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19:30: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25小题,共50分)
(2010·江苏·高考真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冰岛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1.B 2.A
【分析】本题以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为背景,考查全球的气压带和气流运动方向、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
1.材料“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再结合冰岛的位置图,位于北极圈附近,说明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冰岛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故火山灰受到向东吹的西风影响,蔓延到欧洲,故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纬度30°附近,AC错误;东北风位于赤道至30°N之间,D错误;故选B。
2.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到达一定高度后,随着大气降水降落至地表,进入水圈;被植被等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生物死亡以后,在外力作用下最终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回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第1题,注意冰岛的位置,熟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第2题,注意蔓延二字,说明脱离了岩石圈,首先进入大气圈。
(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4.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答案】3.C 4.A
【分析】3.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错误。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正确。甲地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C。
4.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形成,题目简单。
(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 )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答案】5.C 6.A
【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5.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
6.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的规律:1、下层沉积岩要比上层的沉积岩老。2、下沉接受沉积,上升接受侵。3、被侵入的岩层要比侵入岩老。4、变质岩比附近的侵入岩要新。
(2015·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7.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7.D 8.D
【分析】试题分析:
7.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
8.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考点:常见岩石。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0.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答案】9.A 10.B
【解析】9.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分布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均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杨蓓师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并不能反映古冰川发育的厚度、古冰川作用的规模和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CD错误。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第三级阶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
(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答案】11.B 12.B
【解析】11.由材料“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不断滴到洞穴池塘中,导致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从而形成盆状,故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如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故③错误,④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B。
12.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曲折的河道不能说明流速缓慢,故A错误;充足的水汽和丰富的泥沙对形成喀斯特地貌没有什么直接作用,故CD错误。故选B。
【点睛】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三峡水库一般在6—8月和11—12月分别按低、高水位运行。2020年7—8月,长江上游数次洪峰过境,导致库区某江段一处库岸发生垮塌。为方便施工,当地选择在2021年6月对垮塌库岸进行治理。下图示意该垮塌库岸段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的四条曲线符合MN处河床横断面形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治理垮塌库岸时,库区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流速小 B.降雨量少 C.晴天日数少 D.蓄水量少
【答案】13.B 14.D
【解析】13.河流地貌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段河流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侵蚀的一侧河床横断面坡度大,堆积的一侧河床横断面坡度小。N是凹岸侵蚀岸,坡度大,M是凸岸堆积岸,坡度小,②曲线符合题意,A错误,B正确;③曲线是下切侵蚀形成的“V”形河道,与题意不符,C错误;④曲线两岸坡度相同,且河床中间高,类似江心洲,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14.流域治理的有利条件从材料“三峡水库一般在6—8月和11—12月分别按低、高水位运行”可知,当地在6月治理垮塌库岸时库区水位低,蓄水量少,便于施工,D正确;三峡水库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较多,晴天日数少,不利于治理垮塌库岸,B,C错误;垮塌库岸段位于凹岸,河流的流速快,A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2019·广东清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地貌景观类型主要为( )
A.喀斯特地貌 B.流水地貌
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
16.该类地貌连片分布区,农业生产面临干旱威胁,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 B.河流少
C.地下水位低 D.地表水不易保存
17.该类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15.A 16.D 17.B
【解析】15.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峰林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喀斯特地貌区域,石灰岩易发育裂隙,下渗作用强烈,地表径流留存少不易保存,故农业生产面临干旱威胁,主要原因是地表水不易保存,D正确;西南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广布,地下水位对农业生产的干旱危害联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7.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19.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8.A 19.A 20.C
【解析】18.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19.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
20.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2016·全国·高考真题)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2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21.D 22.B 23.A
【分析】试题分析:
21.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河床抬高;有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过后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答案选D。
22.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故选B。
23.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故选A。
考点: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二、单选题
(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下列各题。
24.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答案】24.D 25.D
【解析】24.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④岩石结构致密,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表面能看出其主要成分是由石英、云母、长石矿物组成,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选D项。
25.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D项。
三、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左图)。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右图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
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
【答案】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
【分析】本题以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的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对地理事物形成过程的描述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详解】由图a可以看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在地质作用下覆盖河床上;由图b可以看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存在差异,火山弹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周围岩性易被侵蚀,加之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形成刻槽;由图c可以看出,在流水侵蚀、岩石与岩石的磨蚀作用下,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壶穴雏形形成;由图d可以看出,随这侵蚀的进一步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作用下,对火山弹产生的搬运作用,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石,被河床面流水搬运带走;由图e可以看出,河流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侵蚀、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
27.(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
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
(1)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判断甲地和乙地哪一个更适合种植水稻,并说明理由。
(3)海南某企业计划到该国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乙地;理由: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甲地地处分水岭附近,地势崎岖。
(3)赞同。理由:原料丰富;土地资源丰富,地租低;劳动力丰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政策支持。不赞同。理由: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当地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没有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的必要;发展椰子种植和加工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影响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跃,所以火山、地震频发。
(2)读图可知,甲地所在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也使得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几条河流上游的分水岭附近,不利于保水,不利于水稻的种植;而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可知,乙区域有平原和沼泽低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根据材料“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可知,沿海平原人口集中,可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劳动力。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明观点以及阐述理由。①赞同,可从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的有利条件的角度回答。根据材料“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可知,当地椰子种植面积较大,原料丰富;根据材料“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及“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可推测,当地土地资源丰富,且土地租金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较低;根据材料“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可知,在当地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有政策的支持。②不赞同,可从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的不利条件和必要性的角度回答。首先,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加工基地建立初期投入成本较高;其次,根据材料“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可知,当地原本就是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再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的必要性不大,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有限。同时,根据材料“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可推测,当地政府更希望与我国在多方面展开合作,再进行椰子种植和加工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限,同时对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作用也不是很大。
【点睛】
28.(2018·海南·高考真题)(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3分)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3分)
【详解】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专注题干要求“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29.(2023春·广西钦州·高一校考学业考试)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2分)
(1)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
(5)③表示__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答案】(1) ① ②
(2)岩浆
(3) 大陆 大洋
(4) 横波消失 液
(5) 岩石圈 地壳 地幔
【分析】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为背景,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因此是图中的①;地幔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是图中的②。
(2)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3)圈层①为地壳,厚度不一,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9—41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km。
(4)结合图像及所学知识可知,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下降。古登堡面以下为外核,很可能呈液态,因为横波无法透过此处。
(5)由所学知识可知,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和在一起成为岩石圈,因此③表示岩石圈,是由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组成的。该圈层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构成地理环境。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25小题,共50分)
(2010·江苏·高考真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冰岛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4.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 )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2015·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7.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0.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三峡水库一般在6—8月和11—12月分别按低、高水位运行。2020年7—8月,长江上游数次洪峰过境,导致库区某江段一处库岸发生垮塌。为方便施工,当地选择在2021年6月对垮塌库岸进行治理。下图示意该垮塌库岸段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的四条曲线符合MN处河床横断面形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治理垮塌库岸时,库区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流速小 B.降雨量少 C.晴天日数少 D.蓄水量少
(2019·广东清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地貌景观类型主要为( )
A.喀斯特地貌 B.流水地貌
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
16.该类地貌连片分布区,农业生产面临干旱威胁,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 B.河流少
C.地下水位低 D.地表水不易保存
17.该类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19.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全国·高考真题)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2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二、单选题
(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下列各题。
24.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三、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左图)。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右图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
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
27.(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
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
(1)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判断甲地和乙地哪一个更适合种植水稻,并说明理由。
(3)海南某企业计划到该国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8.(2018·海南·高考真题)(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29.(2023春·广西钦州·高一校考学业考试)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2分)
(1)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
(5)③表示__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