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22:03: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区域中( )
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
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答案】1.B 2.A
【解析】1.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变质岩,岩浆侵入岩层,由于岩浆温度高,挤压周围岩石,故可能出现在与岩浆通道接触的石灰岩分布区,形成大理岩。乙最可能形成大理岩,B正确。甲丙丁不是石灰岩,ACD错误。故选B。
2.Q岩石在最上层的砂岩形成之后,侵入砂岩形成,而M岩石并未侵入到砂岩层里,说明M岩石形成时间比砂岩早,可判断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A正确;断层形成于甲岩层弯曲之后,与其弯曲无关,B错误;N岩浆喷发出地表后迅速冷凝,冷凝速度快于Р岩浆,C错误;图中显示岩浆岩形成在三个不同时期,形成三次岩浆侵入岩,共发生了三次岩浆活动,D错误。故选A。
【点睛】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2021·高二单元测试)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的石板常有独特的花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的画面。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古玩行里俗称“老石片儿”。图l为一幅“老石片儿”照片,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老石片儿”的岩石与图2中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③ B.乙一② C.丙一④ D.丁一①
4.与“老石片儿”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有( )
①沉积作用形成砂岩②变质作用使岩石性质改变
③内力作用使岩层隆起 ④外力侵蚀使矿床出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老石片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含有色矿物质致色 B.其“山水”是古生物遗体
C.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层中可能找到煤炭
【答案】3.C 4.C 5.A
【分析】3.老石片儿为大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由图2可以判断出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故选C。
4.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①错;变质岩形成的环境是高温、高压,②对;老石片产自点苍山,地势较高,外力侵蚀发生在地势较高的地方③对;而变质岩形成于地下深处,所以矿床出露必须经过外力侵蚀,④对。故选C。
5.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B错;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点,C错;煤炭属于沉积岩,D错;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矿物定向排列,形成特殊纹理,故选A。
【点睛】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2021秋·高二单元测试)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7.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不含有化石 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浆冷凝而成
【答案】6.B 7.C
【分析】6.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因此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为砂砾岩,属于沉积岩,B正确,侵入岩和喷出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AD错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C错误。故选B。
7.沉积岩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化石,A项错误、C项正确;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有的岩浆喷出地表,岩浆冷凝速度快,形成喷出岩,喷出岩岩石中有许多气孔,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二、沉积岩的成因: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三、变质岩的成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能使所有岩石变成变质岩。当岩石变成变质岩后,它的外形、构造、晶粒结构以及矿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变成变质岩,一种变质岩也可以变成另一种变质岩。变质岩比如大理岩、板岩等。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除环北极圈外,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 )
A.加拿大北部 B.巴西高原 C.青藏高原 D.大分水岭
9.热融湖塘形成过程是( )
A.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厚度变薄→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B.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塌陷,积水成湖
C.气候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厚→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D.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体积增大使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答案】8.C 9.B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有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区,巴西高原地处热带,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地处中低纬度,没有多年冻土,BD错误。加拿大北部位于环北极圈,不符合题意,A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在环北极圈之外,且海拔高,有多年冻土分布,因此可能存在热融湖塘,C正确。故选C。
9.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环北极圈夏季气温升高,位于上层的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之后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在洼地汇集,形成热融湖塘,B正确。根据材料,多年冻结层厚度并未变薄,活动层厚度也并未变厚,AC错误。冰楔体积增大,支撑力会更强,不会导致地面凹陷,D错误。故选B。
【点睛】热融湖塘由于自热营力和人为破坏,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造成地表的凹陷。成为热熔沉陷,当凹地有积水时,成为热融湖塘。
(2022·高二单元测试)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道开始加宽并出现弯曲
10.图中河流流经弯曲河段,被流水侵蚀的河岸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河道弯曲时流水不畅,易发生水患,为减少水患发生的几率可取的做法为( )
A.建立大坝 B.建设水库 C.裁弯取直 D.人为抽水
【答案】10.D 11.C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经弯曲河段时,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图中①和③位于凹岸,为流水侵蚀的河岸;②和④位于凸岸,是堆积岸。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道弯曲时流水不畅,易发生水患,为减少水患发生的几率可取的做法为裁弯取直,让河道顺直,水流畅通,可以减轻水患发生,C正确;河曲一般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没有峡谷良好坝址,也没有口袋型盆地地貌,因此不具备建立大坝和建设水库的条件,AB错误;人为抽水能力有限,不可能减少水患,D错误。故选C。
【点睛】防洪措施包括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与水库防洪工程等。通过建设和运用这些工程,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达到防洪目的。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和调度、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以及相关法令、政策、经济等防洪工程以外的手段。防洪非工程措施虽不能直接改变洪水存在的状态,但可以预防和减免洪水的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减轻洪灾损失。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扇三角洲( )
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D.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13.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②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2.D 13.C
【解析】12.根据材料“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可知扇三角洲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正确;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缩小,A错误;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扩大,B错误;流水堆积过程中先堆积颗粒大的,再堆积颗粒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C错误。故选D。
13.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大小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大变小,说明是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即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C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图中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中的景观,是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非木之林”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海水侵蚀地貌 B.乙--风沙堆积地貌
C.丙一-冰川堆积地貌 D.丁--流水溶蚀地貌
15.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土壤、大气降水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降水
C.土壤、大气降水与植被 D.岩石、大气降水与水文
【答案】14.D 15.D
【解析】14.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戈壁,裸岩,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雅丹”地貌,其呈垄、槽相间分布,为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为冰川侵蚀地貌,C错误;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正确。故选D。
15.丁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由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所以丁地貌特点形成与岩石、大气降水与水文密切相关,D正确;石林的形成与土壤无关,AC错误;丁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自然植被茂密,但形成石林,是因为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而流水溶蚀的原因也有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弱,但植被稀疏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因此植被破坏不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B错误。故选D。
【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貌: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南岭由五条山岭组成,故又称“五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显得支离破碎,总体呈东西走向。下图示意南岭的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南北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成山 B.东西板块碰撞,地壳褶皱成山
C.地壳岩层断裂,岩块相对上升 D.地壳水平位移,岩浆上涌成山
17.南岭被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地壳沉降
【答案】16.A 17.C
【解析】16.南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受到南北方向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形成的,A正确,B错、不是断块山和火山,故C、D错误,本题选A。
17.南岭形成后,由于当地降水丰富,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多个互不连属的山岭,C正确;南岭海拔不高,所处地区纬度较低,无冰川发育,A错误;南岭所在地区属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地壳沉降属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2021·高二单元测试)2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19.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8.C 19.A
【分析】18.过去,由于受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C项正确,经过更多山村,需要增加线路长度和密度,而不是改变线路形状,A错误。如果是为了经过更多山村,增加线路长度会提高筑路成本,发展生态旅游没必要增加线路长度,B错误,之字形线路不代表线路密度增大,D错误。。
19.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少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以提升通行效率、节约通行时间。A项正确。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是增加了投资,汽车性能应该在爬弯道的时候体现的更显著,而不是走直道,故②④错误。
【点睛】交通线路的建设,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技术水平是保障因素。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平原相比,山地不利于人类出行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地区( )
A.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B.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C.科技落后,难以修路 D.自然灾害多
2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 )
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答案】20.B 21.B 22.A
【分析】20.山地地区不利于人类出行,主要是因为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地势崎岖,难以修建道路,B正确;地广人稀、科技落后和自然灾害多,不是山地地区出行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平原地区也会存在,但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出行就方便得多,ACD错误;故选B。
21.与修建铁路相比,修公路难度较小,①不符合,④符合;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便于修建,②不符合,③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利于汽车行驶,增加安全系数,A正确;增加线路长度会增加成本,B错误;通过更多的山村、增加山区线路密度不是山地地区建成“之”字形的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地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市,途经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昭通市、毕节市,止于贵阳市,全长约632.6千米,总投资约780亿元,为新建客运专线。成贵高铁全线桥隧比达81%,其中隧道有183座,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成贵高铁的修建过程中,没有使用河墩跨桥设计,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铁其余跨越河流的大桥桥墩均未涉水,如鸭池河大桥。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局部高铁线路分布图与成贵高铁走向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3.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修建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D.地表崎岖,地质复杂
24.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在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铁其余跨越河流的大桥桥墩均未涉水的目的是( )
A.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 B.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C.增加桥梁的稳定性 D.增加桥梁的艺术性与美观性
【答案】23.D 24.A
【解析】23.由材料可知,成贵高铁经过云贵高原地区,全线桥隧比达81%,其中隧道有183座,故在修建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地表崎岖,地质复杂,D项正确。云贵高原海拔较低,没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的问题,A项错误。云贵高原位于湿润区,没有戈壁广布,风沙严重的问题,B项错误。我国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项错误。故选D。
24.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铁其余跨越河流大桥桥墩均未涉水,目的是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A项正确。大桥桥墩不涉水,对建筑技术要求高,且难度大,加大了工程量,增加了工程造价,B项错误。与增加桥梁的稳定性无关,C项错误。增加桥梁的艺术性与美观性,不是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在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铁其余跨越河流的大桥桥墩均未涉水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
25.(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问题。有关图中所示地区的地质地貌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向斜谷 B.②处为背斜山
C.③处适宜修建隧道 D.从①到②的公路线多呈“之”字形分布
【答案】D
【详解】图中显示,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应为背斜谷,不是向斜谷,A错误;图中显示,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山,B错误;图中显示,③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为断层构造,地质不稳,不适宜修建隧道,C错误;图中显示,从①到②坡度较陡,为了降低道路坡度,修建的公路线多呈“之”字形分布,D正确。故选D。
【点睛】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F表示____界面,F面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态,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
(3)C层表示____,软流层位于____层(填字母)。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和____。
【答案】(1) 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在2900千米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
(2) 古登堡 液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 地壳 E 地壳 上地幔顶部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地震波及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波传播速度慢,且在2900千米附近消失,表示横波。B波传播速度快,可以穿过地球内部三个圈层,表示纵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速度突然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F面是古登堡面。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C层位于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地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图中的E层。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不包括软流层。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分析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下图为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
(1)材料一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什么?地貌形态的成因是?
(2)材料一丁处是哪一类型岩石,理由?
(3)材料一甲、丙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并说明缘由?
【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受侵蚀,易形成山地。
(2)沉积岩;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3)甲处;甲处为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丙处为断层,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设施。
【分析】本大题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形态图才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背斜向斜的判读、运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
(1)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不易受侵蚀,地貌上形成山地。
(2)据图可知,丁处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
(3)隧道的开挖一般选择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为天然的拱形,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坍塌,且背斜处不易储水,方便施工,甲处为背斜;丙处为断层,岩石较为破碎,岩层不稳定,易发生断层活动,影响工程的建设。
【点睛】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变成山地。
28.(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说出右图中地质构造名称。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答案】(1)断层
(2)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3)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分析】本大题以渭河流示意图及地质构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右图示意,渭河平原与秦岭所在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是断层。
(2)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沉积物,请你指出这些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形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粒径越来越小;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可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地点;谷地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也方便人们捕鱼和运输;河流中堆积的泥沙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难度一般。
【详解】(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形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下切侵侵蚀,形成V形谷。
(2)河谷地区的河相沉积物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随着流水的冲刷及流水携带沉积物不断打磨,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成正相关,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流水速度逐渐变慢,搬运能力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因此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有棱有角;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小,无棱角、为光滑状;沉积物有严格分选。垂直方向上,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沉积物具有层理构造。
(3)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可以结合气候、农业生产活动和食物来源等进行分析。从环境看,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从资源看,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场所;谷底中的河流,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河流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生存空间;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床中沉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河谷地带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及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区域中( )
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
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2021·高二单元测试)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的石板常有独特的花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的画面。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古玩行里俗称“老石片儿”。图l为一幅“老石片儿”照片,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老石片儿”的岩石与图2中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③ B.乙一② C.丙一④ D.丁一①
4.与“老石片儿”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有( )
①沉积作用形成砂岩②变质作用使岩石性质改变
③内力作用使岩层隆起 ④外力侵蚀使矿床出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老石片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含有色矿物质致色 B.其“山水”是古生物遗体
C.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层中可能找到煤炭
(2021秋·高二单元测试)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7.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不含有化石 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浆冷凝而成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除环北极圈外,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 )
A.加拿大北部 B.巴西高原 C.青藏高原 D.大分水岭
9.热融湖塘形成过程是( )
A.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厚度变薄→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B.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塌陷,积水成湖
C.气候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厚→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D.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体积增大使地面凹陷→积水成湖
(2022·高二单元测试)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道开始加宽并出现弯曲
10.图中河流流经弯曲河段,被流水侵蚀的河岸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河道弯曲时流水不畅,易发生水患,为减少水患发生的几率可取的做法为( )
A.建立大坝 B.建设水库 C.裁弯取直 D.人为抽水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扇三角洲( )
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D.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13.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②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图中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中的景观,是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非木之林”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海水侵蚀地貌 B.乙--风沙堆积地貌
C.丙一-冰川堆积地貌 D.丁--流水溶蚀地貌
15.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土壤、大气降水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降水
C.土壤、大气降水与植被 D.岩石、大气降水与水文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南岭由五条山岭组成,故又称“五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显得支离破碎,总体呈东西走向。下图示意南岭的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南北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成山 B.东西板块碰撞,地壳褶皱成山
C.地壳岩层断裂,岩块相对上升 D.地壳水平位移,岩浆上涌成山
17.南岭被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地壳沉降
(2021·高二单元测试)2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
A.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19.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平原相比,山地不利于人类出行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地区( )
A.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B.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C.科技落后,难以修路 D.自然灾害多
2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 )
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市,途经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昭通市、毕节市,止于贵阳市,全长约632.6千米,总投资约780亿元,为新建客运专线。成贵高铁全线桥隧比达81%,其中隧道有183座,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成贵高铁的修建过程中,没有使用河墩跨桥设计,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铁其余跨越河流的大桥桥墩均未涉水,如鸭池河大桥。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局部高铁线路分布图与成贵高铁走向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3.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修建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D.地表崎岖,地质复杂
24.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在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铁其余跨越河流的大桥桥墩均未涉水的目的是( )
A.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 B.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C.增加桥梁的稳定性 D.增加桥梁的艺术性与美观性
25.(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问题。有关图中所示地区的地质地貌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向斜谷 B.②处为背斜山
C.③处适宜修建隧道 D.从①到②的公路线多呈“之”字形分布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F表示____界面,F面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态,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
(3)C层表示____,软流层位于____层(填字母)。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和____。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分析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下图为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
(1)材料一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什么?地貌形态的成因是?
(2)材料一丁处是哪一类型岩石,理由?
(3)材料一甲、丙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并说明缘由?
28.(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说出右图中地质构造名称。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沉积物,请你指出这些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