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00:07: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在80~120千米的高空,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发光发热,形成壮丽的流星。双子座流星雨活跃在每年的12月4日到12月17日之间,今年双子座流星雨也如约而至,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达到峰值。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流星雨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 )
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热层⑤散逸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最外层 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D.太阳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减弱
3.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C.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2021·高一单元测试)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为保证航行平稳,飞机常常选择在平流层航行,通常飞机航行高度最高的是( )
A.冬季的高纬度地区 B.夏季的高纬度地区
C.冬季的低纬度地区 D.夏季的低纬度地区
5.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5.对流层的高度在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所以万米高空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高层大气
8.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9.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2022·高一单元测试)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 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11.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量增多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大
12.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 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14.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15.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A.①⑤ B.④⑥ C.②⑦ D.③⑧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庸、蜀之南,恒雨少日”会导致
A.①减弱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减弱
(2021·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 )
①②③④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云雾形成过程 B.大气受热过程
C.大气热力环流 D.大气垂直分层
(2021·高一单元测试)城市热岛是指城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汉中市城郊温差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下图示意2009-2018年汉中市热岛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由图可知,汉中( )
A.热岛强度没有季节差异 B.1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更明显
C.夏季热岛持续时间较短 D.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
21.热岛效应对市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大气污染减轻 B.冬季取暖能耗减少
C.暴雨频率减少 D.水资源供应量充足
(2021·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民居坐北朝南,屋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能在炎热的夏季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增强夏季午后穿堂风,该现象符合( )
A.大气受热过程 B.热力环流原理 C.温室效应原理 D.热岛效应原理
23.图示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室内温度 B.提高室内温度 C.增加建筑物采光 D.为建筑物挡风
24.图示时段“穿堂风”的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5.(2020·高一单元测试)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一单元测试)如图,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层是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2)B层是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该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是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填名称)。其温度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______运动显著。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很小。
27.(2021·高一单元测试)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F___I___。
(2)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___。
28.(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下图)……”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分解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三个环节。下图示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简述深秋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危害的原因。
(2)分析主人公朱开山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的作用。
(3)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9.(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地处燕山丘陵之中,面积约为180m2,是北京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也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春季偏高、夏季偏低。
材料二:如图为密云区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水库和周围陆地之间形成湖陆风的过程。
(2)分析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夏季较低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在80~120千米的高空,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发光发热,形成壮丽的流星。双子座流星雨活跃在每年的12月4日到12月17日之间,今年双子座流星雨也如约而至,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达到峰值。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流星雨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 )
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热层⑤散逸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最外层 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D.太阳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减弱
3.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C.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答案】1.C 2.C 3.D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流星雨主要出现在80km﹣120km的高空,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①对流层,高度为0-12km,错误;②平流层,高度为12-50km,错误;③中间层,50-85km,正确;④热层,85-800km,正确;⑤散逸层,高度大于800km,错误,所以选择C,ABD错误。
2.图中显示,对流层位于地面以上至12千米高处,因此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下层,A错误;图中显示,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直接热源是地面),近地面大气水汽较丰富,且气温高,容易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容易上升冷凝,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由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具有“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结构,因此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B错误;对流层太阳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D错误,所以选择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D正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平流层基本不受对流层天气影响,B错误;大气保温作用弱,不能解释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C错误,所以选择D。
【点睛】臭氧(O3),能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021·高一单元测试)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为保证航行平稳,飞机常常选择在平流层航行,通常飞机航行高度最高的是( )
A.冬季的高纬度地区 B.夏季的高纬度地区
C.冬季的低纬度地区 D.夏季的低纬度地区
5.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答案】4.D 5.B
【解析】4.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近地面大气受热越多,对流越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越高。夏季低纬度地区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对流最旺盛,对流层高度最高,飞机航行的高度最高。故选D。
5.对流层的高度在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所以万米高空在高纬度地区是平流层,在低纬度地区是对流层。故选B。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高层大气
8.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9.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答案】6.B 7.A 8.D 9.D
【解析】6.大气层Ⅰ、Ⅱ、Ⅲ层分别对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由于热量来源于地面,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底部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中部由于有电离层,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因此气温又要上升。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故选B。
7.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中底部热、上部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在对流层中,3/4水汽和几乎全部固体杂质、尘埃都集中在对流层,许多天气现象与对流层有关。所以,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对流层。A正确;平流层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据此分析,A正确, 故选A。
8.平流层的范围为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
9.电离层主要位于高层大气的中部,以氧离子形式存在,对应图中的Ⅲ层。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层结构、各层的特点以及电离层的位置,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022·高一单元测试)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 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11.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地表径流量增多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大
12.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 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答案】10.C 11.B 12.C
【分析】10.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冰雪的融化,C正确;高海拔冰川地区无暴雨冲刷;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地面的影响,铺油布与大气逆辐射无关;遮挡冰川是保护现有冰川而不是人造冰川。选C正确。
11.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减少冰川的蒸发量,B正确;减少冰雪的融化,当地的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对当地降水量无影响。选B正确。
12.冰川水是夏季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产生的,夏季可收集冰川水;冬季气温低,利于利用收集到的冰川水造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秋季气温转凉,冰川融化量减少,不利于收集冰川水;冬季冰川不融水,更不利于收集冰川水;秋季虽然气温降低,但还没有很冷,铺设人造雪易再次融化。选C正确。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大减少。太阳加热地面,地面产生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14.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15.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A.①⑤ B.④⑥ C.②⑦ D.③⑧
【答案】13.A 14.C 15.D
【解析】13.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量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①⑤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而与海拔、海陆位置、大气透明度等因素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较⑥小,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③较⑧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C正确。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④大小有关,A错误。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⑦⑧大小有关。B错误。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⑥大小有关,D错误。故选C。
1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甲图是③,乙图是⑧,故③⑧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根据图中的箭头,判断出每个箭头所代表的含义,再进行分析,推断正确答案。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庸、蜀之南,恒雨少日”会导致
A.①减弱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16.B 17.D
【解析】16.读图可知,①辐射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辐射为地面辐射,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④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②辐射为地面辐射,故选B。
17.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汽充足,空气潮湿,阴雨天多;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①不变,阴雨天多④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②减弱,阴雨天多导致③增强。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021·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 )
①②③④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云雾形成过程 B.大气受热过程
C.大气热力环流 D.大气垂直分层
【答案】18.A 19.C
【解析】18.实验中左侧热水温度高,气流上升,右侧冰块温度低,气流下沉,底部气流由冰块流向热水,顶部气流由热水流向冰块,所以烟的运动轨迹呈顺时针。故选A。
19.读图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2021·高一单元测试)城市热岛是指城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汉中市城郊温差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下图示意2009-2018年汉中市热岛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由图可知,汉中( )
A.热岛强度没有季节差异 B.1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更明显
C.夏季热岛持续时间较短 D.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
21.热岛效应对市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大气污染减轻 B.冬季取暖能耗减少
C.暴雨频率减少 D.水资源供应量充足
【答案】20.D 21.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0.读图,实现表示7月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虚线表示1月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两条线并不重合,热岛强度有季节差异,A项错误;1月热岛强度最高为1.2摄氏度左右,最低为-0.3摄氏度左右,7月最高为1.8摄氏度左右,最低为-0.左右,七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更明显,B项错误;夏季热岛持续时间较长,C项错误;读图可知20点-6点时间段,即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D项正确。故选D。
21.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气温较高的一种现象,因此可能会使城市冬季取暖能耗减少,B项正确;热岛效应使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在这种局地环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导致人类发生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A项错误;热岛效应加剧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使城市上空容易形成阵雨,暴雨频率会增加,C项错误;水资源供应量与热岛效应关系不大,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1·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民居坐北朝南,屋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能在炎热的夏季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增强夏季午后穿堂风,该现象符合( )
A.大气受热过程 B.热力环流原理 C.温室效应原理 D.热岛效应原理
23.图示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室内温度 B.提高室内温度 C.增加建筑物采光 D.为建筑物挡风
24.图示时段“穿堂风”的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答案】22.B 23.A 24.D
【解析】22.屋前石子地面,升温快,为热源,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屋后种植林木,升温慢,为冷源,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产生了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所以选B。
23.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A正确,B错误,D错误;穿堂风不会增加建筑物的采光,C错误。
24.图示为四川传统民居,太阳位于南方,所以,图示时段风向为偏北风,所以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25.(2020·高一单元测试)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四幅图比例尺相同,疏密状况相同,但气压梯度差不同,等压线气压差越大,则风力就越大,图①中气压梯度为2百帕,②中气压梯度为2百帕,③中气压梯度为6百帕,④中气压梯度为6百帕,其中图③中P点所在位置等压线最密、气压梯度最大,故风力最大,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一单元测试)如图,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层是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2)B层是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该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是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填名称)。其温度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______运动显著。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很小。
【答案】(1) 对流 地面 降低
(2) 平流 水平 升高
(3) 对流层 对流
(4)电离
【分析】该题考查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A为最靠近地面的对流层,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是地面,该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离热源更远,因此温度降低。
(2)B层属于平流层,平流层的中下部为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该层气温下冷上热,不利于对流运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升高。
(3)大气层的形成与地球的质量体积有关,可理解为引力大小。靠近地面吸附的物质较多,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其下高上低的温度特点决定大气的对流运动。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电磁波,进行无线电短波通信。
【点睛】
27.(2021·高一单元测试)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F___I___。
(2)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___。
【答案】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晴天日较差大于阴天 I
【分析】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个过程。在平时学习时,应注意理清各环节的关系。
【详解】(1)读图可知:A来自地球大气层之外,应为太阳辐射;F来自地面,应为地面辐射;I来自大气层、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
(2)与阴天相比,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晴天日较差大于阴天。
(2)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图中I代表大气逆辐射。
28.(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下图)……”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分解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三个环节。下图示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简述深秋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危害的原因。
(2)分析主人公朱开山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的作用。
(3)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答案】(1)深秋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大气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很低且下降很快。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华成霜,出现霜冻。
(2)烟雾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预防霜冻。
(3)“太阳暖大地”即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地暖大气”即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还大地”即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返还给地面。
【详解】(1)深秋晴朗的夜晚,空中的云量较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的能力比较弱,大气温度较低,这样大气的逆辐射就比较弱,大气保温作用也比较弱,此时地面温度极低且降温速度较快。在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霜,此时便会出现霜冻现象。
(2)柴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柴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尘埃,这些物质能大量吸收地面所产生的长波辐射,大气温度会随之逐渐升高,这样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便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会把一定量的热量返还给近地面,这样可以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可以用来预防霜冻灾害的发生。
(3)“太阳暖大地”即地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后而逐渐升温;“大地暖大气”即对流层中的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后而升温;“大气还大地”即大气逆辐射会将一部分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返还给近地面,这就是所说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点睛】第3题在解答本题时把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逐个解释一下即可。
29.(2021·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地处燕山丘陵之中,面积约为180m2,是北京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也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春季偏高、夏季偏低。
材料二:如图为密云区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水库和周围陆地之间形成湖陆风的过程。
(2)分析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夏季较低的原因。
【答案】(1)白天,密云水库升温较慢,近地面气压较高,形成由水库吹向陆地的湖风;夜晚,周围陆地降温较快,近地面气压较高,形成由陆地吹向水库的陆风。
(2)夏季降水较多,水体更新快;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
【分析】本题以湖陆风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由于水库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水体的比热容大于周围陆地,白天密云水库升温较慢,近地面气温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气压较高,周围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风从水库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周围陆地降温较快,近地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水体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密云水库,形成陆风。
(2)总含氮量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可以用来反映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密云水库流域夏季降水多,水体更新快,水体的自净能力强;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消耗量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