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考试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3秋·广东清远·高一统考期末)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晚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中生代 三叠纪 252.17±0.06298.9±0.153589±0.4 爬行动物时代 甲
古生代 二叠纪
石炭纪 两栖动物时代 ____
泥盆纪
1.甲植被为(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二叠纪地质时期( )
A.开始出现两栖动物 B.地壳运动较平静
C.爬行动物种类繁盛 D.是重要的成煤期
(2023秋·河南洛阳·高一校考期末)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
A.北京郊区 B.极圈附近
C.赤道附近 D.青藏高原
4.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A.耀斑活动周期 B.太阳辐射强度 C.地形地势特征 D.八大行星位置
(2023秋·云南昆明·高一统考期末)《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中提到“泼水节早已让人们认识了傣族,夜幕降临,澜沧江换了一身节日的装扮,人们点燃手中的孔明灯,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送到天际之上”,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多用于祈福许愿,其升空高度和灯内外温差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加热后,孔明灯灯内较之前( )
A.气温下降 B.气压降低 C.气流下沉 D.没有变化
6.泼水节当晚天气晴朗,与阴天相比,当晚天气对孔明灯升空高度的影响为( )
A.夜间温度较高,灯内外温差较大,到达高度较高
B.夜间温度较高,灯内外温差较小,到达高度较低
C.夜间温度较低,灯内外温差较小,到达高度较低
D.夜间温度较低,灯内外温差较大,到达高度较高
7.燃放孔明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避免灾害的发生,燃放时应选择( )
①晴朗无风的夜晚②多云降温的白天③热闹的居民楼区④空旷开阔的江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期末)2022年7月31日,长征系列某型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任务,部分残骸向地面坠落。下图为某段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火箭残骸掉落途中穿过①段范围时,依次经过( )
A.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 C.高层大气、平流层 D.平流层、高层大气
9.图中②范围内,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特点及主要的直接热源分别是( )
A.升高 太阳辐射 B.降低 长波辐射 C.升高 地面辐射 D.降低 短波辐射
(2023秋·江苏苏州·高二常熟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7月21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其中,20日16时至17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信、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水循环环节)和城市洪涝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郑州出现严重内涝,出问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①⑥⑦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⑤⑥⑨
11.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内涝过后,郑州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②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
③加强暴雨天气的检测和预报④城市建设过程中多使用透水砖⑤低洼处住户整体搬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23秋·山东泰安·高一泰山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3.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幔 B.震中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14.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跟下面哪个选项有关( )
A.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 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
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 D.电磁波的波速快于横波
(2023秋·新疆乌鲁木齐·高一乌市八中校考期末)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四川等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即中国华中和华南(湖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 )
①地壳运动更为强烈②地形更为复杂崎岖③降水强度更大④植被覆盖率更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正确的是( )
①发现迹象收拾好随身物品后转移疏散②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③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④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秋·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末)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8.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
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023秋·甘肃兰州·高一兰州一中校考期末)2019年1月,云南多地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图为墨江泥石流掩埋路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岩石破碎②河网密集③山高坡陡④积雪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评估泥石流灾害损失需借助( )
①RS②GIS③GPS④BDS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秋·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2021年7月20日,南京通报: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样品中,有9例检测结果呈阳性。截至27日24时,南京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增至155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在疫情监测工作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①确定密切接触者当下的位置信息②绘制南京区域疫情风险区划图③分析南京本轮疫情流行的时空特征④监测疫情管控措施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疫情中高风险区的民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若担心去医院会导致“交叉感染”,可以先通过线上平台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其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VR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2023秋·天津宝坻·高一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校考期末)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四川西昌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
①车辆调度与监控②大气污染物监测③台风登陆地预判④精准农业的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秋·山东淄博·高一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510m B.550m C.570m D.590m
25.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m B.甲地坡面河流流向东南
C.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D.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秋·四川宜宾·高一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2年1月1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喷发的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海面升起。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岩石圈由____和____的顶部岩石部分组成。(填圈层名称)
(2)此次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可能来自____层。
(3)指出此次海底火山喷发主要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
27.(2023春·甘肃白银·高一校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如图)又称除霾塔,塔内直径长达10m,有4个洞口设立在塔体下方5.5m处,可摆置2~4台风机;塔体的底部是边长分别为60m和5m的透明玻璃集热棚,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设鹅卵石,听起来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空气净化器。
(1)利用所学知识说明空气清洁系统除霾塔的工作原理。
(2)在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热力环流模式图上画出空气运动的方向。
(3)比较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值大小。
28.(2023秋·广东汕尾·高一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南侧,为世界第四大岛。全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岛屿东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森林景观。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2022年1月17日晚至18日凌观;持续强降而引发的洪水对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图左中R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图左为马达加斯加岛区域图,图右为丙处的森林景观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R地的海拔大约是____米。
(2)乙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与乙河相比,甲河的流速____,理由是甲河流经地区____。
(3)推测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选填“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图中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选填“暖流”或“寒流”)。
(4)简述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对塔那那利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9.(2022秋·陕西宝鸡·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中,0—0.7微米波断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___和____。
(2)小麦在____到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什么____。
(4)简要说说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应用领域: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考试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3秋·广东清远·高一统考期末)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晚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中生代 三叠纪 252.17±0.06298.9±0.153589±0.4 爬行动物时代 甲
古生代 二叠纪
石炭纪 两栖动物时代 ____
泥盆纪
1.甲植被为(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二叠纪地质时期( )
A.开始出现两栖动物 B.地壳运动较平静
C.爬行动物种类繁盛 D.是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1.C 2.D
【解析】1.古生代末期出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中生代繁盛,因此甲是裸子植物,C正确;蓝藻是海生藻类,出现在太古宙时期,到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A错误;蕨类植物在古生代繁盛,B错误;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盛,D错误。故选C。
2.最早的两栖动物是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晚期,A错误;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造山和火山活动广泛分布,B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盛,C错误;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D正确。故选D。
【点睛】确定地层年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二是根据化石。根据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2023秋·河南洛阳·高一校考期末)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
A.北京郊区 B.极圈附近
C.赤道附近 D.青藏高原
4.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A.耀斑活动周期 B.太阳辐射强度 C.地形地势特征 D.八大行星位置
【答案】3.B 4.A
【解析】3.极光一般只在南北两极的高纬度地区出现,北京、赤道和青藏高原纬度位置均较低,不能观测极光,ACD错;极圈附近可以观测到极光,B对。故选B。
4.极光的产生是由于太阳活动所致,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是由于太阳活动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产生的,其出现和太阳活动强弱有关,耀斑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查询耀斑活动周期可以提前推测极光强弱和频率,做好拍摄准备A对;拍摄银河系和极光与太阳辐射、地形地势、八大行星位置无关,BCD错。故选A。。
【点睛】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2023秋·云南昆明·高一统考期末)《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中提到“泼水节早已让人们认识了傣族,夜幕降临,澜沧江换了一身节日的装扮,人们点燃手中的孔明灯,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送到天际之上”,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多用于祈福许愿,其升空高度和灯内外温差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加热后,孔明灯灯内较之前( )
A.气温下降 B.气压降低 C.气流下沉 D.没有变化
6.泼水节当晚天气晴朗,与阴天相比,当晚天气对孔明灯升空高度的影响为( )
A.夜间温度较高,灯内外温差较大,到达高度较高
B.夜间温度较高,灯内外温差较小,到达高度较低
C.夜间温度较低,灯内外温差较小,到达高度较低
D.夜间温度较低,灯内外温差较大,到达高度较高
7.燃放孔明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避免灾害的发生,燃放时应选择( )
①晴朗无风的夜晚②多云降温的白天③热闹的居民楼区④空旷开阔的江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5.B 6.D 7.C
【分析】本题以孔明灯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5.加热后,孔明灯内气温上升,A错误;气压降低,B正确;气流上升,C错误,D错误;故选B。
6.泼水节当晚天气晴朗,与阴天相比,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温度较低,AB错误;灯内温度高,灯内外温差较大,C错误;孔明灯上升高度较高,D正确。故选D。
7.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稳定,燃放孔明灯相对安全,①正确;多云降温的白天,大气不稳定,大气运动较强,燃放孔明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②错误;热闹的居民楼区,空间狭小,燃放孔明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错误;空旷开阔的江边,空间开阔,燃放孔明灯相对安全,④正确;故①④正确,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受热不均引发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进一步导致大气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023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期末)2022年7月31日,长征系列某型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任务,部分残骸向地面坠落。下图为某段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火箭残骸掉落途中穿过①段范围时,依次经过( )
A.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 C.高层大气、平流层 D.平流层、高层大气
9.图中②范围内,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特点及主要的直接热源分别是( )
A.升高 太阳辐射 B.降低 长波辐射 C.升高 地面辐射 D.降低 短波辐射
【答案】8.A 9.C
【解析】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阶段为距离地面40km至3km,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km,平流层厚度为对流层顶至距地面50km左右,所以阶段①主要为平流层和对流层,火箭残骸掉落途中穿过①段范围时依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位于近地面,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可知②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球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地形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风,即空气发生大量的对流现象,故称为对流层。对流层其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023秋·江苏苏州·高二常熟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7月21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其中,20日16时至17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信、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水循环环节)和城市洪涝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郑州出现严重内涝,出问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①⑥⑦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⑤⑥⑨
11.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内涝过后,郑州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②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
③加强暴雨天气的检测和预报④城市建设过程中多使用透水砖⑤低洼处住户整体搬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10.C 11.B
【解析】10.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郑州出现严重内涝,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出现持续强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设施承载能力,下渗不足,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导致大范围城区,尤其是低洼地区积水严重,产生严重城市内涝,由此可见出问题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下渗和地表径流,分别对应水循环示意图中的③④⑥,C选项正确;①为海洋水汽蒸发,②海洋降水,⑤为地下径流,⑦为水汽输送,⑧为植物蒸腾,⑨为陆地水汽蒸发,故选C。
11.由所学知识可知,增加城市绿地、水域面积,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从而减少汛期地表径流,从而降低内涝;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可以增强排水能力,增强城市排水设施承载能力;加强暴雨天气的检测和预报可以预防城市洪涝灾害,避免严重的经济损失;城市建设中使用透水砖可以增强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降低内涝;低洼地区居民整体搬迁,不能改变城市洪涝现状,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结合选项,排除ACD,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暴雨天气的检测和预报;城市建设过程中多使用透水砖
(2023秋·山东泰安·高一泰山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3.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幔 B.震中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 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14.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跟下面哪个选项有关( )
A.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 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
C.横波仅在固体中传播 D.电磁波的波速快于横波
【答案】12.C 13.B 14.D
【解析】12.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因此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 震中位于四川宜宾,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正确。 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
14.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而电磁波的波速快于横波,因此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D正确。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B错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与发布预警信息的原因无关,AC错误。故选D。
【点睛】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抗震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2023秋·新疆乌鲁木齐·高一乌市八中校考期末)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四川等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即中国华中和华南(湖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 )
①地壳运动更为强烈②地形更为复杂崎岖③降水强度更大④植被覆盖率更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正确的是( )
①发现迹象收拾好随身物品后转移疏散②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③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④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5.A 16.D
【解析】15.四川等西南地区属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更为强烈,易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①正确;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形更为复杂崎岖,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②正确;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等地受台风影响,降水强度比西南内陆地区更大,③错误;西南地区有我国第二大林区,植被覆盖率较高,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16.发现滑坡、泥石流的迹象马上转移疏散,紧急避险,①错误;灾害发生后,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②正确;野外扎营时,选谷底平坦的河漫滩,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应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③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向泥石流前进的垂直方向跑,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2022秋·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末)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8.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 )
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17.B 18.B
【解析】17.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山高谷深,坡度陡,①正确;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性条件是降水,山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时易出现山体滑坡,②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作用好,不易出现山体滑坡,③错误;即使没有人为的因素,某些地区也可以出现滑坡,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B。
18.滑坡沿滑移面向下的山体物质会掩埋山脚处附近的村庄,①正确;滑坡沿滑移面向下的山体物质会淤塞河道,甚至形成堰塞湖,②正确;滑坡不会引发火灾,③错误;沙尘暴的形成与滑坡无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B。
【点睛】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影响因素: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震、降雨和融雪、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
(2023秋·甘肃兰州·高一兰州一中校考期末)2019年1月,云南多地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图为墨江泥石流掩埋路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岩石破碎②河网密集③山高坡陡④积雪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评估泥石流灾害损失需借助( )
①RS②GIS③GPS④BDS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9.C 20.A
【分析】本题以墨江泥石流掩埋路面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1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该地位于云南,泥石流多发主要是岩石破碎,易被带走,①正确;河网密集一般在地势地平的地方,云南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不具备河网密集的条件,②错误;云南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③正确;云南纬度低,热量高,冬季很难积雪,同时积雪融化形成的水流速度慢,侵蚀搬运能力弱,④错误;故①③正确;选C。
20.评估泥石流灾害损失需借助RS获取灾区受灾区域,①正确;并借助GIS来进行数据处理,大致分析出灾区受灾面积,并评估灾害损失,②正确;GPS主要用于定位,③错误;BDS为我国北斗定位系统,主要用于空间定位,④错误;故①②正确,选A。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RS主要功能:实时监测;GPS主要功能:实时定位;GIS主要功能:分析处理数据。
(2023秋·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2021年7月20日,南京通报: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样品中,有9例检测结果呈阳性。截至27日24时,南京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增至155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在疫情监测工作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①确定密切接触者当下的位置信息②绘制南京区域疫情风险区划图③分析南京本轮疫情流行的时空特征④监测疫情管控措施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疫情中高风险区的民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若担心去医院会导致“交叉感染”,可以先通过线上平台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其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VR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1.B 22.C
【解析】21.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定位,GPS具有定位功能,①错误;GIS可以将收集的信息绘制成区域疫情风险区划图,②正确;通过疫情的分布和传播路径,可以分析南京本轮疫情流行的时空特征,③正确;监测疫情管控措施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主要依靠RS技术,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
22.要确定距离自己最近的医院要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不需要遥感技术和VR,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周边的地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确定医院的位置,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排除ABD,故选C。
【点睛】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GIS是3S技术的核心部分,通过空间信息平台,对RS和GPS及其他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及动态存取等操作,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和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有用信息,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23.(2023秋·天津宝坻·高一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校考期末)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四川西昌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
①车辆调度与监控②大气污染物监测③台风登陆地预判④精准农业的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北斗卫星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全球定位功能对车辆进行调度与监控,①正确;大气污染物监测需要使用遥感技术,②错误;台风登陆预判需要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③错误;精确化农田管理需要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定位,④正确。故选D。
(2023秋·山东淄博·高一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510m B.550m C.570m D.590m
25.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m B.甲地坡面河流流向东南
C.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D.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答案】24.B 25.D
【解析】24.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52m,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高度约为352~400m,山峰的高度为915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515~563m,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山峰的海拔高度用目测不可能准确,A错误。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因为东北地势更低,B错误。甲丁之间没有东西遮挡,所以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D正确。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是在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仰视,桥梁的海拔比瀑布高,不是最佳欣赏地点,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貌观察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秋·四川宜宾·高一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2年1月1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喷发的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海面升起。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岩石圈由____和____的顶部岩石部分组成。(填圈层名称)
(2)此次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可能来自____层。
(3)指出此次海底火山喷发主要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
【答案】(1) 地壳 上地幔
(2)软流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分析】本题以汤加火山喷发为材料,涉及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部分组成的。
(2)岩浆的发源地是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3)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直接进入大气圈,沉降之后会进入水圈,火山喷发会影响植物,影响生物圈。
27.(2023春·甘肃白银·高一校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如图)又称除霾塔,塔内直径长达10m,有4个洞口设立在塔体下方5.5m处,可摆置2~4台风机;塔体的底部是边长分别为60m和5m的透明玻璃集热棚,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设鹅卵石,听起来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空气净化器。
(1)利用所学知识说明空气清洁系统除霾塔的工作原理。
(2)在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热力环流模式图上画出空气运动的方向。
(3)比较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值大小。
【答案】(1)透明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棚内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棚外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棚外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进入棚内的气流经过网墙过滤后变成清洁大气,沿导流塔上升排出,完成除霾工作。如此反复循环。
(2)
(3)Pd>Pc>Pb>Pa。
【分析】本大题以除霾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过程、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和材料可知,除霾塔的底部是透明玻璃集热棚,地面铺设鹅卵石,由所学知识可知,因热力性质差异,与棚外相比,塔底的鹅卵石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棚外升温慢,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近地面气压较高;近地面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即含霾气流从棚外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进入棚内的气流经过网墙过滤后变成清洁大气,沿导流塔上升排出,完成除霾工作。如此反复循环,净化空气。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集热棚内的地面c处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d处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向下运动,近地面d处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从气压较高的d处流向气压较低的c处。b处不断接受来自地面的上升气流,形成高压;a处空气下沉到d处,a处形成低压,同一平面上空气由气压较高的b处流向气压较低的a处,形成下图环流。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集热棚内的地面c处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d处气温较低,空气收缩向下运动,近地面d处形成高压;近地面d处气压大于c处。高空的b处不断接受来自地面的上升气流,形成高压;a处空气下沉到d处,a处形成低压;高空b处气压大于a处。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d处气压大于a处,c处气压大于b处,且近地面d、c气压大于高空的a、b气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Pd>Pc>Pb>Pa。
28.(2023秋·广东汕尾·高一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南侧,为世界第四大岛。全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岛屿东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森林景观。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2022年1月17日晚至18日凌观;持续强降而引发的洪水对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图左中R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图左为马达加斯加岛区域图,图右为丙处的森林景观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R地的海拔大约是____米。
(2)乙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与乙河相比,甲河的流速____,理由是甲河流经地区____。
(3)推测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选填“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图中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选填“暖流”或“寒流”)。
(4)简述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对塔那那利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1)1400
(2) 西南 快 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较大
(3) 热带雨林 暖流
(4)淹没农田;导致道路、房屋、学校和医院受损,这使得人们无法正常出行和工作;疫病流行等。
【分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区域图、森林景观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植被类型、洋流性质、洪涝灾害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是200米,R地的海拔大约1400米。
(2)等高线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反向,乙河处的等高线凸向东侧,因此,乙河向西流。乙河等高线稀疏,甲河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陡,流速较快。
(3)岛屿东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森林景观,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这是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
(4)持续强降雨给塔那那利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大量的洪水,农田被淹没,导致农作物歉收,这使得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此外,洪水也导致道路、房屋、学校和医院受损,这使得人们无法正常出行和工作。此外,洪水还会导致疾病的流行,因为它会引发一系列卫生问题,如水污染、食物污染和空气污染。总之,洪水给塔那那利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减少这种影响。
29.(2022秋·陕西宝鸡·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中,0—0.7微米波断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___和____。
(2)小麦在____到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什么____。
(4)简要说说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应用领域:____、____。
【答案】(1) 雪地 湿地
(2) 0.7微米 0.9微米
(3)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波谱曲线可以辨别地物
(4) 资源普查 环境灾害监测
【分析】本题以地物的波谱为材料,考查RS技术根据波谱进行识别地物的原理,考查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1)由图的曲线可知,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的是雪地,最低的是湿地。
(2)由图可知,小麦在0.7-0.9微米波段内,发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地物,最容易和其他地物区分。
(3)由图可知,同一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波谱特征也不同,根据这两点,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
(4)根据上题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环境灾害进行监测,如火灾、泥石流的范监测;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