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23:48: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对气温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冬季季节性冻土区南部边缘和冻土厚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单位: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 )
①纬度位置②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③降水④地形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与b地相比,a地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
C.降水丰富,土壤含水量高 D.植被茂盛,森林为主
3.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季节性冻土的厚度及南缘位置变化是( )
A.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南移 B.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北移
C.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南移 D.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北移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氮含量(mg/L) 11.0 11.6 8.8 7.9 8.2 4.3 5.6 7.7 9.6 7.9 7.3 5.5
4.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 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5.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 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 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6.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废水 C.生活污水 D.路面径流
(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图示意7月我国东部部分海域沿海等盐度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断江苏沿海的海底地形( )
A.比较平缓 B.比较陡峭 C.东缓西陡 D.西缓东陡
8.图中M处等盐度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 B.径流 C.潮汐 D.地形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下图为堰塞湖溃决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堰塞湖溃决过程的先后次序为( )
A.丙、甲、乙、丁 B.丁、乙、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10.在堰塞湖溃决过程中( )
A.甲阶段,冲蚀向河流下游发展 B.乙阶段,初始溃口初步形成
C.丙阶段,冲坑出现在下游坡 D.丁阶段,河流过流能力最弱
11.导致堰塞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
①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②湖泊下游地区持续性强降水③周边区域开荒毁坏植被④河谷狭窄,泄洪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高二单元测试)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1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2022·高二单元测试)围栏是用土石或植被修筑的类墙体保护屏障。图示意A、M两国间的围栏(已建成或规划建设)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区域现有围栏附近最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草原或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5.该区域围栏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国家边境屏障 B.保护自然植被 C.减少风沙危害 D.防止生物入侵
16.建成后的围栏可能导致( )
A.土地荒漠化加剧 B.生物栖息地破碎 C.物种进化加速 D.植被退化严重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图回答问题。
17.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成因是( )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低气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尼罗河的支流之一——白尼罗河中游流经广阔的南苏丹粘土平原,该地区地势平坦,沿途沼泽密布,河道分汊漫流。下右图为南苏丹境内白尼罗河局部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对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
②主要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③春季白尼罗河水量减少,原因是纬度低,蒸发旺,且沼泽纳水滞流
④春季白尼罗河水量增加,原因是众多支流汇入,且有洼地沼泽补给径流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该国经济落后,为了解决本国粮食短缺问题,最适宜引进的新农作物是( )
①水稻 ②高粱 ③小麦 ④玉米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是徽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为4070米。下图示意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②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2.推测③自然带未出现森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水分条件差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发育差
22.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4.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25.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二、综合题(25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可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相互联系,实现互补。如今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昆曼公路北起我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止于泰国曼谷,全长1880余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建设对我国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3)简述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指出米易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地形对米易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米易芒果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
(3)以芒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米易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28.(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判断自a到d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析甲图中a自然带在丁处形成的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9.(2022·高二单元测试)图示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A(喀什)地区的自然带为____。
(2)马可·波罗沿A→B→C线路东行,依次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简述马可·波罗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对气温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冬季季节性冻土区南部边缘和冻土厚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单位: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 )
①纬度位置②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③降水④地形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与b地相比,a地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
C.降水丰富,土壤含水量高 D.植被茂盛,森林为主
3.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季节性冻土的厚度及南缘位置变化是( )
A.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南移 B.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北移
C.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南移 D.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北移
【答案】1.C 2.B 3.B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冬季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平均厚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向北厚度变大的趋势,原因是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西侧比东侧厚度大,原因是越向西越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越大,气温越低;在a地附近出现高值中心,a地正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不断堆积,使大兴安岭的西侧冬季气温比大兴安岭的东侧低,导致西侧季节性冻土厚度大,所以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为纬度位置,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与地形分布①②④正确。降水对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影响较小,③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地正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不断堆积,使大兴安岭的西侧冬季气温比大兴安岭的东侧低,所以a地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B正确。海拔高不是a地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大的主要原因,A错误。降水与植被对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3.当全球气温大幅度升高,会使我国冬季升温明显,0℃等温线会向北推移,所以我国冬季季节性冻土的南部边缘会向北移动,AC错误。当全球气温大幅度升高,由于冬季气温升高,我国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会减小,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季节冻土受季节性的影响,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氮含量(mg/L) 11.0 11.6 8.8 7.9 8.2 4.3 5.6 7.7 9.6 7.9 7.3 5.5
4.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 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5.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 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 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6.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废水 C.生活污水 D.路面径流
【答案】4.C 5.A 6.A
【解析】4.我国北方河流丰水期在夏季,枯水期在冬春季节,由表中数据可知,夏季该河流氮含量低于冬季,A错误;春秋季差异不明显,B错误;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明显低于南方河流,D错误。故选C。
5.根据表中数据,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为夏季,夏季气温高,浮游植物长势迅猛,水中微生物活动强,A正确,C错误;我国北方河流夏季降水量大,降水稀释作用强,D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伙氮排放量少,B错误。故选A。
6.根据表中数据,该河流氮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水中的氮主要为硝酸根,而硝酸盐是是氮肥的主要成分,因此可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A正确;如果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则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BC错误,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大,路面径流量大,但夏季该河流氮含量低,D错误。故选A。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图示意7月我国东部部分海域沿海等盐度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断江苏沿海的海底地形( )
A.比较平缓 B.比较陡峭 C.东缓西陡 D.西缓东陡
8.图中M处等盐度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 B.径流 C.潮汐 D.地形
【答案】7.A 8.B
【解析】7.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40米等深线距海岸线的距离相对较远,由此可以判断出江苏沿海地区的地形相对较为平缓,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M处南部有河流注入海洋,根据M处的等盐度线向北弯曲,可以判断出受南部河流注入的影响,在M处与同纬度相比,盐度相对较低,所以M处等盐度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由于径流注入海洋稀释海水,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的平均盐度是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一般来说,大洋水中盐度的变化很小,近海水域的盐度变化较大。 在大洋水中,盐度的变化主要与海水的蒸发、降雨、洋流、海水混合等因素有关。近岸海水的盐度主要受陆地河流向海洋输入淡水(入海径流)有关,所以盐度的变化范围较大。我国长江口海域,在冬季的枯水期可以测到海水的盐度为12‰;但是,夏季洪水季节,同一地点测得得盐度仅有2.5‰。此外,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冰层的结冰和融化对这些海区海水的盐度影响很大。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下图为堰塞湖溃决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堰塞湖溃决过程的先后次序为( )
A.丙、甲、乙、丁 B.丁、乙、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10.在堰塞湖溃决过程中( )
A.甲阶段,冲蚀向河流下游发展 B.乙阶段,初始溃口初步形成
C.丙阶段,冲坑出现在下游坡 D.丁阶段,河流过流能力最弱
11.导致堰塞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
①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②湖泊下游地区持续性强降水③周边区域开荒毁坏植被④河谷狭窄,泄洪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A 10.C 11.D
【解析】9.甲图堰塞体式完整的,流水溯源侵蚀逐渐侵蚀坝体,坝体前出现冲坑,后逐渐侵蚀掉坝顶,沿程侵蚀进一步侵蚀堰塞体,最后溃口稳定,该堰塞湖溃决过程的先后次序为丙、甲、乙、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在堰塞湖溃决过程中,甲阶段,流水溯源侵蚀向河流上游发展,A错误。丙阶段,初始溃口初步形成,B错误。丙阶段,冲坑出现在下游坡,是流水溯源侵蚀造成的,C正确。丁阶段,溃口稳定,河流过流能力最强,D错误。故选C。
11.导致堰塞湖溃决的自然原因可能有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导致堰塞体松动,①正确。湖泊下游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对上游的堰塞体影响不大,②错误。周边区域开荒毁坏植被不是自然原因,③错误。河谷狭窄,泄洪困难,导致湖水增加,可能导致堰塞体溃决,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2022·高二单元测试)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1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答案】12.D 13.D
【解析】12.根据材料,1980年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生物数量增多,其食物也增多,故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故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地区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地区影响较小,故C错误;当前人类经济活动频繁,挤占野生动物生存空间。使得长臂猿栖息地破碎,故D正确。故答案选D。
13.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根据材料,近年来,海南长臂猿数量有较大增长,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故A错误;道路割裂栖息地,使栖息地破碎,不利于其保护,故B错误;加强巡山会破坏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留,故C错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其生存空间,有利于其生存繁衍,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2·高二单元测试)围栏是用土石或植被修筑的类墙体保护屏障。图示意A、M两国间的围栏(已建成或规划建设)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区域现有围栏附近最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草原或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5.该区域围栏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国家边境屏障 B.保护自然植被 C.减少风沙危害 D.防止生物入侵
16.建成后的围栏可能导致( )
A.土地荒漠化加剧 B.生物栖息地破碎 C.物种进化加速 D.植被退化严重
【答案】14.C 15.A 16.B
【解析】14.由材料看出,该区域现有围栏位于北美洲西南部,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最主要的自然景观是草原或者荒漠。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5.由材料看出,该区域现有围栏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且延国界线分布,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国家边境屏障,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6.围栏建成后除了作为国家边境屏障阻止人员过往以外,也影响野生动物跨国迁徙与生活,使得生物栖息地破碎,可能会破坏生物多样性,B正确;围栏不会使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A错误;地域隔离并不一定会使物种进化加速,也可能减速,C错误;当地最主要的自然景观是草原或者荒漠,围栏对植被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生态围栏的作用:国家边境屏障; 保护自然植被; 减少风沙危害; 防止生物入侵。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图回答问题。
17.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成因是( )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低气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7.C 18.A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黑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因此索契的气候成因只要有:受海洋调节;山脉阻挡冷空气;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而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温暖湿润,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所以选C。
18.滑雪场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坡度是否适宜和降雪量大小两方面考虑。该地坡度适宜,适合修建不同坡度的滑雪场,①正确;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雪量较大,有利于滑雪场的建设,②正确;运动员受伤与否,与气温相关性不大,③错误;该地冬季气温并不严寒,④错误。所以选A。
【点睛】索契虽然纬度较高,其成为为地中海气候原因与多方面有关,纬度、海陆、地形等等:1、夏季受副高影响(副高北移,索契位于其北侧),风由陆地吹来,炎热干燥;2、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脉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气温相对较高;3、地势低洼,散热不易;4、黑海为其冬季提供了较多的降水和保温作用。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尼罗河的支流之一——白尼罗河中游流经广阔的南苏丹粘土平原,该地区地势平坦,沿途沼泽密布,河道分汊漫流。下右图为南苏丹境内白尼罗河局部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对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
②主要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③春季白尼罗河水量减少,原因是纬度低,蒸发旺,且沼泽纳水滞流
④春季白尼罗河水量增加,原因是众多支流汇入,且有洼地沼泽补给径流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该国经济落后,为了解决本国粮食短缺问题,最适宜引进的新农作物是( )
①水稻 ②高粱 ③小麦 ④玉米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19.C 20.A
【解析】19.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附近,但由于东非高原海拔高,对流减弱,导致该区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①对②错,春季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小,降水减少,纬度低,蒸发旺盛,导致白尼罗河水量减少,③对④错,故正确的为①③,ABD错,C对。故选C。
20.由材料和地形图可知,该地地形平坦,河流多,水源充足,地处热带地区,热量充足。该地水热充足,地形平坦,适合种植水稻,且水稻产量高,①对;高粱和小麦相对耐旱,且产量不如水稻和玉米,同时该国原有这两种作物种植,②③错。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和光照,且需求水分较多,适合在该处生长,且产量较高,④对。故 BCD错,A对。选A。
【点睛】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毫米,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夏季低于150毫米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而降水过多,影响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虽然玉米需水较多,但相对需水量不太高。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是徽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为4070米。下图示意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②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2.推测③自然带未出现森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水分条件差 C.热量条件差 D.土壤发育差
【答案】21.B 22.D
【解析】21.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基带①为热带雨林带,理论上热带雨林带以上随海拔升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可判断出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故选B。
22.根据材料“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③区域水分和热量条件能满足森林生长,太阳辐射强,ABC错;由材料可知喀麦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因此③区域受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若风化时间较短,土壤发育差,无法满足树木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地形、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如下:1.热量:影响植被的分布,生长速度和植物形态(低热量区的垫状植被)。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光照:有机质的积累有关。3.降水:迎风坡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坡度越大,面积越小,植被越少)。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5.水源:山麓地区水资源丰富。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种类)。6.土壤:陡坡土壤侵蚀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7.风力:使植被矮化,倾倒和旗形。8.人类活动:城市化占用耕地;自然保护区等。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4.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25.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答案】23.A 24.B 25.C
【解析】23.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植被类型为苔原,自然带为苔原带,A正确;温带草原带下的典型植被是草本植物占据优势,B错误;冰原带下的植物稀少,以冰雪覆盖为主,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下的典型植被是高大的针叶林占据优势,D错误。故选A。
24.苔原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型呈杯型,应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A、D错误。故选B。
25.“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热量),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热量条件变好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C正确;生物群落的自然演变,不是人工播种所致,A错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降水是逐渐增多的,冻土层是变薄的,BD错误。故选C。
【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二、综合题(25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可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相互联系,实现互补。如今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昆曼公路北起我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止于泰国曼谷,全长1880余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建设对我国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3)简述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增加了四川产品出海的通道;促进四川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产品出口量;四川与东南亚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工程量大);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增加了施工难度。
(3)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分析】本提以交通发展为背景材料,涉及到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交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昆曼公路的修建对四川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对外联系、经济要素流动、旅游和贸易发展等方面分析。四川距离出海口较远,昆曼公路为四川产品的出口增加了通道;四川资源丰富,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促进四川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产品出口量;东南亚地区独特的热带风光及物产,与四川的亚热带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有很好的互补性,可以促进四川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2)修建昆曼公路需要经过云贵高原以及中南半岛西北部,有多条大江大河流经,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且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加之该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容易多发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为公路的修建增加了难度。
(3)昆曼公路沿途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热带、亚热带地区物种丰富,修建公路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势起伏大,降水量大且集中,会加剧水土流失,进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指出米易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地形对米易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米易芒果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
(3)以芒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米易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山高谷深;高山阻挡北方寒冷气流和南方暖湿气流进入;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同时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芒果品质优良;纬度相对较高,芒果成熟时间较晚,错时上市,市场竞争力强;地形起伏大,芒果品种多样,供货时间长。
(3)引进并培育良种,树立品牌;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延长芒果产业链,发展芒果加工业;加大宣传力度,开拓销售市场;促进以芒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区部分地图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干热河谷” 的“热”其实考查温度,主要应考虑纬度与地形因素;河谷的“干”考查降水多少,是受远离海洋和山高谷深地形的“ 焚风”效应影响的结果。当地位于横断山区,图文信息表明,北部高大山地,阻挡了北方寒冷气流,使得冬季气温较高。且当地地形具有山高谷深的特征,盛行风越过高山到达谷地,气流下沉,很难成云致雨,因此当地降水稀少;越过高山的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下沉气流绝热升温,气温较高;谷地地形比较封闭,风力较弱,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气温较高,从而形成干热的气候特征。
(2)分析农作物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通常从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生长期等方面去分析,上市较早说明区域热量条件好。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米易县地处金沙江谷地,四周有高山屏障,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山谷地形,因受下沉气流影响,气温较高,有利于枇杷提前开花结果;位于山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高。所以市场竞争力较强。当地海拔高差大,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大,种植的品种较多,延长了供货的时间。
(3)当地芒果产业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突出当地生态优势、晚熟优势和优质特色,引进和筛选适宜的优良栽培品种,打造当地芒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当地栽培技术水平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栽培程度低,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当地芒果栽培技术研究和集成,开展以推广发展优良品种为目的的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开展抗灾防灾技术研究、开展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提高当地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加强采后处理技术研究,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以提高芒果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芒果深加工能力,以提高当地芒果的附加值,延长芒果贮藏保鲜时间,提高运输能力;对当地适宜发展种植芒果的区域作全面考察和规划,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投入发展当地芒果产业,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实行芒果生产良种区域经营、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产销系列化,做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完善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28.(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判断自a到d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析甲图中a自然带在丁处形成的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丁;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分析】本大题以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a、b、c、d自然带南北更替,反映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可以判断出图甲中四个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ab cd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热带雨林带应分布于赤道附近,图中丁处热带雨林带的分布达到了南纬20多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该现象的形成与信风洋流有关。丁处的热带雨林带的分布,远离赤道,但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3)解答时应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自然带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三个现象的原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低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低随山体海拔的升高水热变化显著,呈现出的垂直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自然带更完整。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超过5000米,因此自然带分布完整。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乞力马扎罗山山位于赤道附近,没有明显的阴阳坡,因此植被分布主要受降水影响。由于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可受东南信风影响,其中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影响雪线高低规律总结:①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②温度:低纬度,温度高,雪线高;高纬度,温度低,雪线低。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夏季,温度高,雪线高;冬季,温度低,雪线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③坡度: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高。当规律和矛盾时,规律①优先。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山位于赤道附近,没有明显的阴阳坡,而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29.(2022·高二单元测试)图示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A(喀什)地区的自然带为____。
(2)马可·波罗沿A→B→C线路东行,依次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简述马可·波罗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答案】(1)温带荒漠带
(2) 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 水分或降水
(3) 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热量或太阳辐射
【分析】本大题以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什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2)读图可知,沿A→B→C线路向东是由内陆向东部沿海,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自然景观呈现出由荒漠向草原向森林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从沿海到内陆,海洋水汽越来越难以到达,使降水逐渐减少,所以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3从C→E→D,纬度逐渐变低,热量条件逐渐改善,自然景观从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