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翠玉白菜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翠玉白菜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喷出岩是岩浆喷出活动中冷凝形成,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活动中冷凝形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是已形成的岩石在环境改变的条件下重新结晶、改变性质而形成。题意表明,翡翠是在极高压力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翡翠生成是岩石在极高压力条件改变性质而形成,因此翡翠属于变质岩,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2021·高二单元测试)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题。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D
【详解】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88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D正确。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中均不能形成油气资源,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油气是低等植物和动物(浮游生物)在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下,先形成“腐泥”,然后在高温(200°C)和高压作用下先生成原沥青,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油气的生成、演化、运移、聚集、保存和破坏,都是以沉积盆地为基础的,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沉积和发展演化对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油气绝大多数被覆盖在数千米深的盆地之下,需要深部精细探测和发现。
(2021·高二单元测试)桂林地区遍布峰林峰丛,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行走于这些峰林峰丛之间,仔细观察灌木之下的岩石,就会发现许多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化石,下图为桂林某岩壁上的珊瑚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构成桂林地区峰丛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
A.石灰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推测图中岩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海洋 B.沼泽 C.沙漠 D.丘陵
【答案】3.C 4.A
【分析】3.桂林地区遍布峰林峰丛,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受流水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构成桂林地区峰丛的化石,按成因属于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图中岩石为珊瑚化石,珊瑚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所以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考查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构造 B.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6.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答案】5.D 6.D
【分析】5.表面有大量气孔构造的多为岩浆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动植物化石的为沉积岩;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是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ABC错,D对。故选D。
6.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形成的,砂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故选D。
【点睛】(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而且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作用的强弱;(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8.如果④处岩石为石灰岩,则⑤处岩石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砂岩
9.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⑤
【答案】7.C 8.C 9.B
【解析】7.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⑥④③②岩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上升喷出地表冷却形成岩浆岩,在上升的过程中,高温使沿途经过的岩层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最晚形成的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岩层,故C项正确。
8.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生成大理岩,故C项正确。
9.沉积岩最有可能含有化石,②③④⑥呈水平分布,为沉积岩;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喷出岩;⑤为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故B项正确。
10.(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岬角是海岸带凸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在波浪不断侵蚀下,岬角海岸通常会出现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海岸地貌,下列关于海岸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海蚀柱是高出海平面的陡崖 B.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形成海蚀崖
C.海滩是海岸边缘沙砾堆积体 D.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保留形成水下沙坝
【答案】C
【详解】海浪侵蚀地貌是海浪长期侵蚀基岩海岸形成的。最先形成海蚀洞,海蚀洞上部岩层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海蚀平台。当海蚀洞穿透则形成海蚀拱桥,拱桥塌落形成海蚀柱;海滩是海岸边缘沙砾堆积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读图,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答案】C
【详解】根据甘肃省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判断,甲位于该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较大,因此风力侵蚀作用明显,由于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流水的侵蚀作用不强,由于当地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差,冻融侵蚀不强;乙地区位于祁连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气温变化较大,冰川积雪较多,冻融侵蚀显著;丙区域位于甘肃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较多,因此流水侵蚀作用显著,而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不强,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
12.(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甲山脉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答案】B
【详解】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地壳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继续接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所以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误,B正确;甲山脉是断裂上升形成,乙山脉是背斜顶部隆起形成,所以形成原因不同,故C错误;丙河流是在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形成了河谷,D错误。故选B。
13.(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左图为云南石林,右图为新疆乌尔禾魔鬼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南石林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
B.云南石林和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C.云南石林所在地地形崎岖,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缺乏
D.新疆乌尔禾魔鬼城属于喀斯特地貌
【答案】A
【详解】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云贵高原上发育最为典型,分布也最广,该地貌主要是由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右图所示地貌是典型的风蚀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BD错误;云南石林所在的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地形崎岖,岩石中多裂隙和断层,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尽管降水较多,但由于下渗严重,地表水较为缺乏,而地下水较为丰富,C错误。故选A。
【点睛】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矿区,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
(2021·高二单元测试)浙江雁荡山是5A级风景区,风景优美,山清水秀;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多火山地质遗迹,分布有流纹岩。下图为雁荡山小龙湫景区的峡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区的流纹岩按成因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15.上图为雁荡山小龙湫景区的峡谷,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作用 D.地壳上升运动
【答案】14.C 15.B
【分析】14.沉积岩常见的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变质岩常见的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和片麻岩;侵入岩常见的有花岗岩,流纹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5.浙江雁荡山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地貌,B正确,风力侵蚀作用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作用是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峡谷,排除ACD。故选B。
【点睛】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地上冷却是喷出岩,质量轻、有气孔,在地下冷却是侵入岩,质量重。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岩层下老上新,含有化石。变质岩:由岩浆岩或者沉积岩变质(高温高压)而来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17.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6.B 17.D
【分析】16.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河段处于凸岸泥沙淤积严重,乙处位于凹岸河床受侵蚀严重,河岸的变迁不仅与地转偏向力有关还与河床本身的弯曲状况有关,甲、乙、丙三处乙处以侵蚀作用为主,且侵蚀作用最强。由图可知,实线形成的河岸早于虚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本题主要考查“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上游地区植被遭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再加上下游地区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易发生洪涝灾害,为了防御洪涝河防大堤越建越高,“地上河”就这样形成了。①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岸的变迁,与河流的侵蚀与泥沙的堆积相互作用有关,在河流的凹岸被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弯曲加大,河岸变迁。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甲为某河流河道示意图,乙为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江心洲的面积大小与水位相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结合两图,该河最可能位于以下( )点附近
A.46°N,123°E B.50°N,9°E C.30°N,120°E D.23°N,90°E
19.对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漫滩易形成于河流凹岸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河漫滩可作为湿地公园营建永久建筑 D.江心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18.A 19.B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根据河流流量、水位和江心洲面积的变化,推断出该地可能可能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日期,使的江心洲面积减小。
18.A点位于我国东北,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因汛期河水上涨,使江心洲面积减小,A正确;B点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不会形成明显的夏汛,B错;C点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7、8月降水少,可能出现伏旱,C错;D点位于南亚恒河口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集中降水的季节为6~9月,此时段江心洲面积小,D错。故选A。
19.河漫滩是河流沉积地貌,易形成于凸岸,A错;江心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形成于河流速度较慢的地方,D错;因上游修筑水坝,拦截泥沙,使沉积速度减慢,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B正确;河漫滩因季节性出露,不宜建永久建筑,C错。故选B。
【点睛】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21.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之处,水运便利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进河流淡水
【答案】20.A 21.B
【分析】本题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和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20.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较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故选A。
21.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到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b、c、d等地势较高处。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洪(冲)积扇多发育于河流上游的出山口处,河漫滩平原多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三角洲多多发育于河流的入海口。
(2022秋·河北邢台·高一邢台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结合图乙,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N-c一侵蚀作用一修筑防护堤 B.N一a一堆积作用一种植农作物
C.M-c一堆积作用一兴建仓库 D.M一a一侵蚀作用一开采砂金矿
23.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
【答案】22.B 23.A
【解析】22.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作用。在河流的弯曲处为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图中N位于凸岸,大量泥沙堆积,水流速度缓慢,对应a。此处土壤肥沃,可以种植农作物,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图中N位于凸岸,应该对应堆积作用,故A错误;M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此处不适合修建仓库,故C错误;M处位于凹岸,水流速度应该较快,应该对应c,因此排除D。故选B。
23.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逆水行船,应该走水流速度较小的a航线,因此应该选择A;b和c航道水流速度快,不适合逆水行舟,因此排除B、C、D选项,故选择A。
【点睛】“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实际应用: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城镇,种植庄稼。
(2022秋·重庆荣昌·高三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幔 B.横波对地面建筑的破坏能力更强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25.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 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
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
【答案】24.B 25.A
【解析】24.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地震中,和纵波相比,横波左右摇晃的破坏力更大。B正确。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
25.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而电磁波的波速快于横波,因此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A正确。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B错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与发布预警信息的原因无关,CD错误。故选A。
【点睛】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18·高一单元测试)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_______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_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 ⑥ ⑤⑦⑧ ①④ ②③ 岩浆岩 沉积岩
【详解】(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岩浆指出去的⑥应该为冷却凝固作用,指回岩浆的⑤⑦⑧应该为高温熔化作用;指向变质岩的①④应该为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应该是指向沉积岩的②③。
(2)A是岩浆形成的,应该是岩浆岩。B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应该是沉积岩。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下图为“日本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该岛屿的形成过程。
(2)据图说明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答案】(1)海底地壳受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分析】本题以日本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载体,主要涉及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是一个背斜构造,是一个岛屿,说明是海底的水平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之后地壳抬升出露海面形成岛屿。
(2)根据图中信息,甲河谷位于背斜的顶部,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较为破碎,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8.(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____B、____C、____
(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①处,目前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
(4)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这是1900年以来全球第四强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日本这次地震的原因是处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1)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 扩张 活跃
(3)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 亚欧 太平洋
(5)C
【分析】本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背景,突出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实际应用及防震常识,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 是美洲板块,B是南极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由图可知,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所以目前在不断扩张;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3)②处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其成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的发生。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日本地震频发。
(5)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可取的应急的措施有: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蹲下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⑥躲到洗手间里,①②④⑥正确;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是不可取的,③⑤错误。所以该题选C。
29.(2020秋·高二单元测试)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人工修建运河的措施,运河的修建需要科学选址,选址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
(2)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的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C镇经济发展。
(3) 地形平坦 距离近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线建设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②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因此较合理。
(2)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的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C镇经济发展。
(3)运河选线直接关系到运河的工程投资和航运综合效益,因而应满足:①航运路程短、运费省;②工程造价低;③管理维护方便和费用少;④综合经济效益高。一般应考虑线路顺直,尽可能利用现有河道以减少工程量;避免跨越高山、河流、道路等以减少建筑物数量;避免通过地质破碎地段以减少水量的渗漏损失;须有充足的供水水源。结合图形信息可知,运河的选址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平坦、距离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翠玉白菜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翠玉白菜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2021·高二单元测试)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题。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021·高二单元测试)桂林地区遍布峰林峰丛,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行走于这些峰林峰丛之间,仔细观察灌木之下的岩石,就会发现许多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化石,下图为桂林某岩壁上的珊瑚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构成桂林地区峰丛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
A.石灰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推测图中岩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海洋 B.沼泽 C.沙漠 D.丘陵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构造 B.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6.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8.如果④处岩石为石灰岩,则⑤处岩石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砂岩
9.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⑤
10.(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岬角是海岸带凸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在波浪不断侵蚀下,岬角海岸通常会出现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海岸地貌,下列关于海岸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海蚀柱是高出海平面的陡崖 B.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形成海蚀崖
C.海滩是海岸边缘沙砾堆积体 D.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保留形成水下沙坝
11.(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读图,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12.(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甲山脉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13.(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左图为云南石林,右图为新疆乌尔禾魔鬼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南石林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
B.云南石林和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C.云南石林所在地地形崎岖,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缺乏
D.新疆乌尔禾魔鬼城属于喀斯特地貌
(2021·高二单元测试)浙江雁荡山是5A级风景区,风景优美,山清水秀;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多火山地质遗迹,分布有流纹岩。下图为雁荡山小龙湫景区的峡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区的流纹岩按成因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15.上图为雁荡山小龙湫景区的峡谷,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作用 D.地壳上升运动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17.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甲为某河流河道示意图,乙为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江心洲的面积大小与水位相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结合两图,该河最可能位于以下( )点附近
A.46°N,123°E B.50°N,9°E C.30°N,120°E D.23°N,90°E
19.对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漫滩易形成于河流凹岸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河漫滩可作为湿地公园营建永久建筑 D.江心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21.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之处,水运便利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进河流淡水
(2022秋·河北邢台·高一邢台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结合图乙,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N-c一侵蚀作用一修筑防护堤 B.N一a一堆积作用一种植农作物
C.M-c一堆积作用一兴建仓库 D.M一a一侵蚀作用一开采砂金矿
23.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
(2022秋·重庆荣昌·高三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幔 B.横波对地面建筑的破坏能力更强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25.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 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
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18·高一单元测试)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_______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_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下图为“日本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该岛屿的形成过程。
(2)据图说明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28.(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____B、____C、____
(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①处,目前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
(4)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这是1900年以来全球第四强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日本这次地震的原因是处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29.(2020秋·高二单元测试)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人工修建运河的措施,运河的修建需要科学选址,选址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