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2022·高二单元测试)2021年6月15日至16日塔里木盆地遭遇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本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西伯利亚,气流沿着天山的山口南下(如下图),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形成降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带来本次降水的水汽主要得益于西伯利亚( )
A.河流凌汛、沼泽化冻 B.冻土广布、积雪深厚
C.河流凌汛、冻土广布 D.积雪深厚、沼泽化冻
4.此次强降水对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①生态环境破坏②沙漠变成绿洲③造成气象灾害④气候变得湿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与平原地区相比,南疆暴雨更易引发洪水,是由于南疆( )
A.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 B.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C.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 D.沙漠地面,保水能力差
(2021·高一单元测试)读某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 )
A.有机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有机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
C.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D.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
7.图中甲层颜色较浅,是因为( )
A.有机层有机质分解多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多
C.母岩层风化碎屑物多 D.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多
(2021·高一单元测试)“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
A.黑土 B.黄土 C.红壤 D.紫色土
9.“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 D.土壤肥力变化
1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2021·高二单元测试)绿洲化是人类通过改善灌溉系统、熟化土壤、栽培作物、营造林木,使绿洲扩大的过程。下表示意艾比湖(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流域不同时间段绿洲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绿洲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耕地 3783.31 4102.33 4336.46
林地 2841.49 2644.10 2726.06
草地 22538.38 22705.24 21766.17
湖泊沼泽 2662.78 2922.65 3042.52
城乡建设用地 252.81 253.01 265.95
总计 32078.77 32627.33 32137.16
11.艾比湖流域湖泊沼泽面积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冰雪融水增多 B.大气降水增多 C.人类用水减少 D.植被覆盖率增加
12.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绿洲面积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草 C.围湖造田 D.栽培作物
13.2000-2005年艾比湖流域( )
A.林地减少 B.城市萎缩 C.草地沙化 D.农业减产
(2022·高二单元测试)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5.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面景观图依次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白山原始森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上面纬度基本相同的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 )
A.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差异)
17.导致以上自然景观差异形成的基础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杨柳树雌雄异株,靠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就形成了杨柳飞絮。杨柳絮飘飞与天气的关系密不可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累积温度达到480℃;日平均气温达到14℃。当这两个条件都达到时,果实开裂,开始飘飞,10多天后,柳絮也开始飘飞。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今年(2021年),华北黄淮地区飞絮时间比常年偏早,说明与常年相比今年同期天气( )
A.气温偏低,干燥少雨 B.气温偏低,多大风
C.干燥少雨,多大风 D.气温偏高,干燥少雨
19.飞絮季节来临,过敏体质人群应注意( )
①上午10~16时尽量避免外出②外出归来,及时洗手洗脸并清理衣物上的飞絮③飞絮不慎入眼,及时用手搓揉④外出佩戴口罩、眼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杨树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21·高二单元测试)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出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如下图),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时的主导风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2.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垂直变化发育比较完整的坡向为( )
A.东南坡 B.西北坡 C.西坡 D.东北坡
23.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 B.喷发物厚度大、面积广
C.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D.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
(2021·高二单元测试)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4.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
A.与地形阻挡有关 B.与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
C.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 D.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
25.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二、综合题(25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干热河谷广布,风向多变。2020年3月30日该地发生森林火灾,19人遇难。图1为凉山州地形图,图2为凉山州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凉山州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了林下经济,实现脱贫致富。
(1)简述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特征。
(2)按自然灾害成因分类,森林火灾属于____,简述造成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____。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林下经济的优势。
2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东部,海拔1000-2802m,是汉江、渭河支流的发源地。被誉为"天然基因库"、"西安市后花园"。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各级干部要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下图示意秦岭及其周边地区地形。
(1)比较渭河、汉江的水文特征差异。
(2)分析牛背梁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原因。
(3)分析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对周边河流的生态作用。
28.(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指出甲地至丁地自然带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甲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图中A地没有形成同纬度甲地自然带的原因。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被称为“天然中药库”和“世界生物基因库”。近年来,秦岭北麓出现大规模建设别墅等有悖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为推进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当地政府依法对违规别墅进行拆除。下列两图分别为秦岭山脉陕西段位置示意图及等高线地形图。
(1)运用地理事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秦岭被称为天然中药库和“世界生物基因库”的原因。
(3)简述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答案】1.D 2.B
【解析】1.与平原相比,山区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不太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图中南方丘陵地带大量在山区毁林开荒、修建梯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①④ 正确;土壤次生盐碱化、沙尘暴在北方常见,②③错误。故选D。
2.从图中可知林地变成了梯田,说明植被遭毁变成了耕地,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植被的变化是引起该地区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该图为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没能反映地壳上升、气候恶化,与围湖造田也无关,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与平原相比,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022·高二单元测试)2021年6月15日至16日塔里木盆地遭遇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本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西伯利亚,气流沿着天山的山口南下(如下图),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形成降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带来本次降水的水汽主要得益于西伯利亚( )
A.河流凌汛、沼泽化冻 B.冻土广布、积雪深厚
C.河流凌汛、冻土广布 D.积雪深厚、沼泽化冻
4.此次强降水对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①生态环境破坏②沙漠变成绿洲③造成气象灾害④气候变得湿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与平原地区相比,南疆暴雨更易引发洪水,是由于南疆( )
A.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 B.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C.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 D.沙漠地面,保水能力差
【答案】3.A 4.B 5.D
【解析】3.随着气温的升高,西伯利亚的沼泽开始解冻,且河流凌汛泛滥,提供了大量可供蒸发的水源,在偏北风的推动下影响新疆地区,A正确;未融化的积雪、冻土仅靠升华提供的水汽有限,因此B、C、D错误。故选A。
4.在沙漠里,风和雨水会逐渐清除沙子、灰尘和其他细粒颗粒,留下较大的颗粒,最终形成一层像混凝土一样坚硬的沙漠地面。这种地面的排水、固水能力差,不需要太多水就足以淹没一个地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巨大,①符合题意;强降水易引发洪水等灾害,③符合题意;某次降水改变不了塔里木盆地位于内陆、距海远这一位置特征导致的干旱,④不符合题意;同时也不能持续提供水源使沙漠变成绿洲,②不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南疆在暴雨之后更易引发洪水的原因主要与沙漠的地面特征相关。当降雨发生时,极度干燥的沙漠地面会阻止雨水的吸收,这些雨水和融化的冰川水会集中到河道中并流向地势低洼的地方,D正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是平原引发洪水的一般原因,因此,A、B、C错误。故选D。
【点睛】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河流:支流众多,来水量大;河道弯曲,流速缓慢;缺少入海口
地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破环植被;围湖造田;占用河道
(2021·高一单元测试)读某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 )
A.有机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B.有机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
C.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D.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母质层
7.图中甲层颜色较浅,是因为( )
A.有机层有机质分解多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多
C.母岩层风化碎屑物多 D.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多
【答案】6.C 7.B
【解析】6.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位于地表;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位于有机层之下;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位于腐殖质层之下;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位于淋溶层之下;母质层是指土层下部的层次,是未经受土壤发育过程显著影响的土壤母质。从地面垂直向下,土壤垂直分层顺序正确的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图中最下方是母质层,其上应为淀积层,甲位于淀积层之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应为淋溶层。图中甲层是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B正确;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A错误;母岩层位于最下部,对淋溶层颜色较浅影响不大,C错误;有机层枯枝落叶多,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1·高一单元测试)“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
A.黑土 B.黄土 C.红壤 D.紫色土
9.“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 D.土壤肥力变化
1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答案】8.C 9.C 10.B
【分析】8.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C项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ABD项错误。故选C。
9.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项正确,气候变异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不是“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该处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土壤肥力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盖减少,而植被覆盖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BD项错误。故选C。
10.根据图二,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B项正确,C项错误;土壤含水率下降,D项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项错误。故选B。
【点睛】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分析本题文字材料中的“红层软岩”、“常绿阔叶林”和地图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土壤含水率变化"等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1·高二单元测试)绿洲化是人类通过改善灌溉系统、熟化土壤、栽培作物、营造林木,使绿洲扩大的过程。下表示意艾比湖(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流域不同时间段绿洲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绿洲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耕地 3783.31 4102.33 4336.46
林地 2841.49 2644.10 2726.06
草地 22538.38 22705.24 21766.17
湖泊沼泽 2662.78 2922.65 3042.52
城乡建设用地 252.81 253.01 265.95
总计 32078.77 32627.33 32137.16
11.艾比湖流域湖泊沼泽面积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冰雪融水增多 B.大气降水增多 C.人类用水减少 D.植被覆盖率增加
12.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绿洲面积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草 C.围湖造田 D.栽培作物
13.2000-2005年艾比湖流域( )
A.林地减少 B.城市萎缩 C.草地沙化 D.农业减产
【答案】11.A 12.D 13.C
【分析】11.湖泊沼泽面积增大说明该地地表水增多,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冰雪融水量增大,使湖泊、沼泽水量增多,面积增大,A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大气降水较少,不是湖泊沼泽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B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类用水量是呈增加趋势的,C项错误;图中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增有减,会影响进入湖泊沼泽的水量多少,但不是其面积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
1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增加最多,因此可以推出艾比湖流域绿洲面积变化主要得益于栽培作物,D项正确,B项错误;表格中林地面积是减少的,A项错误;围湖造田会使湖泊面积缩小,但图中湖泊面积是增大的,C项错误。故选D。
1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00-2005年林地面积是增加的,A项错误;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B项错误;草地面积减少,说明部分草地出现退化、沙化现象,C项正确;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量可能会增加,D项错误。故选C。
【点睛】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有不少绿洲分布。
(2022·高二单元测试)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5.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14.A 15.B
【解析】14.读图分析,甲为大漠胡杨,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A正确;B为兴安林海,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B错误;丙为海南椰树,分布在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C错误;丁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黄山,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D错误。故选A。
15.结合上题分析,从丙到丁到乙,随纬度升高,热量减少,植被从热带季雨林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寒温带针叶林,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又称之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表现在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分异(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面景观图依次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白山原始森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上面纬度基本相同的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 )
A.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差异)
17.导致以上自然景观差异形成的基础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答案】16.A 17.D
【解析】16.纬度相同,但是由于距离海洋越近所获得的水汽越多,降水越多,从而植被覆盖越多,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A正确。上面纬度基本相同,B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测出垂直方向上的分异,C错误。上面各地体现的并不是非地带性分异,D错误。故选A。
17.上述各地到海洋的距离不一样,距离越近,受到海洋的水汽也多,降水越多,植被受到影响,D正确,ABC由材料无法体现,且并不是形成上述景观的主要原因,故错误。故选D。
【点睛】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 然带的分布发 了变化。例如, 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 林带, 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杨柳树雌雄异株,靠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就形成了杨柳飞絮。杨柳絮飘飞与天气的关系密不可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累积温度达到480℃;日平均气温达到14℃。当这两个条件都达到时,果实开裂,开始飘飞,10多天后,柳絮也开始飘飞。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今年(2021年),华北黄淮地区飞絮时间比常年偏早,说明与常年相比今年同期天气( )
A.气温偏低,干燥少雨 B.气温偏低,多大风
C.干燥少雨,多大风 D.气温偏高,干燥少雨
19.飞絮季节来临,过敏体质人群应注意( )
①上午10~16时尽量避免外出②外出归来,及时洗手洗脸并清理衣物上的飞絮③飞絮不慎入眼,及时用手搓揉④外出佩戴口罩、眼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杨树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8.D 19.C 20.B
【解析】18.据材料可知,杨柳絮飘飞与天气的关系密不可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累积温度达到480℃;日平均气温达到14℃。2021年,华北黄淮地区飞絮时间比常年偏早,说明与常年相比今年同期的气温偏高,更加干燥少雨,更早的达到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D正确;气温偏低会使得柳絮飘飞的时间偏晚,AB错误;柳絮飘飞跟气温关系大,跟风的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9.飞絮季节来临,过敏体质人群应注意上午10~16时尽量避免外出;外出归来,及时洗手洗脸并清理衣物上的飞絮;外出佩戴口罩、眼镜都可以减少跟飞絮的接触,减小过敏反应的发生,①②④正确。飞絮不慎入眼,千万不要用手搓揉,试试眨眼睛让眼泪把飞絮冲走,或用清水冲洗,③错误。故选C。
20.杨树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为杨树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树种,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这三个自然带与杨树不符,ACD错误。故选B。
【点睛】杨絮属杨柳科、杨属植物,木材白色,纹理直,可做建筑、家具、箱板及火柴杆、造纸等用材,是人造纤维的原料。毛白杨材质好,生长快,寿命长,较耐干旱和盐碱,树姿雄壮,冠形优美,为各地群众所喜欢栽植的优良庭园绿化或行道树;据《本草纲目》记载,杨絮具有清热解毒、益肝明目等功效;可杨树果实将要成熟,果实开裂杨絮就四处飞扬,大街上杨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环境污染,还能让人呼吸道不畅,因此,行道树禁止种植杨树,建议间种其他树种。
(2021·高二单元测试)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出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如下图),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时的主导风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2.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垂直变化发育比较完整的坡向为( )
A.东南坡 B.西北坡 C.西坡 D.东北坡
23.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 B.喷发物厚度大、面积广
C.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D.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
【答案】21.B 22.D 23.C
【解析】21.依据浮石和火山灰的分布厚度和分布位置可知,主要分布在东南侧,即可判断当时盛行西北风,浮石和火山灰在风力作用下沉积在东南侧,故选B。
22.由材料可知东南侧火山灰和浮石厚,覆盖面积广,植被生长演替慢、不完整,A错;北坡喷发物最薄,受外力作用,底层土壤逐渐出露,地理环境趋于稳定,植被垂直变化发育较稳定,并且结合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看出东北坡比西北坡、西坡自然带分布更连续、完整,B、C错。故选D。
23.当地大规模火山喷发,形成全域性喷发物裸地。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东坡原有环境破坏较严重,A不符合题意;东坡喷发物厚度大、面积广,不利于植物生长,B不符合题意;东坡存在大量的浮石,浮石等岩浆岩难以发育成土壤,D不符合题意;东坡海拔高,水热条件差异大,利于自然带演替。故选C。
【点睛】火山喷发不仅对植被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改变成土母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间接对火山喷发破坏后的植被演替产生持续性影响。
(2021·高二单元测试)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4.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
A.与地形阻挡有关 B.与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
C.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 D.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
25.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24.A 25.D
【分析】24.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A、B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但两地之间有高大的山脉阻挡,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丰富,而B地位于雨影地带,降水量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A地西侧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不利于形成降水,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范围为南北纬20°~40°附近,南美洲的东南信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对两地降水差异的形成影响不大,BCD项错误。故选A。
25.B地位于温带大陆的东岸,理论上应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根据B地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实际上形成了温带荒漠带,这是受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D项正确;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为南北方向上的规律性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东西方向上的规律性变化,从山麓到山顶为垂直方向上的植被分异变化,ABC项错误。故选D。
【点睛】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二、综合题(25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干热河谷广布,风向多变。2020年3月30日该地发生森林火灾,19人遇难。图1为凉山州地形图,图2为凉山州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凉山州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了林下经济,实现脱贫致富。
(1)简述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特征。
(2)按自然灾害成因分类,森林火灾属于____,简述造成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____。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林下经济的优势。
【答案】(1)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地貌显著。
(2) 生物灾害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气候干旱(盛行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河谷地形,风向多变
(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吸纳剩余劳动力。
【分析】本题以凉山州和林下经济为材料,涉及地形地势、森林火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干热河谷广布,风向多变。”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区,整体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河流流向主要为自北向南,所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该地降水较多,河流密布,流水侵蚀地貌发育。
(2)按照自然灾害成因划分,森林火灾属于生物灾害。造成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主要从降水、蒸发以及风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春季回温较快,蒸发较多,地表水较少,枯枝落叶变得干燥易燃;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春季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根据材料信息“干热河谷广布”可知,该地位于盛行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显著,气候干旱;根据材料信息“干热河谷广布,风向多变”可知,该地河谷广布,风向多变,加剧了森林火灾的发育等。
(3)根据材料信息“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可知,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森林生态环境的恢复;根据材料信息“发展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可知,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
2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东部,海拔1000-2802m,是汉江、渭河支流的发源地。被誉为"天然基因库"、"西安市后花园"。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各级干部要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下图示意秦岭及其周边地区地形。
(1)比较渭河、汉江的水文特征差异。
(2)分析牛背梁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原因。
(3)分析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对周边河流的生态作用。
【答案】(1)与汉江相比:渭河水量更小;含沙量更大;汛期更短;有结冰期(而汉江没有结冰期)。
(2)牛背梁水热条件较好,物种较丰富;南北坡水热差异大,物种差异大;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为自然保护区,受人类干扰较小,物种易得以保存。
(3)该保护区处于河流发源地,利于提供优质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降低河流含沙量;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旱涝灾害。
【分析】本题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区域背景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学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难度一般。
【详解】(1)水文特征从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汉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渭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汉江流域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汛期长;读图汉江两岸地势坡度较大,流速快,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于渭河,汉江无结冰期。
(2)"天然基因库"可从水热条件、自然环境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牛背梁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适合多种生物生存;地势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生存提供多样的生存环境;成立自然保护区,受人类影响小,为生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
(3)该保护区位于河流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少洪涝灾害;净化水质,提供优质水源;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睛】
28.(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指出甲地至丁地自然带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甲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图中A地没有形成同纬度甲地自然带的原因。
【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热量
(2)甲地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茂密;河网稠密;河流地貌发育。
(3)A地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分析】本题以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某科学考察队在非洲从甲地至丁地进,行考察时沿途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甲为热带雨林带,乙为热带草原带,丙为热带荒漠带,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甲地至丁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2)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甲地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植被茂盛,覆盖率高,生物量大,河流较多,且流量大,多流水作用,河流地貌广泛发育。
(3)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A位于东非高原,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A与甲地纬度相同、但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大气稀薄,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带。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被称为“天然中药库”和“世界生物基因库”。近年来,秦岭北麓出现大规模建设别墅等有悖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为推进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当地政府依法对违规别墅进行拆除。下列两图分别为秦岭山脉陕西段位置示意图及等高线地形图。
(1)运用地理事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秦岭被称为天然中药库和“世界生物基因库”的原因。
(3)简述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意义。
【答案】(1)1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水田和早地的分界线等。
(2)秦岭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东西走向绵延的山脉对南北气流阻挡作用强,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且山区面积大,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动植物资源丰富。
(3)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调节局部小气候。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理界线、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形成了1月份0℃等温线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界线。因为南北两侧最冷月温度和积温有差异,南北两地在秦岭又形成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因为南北两侧降水量有差异,南北两地在秦岭又形成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和早地的分界线。综上种种差异,以秦岭为界将我国分为北方、南方。
(2)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再加上秦岭是一座东西走向山脉,东西走向绵延的山脉对南北气流阻挡作用强,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所以山的南北两侧动植物种类差异大,植被的水平地带性明显,动物资源丰富;秦岭两侧基带位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加之秦岭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区面积大导致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尤其是南坡垂直带谱更加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
(3)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围绕对当地气候、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消音除尘,增强其自净能力;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减小温差,调节局部小气候。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