、B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昼长时间较短,太阳能丰富程度较低,C错误。故选D。
4.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活动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之一,A错误;地震由内力作用形成,水旱灾害由降水变化造成,这类自然灾害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的是太阳活动,而不是太阳辐射,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影响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比例 B.负相关 C.正相关 D.没有相关性
6.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长波通讯
C.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我国上海上空出现极光
【答案】5.C 6.C
【解析】5.根据材料,年轮宽度大时黑子相对数较多,年轮宽度小时黑子相对数较少,而且它们并不是等比例变化,这种关系符合正相关的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太阳黑子不会使地球温度降低,A错误;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B错误;太阳活动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极光发生在两极高纬度地区,我国上海一般不会出现极光,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021·高一单元测试)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大气以稀薄的二氧化碳为主,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火星上大气稀薄
C.火星表面温度高 D.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8.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最主要原因是( )
A.火星公转速度快 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
【答案】7.D 8.C
【解析】7.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属于类地行星,A错误;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目前火星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没有液态水,D正确。故选D。
8.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几率差异不大,ABD错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正确。故选C。
【点睛】相比于地球,火星之所以更易受陨石袭击,主要在于火星自身大气密度较小的因素决定的,与小行星带的距离和宇宙环境关系不大。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以及太阳目前状态稳定决定了八大行星的宇宙环境均相对安全。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读地质时期(部分)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古生代末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10.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1.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
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
③原始海洋时代
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
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④②⑤
【答案】9.B 10.D 11.A
【解析】9.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而不是古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古生代末期温度较低,属于寒冷期,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古生代末期的寒冷期,可能使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较低,C错误;古生代并没有传统农业,D错误。故选B。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地球演化之初是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的熔炉,后陆地、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慢慢形成。生命出现在原始海洋里,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出现了原始海洋中的鱼类,生命适应环境,不断进化,进一步演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故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的古生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序①③④②⑤正确,故选A。
【点睛】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时代,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称为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被子植物是在大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起源的。直到离今8000~9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才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占了统治的地位。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冰河世纪1》这部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獭,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的故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观察猛犸象的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生存条件( )
A.干旱 B.炎热 C.多雨 D.寒冷
13.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 )
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
14.该故事发生时期正好处于冰期,以下符合当时动物迁移的路线是( )
A.向两极迁移 B.向高山迁移 C.向低纬迁移 D.向海洋迁移
【答案】12.D 13.D 14.C
【解析】12.生物对地理环境具有适应性,由材料猛犸象有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是为了适应极其寒冷的冰河世纪环境。由此推测生存条件寒冷,A、B、C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
13.有材料三只动物充当人类小宝宝的保姆,可知此时已有人类,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由此推测该故事发生在第四纪,A、B、C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
14.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由此AB错误,C正确;向海洋迁移不符合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
【点睛】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相应变化,造成生物的迁移。
(2021·高一单元测试)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③④⑤为显生宙,右图中a、b、c、d代表不同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16.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17.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a—② B.b—③ C.c—④ D.d—⑤
【答案】15.D 16.D 17.C
【解析】15.根据时间的划分可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①为太古宙、②为元古宙、③为古生代、④为中生代、⑤为新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为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所以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中生代末期,即④末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动物,a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③,A错误; b地层位于a地层下面,形成地质年代可能早于③,B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c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④,C正确;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d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③,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时间为距今约40亿年,占地球历史90%,冥古宙时期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此时段,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大气、海洋、陆地慢慢形成。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两栖动物出现进化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煤。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爬行动物繁盛,“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至今,联合大陆解体,海陆格局形成形成褶皱山系,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第四纪时期,气候多次冷暖交替。
(2018·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图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18.B 19.C
【解析】18.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中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①圈层为地壳,大陆部分厚度比海洋大,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其物质以固态为主,横波可以通过,B正确;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高大山系地区的地壳较厚,大洋地壳很薄。地幔以下大约至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推测外核物质是"液态"。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单位:千米),回答以下各题。
2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则0千米处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20.A 21.C
【解析】20.由图可知,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大体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A正确,C错误;南北方向上地壳厚度差异较小,C、D错误。故选A。
21.海平面不属于地壳,A错误;岩石圈底部位于地幔,B错误;地壳是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0千米处即为莫霍界面,C正确;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D错误。故选C。
【点睛】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的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021·高一单元测试)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3.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22.C 23.B
【解析】22.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岩石圈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全部的地壳,B错。生物圈占据了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D错。故选C。
23.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水存在三态变化,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组成,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地球内部圈层依然存在联系,D错。故选B。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圈地幔(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022·高二单元测试)地球各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环境。图为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厚度大致相当 B.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2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坚硬岩石组成
C.有若干电离层 D.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24.B 25.A
【解析】24.由图中各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①提供水蒸气,因此是水圈;②是水蒸气进入的圈层,并提供降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应是大气圈;③圈层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应为生物圈;④圈层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和尘埃,应为岩石圈。各圈层厚度相差是很大,A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的,B正确;③生物圈渗透到各大圈层中,并不单独占有空间,C错误;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所以选B。
25.图中①提供水蒸气,因此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B错误;有若干电离层的是大气圈,C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水圈是指由地球表面上下,液态、气体和固态的水形成一个几乎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上界可达大气对流层顶部,下界至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极地的广大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三者常通过热量交换而部分相互转化。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在-200℃以下,条件十分恶劣。
材料二'图1为太阳系位置图。
材料三'图2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位于“宜居带”内。
(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____(填字母),它们都属于____行星。
(2)上述材料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____,除此以外,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另外两个“金锁链”条件是:____,____。
(3)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
A.有适宜的温度 B.有肥沃的土壤 C.表面比较平坦 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4)“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5)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 ABD 类地行星
(2) 具有适宜的温度 合适的大气厚度 大气成分充足的液态水
(3)A
(4)D
(5)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天体系统,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对应字母是BAD,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
(2)根据材料“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材料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除此之外,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另外两个条件是有合适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液态水。
(3)位于“宜居带内,指与所在恒星系统的恒星距离适中,所以,"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有肥沃的土壤、表面比较平坦、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不属于“宜居”内的特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据材料,“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由于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所以“开普勒22b"不位于太阳系或地月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所以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而非河外星系,故选D。
(5)分析材料可知,八大行星表面的升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因此表面温度高低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距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因距太阳远,获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约为15℃, 适宜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因此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27.(2021·高一单元测试)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从目前太阳内部核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行星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地球普通性的证据。
(3)根据图文信息,简述地球特殊性的形成条件。
(4)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________代________纪,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答案】(1)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金星
(2)图中数字①代表地球,地球与火星、金星都距离太阳比较近,都属于类地行星,没有特殊之处;图中行星的公转轨道都类似于圆形,地球没有特殊之处。
(3)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上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与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较为适宜;图中各行星的轨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保证了地球有稳定的宇宙环境。
(4)新生 第四
【分析】本题以太阳星系图为背景,涉及太阳系基本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行星的名称,属于基础性设问,为后面问题的回答奠定基础。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据此判断各行星的名称即可。①是地球,②是火星,③是木星,④是土星,⑤是金星。
(2)设问地球的普通性,且用图中信息来说明。证明地球的普通性有三个角度,一是行星的运动特征或运动方式;二是行星的体积与质量;三是距日距离。基于图中信息全面、有逻辑地回答问题即可。图中⑤是金星,②是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运动方式和体积、质量都与地球相差不大。图中行星公转轨道都具有近圆形,共面性的特点,地球没有特别之处。
(3)设问地球特殊性的形成条件,本题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知道何为地球的特殊性:具有高级智慧生命,主要指人类;二是形成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形成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二是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等),再基于图文信息全面而有逻辑地回答问题即可。首先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较为适宜。图中各行星的轨道近圆、共面、同向,各行星轨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合生物生长。并且太阳处于稳定的壮年期,保证了地球可以有稳定的宇宙环境。
(4)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的时间是在新生代的第四纪。
【点睛】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简史大概是:原始的蓝细菌、藻类→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爆发,三叶虫等原始节肢动物繁盛→半索动物出现、鱼类出现、腔肠动物繁盛、海洋节肢动物开始衰落、头足类、腕足类出现→泥盆纪植物登陆,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鱼类登陆→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爬行动物繁盛,海洋中鱼类繁盛,陆地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绝灭,爬行动物衰落,菊石绝灭,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
28.(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12分)
(1)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
(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_____,D为________,G为____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____。
(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_______波,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莫霍 古登堡 薄 厚 地壳 上地幔 内核 岩石圈 横 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震波的特征。难度较低。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应为莫霍界面;B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应为古登堡界面。
(2)海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薄;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3)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D为上地幔;G为内核;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因此地震波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横波,原因在于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点睛】
29.(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太阳活动周于1996年开始。下图为第23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黑子数预报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3太阳活动周峰年。
(2)说出太阳活动中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区别。
(3)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1)2000
(2)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上,亮度比周围区域低;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亮度比周围区域高。
(3)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航天器安全;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影响农业产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2000年太阳黑子数目最多,为第23太阳活动周峰年。
(2)太阳活动中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区别的主要从发生位置、亮度等角度分析。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上,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太阳黑子亮度比周围区域低,耀斑亮度比周围区域高。
(3)太阳活动时会向外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无线电通讯的无线电波就是靠电离层的反射向远距离传播的,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地球高层大气的变化也与太阳活动相关。地震、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研究都说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