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23:43: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单元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19·福建泉州·南安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变水植物没有良好的保护组织,体内水分完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环境干燥时,这些植物体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丧失,全林风干处于休眠状态。下图示意北非地区的荒漠气温、地衣含水量、地衣叶状体温度和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示地衣气体代谢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2时前后,地衣( )
A.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B.有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停止 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较强
3.地衣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露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2019·福建泉州·南安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青海湖裸鲤是一种特有的高原淘游性鱼类,其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大约只长50克;裸鲤洄游会形成“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定会导致图中捕食关系( )
A.渔鸥数量减少 B.沼泽植物数量增多 C.鸬鹚数量减少 D.昆虫数量增多
5.下列因素中,与裸鲤生长缓慢相关的条件是(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气压低,生长周期短 C.天敌数量多 D.饵料不足
6.裸鲤在上溯洄游时,最容易被群鸟猎食的河段可能是( )
A.河道较窄,地势起伏较大的河段 B.河边较宽,地势平缓的河段
C.河道较宽,地势起伏较大的河段 D.河道较窄,地势平缓的问段
(2019·安徽六安·六安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5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24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8.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洋流 B.位置、纬度 C.洋流、地形 D.纬度、地形
9.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 B.图示地区河不易形成沼泽
C.图示地区气候冷湿 D.图示地区建筑物更加稳固,利于交通建设
(2019·河北石家庄·石家庄二中校考模拟预测)蔬菜大棚土壤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信息显示( )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11.与大田土壤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 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
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 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12.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蔬菜大棚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主要由于棚内( )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蔬菜根系深,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
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2022·广东茂名·统考一模)龙溪河流域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龙溪河向南汇入岷江,属于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下图为不同年份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分级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2007~2014年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特点是( )
A.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最高 B.植被覆盖度先减后增
C.高植被覆盖度的比例最大 D.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
14.推测2010年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形成的原因是( )
A.植树造林工程实施 B.气候变暖,多干旱
C.旅游开发,游客剧增 D.滑坡、泥石流灾害
(2020秋·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省的黄山(北纬30.18°、东经118.14")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黄山松针叶粗短,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更奇特的是,松树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裸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下图示意黄山的景观,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5.黄山山麓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混交林
16.与黄山松千姿百态.生长缓慢最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和温泉 B.温泉和气候
C.岩石和气候 D.岩石和云海
(2019春·江苏泰州·高二泰州市第二中学学业考试)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天山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8.北坡在海拔2500米处出现针叶林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受太平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 D.地势高,气温低
(2019春·江苏扬州·高二学业考试)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杜鹃花开每年 5 月从山麓开始,以每天15 米的速度向高处蔓延,经月余后会登上山顶。
下图为长白山植被景观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长白山植被景观垂直方向类型较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
B.开发历史早,人类培育大量树种
C.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D.纬度跨度大,自然带类型丰富
20.长白山杜鹃花从山麓到山顶次第开放,与之变 化规律一致的是
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2020秋·湖南邵阳·高二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横断山区高黎贡山南段西侧蝶类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下列古诗词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中蝶类优势种群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22.与该山麓东侧相比,山麓西侧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色彩艳丽,种类数量较多,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脆弱性 B.差异性 C.有限性 D.整体性
(2018·北京昌平·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①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深居内陆,距海远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河、湖的水量较少 D.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24.图中②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25.图中①→②→③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春·天津河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广阔无垠的海洋,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材料二:图1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图2是海岸地貌景观。图3为图1中乙海域周边的北欧部分区域图。在斯堪的纳雏亚半岛大部分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仅南部植被类型不同。

(1)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塑造图2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____,图2中出现的海岸地貌:____(答出一种即可)。图3中岛屿西部海岸线的突出特征是____。
(2)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有____支,图1中丙海域渔场的成因是____。
(3)图3中甲地森林植被类型的名称是____。亚寒带针叶林具有树种构成____,群落结构____的特点,其树叶缩小为针状的主要作用是____。图1沿岸的②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
(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盛行西风,该风形成过程中受____力、地转偏向力和____力影响。
(5)波罗的海的海水含盐度仅有7‰~8‰,远低于世界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5‰,分析波罗的海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27.(2023春·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___,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___,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___。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___(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___(高、低),土壤肥力___(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针对黑土地的开发利用,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8.(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沙丘编号 测量时间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① 3月 52.2 18.2 1.6
6月 53.8 18.5 1.8
9月 53.2 15.9 1.4
② 3月 80.0 14.7 2.3
6月 80.0 15.6 2.8
9月 53.2 13.4 1.5
③ 3月 52.1 13.2 3.1
6月 54.3 14.0 3.5
9月 49.3 15.6 2.8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9.(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
(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单元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19·福建泉州·南安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变水植物没有良好的保护组织,体内水分完全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环境干燥时,这些植物体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丧失,全林风干处于休眠状态。下图示意北非地区的荒漠气温、地衣含水量、地衣叶状体温度和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示地衣气体代谢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2时前后,地衣( )
A.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B.有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停止 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较强
3.地衣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露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答案】1.B 2.C 3.A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曲线都是白天高,对应北非地区的荒漠气温、地衣叶状体温度,其中③高,对应地衣叶状体温度,④为气温;①日出前后最大,对应地衣含水量,②日出后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气温升高,迅速降低,对应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②对应地衣气体代谢(光合与呼吸)日变化,日出后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气温迅速升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迅速降低直至停止(当环境干燥时,这些植物体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丧失,全林风干处于休眠状态),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3.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对应地衣含水量,日出前后最大,露水是夜晚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气遇冷凝结成的水珠,所以地衣的水源主要来自露水,故A正确;地下水、冰雪融水、雨水都不是地衣的主要水源,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衣是蓝细菌或藻类与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在这类共生复合体中,藻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营养;真菌可以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提供给共生的藻类,并将藻体包被在其中,以避免强光直射导致藻类细胞干燥死亡。二者互相依存,不能分离。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不是对等的,受益多的是真菌,并在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达到平衡。在自然情况下,这些共生的藻类或真菌都不能独立生活。地衣虽然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复合体,但地衣的形态特征完全由共生菌决定。
(2019·福建泉州·南安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青海湖裸鲤是一种特有的高原淘游性鱼类,其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大约只长50克;裸鲤洄游会形成“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定会导致图中捕食关系( )
A.渔鸥数量减少 B.沼泽植物数量增多 C.鸬鹚数量减少 D.昆虫数量增多
5.下列因素中,与裸鲤生长缓慢相关的条件是(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气压低,生长周期短 C.天敌数量多 D.饵料不足
6.裸鲤在上溯洄游时,最容易被群鸟猎食的河段可能是( )
A.河道较窄,地势起伏较大的河段 B.河边较宽,地势平缓的河段
C.河道较宽,地势起伏较大的河段 D.河道较窄,地势平缓的问段
【答案】4.C 5.D 6.A
【解析】4.依据图中信息可知,鸬鹚只以裸鲤为食,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一定会导致图中鸬鹚数量减少,C项正确;渔鸥以裸鲤和水生昆虫为食,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对渔鸥数量的影响较小,A项错误;裸鲤以底栖动物和浮游藻类为食,裸鲤数量减少,对沼泽植物和水生昆虫数量的影响不大,B、D项错误。所以选C。
5.地势高,空气稀薄并不影响裸鲤生长,A项错误;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导致裸鲤生长缓慢,B项错误;天敌数量多影响的是裸鲤的数量,与裸鲤生长缓慢无关,C项错误;饵料不足与裸鲤生长缓慢有关,D项正确。所以选D。
6.河道较窄,裸鲤上溯洄游时容易聚集在一起,容易被群鸟猎食;地势起伏较大的河段裸鲤上溯洄游时速度较慢,容易被群鸟猎食,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洄游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中各重要生命活动。洄游的距离随种类而异,为了寻找适宜的外界条件和特定的产卵场所,有的种类要远游几千公里的距离。
(2019·安徽六安·六安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5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24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8.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洋流 B.位置、纬度 C.洋流、地形 D.纬度、地形
9.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 B.图示地区河不易形成沼泽
C.图示地区气候冷湿 D.图示地区建筑物更加稳固,利于交通建设
【答案】7.D 8.D 9.C
【解析】7.高压脊东移,根据经度差、所处纬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推测脊线东移后甲地的位置。等压线变得密集,风力增强,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气温会上升,天气晴朗,气压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分两段描述:东段大体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的影响大;依经纬度位置,西部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西段走向大体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是受地形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冻土发育之后,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不会出现扎根较深的现象,A错误;图示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易积水,且多冻土发育,地表水下渗较少,有利于形成沼泽,B错误;冻土说明土壤中的水分较多,反映出气候较为湿润;冻土的形成条件需要低温,所以气候冷湿有利于冻土形成,C正确;冻土尤其是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融,会导致地面地基不稳,不利于建筑物稳固,也不利于交通建设,D错误。故选C。
【点睛】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2019·河北石家庄·石家庄二中校考模拟预测)蔬菜大棚土壤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信息显示( )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11.与大田土壤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 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
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 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12.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蔬菜大棚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主要由于棚内( )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蔬菜根系深,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
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10.由图中横轴与纵轴的关系可知,随时间的延伸,土壤有机质(尤其是0~10cm)含量先升后降,AB错误;由三条曲线差异可知随深度延伸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C错误,D正确;故选D。
11.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主要是蔬菜大棚中蔬菜对肥力的要求高于大田,有机肥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有机质含量上升快的主要原因,B正确。温度、湿度高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AC错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有机质含量下降快,D错误;故选B。
12.造成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棚保护,雨水的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C正确。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A错误;蔬菜根系较浅,不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B错误;浅层水分蒸发量大,对有机养分含量影响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微生物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以及因火灾而产生的黑炭(或焦炭)物质。显然,土壤有机质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有机物质组成。
(2022·广东茂名·统考一模)龙溪河流域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龙溪河向南汇入岷江,属于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下图为不同年份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分级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2007~2014年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特点是( )
A.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最高 B.植被覆盖度先减后增
C.高植被覆盖度的比例最大 D.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
14.推测2010年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形成的原因是( )
A.植树造林工程实施 B.气候变暖,多干旱
C.旅游开发,游客剧增 D.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13.B 14.D
【解析】13.读图可知,2007年和2014年该流域植被覆盖度0.6-1的比例总体比2010年高,表明2007年和2014年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高于2010年,因此2007~2014年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先减后增,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4.根据上题可知,2010年该流域植被覆盖度降低。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A错误;气候变暖是长期的气候现象,但2014年该地植被覆盖度提升,所以气候变暖不是该流域随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B错误;该流域没有出现大规模旅游开发,游客居增的情形,C错误;滑坡、泥石流灾害会造成摧藏植被覆盖度下降,滑坡、泥石流过后土壤较肥沃,利于植被覆盖度提升,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植被覆盖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但国家规定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还包括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树占地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和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0秋·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省的黄山(北纬30.18°、东经118.14")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黄山松针叶粗短,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更奇特的是,松树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裸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下图示意黄山的景观,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5.黄山山麓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混交林
16.与黄山松千姿百态.生长缓慢最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和温泉 B.温泉和气候
C.岩石和气候 D.岩石和云海
【答案】15.B 16.C
【分析】15.黄山位于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带一致,因此对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B。
16.在缺少水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形成黄山奇松。松树分布的海拔高,气温低,且水土条件差,因此生长缓慢。而地形对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影响不大,温泉和云海对黄山松的生长能起到促进作用,故C对,ABD错。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有很好的理解。
(2019春·江苏泰州·高二泰州市第二中学学业考试)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天山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8.北坡在海拔2500米处出现针叶林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受太平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 D.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17.C 18.A
【解析】17.天山自然带的变化是随着海拔高度更替,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A错。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经度更替,B错。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是局地小范围特征,D错。
18.森林耗水量大,北坡在海拔2500米处出现针叶林的主要原因是北坡是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A对。北坡是阴坡,温度低,B错。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或北冰洋,C错。两坡海拔相同,地势高不是影响原因,D错。
(2019春·江苏扬州·高二学业考试)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杜鹃花开每年 5 月从山麓开始,以每天15 米的速度向高处蔓延,经月余后会登上山顶。
下图为长白山植被景观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长白山植被景观垂直方向类型较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
B.开发历史早,人类培育大量树种
C.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D.纬度跨度大,自然带类型丰富
20.长白山杜鹃花从山麓到山顶次第开放,与之变 化规律一致的是
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答案】19.A 20.C
【解析】19.长白山地区植被景观类型丰富的原因是该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导致从山麓到山顶地区水热组合状况差异显著,因此植被类型相对较丰富,A正确。植被多样跟开发历史早,培育大量树种无关,B错误。同时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只能影响植被生长的上限,对类型的影响较小,长白山地区纬度跨度不大,C、D错误。故选A。
20.长白山杜鹃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开放,体现的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下降的规律,即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桃花刚刚盛开,山地杜鹃花盛开的时间较晚,就是受热量不足的影响。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体现的是山地坡向对气候的影响,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强,气候温暖,A错误。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指的是五原的纬度高于西安,春天来得迟,到了二月垂柳还没有发芽挂丝,体现的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三种。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020秋·湖南邵阳·高二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下图为横断山区高黎贡山南段西侧蝶类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下列古诗词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中蝶类优势种群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22.与该山麓东侧相比,山麓西侧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色彩艳丽,种类数量较多,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脆弱性 B.差异性 C.有限性 D.整体性
【答案】21.C 22.B
【分析】2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蝶类主要特征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属于垂直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属于垂直分异规律,C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反映我国气候的东西差异,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A错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为纬度地带性规律,B错误;“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为纬度地带性规律,D错误;故选C。
22.该山麓西侧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种类数量多,与之相比,该山麓东侧地区植被和蝶类就少,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正确,D错误;脆弱性、有限性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AC错误;故选B。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018·北京昌平·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①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深居内陆,距海远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河、湖的水量较少 D.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24.图中②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25.图中①→②→③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23.A 24.B 25.B
【解析】23.根据山脉分布,①地区位于贺兰山以西的非季风区,属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不易到达,降水稀少,A正确;纬度较高,不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错;河、湖的水量较少以及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是气候干旱的结果,不是原因,C、D错。故选A。
24.图中②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B正确;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A错;温带荒漠主要在贺兰山以西,C错;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图示大兴安岭北部地区,D错。故选B。
25.图中①→②→③方向自然景观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规律,B正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纬度变化南北更替、东西延伸,A错;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海拔更替,C错;非地带性现象是局地小范围特征,D错。故选B。
【点睛】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地理环境去,这就是自然带。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春·天津河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广阔无垠的海洋,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材料二:图1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图2是海岸地貌景观。图3为图1中乙海域周边的北欧部分区域图。在斯堪的纳雏亚半岛大部分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仅南部植被类型不同。

(1)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塑造图2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____,图2中出现的海岸地貌:____(答出一种即可)。图3中岛屿西部海岸线的突出特征是____。
(2)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有____支,图1中丙海域渔场的成因是____。
(3)图3中甲地森林植被类型的名称是____。亚寒带针叶林具有树种构成____,群落结构____的特点,其树叶缩小为针状的主要作用是____。图1沿岸的②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
(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盛行西风,该风形成过程中受____力、地转偏向力和____力影响。
(5)波罗的海的海水含盐度仅有7‰~8‰,远低于世界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5‰,分析波罗的海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1) 波浪 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洞等 海岸线曲折
(2) 4 寒暖流交汇
(3)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单一 简单 抗寒抗旱 增温增湿
(4)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5)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降水丰富,周围河流众多,淡水注入量大,降低了海水的盐度;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地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植被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基本形式。波浪是塑造海岸的主要动力,波浪的长期作用使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图中地貌为海蚀地貌,景观图中可见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拱桥等海岸地貌。读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受冰川侵蚀的影响,海岸线的突出特征是曲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根据图中洋流的流向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判断⑤⑥③②为暖流,①④为寒流。故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有4支,丙为纽芬兰渔场,受寒暖流交汇影响,海水扰动大,营养物质上翻,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形成大规模渔场。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具有树种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的特点,其树叶缩小为针状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水分蒸发,抗寒抗旱。图1沿岸的②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4)盛行西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形成盛行西风,在北半球其风向为西南风。
(5)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是波罗的海位于北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其次,波罗的海附近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周围河流众多,淡水注入量大,降低了海水的盐度;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盐度相对较高的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少,所以波罗的海海水盐度低。
27.(2023春·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___,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___,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___。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___(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___(高、低),土壤肥力___(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针对黑土地的开发利用,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 针阔混交林 草甸 水分
(2) 黑土/黑钙土 慢 高 高
(3)从人地协调的角度阐述观点,理由支持观点即可。例如:对黑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理由是: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采取合理保护措施利于恢复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化。
【分析】本题以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植被和土壤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甸,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由小兴安岭向西植被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造成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黑土和黑钙土,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这里由于纬度高,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
(3)根据材料,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对黑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采取合理保护措施(如对黑土进行培肥、治理水土流失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化。
28.(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沙丘编号 测量时间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① 3月 52.2 18.2 1.6
6月 53.8 18.5 1.8
9月 53.2 15.9 1.4
② 3月 80.0 14.7 2.3
6月 80.0 15.6 2.8
9月 53.2 13.4 1.5
③ 3月 52.1 13.2 3.1
6月 54.3 14.0 3.5
9月 49.3 15.6 2.8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1)长度先变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原因是夏秋降水多,沙潮湿,难以被风搬运。冬春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强。
(2)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树木减弱风力,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搬运作用减弱。
【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考查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详解】(1)长度先长后变短,宽度基本是先变宽后变窄,高度先变高后变低。3-6月,多西北风,风力作用强,使沙丘变长、变宽,变高。6-9月,多降水,沙丘潮湿,风力小,沙丘移动速度慢,长度和宽度及高度变小。
(2)在河流两岸种树,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原因树木增大地面的摩擦,降低风速,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作用减弱。沙丘长度、宽度、高度减小。
【点睛】
29.(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
(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1)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
(2)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植被覆盖度的差异和原,人口分布问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读取信息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从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看出,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附近降水量大于200mm,降水较多,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乙线附近年降水量小于200mm,明显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草场破坏严重,荒漠化严重。
(2)据材料可知,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说明人口密度小,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说明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比例约7:3,说明城乡人口差异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