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1·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2.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答案】1.A 2.B
【解析】1.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向南方,虚线为河流源头地区,地势高,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结合图中经纬度分析,该地位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南麓。北部虚线为分水岭。故A项正确。
2.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该地位塔里木盆地北部冲积扇,故B项符合题意。
3.(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答案】A
【详解】A、据纬度判断,A地位于北温带,南坡是阳坡,气温高,积雪融化快,北坡是阴坡,气温低,融化慢。A正确。
B、A地南坡为阳坡,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北坡为阴坡树木生长慢,年轮密,B错误。
C、地球上除极点外,都可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C错误。
D、B地位于南半球,北面是阴面,房屋一般坐南朝北,才能获得更好的采光条件,D错误。
故选A。
(2018秋·陕西咸阳·高一三原县南郊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错题再现:第一次月考第8题改编〗若图②比例尺为1∶N,则图①、图③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5.〖错题再现:第一次月考第5题改编〗若图①的比例尺为1∶28000000,则图②中的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大约为( )
A.0.5cm B.1.0cm C.2.0cm D.4.0cm
【答案】4.A 5.B
【解析】4.题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即实地距离一定,②图比例尺为1:N作为参考值,①图的图幅面积为②图的4倍,则图上距离为②图的2倍,①图的比例尺为2:N。③图的图幅面积为②图的1/4,则图上距离为②图的1/2,③图的比例尺为1:2N,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5.若图①的比例尺为1∶28000000,甲乙之间纬度差5度,实际距离约为555km,比例尺的公式是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根据公式可知,图②中的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大约为1.0cm,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比例尺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图幅面积为图上距离的平方,则图上1平方厘米代表的实际范围为实地距离的平方。如比例尺为1:200 000的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1平方厘米代表实际范围4平方千米。
(2021秋·重庆·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对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最低海拔可能为265米 B.甲、乙间水平距离约为8千米
C.丙处可以察看到①处崩塌地 D.甲乙丙丁四处,乙处暴雨后采样含沙量最大
7.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 B.②崩塌地坡度最小
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量最小 D.④地崩塌物落向南方
【答案】6.D 7.D
【分析】6.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图中最低位于图辐的西侧,海拔高度为240~260米之间,A错误;甲、乙水平距离约为12千米,B错误;丙和①处崩塌地之间有山脊分布,丙不能看到①处崩塌地,C错误;甲乙丙丁四处中,②③滑坡体,以及东部的滑坡体都处在乙河谷的上游,暴雨后,碎屑物质被流水搬运入河流到乙处,乙处含沙量大;甲河谷位于滑坡体上游,丙和丁河谷及两侧山坡没有滑坡体,因此甲丙丁四处暴雨后河流含沙量增加较少。D正确。故选D。
7.读图可知,③处崩塌地,穿过的等高线条数最多,因此③地形成的高差最大;A错误;①处等高线最稀疏,因此①处坡度最小,B错误;无法判断崩塌物的体积量,因此C错误;④处的崩塌物滑落(从高往低)方向大致向南,D正确。故选D。
【点睛】滑坡是指斜坡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8.(2023春·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答案】C
【详解】当碎石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沿山坡向下滚动时,能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可以滚动到倒立锥的边缘部位。一些较小的岩块由于质量轻,坠落时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立锥的顶部。因此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9.(2021秋·福建莆田·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应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
B.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开阔之地
C.观察线路应选择能观察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
D.观察线路应选择能到达区域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的路线
【答案】A
【详解】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A说法错误;观察地貌应选择视野开阔地带,B说法正确;应当选择多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进行观察,C说法正确;观察线路应选择能到达区域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的路线,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10.(2021秋·福建莆田·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科技工作者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调查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
A.上网查询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野外实地考察
【答案】D
【详解】野外实地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D正确;上网查询,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不能亲身体验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ABC错误。故选D。
【点睛】
11.(2022春·云南文山·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依据房屋朝向可判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地区房屋门窗朝南,南极地区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条件
④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多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房屋朝向一般考虑采光和通风等原因为了更好地获得光照,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一般坐南朝北,南北极地地区最为明显。城市的建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人流量等,街道的走向不可能都东西向而使房屋朝南,况且即便东西向街道,道路两侧房屋朝向相反,故选A。
(2021春·江西新余·高一江西省分宜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计划利用暑期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四个考察小组规划的四条线路。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①考察线路的终点,能观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针阔混交林 D.荒漠植被
14.④考察线路中,发现了大量的马尾松、茶树等植物,该类植物分布区( )
A.降水稀少 B.光照强烈 C.阴冷潮湿 D.酸性土壤
【答案】12.B 13.C 14.D
【解析】12.读图可知,②线路依次经过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①线路依次经过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③线路依次经过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④线路只经过了湿润地区。故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②线路,B正确。
故选B
13.①考察线路的终点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其自然植被应为森林植被,不能观察到草原和荒漠,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所以在该地能观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④考察线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这里降水较多,热量丰富,光照条件一般,该地区多有马尾松、茶树等植物分布,该类植物分布区为酸性土壤。故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1秋·陕西渭南·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过去人工测量一个地点的三维坐标,需要几个测量员扛着测量仪器忙几个小时(如下图所示),测出的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现在只需一个人手持GPS接收机站在测量点,就能立即读出该点的三维坐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包括( )
①卫星星座②地面监控系统③信号接收系统④信息传输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即( )
①经度②纬度③相对高度④海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行为可应用GPS的是( )
①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②监测板块运动③飞机编队表演④预报台风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15.A 16.B 17.B
【解析】15.GPS系统主要由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对应的是①卫星星座、②地面监控系统和③信号接收系统,不包括④信息传输系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空间三维坐标,包括①经度、②纬度和④海拔(绝对高度),不包括③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对于不同参考物是不一样的,并不能用于精准定位。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GPS可以用作:1、精确定时;2、工程测量;3、勘探测绘;4、武器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船舶导航、航线导航、卫星轨道定位个人导;5、定位;6、提供时间数据。②监测板块运动和③飞机编队表演需要用到GPS的定位功能,①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用的是RS遥感技术,④预报台风位置需要用GIS进行计算才能预测,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37.789N,101.17°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监测此次地震发生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VR
19.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做法正确的有( )
①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
②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③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④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8.B 19.B
【解析】18.RS(遥感)主要是获取地表信息,不能获取地壳运动状况,A错误;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可以监测地震发生的信息,B正确;GIS(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监测地震相关信息,C错误;VR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不具备监测功能,D错误。故答案选B。
19.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①③④正确;地震时,电梯可能出现问题,高层住户不能乘电梯逃离,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地震发生时应该: 1、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2、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 俗话说:小地震不用逃,大地震逃不掉。 所以,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就近躲藏。 家中卫生间是最安全的地方。 卫生间空间小,不容易被倒塌的天花板和墙壁砸伤。 另外,卫生间有水,能够维持人的生命。
(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反射值与红光波段反射值之差与两者之和的比值(-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下图示意2000~2014年三江平原植被生长季(5~9月)NDVI与同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三江平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1.测算三江平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最不可能出现在植被遥感影像上的植被是( )
A.红松 B.大豆 C.蒙古栎 D.桉树
【答案】20.B 21.D
【解析】20.根据读图可知,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影响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故选B。图中曲线平均气温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关系不太大,故A错误;光照和降水这两个因素,图中没有提及,因此C、D排除。
21.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树种应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红松和蒙古栎属于这一类,因此A和C排除;大豆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因此B排除;桉树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树种,因此最不可能出现的是桉树,故选D。
【点睛】不同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植被是热带雨林;2.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是热带草原;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植被是热带荒漠;4.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热带季雨林;5.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7.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8.温带海洋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9.温带大陆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草原、温带荒漠;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11.气候苔原气候对应的植被是苔原;12.冰原气候对应的植被是冰沼。
(2021秋·浙江金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下图为“近百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植被 B.气候、地形 C.土壤、植被 D.矿产、河流
23.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害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服务
C.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D.遥感系统可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
【答案】22.B 23.D
【解析】2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是因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河流水源补给量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南北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抬升、蓄洪能力减弱。与岩石、土壤、矿产没有关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害,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和定位功能,可提供定位服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可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遥感系统不能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只能把不同时间的卫星影像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再通过对比分析出大概的损失,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故选D。
【点睛】“3S”技术的判别:(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2)“想”与“看”区分RS与GIS:“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2021秋·西藏林芝·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共享单车是一种基于移动软件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起的无桩借还单车出行模式。使用共享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进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共享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24.共享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GPS B.GPS,GIS C.RS,GIS D.GIS,RS
25.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4.B 25.D
【解析】24.GIS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及区域定位;遥感(RS)用于实时跟踪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定位、导航、授时、测速等。在共享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约车查询为对数据的分析,用到GIS,而单车位置定位属于GPS,故选B,ACD错误。
25.单车使用会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①正确;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共享单车服务,所以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②正确;城市公交是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单车的推广使用,会减少城市公交客流,但不会大大减少,③错误;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使得单车的使用量增大,迫切需要自行车道变宽,促使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地球技术。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0·高一单元测试)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望海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该地区虽然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如果你是一名兴趣小组的成员,请对如下问题做出分析。(12分)
(1)请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C村附近的甲处(虚线内)投资兴建一个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如果村民们征求你们的意见,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3)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兴趣小组计划对“望海乡的国土开发与整治”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①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等。
②请拟定出该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项目(以子课题名称的形式回答,至少两项)。
【答案】(1)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形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淡水资源丰富并濒临海洋。
(2)支持:建化工厂可吸纳村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反对: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易污染水源;破坏林地;危害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①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走访等。(任答两项)②望海乡低山、丘陵地区的立体开发;望海乡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策;望海乡旅游资源的开发;望海乡的生态问题与保护;望海乡镇驻地的选址与发展战略等。
【分析】本题不仅考查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同时对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详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应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展开。
化工厂是否合理应分析其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开展调查研究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学会确定研究主题,拟定课题名称,这是开展小区域调查的基本要求。
27.(2022秋·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暑假,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
任务类型 自然地理类项目
任务区域 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约3000~3077米
调查内容 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调查方法 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整个群落
调查时间调查分工 时间:半天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植株编号物种名称……12……群落特征数据采集表
(1)如果你是小组长,请从天气角度,为成员个人携带装备提出建议。
(2)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工作,你认为样方选址、面积大小、数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请简要列出其中一项。
【答案】(1)调查季节为夏季且山地气候多变,降雨可能性较大,应携带防雨物品(雨衣/雨披);研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应携带防风、保暖衣物;山区户外紫外线强(非降雨时段),应携带防晒物品。
(2)选址:应位于景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少的自然林区;位置应随机抽样选取;面积:样方内应包含该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单个样方面积尽量最小,以减小工作量;数量:应多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
(3)数据表还应采集:植株的数量、高度、直径(或粗细)、覆盖度(覆盖面积)等。
【分析】本题以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天气角度应从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角度进行分析。峨眉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山区天气多变,要准备防雨雨具;所研究的区域海拔范围约3000~3077米,海拔较高,气温低,风速大,要准备防寒和防风衣物;山顶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要准备防晒用品。
(2)为保证抽取样方的代表性、准确性,在选址、面积、数量方面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选址:应选择人为干扰少的区域,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群落的原始状态,增加数据的准确性,位置可随机抽取。面积:样方内应包括大多数的植物群落,提高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尽量小,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完成取样。数量:样方数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增加工作量,但也不能太少,太少会降低准确性和代表性,为保证样方的代表性,应选多个样方(可选取3个样方),统计其平均值。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为保证样方的数据全面性,准确性,还应采集植株的高度、数量、粗细、覆盖度、生长状况等。这样对于植物群落特征更科学全面。
28.(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分析】本题以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象灾害、气候、遥感技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通过读图可知,在各地区中②区的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高达51%,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占比最高;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达32%,占比也是最高。
(2)读图,②区位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所以春旱严重。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伏旱天气,以伏秋连旱为主。
(3)①区是东北地区,我国重要林区,春旱时期降水少,气温升高,枯枝落叶干燥易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预防监测的主要手段是遥感技术。
29.(2018·二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可供多人生活和科研。
(1)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精确位置的确定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答案】(1) GP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
【分析】本题以南极科考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地理精确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遥感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通过卫星对地进行成像,进而对影像进行分析和解析,从而获得地球地表的一些重要信息,所以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需要RS。
(2)“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能够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因此ABD叙述正确,C叙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C。
(3)可从GPS、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方面,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和定位导航;可以利用RS技术对南极寻找探测各类矿产资源;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南极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等绘制资源分布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1·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2.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3.(2020秋·高一单元测试)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2018秋·陕西咸阳·高一三原县南郊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错题再现:第一次月考第8题改编〗若图②比例尺为1∶N,则图①、图③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5.〖错题再现:第一次月考第5题改编〗若图①的比例尺为1∶28000000,则图②中的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大约为( )
A.0.5cm B.1.0cm C.2.0cm D.4.0cm
(2021秋·重庆·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对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最低海拔可能为265米 B.甲、乙间水平距离约为8千米
C.丙处可以察看到①处崩塌地 D.甲乙丙丁四处,乙处暴雨后采样含沙量最大
7.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 B.②崩塌地坡度最小
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量最小 D.④地崩塌物落向南方
8.(2023春·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9.(2021秋·福建莆田·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应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
B.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开阔之地
C.观察线路应选择能观察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
D.观察线路应选择能到达区域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的路线
10.(2021秋·福建莆田·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科技工作者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调查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
A.上网查询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野外实地考察
11.(2022春·云南文山·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依据房屋朝向可判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地区房屋门窗朝南,南极地区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条件
④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多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春·江西新余·高一江西省分宜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计划利用暑期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四个考察小组规划的四条线路。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①考察线路的终点,能观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针阔混交林 D.荒漠植被
14.④考察线路中,发现了大量的马尾松、茶树等植物,该类植物分布区( )
A.降水稀少 B.光照强烈 C.阴冷潮湿 D.酸性土壤
(2021秋·陕西渭南·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过去人工测量一个地点的三维坐标,需要几个测量员扛着测量仪器忙几个小时(如下图所示),测出的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现在只需一个人手持GPS接收机站在测量点,就能立即读出该点的三维坐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包括( )
①卫星星座②地面监控系统③信号接收系统④信息传输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即( )
①经度②纬度③相对高度④海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行为可应用GPS的是( )
①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②监测板块运动③飞机编队表演④预报台风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37.789N,101.17°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监测此次地震发生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VR
19.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做法正确的有( )
①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
②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③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④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反射值与红光波段反射值之差与两者之和的比值(-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下图示意2000~2014年三江平原植被生长季(5~9月)NDVI与同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三江平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1.测算三江平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最不可能出现在植被遥感影像上的植被是( )
A.红松 B.大豆 C.蒙古栎 D.桉树
(2021秋·浙江金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下图为“近百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植被 B.气候、地形 C.土壤、植被 D.矿产、河流
23.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害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服务
C.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D.遥感系统可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
(2021秋·西藏林芝·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共享单车是一种基于移动软件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起的无桩借还单车出行模式。使用共享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进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共享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24.共享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GPS B.GPS,GIS C.RS,GIS D.GIS,RS
25.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0·高一单元测试)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望海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该地区虽然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如果你是一名兴趣小组的成员,请对如下问题做出分析。(12分)
(1)请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C村附近的甲处(虚线内)投资兴建一个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如果村民们征求你们的意见,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3)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兴趣小组计划对“望海乡的国土开发与整治”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①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等。
②请拟定出该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项目(以子课题名称的形式回答,至少两项)。
27.(2022秋·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暑假,某高二学生团队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
任务类型 自然地理类项目
任务区域 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约3000~3077米
调查内容 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调查方法 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整个群落
调查时间调查分工 时间:半天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植株编号物种名称……12……群落特征数据采集表
(1)如果你是小组长,请从天气角度,为成员个人携带装备提出建议。
(2)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工作,你认为样方选址、面积大小、数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请简要列出其中一项。
28.(2022·高一单元测试)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29.(2018·二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可供多人生活和科研。
(1)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精确位置的确定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