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19:28: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大理岩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大理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冷凝形成 B.流水沉积形成 C.层理结构明显 D.经历变质作用
2.从成因的角度,下列与大理岩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板岩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地对应的地质构造或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甲——火山 B.乙——向斜 C.①—风化作用 D.③—变质作用
4.关于Ⅰ、Ⅱ、Ⅲ、Ⅳ四类岩石的叙说,正确的是( )
A.Ⅰ类岩石致密坚硬 B.Ⅱ类岩不宜作为建筑材料 C.石灰岩属于Ⅲ类岩石 D.Ⅳ类岩层中可能找到煤层
(2021·高一单元测试)北京时间2021年2月7日12时22分,菲律宾棉兰老岛(6.77°N,125.21°E)发生里氏6.3级浅源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棉兰老岛西部的阿波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880年,至今仍经常冒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6.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
A.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降低 B.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 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7.1880年阿波火山喷发时,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表示地表中某一沙尘在一定时期内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代表了该地最为常见的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沟谷
B.乙地以风力搬运作用为主,易形成戈壁、冲积平原
C.丙地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易形成沙丘
D.三地都以风力侵蚀为主,易形成风蚀蘑菇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这种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图中这种现象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常见
C.图中这种运动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类似
D.图中这种运动不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1·高二单元测试)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 )
A.甲 B.乙 C.内 D.丁
11.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地堑 D.地垒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徐霞客游记》中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一石柱细若碧笋”。完成下面小题。
12.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重力崩塌—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侵蚀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重力崩塌
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重力崩塌—流水侵蚀
13.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同样具有与桂林地区相同深厚岩性分布区,但没有形成桂林那样的峰林,其根本的自然原因是( )
A.北方大量破坏植被 B.平原面积大,土壤较薄
C.可溶性岩石分布面积小 D.北方降水较南方少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海浪侵蚀
15.从甲到乙,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变化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多见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具有顶平、壁陡、环崖、麓缓等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环崖丹霞地貌特征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
A.“顶平”与构成地貌的基岩岩性无关 B.“壁陡”的成因是沿断层处地壳运动
C.“环崖”呈弧形主要受前期曲流影响 D.“麓缓”的形成主要受风化侵蚀作用
17.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 )
A.河曲发育 B.定向侧移 C.持续下切 D.游移不定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沿平缓的山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主要是河流下切侵蚀。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半坡村落即为古代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下图为某中纬度地区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漫滩可能发展成为新的阶地 B.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
C.阶地形成期间,地壳持续抬升 D.图中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分布在阶地
21.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该河流的流向及对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当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由南向北、河漫滩适合发展种植业
C.由北向南、西岸适合修建港口 D.由北向南、7月可能是当地的冬季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面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小题。
22.河流在甲处形成的地形地貌是( )
A.冲积扇 B.“V”形峡谷
C.三角洲 D.河漫滩平原
23.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河流
C.地形和河流 D.植被和土壤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具有广阔平原 B.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25.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学生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下表为2019年12月份我国境内部分地区发生的地震情况。
震级(M) 发震时刻(北京时间)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8 2019-12-04 06:01:25 43.59° 89.20° 19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
2.9 2019-12-03 11:38:52 40.44° 114.54° 15 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3.4 2019-12-03 11:34:11 40.45° 114.55° 13 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3.0 2019-12-03 06:02:30 28.24° 100.64° 8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1)有关地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岩浆的发源地 B.以莫霍界面与地幔分界
C.压力大,密度小 D.外核最可能为液态
(2)表格中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
(3)若在图中增绘岩石圈,需标注________的顶部和________的全部。
(4)通常根据________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
27.(2022·高一单元测试)读某中学学生收集到的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甲图中的岩石是____岩,图示景观属于____地貌,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该景观位于____高原。
(2)乙地貌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____。
(3)丙图是____省三亚市的“南天一柱”景观,其巨大的岩石形态是____作用形成的。
28.(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二: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1)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演变特点。
(2)简述长江中下游中原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什么?试分析其成因。
(2)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与1949年60多年来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是什么?对地貌有何影响?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分析该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大理岩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大理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冷凝形成 B.流水沉积形成 C.层理结构明显 D.经历变质作用
2.从成因的角度,下列与大理岩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板岩
【答案】1.D 2.D
【分析】1.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改变物理性质(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变质岩,D正确;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A错误;流水沉积形成沉积岩,B错误;层理结构明显的是沉积岩,C错误,故选D。
2.从上题分析可知,大理岩的成因类型属于变质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浆岩,A不符合题意;花岗岩为侵入岩浆岩,B不符合题意;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不符合题意;板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属于变质岩,与大理岩属于同一类岩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③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地对应的地质构造或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甲——火山 B.乙——向斜 C.①—风化作用 D.③—变质作用
4.关于Ⅰ、Ⅱ、Ⅲ、Ⅳ四类岩石的叙说,正确的是( )
A.Ⅰ类岩石致密坚硬 B.Ⅱ类岩不宜作为建筑材料 C.石灰岩属于Ⅲ类岩石 D.Ⅳ类岩层中可能找到煤层
【答案】3.B 4.D
【分析】3.甲地质构造是断层,乙地质构造是向斜,①地质作用是沉积,③地质作用是重熔再生。故选B。
4.Ⅰ、Ⅱ类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导致岩浆岩,Ⅰ在地上冷却是喷出岩,质量轻、有气孔,Ⅱ在地下冷却是侵入岩,质量重、适合做建筑材料,排除A、B。Ⅳ类岩石是泥沙沉积而成的是沉积岩,可能存在煤层,D正确。Ⅲ类岩石是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排除C。故选D
【点睛】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地上冷却是喷出岩,质量轻、有气孔,在地下冷却是侵入岩,质量重
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岩层下老上新,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岩浆岩或者沉积岩变质(高温高压)而来
(2021·高一单元测试)北京时间2021年2月7日12时22分,菲律宾棉兰老岛(6.77°N,125.21°E)发生里氏6.3级浅源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棉兰老岛西部的阿波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880年,至今仍经常冒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6.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
A.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降低 B.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 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7.1880年阿波火山喷发时,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5.B 6.C 7.A
【分析】5.读图可知,①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位于地幔,④为外核。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0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地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之上,地震波向下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C正确;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是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面时的变化,B错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不会产生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降低和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速度突然下降的情况,AD错误。故选C。
7.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可知,火山灰首先飘浮在大气圈中,之后会慢慢沉积下来进入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在地表进入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表示地表中某一沙尘在一定时期内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代表了该地最为常见的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沟谷
B.乙地以风力搬运作用为主,易形成戈壁、冲积平原
C.丙地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易形成沙丘
D.三地都以风力侵蚀为主,易形成风蚀蘑菇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这种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图中这种现象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常见
C.图中这种运动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类似
D.图中这种运动不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8.C 9.A
【解析】8.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甲地以风力侵蚀为主,易形成戈壁、风蚀洼地,A错误;乙地表现为风力搬运,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流水沉积地貌,B错误;沙尘易在丙处沉积,故该处易形成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沙丘,C正确;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分别是风力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D错误。故选C。
9.图中这种物质的运动依靠风力,而风力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A正确;图中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C错误;图中这种循环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D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1)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2)沉积地貌: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主要沉积地形有沙丘、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2021·高二单元测试)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 )
A.甲 B.乙 C.内 D.丁
11.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地堑 D.地垒
【答案】10.A 11.B
【解析】10.读图可知,甲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结构, 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为断层构造, 丁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储存,是很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与断层并非良好的储油构造,因此如果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甲,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 故选A。
11.读图可知,从地层来看,丁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从地形来看,丁处为山地地形,故该地为向斜山,B选项正确。背斜结构的岩层向上拱起,与丁地岩层形态不同,排除A选项。地堑是指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均与丁地岩层形态特征不同,排除C、D选项。故选B。
【点睛】向斜岩层形态利于地下水汇集,是很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储存,是很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徐霞客游记》中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一石柱细若碧笋”。完成下面小题。
12.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重力崩塌—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侵蚀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重力崩塌
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重力崩塌—流水侵蚀
13.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同样具有与桂林地区相同深厚岩性分布区,但没有形成桂林那样的峰林,其根本的自然原因是( )
A.北方大量破坏植被 B.平原面积大,土壤较薄
C.可溶性岩石分布面积小 D.北方降水较南方少
【答案】12.B 13.D
【解析】12.根据题干描述可知,龙井为落水洞,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其形成过程为海相沉积,可溶性沉积岩形成,然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接着受到流水侵蚀,形成裂隙,洼地,溶洞等,由于地下中空,重力崩塌,形成落水洞,B正确,ACD错误。
13.峰林作为地表喀斯特主要受到流水侵蚀形成,岩性相同地区,无法形成峰林的根本原因是北方降水较南方少,流水侵蚀能力弱,D正确;植被破坏不是自然原因,且峰林形成与植被破坏无关,A错误;峰林的形成与土壤发育程度无关,且北方地区土壤较为深厚,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可溶性岩石分布面积相似,C错误,所以选择D。
【点睛】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海浪侵蚀
15.从甲到乙,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变化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图中地貌为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图中地貌为冲积扇,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而形成的,沉积物由流水作用从上游携带下来;从甲到乙,即从扇顶到扇缘,流水的速度减慢,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由于流水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沉积物的粒径从甲到乙越来越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多见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具有顶平、壁陡、环崖、麓缓等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环崖丹霞地貌特征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
A.“顶平”与构成地貌的基岩岩性无关 B.“壁陡”的成因是沿断层处地壳运动
C.“环崖”呈弧形主要受前期曲流影响 D.“麓缓”的形成主要受风化侵蚀作用
17.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 )
A.河曲发育 B.定向侧移 C.持续下切 D.游移不定
【答案】16.C 17.B
【解析】16.“顶平”与构成地貌的基岩岩性有关,红色砂岩比较坚硬,页岩比较松软,A错误;“壁陡”与页岩比较松软和地壳抬升关系密切,B错误;“环崖”呈弧形与前期曲流形状吻合,所以“环崖”呈弧形受前期曲流影响,C正确;“麓缓”的形成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D错误。故选C。
17.从图中可以看出,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河流会对岩层进行侧向侵蚀,相对较软的页岩逐渐被侵蚀掉,而坚硬的砂岩还存在,B正确;河曲发育是河流侧蚀形成,并不是岩性不同造成的,A错误;持续下切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形地伏较大的地区,或者地壳的持续抬升造成,往往形成峡谷,不是岩性不同造成的,C错误;河曲发育造成河道游移不定,与岩性差异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环崖是呈规则的环形,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后期河流溯源侵蚀砂岩形成。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沿平缓的山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8.C 19.C
【解析】18.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都是低于300米的,可知丙的海拔为600米,丁的海拔为500米,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丙地,可知ABD错误 ,C正确。故选C项。
19.图中的信息是无法显示出该公路是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的,①错误;读图可知该公路在经过山谷时多数都是与山谷中的陡坡处的等高线是斜相交,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公路的坡度,可知②正确;读图可知图中的公路是呈“之”字形弯曲的,且这些“之”字形多出现在陡坡处,这样可以降低公路的施工难度,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路的修建时不可能沿着山脊来修建的,④错误,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的数值,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主要是河流下切侵蚀。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半坡村落即为古代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下图为某中纬度地区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漫滩可能发展成为新的阶地 B.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
C.阶地形成期间,地壳持续抬升 D.图中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分布在阶地
21.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该河流的流向及对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当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由南向北、河漫滩适合发展种植业
C.由北向南、西岸适合修建港口 D.由北向南、7月可能是当地的冬季
【答案】20.C 21.C
【解析】20.当地壳比较稳定、流量稳定、海平面稳定时,河水以侧蚀为主,从而形成比较宽阔的河谷,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这样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或流量增加,或海平面下降过程。由此判断,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中三级阶地最高,因此形成时间最早,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阶地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离水源较近,因此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分布在阶地,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如果该河流由南向北流,图中显示西侧河水较深,表明当地地转偏向力顺着河水指向左,当地则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河漫滩在河流汛期有可能会被淹没,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因此A、B错误;如果该河流由北向南,图中显示西侧河水较深,表明当地地转偏向力顺着河水指向右,当地则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则是当地夏季,西岸因水较深,不易淤积而适合修建港口,因此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容易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面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小题。
22.河流在甲处形成的地形地貌是( )
A.冲积扇 B.“V”形峡谷
C.三角洲 D.河漫滩平原
23.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河流
C.地形和河流 D.植被和土壤
【答案】22.A 23.C
【解析】2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从上游山谷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附近,地势开阔,泥沙堆积,形成典型的冲积扇地貌,A正确。“V”形峡谷多发生在河流上游落差较大的地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故选A。
23.从图中看,聚落主要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河流交汇处或等高线稀疏处(地形较平坦的地区),故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应是地形和河流,C正确。图中区域范围较小,地形起伏较小,故区域内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应差别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河面展宽,流速变缓,其携带物质便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具有广阔平原 B.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25.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答案】24.B 25.C
【解析】24.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地地处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就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B项正确;云贵高原是高原地形广布,A错误;海拔较高,地形崎岖不平,起伏较大,C错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D错误。故选B。
25.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⑤地形区是渭河平原。渭河平原处于断陷带,属于地堑构造,其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下降,形成低地,加上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渭河平原,因此⑤地形区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与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挤压凹陷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侵蚀作用定义为: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注意是风化产物,风化产物就是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注意理解二者的不同)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学生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下表为2019年12月份我国境内部分地区发生的地震情况。
震级(M) 发震时刻(北京时间)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8 2019-12-04 06:01:25 43.59° 89.20° 19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
2.9 2019-12-03 11:38:52 40.44° 114.54° 15 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3.4 2019-12-03 11:34:11 40.45° 114.55° 13 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3.0 2019-12-03 06:02:30 28.24° 100.64° 8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1)有关地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岩浆的发源地 B.以莫霍界面与地幔分界
C.压力大,密度小 D.外核最可能为液态
(2)表格中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
(3)若在图中增绘岩石圈,需标注________的顶部和________的全部。
(4)通常根据________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
【答案】(1)D
(2)地壳
(3) 上地幔 地壳
(4)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为背景,考查地核的特点、岩石圈、地震特点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A错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B错误;地核压力大,密度大,C错误;外核横波不能穿过,一般认为是液态的,D正确。故选D。
(2)表中发生地震的四个地区,震源深度在8~19千米处。据课本知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为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为6~7千米,发生地震的四地都位于大陆上,因此地震的震源都位于地壳范围内。
(3)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两部分,因此需要在图中画出软流层范围线,标出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4)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当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是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故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推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递过来,给人体反应的时间;横波传播速度慢,在纵波之后传播过来,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破坏。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之差,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点睛】
27.(2022·高一单元测试)读某中学学生收集到的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甲图中的岩石是____岩,图示景观属于____地貌,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该景观位于____高原。
(2)乙地貌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____。
(3)丙图是____省三亚市的“南天一柱”景观,其巨大的岩石形态是____作用形成的。
【答案】(1) 石灰 喀斯特 流水侵蚀(溶蚀) 云贵
(2) 风力沉积 西北 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等。
(3) 海南 海浪侵蚀
【分析】本题以三幅地貌景观图片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象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甲景观为石林,是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该石林景观是云南的路南石林,位于云贵高原。
(2)乙景观为沙丘,属于风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3)丙图景观是海蚀柱,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属于海蚀地貌,是海水侵蚀形成的。
28.(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二: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1)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演变特点。
(2)简述长江中下游中原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1)海岸线逐渐向海洋推进;北岸推进速度比南岸快。
(2)平原地区的河流,河水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出现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被冲开,河流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和牛轭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线的演变特点、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通过读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对比图中距今2000—3000年海岸线和现代海岸线可知:海岸线逐渐向海洋推进,北岸为堆积岸导致北岸推进速度比南岸快。
(2)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河流侧蚀作用强,河水冲刷与侵蚀河岸,使得河流弯曲形成河曲;随之河流的不断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曲,出现曲流颈;在洪水期,曲流颈阻挡了水流,由于雨水量增大,河流裁弯取直,使得曲流颈被冲开,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而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什么?试分析其成因。
(2)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与1949年60多年来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是什么?对地貌有何影响?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分析该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答案】(1)洪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2)2010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3)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成因以及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C处于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河流从上游山谷带来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水道变宽,流速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 ,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2)从图中看2010年林地和草地比1949年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草地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的功能,森林、草地面积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流水沉积作用增强,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3)从图中看聚落主要沿河和沿海岸线分布;可从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方面来分析;沿河、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海拔小于200米,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便利,适宜聚落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