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23:39: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晾晒指数是根据温度、风速、天空状况的预报对晾晒的影响情况,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的适宜程度进行分级,从而指导人们适时安排晾晒衣物等家庭用品或农作物、药材等。晾晒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低,气象条件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越有利。读“2018年3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晾晒指数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④地经③地到②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降雨:晴→雨→晴 B.气压:高→低→高
C.气温:暖→冷→暖 D.风向: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刻,M、N两地间的气压(单位:百帕)差值可能是( )
A.20 B.12 C.8 D.6
4.图示时刻所处的月份大约是( )
A.1月 B.3月 C.6月 D.11月
5.图示时刻,北美洲五大湖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
A.对流旺盛 B.天高云淡 C.狂风怒吼 D.气温急降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21日 阴转小雪 0℃/℃
22日 晴 ℃/℃
23日 晴 ℃/℃
24日 晴 ℃/℃
6.分析该段时期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7.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日期为( )
A.21日 B.22日 C.23日 D.24日
8.下列图示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左图是某国部分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甜菜 C.黄麻 D.小麦
10.恒河汛期出现在( )
A.10月~次年3月 B.3月~5月
C.5月~10月 D.11月~次年2月
11.中国春节期间,印度( )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是雨季 D.是旱季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2.我国该年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武夷山区 D.东北山区
13.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A.天气状况 B.地质地形条件 C.大型施工活动 D.水系特征
14.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
A.4~9月 B.10~次年3月 C.6~11月 D.12~次年5月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时,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与②地相比,此时①地( )
A.降水少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气压高
17.形成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 )
A.冬季风影响,①地气温低 B.西风带影响,①地降水多
C.夏季风影响,②地风力大 D.副热带高气压控制,②地气压高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图甲所示国家被称为“欧洲的阳台”,悠长的海岸线和古文明的遗迹,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乙为图甲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由此可知( )
A.该国全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
B.受西侧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沿海A地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C.山地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B地的夏季降水较多
D.该国自西南向东北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
19.造成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寒流、暖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表格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mm 164 84 95 140 1260
20.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1.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D.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22.乙地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印度是一个降水充沛,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每年5月份印度常经历高温天气。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和1950—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频次、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位于图中(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24.印度5月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高度较大②东南季风影响③晴天多,白昼长④沿岸暖流流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与6月份相比,9月份洪涝频次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气温较高 C.植被覆盖率较低 D.土壤含水率较大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入秋以来,强冷空气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10月19日,新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天气过程。
材料二:下图为该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说出该日南疆和北疆地区的天气现象。
(2)试从甲、乙两地任选一处,说出未来几天内该地的天气变化。
(3)根据影响海南岛附近的天气系统,说出此时海南岛的风向,比较此天气系统西部与东部风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2020年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常年,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政府在某高校试点建设“海绵校园”。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图乙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
(1)图甲显示我国雨涝频次的分布规律是______,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_______。
(2)图乙中“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3)分析图乙中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4)简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验推广“海绵校园”的意义。
28.(2022·高二单元测试)读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①②③气候类型名称,并简述气候类型②的全球分布规律。
(2)判断图示风向出现的月份,说明判断理由并分析其具体形成过程。
(3)说明箭头所示风向对当地降水的影响。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下表示意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内分布状况。下图为雅加达地理位置示意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384.7 309.8 100.3 257.8 133.4 83.1 30.8 34.22 9.0 33.1 175.0 184.0
(1)根据图表说明雅加达的降水特征。
(2)分析雅加达降水季节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雅加达最热月出现在10月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晾晒指数是根据温度、风速、天空状况的预报对晾晒的影响情况,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的适宜程度进行分级,从而指导人们适时安排晾晒衣物等家庭用品或农作物、药材等。晾晒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低,气象条件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越有利。读“2018年3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晾晒指数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④地经③地到②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降雨:晴→雨→晴 B.气压:高→低→高
C.气温:暖→冷→暖 D.风向: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答案】1.A 2.D
【分析】1.由材料可知,晾晒指数“级数越低,气象条件对人们进行晾晒活动越有利”,读图可知,四地中①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最适合晾晒,晾晒指数最低,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晾晒指数高,B错误;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出现阴雨天气,不适宜晾晒,晾晒指数较高,C错误;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阴雨天气,晾晒指数高,D错误。故选A。
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图中信息,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在暖气团,气温较高。从④地经③地到②地,气温变化可能是冷→暖→冷,C错误;气压:根据等压线数值可读出气压变化是由低到高,B错误;降雨:冷锋降雨出现在锋后,即②地多雨,暖锋降雨出现在锋前,即④地多雨,所以降雨变化是雨→晴→雨,A错误;风向:在等压线图中作图判断,风向变化为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D正确。故选D。
【点睛】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涡,它同样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这两种系统结合而成的锋面气旋,将辐合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旋,天气变化将更为剧烈,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等天气。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刻,M、N两地间的气压(单位:百帕)差值可能是( )
A.20 B.12 C.8 D.6
4.图示时刻所处的月份大约是( )
A.1月 B.3月 C.6月 D.11月
5.图示时刻,北美洲五大湖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
A.对流旺盛 B.天高云淡 C.狂风怒吼 D.气温急降
【答案】3.B 4.C 5.B
【分析】3.M位于1016的圈内,1016的等值线圈外分布着1012、1016两组等值线圈,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M的取值范围应该是10164.根据海陆轮廓以及经纬网可知,该区域为北美洲以及太平洋东北侧,海洋中出现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北美大陆出现低压中心,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C选项6月符合北半球夏季,C正确。1月为北半球冬季,3月为北半球春季,11月为北半球秋季,排除ABD。故选C。
5.观察图文资料可知,五大湖地区位于图的东北侧,被1020~1024的高压中心控制,高压控制多下沉气流,多晴天,天高云淡正确,B正确。对流的出现会形成低压,排除A。狂风怒吼、气温急降更加符合冷锋过境的现象,不是晴天,排除CD。故选B。
【点睛】夏季陆地形成热低压,海洋形成冷高压,冬季相反。高压中心控制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控制多阴雨天气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日~24日天气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21日 阴转小雪 0℃/℃
22日 晴 ℃/℃
23日 晴 ℃/℃
24日 晴 ℃/℃
6.分析该段时期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为(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7.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日期为( )
A.21日 B.22日 C.23日 D.24日
8.下列图示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6.B 7.A 8.A
【分析】6.由表格可知,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出现阴转小雪,气温明显下降,故应是冷锋过境,B正确、A错误;反气旋过境,盛行下沉气流,通常带来晴朗天气,D错误;气旋过境后,通常不会明显降温,C错误。故选B。
7.该天气系统为冷锋,由表格可知,21日出现阴转小雪,之后为晴朗天气,故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日期为21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当冷锋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晴朗。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下左图是某国部分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甜菜 C.黄麻 D.小麦
10.恒河汛期出现在( )
A.10月~次年3月 B.3月~5月
C.5月~10月 D.11月~次年2月
11.中国春节期间,印度( )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是雨季 D.是旱季
【答案】9.D 10.C 11.D
【解析】9.读图根据国家轮廓,判断可能是印度。根据所学,水稻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因此阴影部分农作物不可能是水稻,A错误;甜菜属于温凉作物,而该国全年高温,因此不可能是甜菜,B错误;黄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和河口三角洲,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因此不可能是黄麻,C错误;小麦主要种植在该国北部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降水,适于小麦生长,因此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小麦,D正确;故选D。
10.根据所学,该国为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并结合右图分析可知该国降水在6-9月最多,为雨季,河流水位高、流量大,进入汛期,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1.中国春节期间,位于1、2月份,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印度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少,处于旱季,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全球至少分布着包括亚洲季风、北非季风、北美季风、澳洲季风、南非季风和南美季风等六个夏季风环流系统,每个季风区系统还可以划分出若干子季风区。
(2022秋·高一单元测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2.我国该年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武夷山区 D.东北山区
13.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A.天气状况 B.地质地形条件 C.大型施工活动 D.水系特征
14.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
A.4~9月 B.10~次年3月 C.6~11月 D.12~次年5月
【答案】12.A 13.A 14.A
【分析】12.读图可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较高的地区位于秦巴山区,A正确;横断山区、武夷山区、东北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均很低,BCD错误。故选A。
13.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强降雨情况下极易发生,图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是基于地区天气状况做出的。降水状况是重要的参考依据,A正确;地质地形条件、大型施工活动、水系特征与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无关,BCD错误。故选A。
14.发生在我国的许多地质灾害具有季节性,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均发生于多雨的季节。从全国来看,4~9月是我国多雨的时段,气象条件为许多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自然基础。且此时段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高山地区也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此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时,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与②地相比,此时①地( )
A.降水少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气压高
17.形成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 )
A.冬季风影响,①地气温低 B.西风带影响,①地降水多
C.夏季风影响,②地风力大 D.副热带高气压控制,②地气压高
【答案】15.D 16.C 17.B
【分析】15.据图可知,太平洋北部为低压中心,同纬度陆地为高压,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判断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此时①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降水多,②地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降水少,C正确,A错误,两地等压线稀疏程度差别不大,气压值范围相同,BD错误,故选C。
17.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②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受冬季风影响,②地气温低、风力大,AC错误,受西风影响,①地降水多,B正确,②地纬度高,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由于海洋比热大,陆地比热小,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图甲所示国家被称为“欧洲的阳台”,悠长的海岸线和古文明的遗迹,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乙为图甲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由此可知( )
A.该国全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
B.受西侧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沿海A地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C.山地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B地的夏季降水较多
D.该国自西南向东北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
19.造成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寒流、暖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答案】18.D 19.C
【解析】18.由图甲可知,该国西北部属于高山气候,图乙中A、B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大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A错。图示A位于地中海海域内,没有暖流经过,B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C错。该国自西部、南部向东部、北部距海洋渐远,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D。
19.读图,A地海拔4米,B地海拔595米,A地气温较高,B地气温较低,造成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C正确。两地所处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相似,不是主要原因,A、C错。两地沿岸没有洋流经过,B错。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2、大气环流;3、地形;4、洋流;5、下垫面;6、人类活动。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表格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mm 164 84 95 140 1260
20.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1.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D.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22.乙地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答案】20.C 21.D 22.D
【解析】20.根据表格甲乙两地的月均温分布状况,甲地7月均温低、乙地1月均温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地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降水量比乙丰富,C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靠近大陆西海岸,AB错误。乙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而甲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D错误,故选C。
21.根据上题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相当,AB错误。乙地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C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D正确。故选D。
22.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A错误。地形和季节无关,C错误。乙地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主要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冬季降水大于夏季,D正确。暖流和季节差异关系较小,B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印度是一个降水充沛,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每年5月份印度常经历高温天气。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和1950—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频次、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位于图中(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24.印度5月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高度较大②东南季风影响③晴天多,白昼长④沿岸暖流流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与6月份相比,9月份洪涝频次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气温较高 C.植被覆盖率较低 D.土壤含水率较大
【答案】23.A 24.C 25.D
【解析】23.读图可知,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近4个月时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前后,近4个月时间;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近2个月时间;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近4个半月时间。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综上述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由图示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纬度较低,5月份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①正确;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②错误。结合上题可知,5月份西南季风还没有到达,降水少,晴天多,且此时白昼时间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③正确。沿岸没有暖流流经,④错误。故选C。
25.读图可知,9月份和6月份的降水量相差不大,A错误。印度的洪涝灾害主要由降水造成的,与气温相关性不大,B错误。9月份和6月份的植被覆盖率差异较小,C错误。读图可知,印度自6月份进入雨季,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不断下渗使土壤湿度大,到了9月份降水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大部分降水直接转化为地表径流,形成洪水,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理解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大小、地表及土壤性质(包括透水性、前期土壤含水量等)、植被覆盖率的高低、降水强度与时间长短等。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入秋以来,强冷空气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10月19日,新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天气过程。
材料二:下图为该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说出该日南疆和北疆地区的天气现象。
(2)试从甲、乙两地任选一处,说出未来几天内该地的天气变化。
(3)根据影响海南岛附近的天气系统,说出此时海南岛的风向,比较此天气系统西部与东部风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北疆地区:寒潮(大风、降水、降温或冷锋过境)。南疆地区:沙尘暴。
(2)甲地:由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转为大风、雨雪天气,之后,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乙地:由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转为持续降雨天气,之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西北风(偏北风)。西部风力大、东部风力小。理由:西部比东部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分析】本大题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为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变化、风向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北疆地区正经历冷锋过境,可能会出现大风、降温、降水或寒潮天气;南疆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2)甲地处于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乙地位于暖锋前方,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出现持续降雨天气,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海南岛附近是低压系统,海南岛位于该系统的西侧,故风向为西北风(偏北风);结合题中图可知西部比东部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部风力大、东部风力小。
【点睛】
27.(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2020年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常年,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政府在某高校试点建设“海绵校园”。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图乙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
(1)图甲显示我国雨涝频次的分布规律是______,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_______。
(2)图乙中“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3)分析图乙中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4)简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验推广“海绵校园”的意义。
【答案】(1) 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干旱/台风/高温
(2) 下渗 径流(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3)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4)缓冲洪峰;减轻内涝;增加水资源;降低径流污染;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分析】本题以我国长江中下游为背景,涉及我国气象灾害、水循环、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甲可知,我国雨涝的分布规律大致是东部季风区多,西北非季风区少,是与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相一致。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伏旱,主要是因为该省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平坦,排水不畅;7、8月份受夏威夷高压控制,容易形成伏旱。
(2)“海绵校园”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变城市水循环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3)海绵校园是降水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浄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校园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校园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城市内涝;同时可以调节水循环,优化水体空间分布,还利于合理规划校园,增加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
(4)“海绵校园”建设中铺设渗水砖,在下雨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有利于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增加城市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气候;绿地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增加绿地面积,还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等。
28.(2022·高二单元测试)读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①②③气候类型名称,并简述气候类型②的全球分布规律。
(2)判断图示风向出现的月份,说明判断理由并分析其具体形成过程。
(3)说明箭头所示风向对当地降水的影响。
【答案】(1)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高原山地气候。 全球分布规律: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2)七月。理由: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过程: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3)西南季风从低纬度海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雨季;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大,导致降水变率大;若降水偏少,形成旱灾;若降水偏多,形成旱灾。
【分析】本题目以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图示地区是南亚地区,①分布在印度半岛的大多数地区,①是热带季风气候;②分布在印度西北,接近印度河流域,是热带沙漠气候;③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应该是高原山地。②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2)图示风向是西南风,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图示风向出现的月份是北半球夏季,主要是7月份。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3)箭头所示风向是是西南风,是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低纬度热带海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雨季;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大,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变率大;若降水偏少,当地形成旱灾;若降水偏少,当地形成旱灾。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下表示意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内分布状况。下图为雅加达地理位置示意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mm 384.7 309.8 100.3 257.8 133.4 83.1 30.8 34.22 9.0 33.1 175.0 184.0
(1)根据图表说明雅加达的降水特征。
(2)分析雅加达降水季节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雅加达最热月出现在10月的原因。
【答案】(1)特征:年降水量丰富,达1700mm以上;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至10月降水较少,11月至次年5月降水丰沛。
(2)原因:11月至次年5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雅加达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加之,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丰沛降水;6至10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雅加达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10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雅加达太阳高度较大;处于旱季,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分析】本大题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年降水量分布和地理位置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表中降水量信息判断,雅加达年降水总量大,各月降水量累加起来,达1700mm以上;由表中各月降水量的分布来看,11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多,6至10月降水较少,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2)结合图中的纬度可看出,雅加达位于6゜S附近,11月至次年5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同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偏转成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丰沛的降水;6~10月,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该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雅加达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天气状况和下垫面等。10月太阳直射点南移至雅加达所在纬度附近,雅加达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较多;由表中信息可知,10月雅加达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因而气温高。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