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的是某地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的太阳移动轨迹和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判断观测者位于( )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温带 D.南半球热带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该地正午太阳终年在其北方,可知该地在南半球,AB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依旧在其北方而不是南方,可知该地在南回归线以南,为温带,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
2.(2012·广东·高考真题)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
【详解】题意表明,日期为春分日,该日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00。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甲、乙、丙、丁四处日出的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和8:20,由此可计算出经度,则甲、乙、丙、丁四处的经度分别为130°E、115°E、100°E、85°E,因此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接近105°E的为丙处,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3.(2014·浙江·高考真题)1.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 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该点每天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说明该地的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澳大利亚悉尼在南半球,5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在变短,夜在变长,故A正确;华盛顿在北半球,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正向北移动,北半球虽昼短夜长,但昼在增长,夜在变短,故B错误;好望角在南半球,9月23日为秋分,该选项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故C错误;孟买在北半球,4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仍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故D错误。答案选择A。
4.(2013·广东·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曰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答案】A
【详解】全球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是180°经线,二是0:00所在经线。通过计算180°经线的时间计算全球新旧日期之比。根据北京时间为12月21日19:18,180°经线的时间为12月21日23:18分,则地球上最早的地区日期为12月21日,所以全球没有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东经120度的时间为21日19:18。而向东倒24时(0时)过了180度经线,所以全球无22日。)。所以选A项。
5.(2009·天津·高考真题)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答案】A
【详解】从图中看出在一天中都有太阳,说明是极昼现象,而且a处于一天中最低的时刻,所以应该是地方时0时的子夜时刻,北极点附近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出现极昼现象时,地方时0时的太阳方位与正午时的太阳方位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的地平线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6.(2017·北京·高考真题)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如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答案】B
【详解】读图可知,甲城市工作时间为北京时间2点到10点,根据工作时间以正午12点对称,可知当地时间应为上午8点到下午4点,计算可得,该地时区为西十区,故选B。
(2013·四川·高考真题)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题。
7.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气候湿热 C.秋雨绵绵 D.台风频繁
8.6 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7.A 8.D
【解析】7.据材料“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可知,该种民居屋顶排水不利,且墙体由土坯砌成,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可判断该地区应为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墙体厚度很大主要是为了保温或隔热,说明该地昼夜温差大。由此可知,该地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昼夜温差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太阳视运动一般考查日出和日落的太阳方位。6月8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昼长夜短,而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天空,此时地方时为15时,说明此时为下午,太阳应位于西南天空,所以太阳光来自于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所以选D项。
【点睛】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土拱为吐鲁番地区特色民居。房顶为拱顶或平顶,说明当地降水较少;墙体厚度很大,说明该地昼夜温差大。
9.(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图中甲为印度洋板块(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甲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
A.甲、乙板块间 B.甲、丙板块间 C.甲、丁板块间 D.甲、戊板块间
【答案】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若甲为印度洋板块,则乙为亚欧板块,丙为太平洋板块,丁为南极洲板块,戊为非洲板块。故甲(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应位于甲、乙板块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对不同沉积物样本做如图所示实验,向贮水槽内加入等量水体,使装置内原水位上升至标志线位置,记录所示时间数据,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沉积物( )
A.污染状况 B.排水能力 C.承压能力 D.矿物组成
【答案】B
【详解】从注水口加入水,装置内原水位上升至标志线位置的时间数据可以反映沉积物的排水能力,B正确;该注水实验不能用于推断沉积物的污染状况,A错误;承压能力应使用相关设备测定不同压力下岩层(沉积物)性质的稳定程度,C错误;矿物组成需要相关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实验分析,D错误。故选B。
1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陕北地区分布较多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并有交错层理,红色石英砂岩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答案】A
【详解】红色石英砂岩有交错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A正确;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均没有层理构造,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12.(2013·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防洪堤用地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是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D正确,A错误。乙处是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地势平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住宅用地,B错误。乙地水浅,不适宜建设港口,C错误。故选D。
1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④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因此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1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变迁。地球沧海桑田变化指的是海陆变迁。翠屏湖记录的是水域的形成过程,故A项错误;中上元古界地层中可能有海洋生物化石,可验证此处发生海陆变迁的概率最大,故B项正确;黄崖关长城属于人为建造的人文景观,不能反映地球的沧海桑田变化,故C项错误;八仙山天然次生林反映的是当地的植被状况,与地球沧海桑田变化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15.(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C
【分析】本题以大气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背景,涉及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常见天气系统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项错误;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人群活动,B项错误;次日上午,丙地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明显,应添加衣物,C项正确;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利于污染物扩散,雾霾减轻,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6.(2013·广东·高考真题)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答案】B
【详解】春季,阿尔卑斯山区处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当地的盛行风为西南风,在山区,南坡为迎风坡多降水,北坡为背风坡,在下沉气流的影响下形成焚风效应,故常有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现象发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0秋·河南·高三统考学业考试)下面为郑州市连续六天天气信息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造成郑州市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8.郑州市周二气温日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②减弱 B.③增强,④减弱
C.②增强,④增强 D.①增强,③减弱
【答案】17.B 18.C
【解析】17.根据郑州市连续六天天气信息可知,郑州市从周四到下周二,气温持续升高,天气由晴转多云,周二出现小雨天气,风力较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郑州市的天气系统是暖锋系统,B正确;冷锋系统会带来降温、大风、甚至降水天气,与图示信息不同,A错误;气旋即低压系统,持续时间短,风力较强,C错误;反气旋是高压系统,气流下沉辐散,难以成云致雨,多为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B。
18.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图中①代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郑州市周二是小雨天气,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②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不会受到影响,造成白天气温较低;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④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1.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影响,天气晴朗;过境时受锋面影响出现阴天、大风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由于受锋面移动影响,天气又开始转晴。2.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影响,低温晴朗;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天气再次转晴。
(2022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四地,此时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此时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答案】19.D 20.D
【解析】19.甲处在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A错误;乙地等压线分布没有特殊性,较为常规,不太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冷锋的雨区出现在锋后,丙处处在冷锋前,C错误;暖锋的雨区出现锋前,丁地处在暖锋锋前,可能为阴雨天气,D正确。故选D。
20.甲地处在高压中心,受反气旋控制,D正确;丙地处在冷锋前,A错误;丁地处在暖锋前,B错误;处在低压中心,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故选D。
【点睛】在锋面气旋中,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压脊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2021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是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反气旋
22.该天气系统控制下会出现的是( )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江淮地区的“梅雨”
C.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D.冬半年贵阳阴雨连绵
【答案】21.D 22.C
【解析】21.根据图中信息,垂直气流为下沉,为反气旋,水平气流为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2.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冷锋天气,A错误;江淮地区的“梅雨”,是江淮准静止锋导致的,B错误;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是受副带高压控制形成的,C正确;冬半年贵阳阴雨连绵,是受昆明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为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为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23.(2023秋·新疆昌吉·高三校考学业考试)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答案】B
【详解】读图可知,①图中各月均温大概在25℃以上,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量均在150mm以上,年降水量大,由此判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C、D排除。②图中气温最高月在7月,判断为北半球,且气温高时降水少,判断②为地中海气候。③图中各月均温在20℃以上,全年高温,为热带气候;各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下,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③为热带草原气候,A排除。④图中最冷月均温小于0℃,每月降水量都很少,由此判断④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故选B。
(2021秋·河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2020年12月24日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未来10天气温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上海此次气温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5.该天气系统过境上海的时间是( )
A.12月24日前后 B.12月26日前后
C.12月28日前后 D.12月30日前后
【答案】24.B 25.D
【解析】24.由图可知,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明显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导致上海此次气温变化的天气系统是冷锋过境,B正确;暖锋过境后由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A错误;气旋与反气旋过境气温没有明显的变化,CD错误。故答案选B。
25.12月24日前后、12月26日前后、12月28日前后气温都较高,为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不是锋面过境,ABC错误;12月30日前后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气团相遇,锋面过境,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冷锋过境,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变低,气压升高;暖锋过境,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变低。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07·四川·高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l中A港起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2中B港。
(1)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__天_______小时。航行期间,A港白昼长短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于C港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___________。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3)指出图1中甲阴影区与图2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地解释。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_____________。
【答案】(1) 330 14 逐渐变短到逐渐变长,再逐渐变短
(2)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 扼北海航线要冲;位于莱茵河入海口;地处亚欧大陆桥西端。
(3)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4) 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较多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区内市场狭小;对外经济联系方便(临海)。 油气开采和化工:临近北海油田;邻近世界重要产煤地。机械设备:邻近钢铁产地(鲁尔工业区);科技力量雄厚。食品工业:乳畜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城市密集(有城市群);海运条件便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分析】本大题以西欧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材料;涉及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A港位于东1区,B港位于东8区,两地相差7个时区,可求出帆船出发时B港时间为2005年10月2日20时30分,则可计算出从2005年10月2日20时30分到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为330天14小时(注意1,3,5,7,8,10,12月为31天,2006年2月为28天),即为帆船航行时间。A港位于北半球,从10月2日到12月22日,A港白昼变短,12月22日最短,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白昼逐渐变长,6月22日达最长,以后逐渐变短。
(2)由图知,C港为世界大港鹿特丹,其西南接近英吉利海峡。其重要的交通位置可从海运、河运、铁路运输等方面分析。海运方面:扼北海航线要冲;河运:位于莱茵河入海口;铁路运输:地处亚欧大陆桥西端。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甲区位于欧洲西部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适宜发展畜牧业、园艺业;乙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4)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加工工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主要原因是本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临海的交通位置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本区临近北海油田,邻近世界主要产煤地,适合发展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制造则主要依赖于附近鲁尔工业区钢铁产地和科技力量雄厚的条件;食品工业为市场导向型,本区乳畜业发达、市场广阔,适宜发展食品工业。综合分析三大主导工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结合图中港口和首都的分布,不难得出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原因:西部城市密集(有城市群);海运条件便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27.(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
【答案】(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
(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地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三角洲的形成、聚落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破坏了表土,同时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
(2)读左图可知,柴河自南向北注入滇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月接近河口,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不利于耕作;而B地地势更高,排水条件更好,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28.(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距河源的距离(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1)请补充两条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和图例。
(2)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
【答案】(1)
(2)甲河袭夺乙河。甲河流经地区岩石质地较疏松,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河源段整体落差大,流水侵蚀能力强。
(3)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测量高程、通讯。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两条河流袭夺的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作图、河流侵蚀、卫星导航系统的运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地理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补充曲线要利用表格中数据,先准确描点,然后用相关类型的线条连接成折线,把图例补充到右上角框内。如下图:
(2)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从图文材料信息可知,与乙河相比,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抗侵蚀能力弱,加上甲河河源段落差较大,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因此甲河袭夺乙河。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因此在本次调研中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颜系统(BDS)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测量当地海拔和水位高程;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进行通讯。
2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
【答案】(1)排放总量小;不同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小;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
(2)低海拔地区信风来自海洋,持续携带海洋的空气进入夏威夷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容易被吹散;高海拔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较稳定;多数聚落临海布局,受海陆风影响大,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易扩散。
(3)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太平洋腹地,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对全球平均浓度的反映准;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易降解,停留时间长;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4)西伯利亚地区高海拔地带。理由:远离主要污染源;陆地范围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海拔变化较大,可以设置多个站点。
【分析】本题以夏威夷岛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站为材料,涉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而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相对于重工业等能源消耗大的产业,该岛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不同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较小。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所占比例较小,故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
(2)根据材料,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夏威夷信风来自海洋,持续携带海洋的空气进入夏威夷岛,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带走;海拔2400米以上高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较稳定;根据图示,村镇等聚落多数临海布局,受海陆风影响大,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易扩散,不会对观测站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构成明显干扰。
(3)根据图示,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腹地,受不同方向气流远距离输送影响,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对全球平均浓度的反映准;该观测站自1958年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易降解,停留时间长;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4)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应该选择具备干净的大气环境、远离主要污染源的地区,这可以减少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的干扰。结合生活常识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少。同时海拔变化较大,这可以设置多个观测点,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的是某地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的太阳移动轨迹和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判断观测者位于( )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温带 D.南半球热带
2.(2012·广东·高考真题)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2014·浙江·高考真题)1.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 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
4.(2013·广东·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曰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5.(2009·天津·高考真题)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6.(2017·北京·高考真题)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如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2013·四川·高考真题)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题。
7.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气候湿热 C.秋雨绵绵 D.台风频繁
8.6 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9.(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图中甲为印度洋板块(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甲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
A.甲、乙板块间 B.甲、丙板块间 C.甲、丁板块间 D.甲、戊板块间
10.(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对不同沉积物样本做如图所示实验,向贮水槽内加入等量水体,使装置内原水位上升至标志线位置,记录所示时间数据,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沉积物( )
A.污染状况 B.排水能力 C.承压能力 D.矿物组成
1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陕北地区分布较多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并有交错层理,红色石英砂岩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12.(2013·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防洪堤用地
1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 B.
C. D.
15.(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16.(2013·广东·高考真题)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2020秋·河南·高三统考学业考试)下面为郑州市连续六天天气信息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造成郑州市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8.郑州市周二气温日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②减弱 B.③增强,④减弱
C.②增强,④增强 D.①增强,③减弱
(2022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四地,此时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此时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021春·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是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反气旋
22.该天气系统控制下会出现的是( )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江淮地区的“梅雨”
C.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D.冬半年贵阳阴雨连绵
23.(2023秋·新疆昌吉·高三校考学业考试)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2021秋·河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为2020年12月24日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未来10天气温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上海此次气温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5.该天气系统过境上海的时间是( )
A.12月24日前后 B.12月26日前后
C.12月28日前后 D.12月30日前后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07·四川·高考真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l中A港起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2中B港。
(1)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__天_______小时。航行期间,A港白昼长短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于C港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___________。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3)指出图1中甲阴影区与图2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地解释。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_____________。
27.(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
28.(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距河源的距离(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1)请补充两条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和图例。
(2)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
2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