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3·高二单元测试)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根据城市群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城市群联系强度和城市群同城化机制等指标,将城市群分为成熟型城市群、成长型城市群、培育型城市群三种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我国城市群的分布( )
A.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B.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D.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2.为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太原市应( )
A.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C.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D.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2022·高二单元测试)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重庆市虽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 )
A.产业带动功能最弱 B.都市核心功能最弱
C.交通枢纽功能最弱 D.金融服务功能最弱
4.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市弱,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距离 C.经济 D.科技
5.(2021·高二单元测试)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2020·高二单元测试)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1、图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2023·高二单元测试)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P1、P2、……P11为城市体系中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次城市的人口规模。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开辟了利用外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模式。下表示意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分布(按城市规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规模 1980年(万美元) 比重(%) 1993年(万美元) 比重(%) 累积值(1980~1993年)(万美元) 比重(%) 年递增率(1980~1993年)(%)
特大城市 2834 28.1 84775 13.2 293698 14.6 29.9
大城市 2657 26.3 143217 22.3 591929 29.5 35.8
中等城市 2222 22.0 11626 18.0 426625 21.2 35.6
小城市、县 2367 23.6 298540 46.5 697150 34.7 45.1
合计 10080 100.0 642794 100.0 2009402 100.0 36.6
8.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获得大量外资投入的最大契机是( )
A.毗邻港澳台、东南亚 B.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C.侨乡回报家乡 D.国家财政资金倾斜
9.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 )
A.实际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
B.大、中城市个数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C.十一城市指数下降
D.实际利用外资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
10.1993年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阻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投资成本(土地、劳动力)上涨 B.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
C.美、日等国对投资的竞争 D.珠三角地区资源开采成本上升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投资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994~2001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其他
12.日本产业的持续转移,对其的不利影响是( )
A.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B.国内消费市场被严重削弱
C.工资、地租上涨速度加快 D.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2022·高二单元测试)安徽省地处中部地区,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差异也在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下图为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经济 C.资源 D.科技
14.针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产生的生态质量下降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吸引农村人口工厂“就业”
C.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制定工业全部搬出城区
(2022·高二单元测试)受疫情影响,特朗普出台税收、土地政策,加快了美国产业回流,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拉动就业。下图为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偏好指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偏好指数低,是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衰退
B.乙处偏好指数高,因为传统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C.丙处偏好指数高,是城市化水平高,生活设施完善
D.丁处偏好指数高,因为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生活
16.特朗普政府要求3M公司将上海的N95口罩生产线迁回戊城的总部,其有利的因素是( )
A.有大量失业工业 B.内部交易成本低 C.有更广阔的市场 D.国际经济政策利好
(2023·高二单元测试)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若名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引水资道、开凿隧洞等形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盆地。雪山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多双河上、下游落差较大,流程长,流经热带草原、地中海等多种气候区,最后注入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海域。下图示意“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澳大利亚进行跨流域调水根本原因是( )
①工程技术水平高②水资源需求量空间差异大
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与雪河河口相比,墨累河河口( )
A.位于太平洋沿岸 B.结冰期较长
C.雨季相同 D.高温区相同
19.调水工程对采用开凿隧洞的原因是( )
A.减少地表蒸发 B.减少下渗量
C.减少地形影响 D.减少建设资金
(2022·高二单元测试)碳排放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是我国实现电力碳中和的主要途径。结合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局限性在于( )
A.人口少 B.储能难 C.温差大 D.投资高
21.特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原因是( )
A.国土面积广大 B.东部能源需求大 C.铁路运力不足 D.能源产销不匹配
(2022·高二单元测试)千岛湖配水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千岛湖进水口、输水隧洞、闲林水库取水口,输水线路全长约113km,全线以隧洞输水为主。千岛湖湖水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千岛湖水量相当于三千多个西湖水量,该工程一年取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量),能够供应杭州近千万百姓日常生活用水。我国某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坐落于千岛湖畔。图为千岛湖配水工程(主线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坐落于千岛湖畔,主要是由于当地( )
A.水量丰富 B.劳动力丰富 C.市场广阔 D.水质优良
23.配水工程运营后,会( )
A.导致千岛湖水生生物数量锐减 B.解决钱塘江口咸潮问题
C.缓解杭州水资源紧张局面 D.引起钱塘江流域洪灾频发
(2021·高二单元测试)北京市玉泉山泉被誉为“京都第一条”,自元代起便专供皇宫使用。1975年,玉泉山泉断流,2005年当地提出“涌养京西水源,恢复玉泉山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北京市西山地区肩负北京城区的供水任务而难以实现。目前,专家设计了利用永定河回灌地下水的方案,预计到2050年,玉泉山泉将恢复到出流水位。下图示意玉泉山泉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玉泉山泉补给区比排泄区( )
①地势高②用水量小③降水集中④岩性破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与2005年相比,目前恢复玉泉山泉的主要优势在于( )
A.治理资金雄厚 B.治水技术先进 C.用水效率提升 D.“南水北调”工程运营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如图所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2)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该区域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
27.(2023·高二单元测试)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面对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我国不断调整自身在全球产业转移中的角色和定位,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大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的力度,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目前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区及服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
(1)说明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发展服装产业的优势条件。
(2)简析部分服装产业向新疆转移的主要原因。
(3)指出东北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限制条件。
28.(2023春·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人口9600多万,9%接受过高等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凭借优越的位置、出口零关税和国内低税率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深圳市和海防市两地共建的经济合作区位于越南北部城市海防市,2017年10月底完成首期基建投资,预计2021年全部建成。合作区产业以轻工制造为主,重点引进深圳有品牌知名度、竞争力强的绿色科技企业,采用“中国总部+越南工厂”的合作模式。近年,合作区内的深圳企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用工荒”。如图示意深越合作区区域。
(1)分析深越合作区选址海防市的有利条件。
(2)分析深越合作区内企业近年出现“用工荒”的原因。
(3)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用工荒”,请简述深越合作区企业的主要应对措施。
29.(2023·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o(12分)
材料一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又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进一步促进了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
材料二图为“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
(1)简述国家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的地理背景。
(2)与传统“疆煤东运”相比,简述“疆电外送”对新疆和东部地区的影响。
(3)除能源跨区域调配外,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对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3·高二单元测试)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根据城市群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城市群联系强度和城市群同城化机制等指标,将城市群分为成熟型城市群、成长型城市群、培育型城市群三种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我国城市群的分布( )
A.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B.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D.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2.为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太原市应( )
A.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C.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D.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答案】1.B 2.A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大,A错误;我国以黑河——腾冲一线为人口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人口分布不均,原因:东南多为平原丘陵地形,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所以人口密集;西北多为山地高原地形,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气候干旱,农业较落后,所以人口稀疏。所以我国城市群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B正确;城市群东多西少,空间差异相对较在, C错误;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不对,D错误。故选B。
2.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是培育型城市群,中心城市贡献度应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对于中心城市贡献度作用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是培育型城市群,中心城市贡献度应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为主。科技创新高地应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2022·高二单元测试)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重庆市虽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 )
A.产业带动功能最弱 B.都市核心功能最弱
C.交通枢纽功能最弱 D.金融服务功能最弱
4.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市弱,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距离 C.经济 D.科技
【答案】3.D 4.B
【解析】3.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上海市的经济总量巨大,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市的金融服务功能最强,武汉市、重庆市与上海市相比,金融服务功能最弱,D正确。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区域的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虽然较上海弱,但也都相对较强,不是最弱,ABC错误。故选D。
4.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弱,主要影响因素是距离,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长江上游地区遥远,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弱。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B正确。上海市的交通条件、经济实力、科技力量都比重庆强,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5.(2021·高二单元测试)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缓解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二是以浦东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上海的发展,从而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D正确。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就业问题、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均不是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排除ABC,故选D。
【点睛】
(2020·高二单元测试)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1、图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6.B 7.A
【分析】6.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1中的图例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平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上海、 南京城市化水平最高;其次苏州、无锡、常州等较高,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部地区;而分别位于南北的湖州、嘉兴和南通、泰州最低,故所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因此B正确,故选B。
7.本题要求学生依据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分析,据图,苏州城市化的最大动力是优惠政策(坐标值为0.7左右),最小动力是区位交通(坐标值为0.2左右),故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故A正确;南通城市化的主要力量是城市辐射,故B错;南京市区位交通条件坐标值超过0.6,故交通条件较好,故C错;杭州的优惠政策坐标值超过0.6,故受政策影响大,故D错;故选: A。
【点睛】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求根据城市化水平高低图进行判读;第二小题要求学生依据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进行分析(注该种图的判读技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每条射线表示一-种要素,多边形的边表示坐标值,各种曲线与射线的交点就是该要素的坐标值。)进而可以判断各城市的城市化动力。
(2023·高二单元测试)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P1、P2、……P11为城市体系中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次城市的人口规模。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开辟了利用外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模式。下表示意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分布(按城市规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规模 1980年(万美元) 比重(%) 1993年(万美元) 比重(%) 累积值(1980~1993年)(万美元) 比重(%) 年递增率(1980~1993年)(%)
特大城市 2834 28.1 84775 13.2 293698 14.6 29.9
大城市 2657 26.3 143217 22.3 591929 29.5 35.8
中等城市 2222 22.0 11626 18.0 426625 21.2 35.6
小城市、县 2367 23.6 298540 46.5 697150 34.7 45.1
合计 10080 100.0 642794 100.0 2009402 100.0 36.6
8.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获得大量外资投入的最大契机是( )
A.毗邻港澳台、东南亚 B.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C.侨乡回报家乡 D.国家财政资金倾斜
9.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 )
A.实际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
B.大、中城市个数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C.十一城市指数下降
D.实际利用外资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
10.1993年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阻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投资成本(土地、劳动力)上涨 B.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
C.美、日等国对投资的竞争 D.珠三角地区资源开采成本上升
【答案】8.B 9.C 10.A
【解析】8.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且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珠三角地区获得大量外资投入的最大契机是国际产业结调整,B正确。毗邻港澳台、东南亚、侨乡回报家乡、国家财政资金倾斜是契机,但不是最大契机,ACD错误。故选B。
9.1980~1993年外资逐渐由大城市向小城市及县扩散,技术力量欠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市及县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最快,人口增长速度也应是最快,小城市的投资领域应该主要是小规模、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技术成分不高;这个投资趋势有利于中小城市发展,降低了珠三角十一城市指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经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投资成本(土地、劳力)上涨,来自国内其他较低成本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的竞争,使工业化城市化阻力加大。A正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B错误;美、日是投资输出国,不会竞争珠三角的外资投资,C错误;珠三角是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城市化区域,资源主要由外地输送,本地资源开采较少,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A。
【点睛】珠三角地区迅速发展的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上升,要在世界其它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投资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994~2001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其他
12.日本产业的持续转移,对其的不利影响是( )
A.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B.国内消费市场被严重削弱
C.工资、地租上涨速度加快 D.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答案】11.A 12.D
【分析】11.从表中数据可读出,1994~2001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投资增长情况为,北美洲0增长、欧洲-4%、其他地区-2%,亚洲增长6%,可知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A正确、BCD错。故选A。
12.日本产业的持续转移,也会带来就业机会转移,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D正确;日本产业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增强,A错;对国内消费市场没有影响,B错;工资、地租上涨是产业转移的原因,而不是影响,C错。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改变;4、随着产业移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2022·高二单元测试)安徽省地处中部地区,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差异也在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下图为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经济 C.资源 D.科技
14.针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产生的生态质量下降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吸引农村人口工厂“就业”
C.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制定工业全部搬出城区
【答案】13.B 14.C
【解析】13.读图可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表现在皖中东部、皖江沿岸城镇化水平较高,而皖北、皖西则城镇化水平较低,其原因是皖中省会及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皖中东部、皖南的长江沿岸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皖北、皖西距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说明经济差异是造成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正确。
14.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比重高与工业生产落后有关,只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而不解决发展的问题,生态环境很难恢复,A错;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较低,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B错;借鉴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经验与教训,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实施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优化城镇生态环境,从而提升新型城镇水平,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C对;工厂位于城区的哪个位置对于整个区域来说,造成的污染总量没有变化,D错。故选C。
【点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安徽虽然位于中部地区,但是距长三角地区较近,加上长江的水运联通,采取措施吸引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成为本地区产业升级与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2022·高二单元测试)受疫情影响,特朗普出台税收、土地政策,加快了美国产业回流,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拉动就业。下图为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偏好指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偏好指数低,是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衰退
B.乙处偏好指数高,因为传统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C.丙处偏好指数高,是城市化水平高,生活设施完善
D.丁处偏好指数高,因为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生活
16.特朗普政府要求3M公司将上海的N95口罩生产线迁回戊城的总部,其有利的因素是( )
A.有大量失业工业 B.内部交易成本低 C.有更广阔的市场 D.国际经济政策利好
【答案】15.A 16.B
【分析】15.甲处位于美国五大湖区,为传统的工业区,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衰退,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较弱,A正确;乙处高新产业发达,吸引大学生就业,B错误;丙位于美国东南部,城市化水平较低,C错误;丁美国东北部,城市化水平高,就业岗位比较多,主要是吸引大学生就业,D错误。所以选A。
16.特朗普政府给了税收、土地的优惠政策,因此内部交易成本比上海低,B正确;有大量失业工人不是主要有利因素,A错误;中国的人口数量更多,市场更广阔,C错误;疫情严重,国际经济形势不利,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在现阶段,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结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的地区一般称为大学生毕业就业更偏好的地区。
(2023·高二单元测试)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若名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引水资道、开凿隧洞等形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盆地。雪山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多双河上、下游落差较大,流程长,流经热带草原、地中海等多种气候区,最后注入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海域。下图示意“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澳大利亚进行跨流域调水根本原因是( )
①工程技术水平高②水资源需求量空间差异大
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与雪河河口相比,墨累河河口( )
A.位于太平洋沿岸 B.结冰期较长
C.雨季相同 D.高温区相同
19.调水工程对采用开凿隧洞的原因是( )
A.减少地表蒸发 B.减少下渗量
C.减少地形影响 D.减少建设资金
【答案】17.A 18.D 19.C
【解析】17.工程技术水平高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不是该国进行跨流域调水的根本原因,①错误;该国大分水岭西部农业发达,但是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缺乏,东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需求量空间差异大,②③正确;受水地大分水岭西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墨累河注入印度洋,且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没有结冰期,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墨累河流经地区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而雪河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两者雨季不同,但高温期相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19.分析材料可知,该调水工程是将雪河水调往墨累河,两河流域有雪山相隔,故开凿隧洞主要是考虑地形因素,故C项正确;而减少地表蒸发是开凿隧洞所带来的影响,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开凿隧洞并不会减少下渗量,故B项错误;开凿隧洞反而会增加建设资金,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名为“大分水岭”,大分水岭以东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受大分水岭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多地形雨,而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地区,则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属于降水稀少的“雨影区”,从而导致大分水岭西侧地区水资源缺乏。
(2022·高二单元测试)碳排放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是我国实现电力碳中和的主要途径。结合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局限性在于( )
A.人口少 B.储能难 C.温差大 D.投资高
21.特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原因是( )
A.国土面积广大 B.东部能源需求大 C.铁路运力不足 D.能源产销不匹配
【答案】20.B 21.D
【分析】20.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水平低,地价物价较低,投资成本不高,D错;发电量大,但储能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差导致发电储存困难,B项正确;人口和温差与光伏发电关系不密切,A、C错误;故选B。
21.由于我国能源产地重心在西部,消费重心在东部,产销不平衡,需要长距离能源输送,D对;国土面积广大和东部能源需求大均是部分原因,不全面,A、B错误;铁路运输与电力传输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市场需求及与市场的距离;资金与技术水平;土地条件;还要考虑基础设施、交通便捷度、生态环境等。
(2022·高二单元测试)千岛湖配水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千岛湖进水口、输水隧洞、闲林水库取水口,输水线路全长约113km,全线以隧洞输水为主。千岛湖湖水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千岛湖水量相当于三千多个西湖水量,该工程一年取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量),能够供应杭州近千万百姓日常生活用水。我国某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坐落于千岛湖畔。图为千岛湖配水工程(主线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坐落于千岛湖畔,主要是由于当地( )
A.水量丰富 B.劳动力丰富 C.市场广阔 D.水质优良
23.配水工程运营后,会( )
A.导致千岛湖水生生物数量锐减 B.解决钱塘江口咸潮问题
C.缓解杭州水资源紧张局面 D.引起钱塘江流域洪灾频发
【答案】22.D 23.C
【分析】22.根据材料“千岛湖湖水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可知,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坐落于千岛湖畔,主要是由于当地水质优良,D正确。水量丰富,不是品牌形成的主要因素,A错误。矿泉水企业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B错误。品牌矿泉水市场在全国,C错误。所以选D。
23.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千岛湖水量大,水质好,水生生物数量不多,配水工程运营后,不会导致千岛湖水生生物数量锐减,A错误;千岛湖只是给城市供水,无法解决钱塘江口咸潮问题,B错误;可以缓解杭州市水资源紧张局面,C正确;隧洞输水,对地表径流没有影响,不会引起钱塘江流域洪灾频发,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蓄水量增大;保证工农业发展;缓解用水危机;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
(2021·高二单元测试)北京市玉泉山泉被誉为“京都第一条”,自元代起便专供皇宫使用。1975年,玉泉山泉断流,2005年当地提出“涌养京西水源,恢复玉泉山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北京市西山地区肩负北京城区的供水任务而难以实现。目前,专家设计了利用永定河回灌地下水的方案,预计到2050年,玉泉山泉将恢复到出流水位。下图示意玉泉山泉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玉泉山泉补给区比排泄区( )
①地势高②用水量小③降水集中④岩性破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与2005年相比,目前恢复玉泉山泉的主要优势在于( )
A.治理资金雄厚 B.治水技术先进 C.用水效率提升 D.“南水北调”工程运营
【答案】24.A 25.D
【分析】24.由图可知,排泄区位于平原,补给区位于山区,且只有补给区地势高于排泄区才能实现排泄,①正确;排泄区也需要岩性破碎才能有上升涌流通道,④错误;山区可能降水量更大,但无法判断是否更加集中,③错误;山区人口较少,用水量较小,有更多的水能够补给到地下,②正确。故①②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25.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北京本地地下水开采压力大幅度下降,恢复玉泉山泉成为可能。D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2005年当地提出“涵养京西水源,恢复玉泉山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北京市西山地区肩负北京城区的供水任务而难以实现。说明资金、技术不是目前恢复玉泉山泉的主要优势,AB错;北京本地地下水开采压力大幅度下降,与用水效率提升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水源主要来自汉江),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和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极大地缓解中国中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的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供给农业用水30亿立方米。工程将极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受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中国中、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如图所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2)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该区域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人口众多,工业企业众多,经济发达;濒临南海,铁路、公路密集,交通便利。
(2)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企业技术、人才等交流合作,提升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工业企业联系,促进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成长提供保障。
(3)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间距离,提高城市间的交通通达性;加强广州、深圳、香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分工与协作,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分析】本大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开通为材料,涉及城市群区位条件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区域工业和交通条件改善对城市群发展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认知能力和分析区域工业发展以及城市群发展的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城市群的区位可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状况、交通等)两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位于珠江水系下游区域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而且地形相对平坦。本区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工业企业众多,基础设施完备;本区濒临南海,铁路、公路密集,海陆交通便利。
(2)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工业企业而言,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企业技术、人才等交流合作,加速粤港澳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保障企业需求;有利于加强区内企业联系,促进分工与协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3)城市群形成的关键是有便捷的交通,使之形成一个具有协作关系的整体。有利影响可从缩短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加强城市联系等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使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极大提高了城市间的交通通达性;港珠澳大桥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加强广州、深圳、香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内部联系,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7.(2023·高二单元测试)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面对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我国不断调整自身在全球产业转移中的角色和定位,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大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的力度,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目前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区及服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
(1)说明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发展服装产业的优势条件。
(2)简析部分服装产业向新疆转移的主要原因。
(3)指出东北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限制条件。
【答案】(1)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工业化水平较高,便于服装产业的生产协作等。
(2)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和主要牧区之一,棉花和毛纺织原料丰富且品质优良;地租和劳动力价格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当地政策优惠等。
(3)人口大量外迁,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东北地区制造业优势与东南沿海地区转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不相匹配,产业转移阶梯不明显,承接产业转移效率低;缺乏产业创新,没有做到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区及服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图为载体,涉及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和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涉及知识点为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产业基础、土地租金、原料等因素。服装产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读图可知,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我国沿海地区海陆空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便于服装产业的生产协作。
(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人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①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②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③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疆经济欠发达,地租和劳动力价格较低,服装产业向新疆转移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新疆盛产长绒棉,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细毛羊为优良畜种,因此,新疆棉纺织和毛纺织原料丰富且品质优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企业向新疆转移拥有政策支持。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此外,还有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东北为我国老工业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资源产业和重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长期高强度粗放开发,资源储量逐步减少。近年,东北人口大量外迁,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目前,国内转移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而东北地区制造业优势与东南沿海地区转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不相匹配,承接产业转移效率低。东北为老工业地区,改革有待深入,体制僵化,观念急需转变,缺乏产业创新,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效率有待提升。
28.(2023春·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人口9600多万,9%接受过高等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凭借优越的位置、出口零关税和国内低税率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深圳市和海防市两地共建的经济合作区位于越南北部城市海防市,2017年10月底完成首期基建投资,预计2021年全部建成。合作区产业以轻工制造为主,重点引进深圳有品牌知名度、竞争力强的绿色科技企业,采用“中国总部+越南工厂”的合作模式。近年,合作区内的深圳企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用工荒”。如图示意深越合作区区域。
(1)分析深越合作区选址海防市的有利条件。
(2)分析深越合作区内企业近年出现“用工荒”的原因。
(3)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用工荒”,请简述深越合作区企业的主要应对措施。
【答案】(1)靠近首都,信息通达度高;与深圳距离较近,转移成本低;海陆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2)海防市外来投资企业不断增加,用工需求量增大;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工人工资成本上升);劳动力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
(3)推广智能生产;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行岗位培训。
【分析】本大题以越南的深越合作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用工荒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本小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由材料可知,深越合作区选址海防市,主要得益于海防市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海防市距离河内市近,因此靠近首都,信息通达度高;与深圳距离较近,利于深圳企业进行转移,降低转移成本;海防市临近港口,进出口方便,海陆交通便利,运输成本较低。
(2)本小题主要考查“用工荒”现象。可以结合材料从用工数量、质量、成本等角度去分析。近年来海防市外来投资企业不断增加,导致用工的需求量增大;伴随着工资水平的上涨,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合作区重点引进的是绿色科技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越南仅有9%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素质较低,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不匹配。
(3)针对“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用工素质、提高工人待遇、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去考虑。发展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可以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进行岗位培训,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可以吸引劳动力就业;合作区产业以轻工制造为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缓解“用工荒”的问题。
29.(2023·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o(12分)
材料一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又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进一步促进了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
材料二图为“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
(1)简述国家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的地理背景。
(2)与传统“疆煤东运”相比,简述“疆电外送”对新疆和东部地区的影响。
(3)除能源跨区域调配外,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对策。
【答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2)东部地区:减小交通运输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新疆:有利于新疆能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3)发展节能产业,加强节能宣传,制定并完善节能政策。
【分析】本题以“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国家大力实施“疆电外送”工程的地理背景与“疆电外送”对新疆和东部地区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这主要和我国能源的分布与消费不均有关。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根据材料“新疆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预储量的40.5%”可知,其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新疆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而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因此我国大力实施“疆电外送”。
(2)“疆煤东运”向东部地区运输的是煤炭,运量大,铁路交通压力大,且煤炭在东部地区消费,环境污染较大。相比而言,“疆电外送”向东部地区输送的是电能,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且电能的消费有利于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疆电外送”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新疆能源开发,有利于将其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并且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3)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对策主要从产业,宣传与政策等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应大力发展节能产业,缓解东部地区电力紧张的问题。从宣传的角度来说,应加大节能宣传,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应制定相应的节能政策并加以完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