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23:47: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对不同沉积物样本做如图所示实验,向贮水槽内加入等量水体,使装置内原水位上升至标志线位置,记录所示时间数据,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沉积物( )
A.污染状况 B.排水能力 C.承压能力 D.矿物组成
【答案】B
【详解】从注水口加入水,装置内原水位上升至标志线位置的时间数据可以反映沉积物的排水能力,B正确;该注水实验不能用于推断沉积物的污染状况,A错误;承压能力应使用相关设备测定不同压力下岩层(沉积物)性质的稳定程度,C错误;矿物组成需要相关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实验分析,D错误。故选B。
2.(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陕北地区分布较多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并有交错层理,红色石英砂岩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答案】A
【详解】红色石英砂岩有交错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A正确;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均没有层理构造,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④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因此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变迁。地球沧海桑田变化指的是海陆变迁。翠屏湖记录的是水域的形成过程,故A项错误;中上元古界地层中可能有海洋生物化石,可验证此处发生海陆变迁的概率最大,故B项正确;黄崖关长城属于人为建造的人文景观,不能反映地球的沧海桑田变化,故C项错误;八仙山天然次生林反映的是当地的植被状况,与地球沧海桑田变化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2019·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6.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5.D 6.C
【分析】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5.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6.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
7.(2018·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详解】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8.(2017·上海·统考高考真题)2017 年 3 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答案】A
【分析】
【详解】2017 年 3 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玄武岩,也叫喷出岩,A对。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是侵入岩,B错。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错。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错。所以选A。
9.(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图中甲为印度洋板块(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甲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
A.甲、乙板块间 B.甲、丙板块间 C.甲、丁板块间 D.甲、戊板块间
【答案】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若甲为印度洋板块,则乙为亚欧板块,丙为太平洋板块,丁为南极洲板块,戊为非洲板块。故甲(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应位于甲、乙板块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答案】B
【详解】如图所示,地质构造主要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开裂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成谷,A错;甲处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与断层交汇处没有被断层错断,而是覆盖了原有 的岩层结构,说明甲处岩浆活动晚于断层,B对;从沉积岩岩层形成先后顺序来看,①在上而②在下,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晚,C错;岩层③为石灰岩,多形成与浅海环境,④为泥岩,多形成于陆地环境,形成环境不同,D错。故选B。
(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12.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1.C 12.C
【分析】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11.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
12.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13.(2017·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答案】A
【分析】考查板块构造说。
【详解】仔细观察图示信息是分析该问题的关键。观察图中的板块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这就是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和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像,故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和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A正确。故选A。
(2015·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15.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4.C 15.C
【解析】14.板块张裂处及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处易形成地震和火山活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易形成地震、断裂及褶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海洋是接受外力沉积的环境,构成海洋板块的岩层表层往往形成较厚的沉积物堆积进而形成沉积岩,②正确;这些沉积岩中含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④正确;沉积岩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可转化变质岩或在高温下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无法证明地壳抬升变为陆地,①③错误。故选C。
【点睛】板块构造学深刻地解释了地震、火山、地磁、岩浆活动、造山运动等地质作用和现象,阐明了全球性的大洋中脊、裂谷系、大陆漂移、洋壳起源等重大问题,更新了地质学中的许多概念,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
16.(2013·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防洪堤用地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是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D正确,A错误。乙处是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地势平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住宅用地,B错误。乙地水浅,不适宜建设港口,C错误。故选D。
(2019春·河北邯郸·高一邯郸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18.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
A.褶皱弯曲成山岭 B.外力侵蚀成谷地 C.流水沉积成山岭 D.断裂下陷成谷地
【答案】17.A 18.B
【解析】17.从图中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A正确;向斜岩层向下弯曲,B错;地堑是断层相对下降的岩层,地垒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层,CD错。故选A。
18.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为谷地,AC错;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形成谷地,B正确、D错。故选B。
【点睛】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2021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是我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困完成下面小题。
19.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地堑
20.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9.A 20.C
【解析】19.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包括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 的为向斜;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据图可看出来,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且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因而为背斜。可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断层。甲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不符合题意,AB错误;丙处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符合题意,C正确;丁处岩层向下弯曲 为向斜,不符合题意,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 的为向斜。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岩层相对上升的为地垒,岩层相对下降的为地堑。油气资源储存于背斜构造,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隧道选择背斜构造,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断层。
(2022秋·江苏常州·高二常州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表示四类地貌的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①②③④地貌景观类型依次是( )
A.“U”形谷、三角洲、冲积扇、新月形沙丘 B.峡谷、冲积扇、风蚀蘑菇、三角洲
C.峡谷、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 D.瀑布、冲积扇、水蚀崖、三角洲
22.对于①②③④地貌景观所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B.②景观多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③景观多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D.④景观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答案】21.C 22.D
【解析】2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②为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③为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④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多位于河流中上游,A错误;②为三角洲,多位于河流入海口,B错误;③为风蚀蘑菇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C错误;④为沙丘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2022秋·江苏南通·高二校考学业考试)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23.塑造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4.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为(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答案】23.D 24.A
【解析】23.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丹霞地貌分布在湘、赣、粤三省交界处,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气候湿润,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丹霞地貌是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D符合题意;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海浪侵蚀地貌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附近,冰川侵蚀地貌分布在高山或高纬度地区,图中地貌分布的位置与这些地貌不同,排除ABC。故选D。
24.材料信息表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砾岩,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25.(2022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侵蚀作用形成的四座“天生桥”景观图,回答下题。
图示“天生桥”中,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岩溶桥 D.风蚀桥
【答案】C
【详解】岩溶桥主要是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C对;“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错误;“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B错误;“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它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D错误,该题选C。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
(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
(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
【答案】(1)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⑤⑥,③④⑧,①②⑦。(同期冰斗不分顺序)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型谷B。
(2)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型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
【分析】本题以冰蚀地貌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随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型谷A中的较窄U型谷B。
(2)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型谷A宽大,后期U型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测当地气候逐期变暖。
27.(2022·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舟山群岛拥有较长的深水岸线、优越的国际航道,位于该海域的洋山港、宁波港、舟山港均为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杭州湾及周边地区通过建设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工程,形成了跨海通道群。
(1)说明图中所示地区建设跨海通道群的意义。
(2)右图所示的秀山岛西侧甲地为淤泥质海岸,说明其形成原因。
舟山群岛地区潮流能丰富。秀山岛南部乙地沿海建有潮流发电站。
(3)说明利用潮流能发电对秀山岛的有利影响。
(4)据图说明浙江沿海地区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答案】(1)修建跨海通道群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岛屿与大陆间的地域联系(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通达性);促进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扩大区域(港口)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2)甲处位于岛屿西侧,面向河口,接受河流泥沙沉积明显;有岛屿阻挡,风浪较小;海岸地区平坦开阔。
(3)利用清洁能源发电,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电能,便于生活(利于生产)。
(4)规律:夏秋季节(6~11月)高,冬春季节(12~次年5月)低。
原因:夏秋季节气温(水温)较高,海水体积膨胀;夏秋季盛行东南风,向岸风推升海平面(沿岸河流处于丰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大)。
或:冬春季节气温(水温)较低,海水体积收缩;冬春季盛行西北风,离岸风使海平面下降(沿岸河流处于枯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小)。
【分析】本题以舟山群岛的港口建设为背景,涉及交通布局,海水的运动及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地理实践能力。
【详解】(1)图示区域岛屿众多,修建跨海通道群可以缩小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经济交流,促进人流、物流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合理配置,利于区域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图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多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修建跨海通道群,可以扩大区域(港口)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2)从图中可以看出,秀山岛西侧甲地,面向杭州湾,是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明显;甲地位于岛屿与大陆之间,风浪小,利于泥沙沉积;沿海地区平坦开阔,利于泥沙沉积。
(3)现代生产生活离不开电力,潮流能发电提供充足的电能,便于生产生活;潮流能可再生,清洁污物,对环境友好,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海平面的高度。曲线6月到11月在常年平均海平面以上,说明夏秋季节海平面高;曲线12月到次年5月,低于常年平均海平面,说明冬春季节海平面低;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温度下降,海水体积收缩,海平面会下降;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为东南风,属于向岸风,海水涌向陆地,海平面上升;冬春季节为西北风,为离岸风,海水从陆地退回,海平面下降。
28.(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日本处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岛。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北海道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国平均水平,水稻等粮食产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材库”之称;北海道旅游业具有冬、夏双旺季的特点。
表为北海道水稻生产信息和日本总水稻生产信息对比
北海道 日本
耕地占比 26 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 22 100
65岁以上水稻种植人口占比 38 66
单位成本(日元) 199 260
单位面积耕种时长(时) 17.8 24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日本群岛的成因。
(2)北海道纬度较高,但水稻单产却是日本最高的,分析北海道水稻单产高的原因。
(3)分析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双旺季的自然资源条件。
(4)北海道主要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请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答案】(1)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边界,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亚欧板块隆起抬升,形成日本群岛。
(2)北海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北海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北海道耕地面积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量较高;北海道劳动力平均年龄较小,劳动力投入较大。
(3)北海道纬度较高且海洋性强,夏季较为凉爽,适宜避暑纳凉;冬季降雪丰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山地冰雪旅游业的发展。
(4)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适度发展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北海道群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且平原面积较广,发展水田农业,可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时间较长,适宜发展旅游业,且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
【分析】本大题以日本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水稻生产、旅游业双旺季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农业发展方向及特征、旅游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日本处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群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的岛弧,且位于亚欧板块上,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知识可知,其具体形成过程是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边界,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亚欧板块隆起抬升,形成日本群岛(岛弧链)。
(2)单产高的原因可从优越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札幌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北海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单产高;由表格可知,北海道耕地占比大于其土地大小占比,说明北海道耕地面积较大,结合日本社会经济概况可知,北海道人口较少,即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量较高;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岁以上水稻种植人口占比远远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说明北海道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较小,体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较大,使水稻单产高。
(3)本小题可从北海道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冬夏季的自然旅游资源。由札幌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较高且海洋性强,相较日本南部,夏季较为凉爽,适宜避暑纳凉;由气候资料图可知,北海道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量较大且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等高线图可知,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其冬季适宜山地冰雪旅游业的发展。
(4)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结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可知,北海道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渔业。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产业等,结合北海道的社会经济状况可知,北海道的第三产业主要指旅游业。根据题意,本小题主要分析日本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条件,并说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或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所学洋流知识可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适度发展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北海道群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且平原面积较广,发展水田农业,可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上一小题可知,北海道夏季可避暑纳凉,冬季山地冰雪旅游优势明显,故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时间较长,适宜发展旅游业,且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可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9.(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____。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
(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
【答案】(1) 水源 沿河流分布
(2)①干旱,水源稀少,沙土为主;②植被覆盖率很低,固土能力弱;③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
(3)上部:水源充足,且地下水位较浅,引水灌溉便利,且土层最为深厚;中部:地形坡度和缓,土壤间隙适中,透水性较强,气体流通好,且土壤较肥沃,开垦农用地种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部:土壤最为肥沃,地下水河地表水充足,灌溉便利地形较为平坦。
(4)①农业活动,灌溉农业的发展,将扩大使用的面积,增加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②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建设用地的快慢,将影响人工绿洲的进程;③灌溉工程的修建,水源是制约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工灌溉工程的修建也将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④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新疆区域的自然环境、山前洪积扇、土壤侵蚀、农业用地开垦和人类活动对绿洲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因素为水源,且其在山前秦谢平原上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主要位于绿洲和沙漠的结合区域内,其土质较差,水源稀少,主要以沙土为主,且植被覆盖率很低,导致其固土能力很差,又因为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人工绿洲的土壤更易被侵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前倾斜平原上部距山前最近,倾斜度最大,但是土层较为深厚,由于位于山口出,水源最为充足,开垦农用地适宜;中部区域坡度相对和缓,但是地下水位较深,主要依托河流水灌溉,其土壤主要是砂土,其透水性和透气性适中,肥力较高,因此最适合农业种植;下部区域内主要为黏土和粉砂,土壤较为肥沃,其地形最为平坦,更利于开垦和实施农业耕作。
(4)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的扩展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是农田等的灌溉,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的方向,将影响城镇的方向,从而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速度,将大大影响人口和农业用地的方向,从而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对不同沉积物样本做如图所示实验,向贮水槽内加入等量水体,使装置内原水位上升至标志线位置,记录所示时间数据,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沉积物( )
A.污染状况 B.排水能力 C.承压能力 D.矿物组成
2.(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陕北地区分布较多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并有交错层理,红色石英砂岩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 B.
C. D.
(2019·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6.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7.(2018·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8.(2017·上海·统考高考真题)2017 年 3 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9.(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图中甲为印度洋板块(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甲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
A.甲、乙板块间 B.甲、丙板块间 C.甲、丁板块间 D.甲、戊板块间
10.(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12.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7·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2015·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15.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3·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防洪堤用地
(2019春·河北邯郸·高一邯郸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18.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
A.褶皱弯曲成山岭 B.外力侵蚀成谷地 C.流水沉积成山岭 D.断裂下陷成谷地
(2021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是我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困完成下面小题。
19.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地堑
20.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22秋·江苏常州·高二常州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表示四类地貌的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①②③④地貌景观类型依次是( )
A.“U”形谷、三角洲、冲积扇、新月形沙丘 B.峡谷、冲积扇、风蚀蘑菇、三角洲
C.峡谷、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 D.瀑布、冲积扇、水蚀崖、三角洲
22.对于①②③④地貌景观所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B.②景观多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③景观多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D.④景观在我国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2022秋·江苏南通·高二校考学业考试)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23.塑造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4.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为(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25.(2022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侵蚀作用形成的四座“天生桥”景观图,回答下题。
图示“天生桥”中,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岩溶桥 D.风蚀桥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
(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
(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
27.(2022·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舟山群岛拥有较长的深水岸线、优越的国际航道,位于该海域的洋山港、宁波港、舟山港均为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杭州湾及周边地区通过建设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工程,形成了跨海通道群。
(1)说明图中所示地区建设跨海通道群的意义。
(2)右图所示的秀山岛西侧甲地为淤泥质海岸,说明其形成原因。
舟山群岛地区潮流能丰富。秀山岛南部乙地沿海建有潮流发电站。
(3)说明利用潮流能发电对秀山岛的有利影响。
(4)据图说明浙江沿海地区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28.(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日本处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岛。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北海道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国平均水平,水稻等粮食产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材库”之称;北海道旅游业具有冬、夏双旺季的特点。
表为北海道水稻生产信息和日本总水稻生产信息对比
北海道 日本
耕地占比 26 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 22 100
65岁以上水稻种植人口占比 38 66
单位成本(日元) 199 260
单位面积耕种时长(时) 17.8 24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日本群岛的成因。
(2)北海道纬度较高,但水稻单产却是日本最高的,分析北海道水稻单产高的原因。
(3)分析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双旺季的自然资源条件。
(4)北海道主要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请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29.(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____。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
(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