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23:05: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1·高二单元测试)今年暑假交大附中王同学在贵州某地户外探险时发现一块带有花纹的岩石,后经查询资料得知,岩石上的花纹实为2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海百合化石。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该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详解】读右图可知,丁产生喷出岩,因此丁应为岩浆,则甲为侵入岩,丙由沉积物转化而来,应为沉积岩,则乙应为变质岩。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不能形成化石,变质岩形成过程中已有的化石可能会被破坏,因此化石是在沉积环境下形成,题意表表明,岩石上的花纹实为2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海百合化石,因此该岩石应为沉积岩,即丙类岩石,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其中f层为岩浆形成的地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地层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
A.a B.b C.f D.g
3.在图示地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
A.a B.b C.c D.f
【答案】2.C 3.D
【分析】2.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水平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g→e→d→c→b→a,然后该地区地球内部深处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形成f,所以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是f,故选C。
3.化石只能在沉积地层中存在,a、b、c岩层呈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而f地层属于岩浆形成的,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D正确。故选D。
【点睛】不同岩石特点归纳如下:①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较慢,矿物晶体颗粒较大;②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晶体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构造;③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④变质岩:岩石结构致密,矿物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乙常含有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对图中各种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岩浆 B.丙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作用 D.④是外力作用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恰当的是:( )
A.甲——花岗岩 B.乙——大理岩 C.丙——石灰岩 D.丁——砂岩
【答案】4.C 5.A
【分析】4.乙常含有化石,乙为沉积岩,乙与丙可以相互转换,丙为变质岩。甲可以转化为乙、丙和丁,所以甲为岩浆岩,丁为岩浆。③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④指向岩浆,表示重融再生作用。C正确,ABD错。故选C。
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岩浆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正确。乙为沉积岩,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错。丙为变质岩,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错。丁为岩浆,D错。故选A。
【点睛】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 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此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喷出岩或侵入岩),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下图为三清山著名景观“司春女神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司春女神像”景观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风化、侵蚀 ③岩浆侵入 ④固结成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6.A 7.A
【分析】6.由材料“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可知,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A正确,B、C、D错。故选A。
7.由材料“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可知,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形成过程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③,随着地壳上升运动①,花岗岩出露地表,最后受风化、侵蚀作用②形成“司春女神像”,形成过程经历的地质作用有①②③,故选A。
【点睛】岩石主要类型:1、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2、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等。3、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包括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2021·高二单元测试)2021年6月2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外宣称:有研究人员在重庆秀山发现了距今约4.23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生活在海洋)化石,这一发现将填补“从鱼到人”演化谱系上的若干关键缺环。下图为袖珍边城鱼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袖珍边城鱼化石存在的岩石最可能是( )
A.砂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9.该地层形成时( )
A.哺乳动物出现 B.大量石油形成 C.地表广布冰雪 D.蕨类植物繁盛
【答案】8.B 9.D
【分析】8.根据材料信息,有研究人员在重庆秀山发现了距今约4.23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生活在海洋)化石,只有沉积岩才会含有化石,大理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CD错误;袖珍边城鱼,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环境下会形成可溶于水的石灰岩,B正确;砂岩并不是在水环境下形成,A错误。故选B。
9.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层形成距今约4.23亿年前,为距今5.41-2.52亿年的古生代,此时期蕨类植物繁盛,D正确; 哺乳动物出现是在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中生代,A错误;石油起源于植物,古生代并未形成大量植物,B错误;运动强烈,海陆大变迁 ,形成联合古陆 ,并没有所有地表广布冰雪,C错误。故选D。
【点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砾石、沙子、黏土等,这些碎屑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10.(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回答下题。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甲图中的纬度向北增大,表明位于北半球;乙图的纬度向南增大,表明位于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故甲图②岸受侵蚀严重,不易淤积,①岸河水流速较慢,以泥沙堆积为主,因此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①岸;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乙图③岸侵蚀严重,不易淤积,④岸河水流速较慢,以泥沙堆积为主,因此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④岸。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所示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
A.老—新—老 B.新—老—新 C.无规律 D.新—较新—较老—老
12.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答案】11.B 12.B
【解析】1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质剖面图展示的是背斜,背斜岩层的新老关系为中间老两边新,石油甲至乙一线岩石年龄分布为新—老—新,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由于水、气、油三者的密度由小到大为气、油、水,故由上到下为气、油、水。所以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气、油、水,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西兰蒂亚洲(Zealandia)被地质学家们称为世界第八大洲。它位于南太平洋,包括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等岛屿,面积约为490万平方公里,94%的面积都在水下,是一个被淹没的大陆。读西兰蒂亚洲及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西兰蒂亚被定义为大陆的条件可能是( )
A.存在历史悠久,动植物资源丰富 B.与洋壳区域相比相对较高
C.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丰富 D.退潮时大陆会露出海平面
14.推断西兰蒂亚洲未来的面积变化及原因( )
A.变大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B.变大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C.变小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D.变小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答案】13.B 14.D
【解析】13.根据题意,大陆和海洋本质区别之一是大陆区域比洋壳区域海拔相对较高,B对。存在时间的长短以及其上动植物的数量不是大陆与海洋的本质差异,A错。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运动,不是大陆与海洋的本质差异,C错。西兰蒂亚是一个被淹没的大陆,退潮时也在海面之下,不是被定义为大陆的条件,D错。故选B。
14.根据题意,由图中可知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经过西兰蒂亚洲,消亡边界两侧的板块做挤压运动,因此西兰蒂亚洲未来的面积会变小,D对,ABC错。故选D。
【点睛】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帽状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异现象,云彩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当周围气流很稳定时,就会形成帽状云。下图为菲律宾“马荣火山帽状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菲律宾所处的板块与其附近板块边界类型为( )
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下图中符合帽状云形成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5.B 16.C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菲律宾地处陆地板块一侧,大陆板块为欧亚板块;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附近板块边界是消亡边界,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帽状云是由水汽沿山坡爬升,在山顶处成云致雨,在山顶处受下沉气流影响,周围气流很稳定,云层稳定在山顶处而形成,因此C正确;BD是坡面气流下沉,不易在山顶处形成云,A处高空气气流有利于云的扩散,ABD错误。故选C。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因此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2022·高二单元测试)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
C.③处为向斜谷
D.④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18.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均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①河道东岸以流水侵蚀为主 B.③河道西岸以流水侵蚀为主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答案】17.B 18.C
【解析】17.读图可知,①处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A错误;②处为断层处相对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垒,为断块山,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B正确;③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C错误;④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错误。故选B。
18.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图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沉积物堆积。结合图中方向及堆积物分布情况分析,①河道东岸以流水沉积为主,A错误。③河道西岸以流水沉积为主,B错误。结合图中海拔高度,该河从③处流向①处,即在③处由南向北流,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再由①处由北向南流,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1、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不适宜修建水库。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3、水向低处流,根据海拔高度,分析河流上、下游河段的分布。
(2023·高二单元测试)蔚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典型的山间构造盆地,其北通大漠、南接雁门关,历史上是塞外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频繁征战的地方,自然条件和战争影响了新增聚落分布,明王朝末期与塞外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促进了清朝时期新增聚落的分布演化,下图示意不同历史时期蔚县新增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元朝新增聚落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土壤 D.军事
20.明朝新增聚落可能导致( )
A.城镇化水平提高 B.沙漠化问题凸显
C.水土流失加剧 D.湖泊面积萎缩
21.清朝时蔚县北部新增大量聚落,推测这些聚落的主导产业是( )
A.农业 B.牧业 C.手工业 D.商贸
【答案】19.B 20.C 21.D
【分析】19.读图可知,元朝新增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B正确;由材料“自然条件和战争影响了新增聚落分布”可知,交通不是自然条件,元朝时蒙古族统治中国,此地没有战争,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入关后在此不是从事耕作,所以交通、土壤、军事都不是元朝新增聚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20.明朝新增聚落比较多,山区也有大量聚落增加,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加上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因此水土流失加剧,但不是沙漠化问题,B错误,C正确;聚落分布是乡村地区,不是城镇地区,因此不会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A错误;没有湖泊分布,不可能导致湖泊面积萎缩,D错误。故选C。
21.由材料“明王朝末期与塞外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促进了清朝时期新增聚落的分布演化”可知,清朝时蔚县北部新增大量聚落,处于中原地区与塞外少数民族交界地区,推测这些聚落是因为商贸而兴起的聚落,D正确;在元朝时此处没有新增聚落,不可能是牧业,B错误;在明朝时期此处也没有新增大量聚落,不是农业,A错误;不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推测不可能是手工业为主导产业,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自然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某区域(下图)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且海拔低于1500米的范围内,部分散户乡村聚落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当地政府正在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区域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主要考虑( )
A.交通方便 B.矿产丰富 C.热量充足 D.耕地保障
23.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是因为( )
A.散户聚落基础设施落后 B.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
C.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 D.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
【答案】22.D 23.A
【分析】22.由图示可以看出,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基本沿河分布,地形较为平坦,聚落分布于此首先要考虑农业生产,平坦地形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大面积的耕地保障,D正确;河谷交通条件优于高海拔地区,热量较为充足,但其重要性不如耕地保障,AC错误;无法判断图中地区的矿产丰富程度,B错误。所以选D。
23.散户分布分散,加上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所以散户居住的聚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完善基础设施需要较高的投资,搬迁至大型聚落可提高生活质量,A正确;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都不是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和水源,一般耕地条件优越、水源充足的区位容易发育成聚落。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4.对于图中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D.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符合图示
25.若京沪高铁从上图示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B.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答案】24.D 25.A
【解析】24.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情况,图中山地属于褶皱山,其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而不是火山喷发,A错。该山地地下是储油构造(背斜),但不一定蕴藏着石油,B错。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C错。科迪勒拉山系受板块挤压形成,属于褶皱山系,符合图中示意,D正确,故选D。
25.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山区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所以工程人员必须考虑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A正确。高速铁路施工过程要避开地震多发地段,不是防止诱发地震,B错。修穿山隧道,成本更高,C错。京沪高铁沿线无冻土分布,D错。故选A。
【点睛】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总结如下: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盛产大理石,大理石主要由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变质而形成。意大利有“大理石王国”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目前意大利在开采本国资源的同时,也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荒料(石材初级产品)。大理石开采主要有露采(露天开采)和洞采(循着矿脉挖洞追踪开采)两种方式。
材料二下图为“意大利地理位置大理石分布以及开采示意图”。
(1)说明地中海沿岸地区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过程。
(2)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优质,但仍大量进口大理石荒料,试分析其原因。
(3)大理石露采相比洞采在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问题,简要分析露采产生的生态破坏。
【答案】(1)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中海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强烈,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形成大理岩;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大理岩接近或出露地表。
(2)大理石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市场广阔;加工技术高,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荒料价格低;与荒料出口国距离较近,海运便利;有利于保护本国的大理石资源;生产不同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
(3)露天采矿需要挖掘表面土壤等,产生植被和表土破坏;意大利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产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
【分析】本题以地中海大理石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地中海沿岸地区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过程;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优质,但仍大量进口大理石荒料的原因。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应用相关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大理石主要由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变质而形成。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中海沿岸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强烈,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大理岩上面覆盖的岩层受外力侵蚀后,大理岩接近或出露地表。
(2)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大理石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大理石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市场广阔;意大利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在意大利生产的大理石销量好;从周边国家进口的荒料价格低,原料成本低;与荒料出口国距离较近,海运便利,运输成本低;进口有利于保护本国的大理石资源;国外的大理石品质不同,可以生产不同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
(3)本题考查露天开采的不利影响。由已学知识可知,露天开采在地表进行开采工作 ,会对地表植被及表层土壤产生破坏,同时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会产生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灾害。
【点睛】
2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12分)
图1为河流流域示意图,图2为河流剖面图。
(1)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图2中的____图,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个 原因是什么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 为什么
【答案】(1) 乙 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
(2)D D属于河流中下游弯曲河道的凸岸,泥沙堆积形成浅滩
(3)E D、E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弯曲河道处,E岸为凹岸,河流侧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淤积适合建港;而D岸处于凸岸,泥沙容易淤积,船只容易搁浅不适合建港
【分析】本题以河流流域示意图为材料,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特点、成因和分布等知识,综合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河段位于落差较大的河流上流,河流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明显,形成的河谷深度大,且河岸陡峭,图乙所示的剖面图符合这一特点;而甲、丙所示的剖面图主要出现于河流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的河段。
(2)浅滩是由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而D属于凸岸,泥沙容易淤积,最可能形成浅滩。
(3)港口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泥沙淤积状况,港阔水深,泥沙淤积较少的水域,适合建港。D、E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弯曲河道处,E岸为凹岸,河流侧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淤积适合建港;而D岸处于凸岸,泥沙容易淤积,船只容易搁浅不适合建港
28.(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分析】本题以黄河冲积扇以及冲积扇剖面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颗粒物特征以及城市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区域分析以及地理知识整合分析调用的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为黄河冲积扇,所以其沉积物颗粒从洛阳北至商丘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当黄河水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多,沉积厚度越大,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少,沉积厚度越小。
(3)河流冲积平原,靠近河流且地下水水位较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扇平原靠近河道,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便于耕作,农产品丰富;冲积平原靠近河流,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水产品等。
【点睛】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示意某河流域局部等高线分布,丙、丁位于河谷,甲、乙、戊、己是河谷两侧阶地的观察点(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甲和已形成年代相同,且岩层较新;乙和戊形成年代相同,岩层较老。
(1)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说明该类构造易形成河谷的原因。
(2)图中各阶地观察点最有可能被村民选择为村落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3)丙、丁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答案】(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乙 乙位于开阔的山脊处,有利于聚落布局,且不易受洪水的威胁;地势较低,利于村民取水,生产、生活均较方便。
(3)丙 丙位于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浅滩。
【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判断及河流、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由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甲和已形成年代相同,且岩层较新;乙和戊形成年代相同,岩层较老”,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易形成河谷的原因主要从背斜的特点、外力侵蚀等角度回答。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从地形、地势、取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判断并分析。图中乙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位于山脊处、高于河流,有利于聚落布局,且不易受洪水的威胁;乙地地势较低,邻近河流,利于村民取水,生产、生活均较方便。最有可能被村民选择为村落的是乙。甲地距河较远,戊己距河较远,丙、丁位于河谷易受洪水的威胁。
(3)从河流凹岸与凸岸的角度判断并分析。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丙位于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浅滩。丁位于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1·高二单元测试)今年暑假交大附中王同学在贵州某地户外探险时发现一块带有花纹的岩石,后经查询资料得知,岩石上的花纹实为2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海百合化石。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该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其中f层为岩浆形成的地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地层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
A.a B.b C.f D.g
3.在图示地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
A.a B.b C.c D.f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乙常含有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对图中各种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岩浆 B.丙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作用 D.④是外力作用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恰当的是:( )
A.甲——花岗岩 B.乙——大理岩 C.丙——石灰岩 D.丁——砂岩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下图为三清山著名景观“司春女神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司春女神像”景观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风化、侵蚀 ③岩浆侵入 ④固结成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1·高二单元测试)2021年6月2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外宣称:有研究人员在重庆秀山发现了距今约4.23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生活在海洋)化石,这一发现将填补“从鱼到人”演化谱系上的若干关键缺环。下图为袖珍边城鱼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袖珍边城鱼化石存在的岩石最可能是( )
A.砂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9.该地层形成时( )
A.哺乳动物出现 B.大量石油形成 C.地表广布冰雪 D.蕨类植物繁盛
10.(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回答下题。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所示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
A.老—新—老 B.新—老—新 C.无规律 D.新—较新—较老—老
12.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西兰蒂亚洲(Zealandia)被地质学家们称为世界第八大洲。它位于南太平洋,包括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等岛屿,面积约为490万平方公里,94%的面积都在水下,是一个被淹没的大陆。读西兰蒂亚洲及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西兰蒂亚被定义为大陆的条件可能是( )
A.存在历史悠久,动植物资源丰富 B.与洋壳区域相比相对较高
C.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丰富 D.退潮时大陆会露出海平面
14.推断西兰蒂亚洲未来的面积变化及原因( )
A.变大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B.变大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C.变小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D.变小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帽状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异现象,云彩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当周围气流很稳定时,就会形成帽状云。下图为菲律宾“马荣火山帽状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菲律宾所处的板块与其附近板块边界类型为( )
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下图中符合帽状云形成原理的是( )
A.A B.B C.C D.D
(2022·高二单元测试)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
C.③处为向斜谷
D.④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18.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均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①河道东岸以流水侵蚀为主 B.③河道西岸以流水侵蚀为主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2023·高二单元测试)蔚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典型的山间构造盆地,其北通大漠、南接雁门关,历史上是塞外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频繁征战的地方,自然条件和战争影响了新增聚落分布,明王朝末期与塞外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促进了清朝时期新增聚落的分布演化,下图示意不同历史时期蔚县新增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元朝新增聚落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土壤 D.军事
20.明朝新增聚落可能导致( )
A.城镇化水平提高 B.沙漠化问题凸显
C.水土流失加剧 D.湖泊面积萎缩
21.清朝时蔚县北部新增大量聚落,推测这些聚落的主导产业是( )
A.农业 B.牧业 C.手工业 D.商贸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某区域(下图)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且海拔低于1500米的范围内,部分散户乡村聚落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当地政府正在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区域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主要考虑( )
A.交通方便 B.矿产丰富 C.热量充足 D.耕地保障
23.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是因为( )
A.散户聚落基础设施落后 B.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
C.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 D.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4.对于图中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D.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符合图示
25.若京沪高铁从上图示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B.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盛产大理石,大理石主要由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变质而形成。意大利有“大理石王国”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目前意大利在开采本国资源的同时,也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荒料(石材初级产品)。大理石开采主要有露采(露天开采)和洞采(循着矿脉挖洞追踪开采)两种方式。
材料二下图为“意大利地理位置大理石分布以及开采示意图”。
(1)说明地中海沿岸地区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过程。
(2)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优质,但仍大量进口大理石荒料,试分析其原因。
(3)大理石露采相比洞采在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问题,简要分析露采产生的生态破坏。
2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12分)
图1为河流流域示意图,图2为河流剖面图。
(1)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图2中的____图,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个 原因是什么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 为什么
28.(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示意某河流域局部等高线分布,丙、丁位于河谷,甲、乙、戊、己是河谷两侧阶地的观察点(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甲和已形成年代相同,且岩层较新;乙和戊形成年代相同,岩层较老。
(1)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说明该类构造易形成河谷的原因。
(2)图中各阶地观察点最有可能被村民选择为村落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3)丙、丁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