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09·全国·高考真题)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D
【详解】“露重见晴天”指的是如果夜晚露水多,第二天一定是晴天。晴朗的夜晚云层较薄,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表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露水,故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故选D。
2.(2017·浙江·统考高考真题)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答案】D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大。当地面积雪量较大时,地面的反射量会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较少,年均温较低。反之,当地面积雪量较小时,地面反射量会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较多,年均温较高。故选D。
3.(2009·辽宁·高考真题)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
A.年降雪量较大 B.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答案】D
【详解】昆仑站在南极最高点附近,纬度高,更接近极地高压,年降雪量较小,A错误;昆仑站在南极最高点附近,海拔高,气压较低,B错误;昆仑站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弱,C错误;昆仑站离极地高压更近,以下沉气流为主,水平方向的大气运动即风较弱,年均风力较小,D正确。故选D。
(2019春·河北邯郸·高一邯郸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指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水域用于水产养殖。这不仅实现了“一地两用”,还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答案】4.D 5.B
【解析】4.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和光照(太阳辐射)较为充足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丰富、水域面积较大,且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D正确;柴达木盆地光照充足,但水域面积小,A错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水域面积小,不适合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BC错误。故选D。
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集热板遮挡太阳辐射,减少了水面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水面和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少,大气温度降低,AD错误,B正确;集热板遮挡太阳辐射,水下光照减弱,水体温度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C错误。故选B。
【点睛】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增温,故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2022秋·海南儋州·高二校考学业考试)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问题。
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7.图中②③④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答案】6.A 7.C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
7.据图可知,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射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由大气射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①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②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022秋·河南漯河·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图为夜晚,吹陆风 B.乙图为夜晚,吹海风
C.甲图为白天,吹海风 D.乙图为白天,吹陆风
9.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影响不同 B.人类活动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
【答案】8.A 9.C
【解析】8.考查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而海洋为高压,吹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而海洋为低压,吹陆风;根据图中旗帜的飘向,判断甲——陆风(晚上),乙——海风(白天)。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考查季风环境,冬季大陆降温幅度强与相邻的海洋,使得大陆近地面形成冷高压,而海洋近地面气压相对较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大陆升温幅度强于相邻的海洋,使得大陆近地面形成热低压而海洋近地面气压相对较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因此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海陆风和季风的差异,海陆风——以24小时为周期,范围有局限性,在沿海地区,属于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的一种特例;而季风——以一年为周期,范围大,属于大气环流(全球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的一种。
10.(2010·上海·高考真题)2010年4月,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湾暖流是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读题干中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可知洋流②符合墨西哥湾暖流的走向,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11.(2007·广东·高考真题)下图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该市 ( )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答案】C
【分析】考查城市环境问题。
【详解】据图可知,该市面积不断增大,对应的1960年以后地下水位总体呈降低趋势,说明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C正确。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化水平在提高,工业用水及人们生活用水量增大,过度抽取地下水,又加上城市面积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图中没有反映出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A错误。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波动下降,B错误。1980~2000年期间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D错误。故选C。
(2008·江苏·高考真题)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双选) ( )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13.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 )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答案】12.AB 13.AD
【解析】12.该国是面积狭小的岛国,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可以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含水层,说明当地气候湿润,降水较多,C错误,B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该国淡水资源污染严重,D错误;因为该岛国面积小,人口多,所以用水量大,导致缺水,A正确;故选AB。
13.该岛国缺水的问题主要是国土面积小,集水面积小,不是降水少,不需要人工降水,C错误;同时因为面积狭小,无法实现国内的跨流域调水,B错误;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可以缓解用水紧张。AD正确;故选AD。
【点睛】水资源短缺原因:总体上可从供应少、需求大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回答。①自然原因: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气候干旱而水资源总量少。②人为原因:人口多、工农业发达而生活、生产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
(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地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
15.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①发展“种一养一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排放污水较多,治污水压力较大,A错;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压力较大,B对;浙江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丘陵山地地势陡峻,汇水速度快,故防洪压力较大,C错;沿海岛屿面积小,不易储水,供水压力较大,D错。故选B。
1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源,①对;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工厂之间的废弃物,还可以共同利用治污设施,实现清洁生产,②对;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会污染水资源,③错;工业排放污水量大,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会加重水污染,④错。选A。
16.(2007·江苏·高考真题)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C
【详解】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正确;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发展工业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是主要节水措施,ABD错误。故选C。
【点睛】节水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改进农业的灌溉技术
(2022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蒸发 B.②—地表径流
C.③—下渗 D.④—水汽输送
18.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7.A 18.D
【解析】17.图中①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A正确;②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B错误; ③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C错误; ④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A。
18.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图中对应的是环节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陆间循环又称水的大循环。水循环可以描述为如下的图式: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蒸发,一部分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
(2020春·湖南邵阳·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左图为城市道路边的生态透水砖景观图,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这种透水砖主要增加了城市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A.B B.F C.C D.G
20.下列与B环节最为密切的现象是( )
A.东南季风 B.南水北调 C.修建水库 D.植树造林
【答案】19.B 20.A
【解析】19.透水砖可以增加雨水和地表水的下渗,故主要增加了水循环中的下渗环节,为图中F,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读图可知,B环节代表陆地降水,东南季风携带太平洋水汽输送至亚欧大陆上,给陆地上带来大量降水,A符合题意;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对陆地降水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的蒸腾作用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植被枝叶和凋落物会截留部分降水,减缓汇水过程,使地表径流总量减少,加大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2022·山东日照·统考三模)林窗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及灌木生长。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地12月林窗边缘及林内树表温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2.林窗东、西边缘树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季节日出东南,林窗东边缘比西边缘的日照时间长
B.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茂密,导致东边缘湿度大
C.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高大,导致东边缘通风性好
D.上午多雾影响林窗西边缘光照,林窗东边缘获得日照较多
【答案】21.C 22.D
【解析】21.根据材料“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及灌木生长”,结合所学,草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B错误。根据材料,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阻挡光照,林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进而气温升高,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本的增加,气温升高并非直接原因,A错误,C正确。林窗出现前后,土壤条件变化不大,与林窗群落演替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22.12月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林窗东西两侧在理论上的日照时间一样长,A错误。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茂密,树影遮挡东边缘,气温升高慢,蒸发弱,湿度小,B错误。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高大,东边缘防风效果强,通风差,C错误。上午,太阳位于东边天空,主要照射林窗西侧边缘,但上午气温低、多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下午,太阳位于西边天空,主要照射林窗东侧边缘,午后雾气消散,太阳辐射较强,因此东边缘获得日照多,温度较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区位条件。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022·广东汕头·统考一模)研究机构对海南吊罗山的板根树和非板根树树干基部附近土壤进行取样,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在一定坡度的林区,如果以板根树树干基部为界分出上坡位和下坡位,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围栏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土层深度(cm) 板根(%) 非板根(%)
旱季 0-10 7.59 5.32
10-30 7.27 5.39
雨季 0-10 20.37 15.75
10-30 19.62 15.65
23.对比非板根树,板根树对树干基部土壤含水率提升最明显的季节和土层是( )
A.旱季 0-10cm B.旱季 10-30cm
C.雨季 0-10cm D.雨季 10-30cm
24.对比非板根树,板根结构对雨后林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增加水分下渗 B.减少土壤含水
C.降低林冠截留 D.集中树干径流
25.板根下坡位比上坡位的土壤( )
A.温度高 B.水分高
C.养分低 D.落叶多
【答案】23.A 24.A 25.C
【分析】23.读图表“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可知旱季时,土层深度为0-10mm处,对比非板根树(其含水率为5.32%),板根树含水率为7.59%,土壤含水率提升了42.7%;与其他季节、其他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相比,旱季时土层深度为0-10mm处提升最明显,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4.结合图表,对比非板根树,板根树通常更高大、树冠更繁茂,因此树冠能够截留更多的降水,增加水分下渗,增加土壤含水,所以A正确,B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板状根朝向不同方向,因此利于分散树干径流,D错误。故选A。
25.根据材料,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围栏根,拦截作用强,使水流流速减缓,土壤流失减弱。与之相比,板根下坡位由于没有形成围栏根,因此土壤被流水冲刷较强,养分降低,因此B错误,C正确。至于板根下坡位比上坡位的土壤温度高、落叶多的说法,无法判断,排除AD。故选C。
【点睛】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10·北京·高考真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12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答案】(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化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分析】本题以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碳排放特点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可发现1830年后英国煤炭产量与此前的不同是迅速增长,由于从材料“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说明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并且工业革命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多,以及交通工具等发展铁路等现代化运输条件的改善使运煤成本降低,使煤炭大量使用成为可能,因此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2)根据图“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显示的信息分析,可以判断出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
(3)根据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原理,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起气温上升。
27.(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1)与甘肃、宁夏相比,简析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2)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从生产活动角度﹐说明该问题的发生过程。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人均耕地少;高寒区域,耕地生产力低。
(2)荒漠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在风力、流水的侵蚀下沙化。
(3)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局部地区略图、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青海省耕地面积仅为290.1千公顷,远小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总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致相等,说明人均耕地资源少;青海省位于地势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受到地形影响,气候以高寒为特征,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较为贫瘠,生产力低。
(2)图示地区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当地居民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防风固沙功能不断削弱,使地表岩石裸露,气候干燥条件下,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同时流水侵蚀作用也进一步加剧荒漠化现象。
(3)图示地区深居内陆,大气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不同农业类型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点睛】
28.(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分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积极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
(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
29.(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校考学业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为非洲的气候类型图及甲地、丙地的景观照片。
(1)甲地照片所反映的植被类型是____,其植被特征是____。
(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____(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乔木往往长有粗大树干,是为了____。
(3)丙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是____,其植被特征是____。
【答案】(1) 热带雨林 植被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2) 有 储存水分
(3) 热带荒漠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旱性。
【分析】本题以非洲气候类型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问,考查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性表现与整体性特征。
【详解】(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雨林属于湿热的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植被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丰富,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称为茎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所以植被具有季相变化。乔木往往长有粗大树干,利于在湿季储存水分,以度过漫长的干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09·全国·高考真题)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2.(2017·浙江·统考高考真题)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2019春·河北邯郸·高一邯郸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指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水域用于水产养殖。这不仅实现了“一地两用”,还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2022秋·海南儋州·高二校考学业考试)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问题。
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7.图中②③④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2022秋·河南漯河·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图为夜晚,吹陆风 B.乙图为夜晚,吹海风
C.甲图为白天,吹海风 D.乙图为白天,吹陆风
9.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影响不同 B.人类活动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
10.(2010·上海·高考真题)2010年4月,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07·广东·高考真题)下图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该市 ( )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2008·江苏·高考真题)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双选) ( )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13.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 )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地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
15.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①发展“种一养一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07·江苏·高考真题)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2022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蒸发 B.②—地表径流
C.③—下渗 D.④—水汽输送
18.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春·湖南邵阳·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左图为城市道路边的生态透水砖景观图,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这种透水砖主要增加了城市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A.B B.F C.C D.G
20.下列与B环节最为密切的现象是( )
A.东南季风 B.南水北调 C.修建水库 D.植树造林
(2022·山东日照·统考三模)林窗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及灌木生长。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地12月林窗边缘及林内树表温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2.林窗东、西边缘树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季节日出东南,林窗东边缘比西边缘的日照时间长
B.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茂密,导致东边缘湿度大
C.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高大,导致东边缘通风性好
D.上午多雾影响林窗西边缘光照,林窗东边缘获得日照较多
(2022·广东汕头·统考一模)研究机构对海南吊罗山的板根树和非板根树树干基部附近土壤进行取样,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如下表所示,研究发现,在一定坡度的林区,如果以板根树树干基部为界分出上坡位和下坡位,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围栏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土层深度(cm) 板根(%) 非板根(%)
旱季 0-10 7.59 5.32
10-30 7.27 5.39
雨季 0-10 20.37 15.75
10-30 19.62 15.65
23.对比非板根树,板根树对树干基部土壤含水率提升最明显的季节和土层是( )
A.旱季 0-10cm B.旱季 10-30cm
C.雨季 0-10cm D.雨季 10-30cm
24.对比非板根树,板根结构对雨后林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增加水分下渗 B.减少土壤含水
C.降低林冠截留 D.集中树干径流
25.板根下坡位比上坡位的土壤( )
A.温度高 B.水分高
C.养分低 D.落叶多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10·北京·高考真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12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7.(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1)与甘肃、宁夏相比,简析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2)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从生产活动角度﹐说明该问题的发生过程。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8.(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29.(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校考学业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为非洲的气候类型图及甲地、丙地的景观照片。
(1)甲地照片所反映的植被类型是____,其植被特征是____。
(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____(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乔木往往长有粗大树干,是为了____。
(3)丙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是____,其植被特征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