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3 23:46: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的小明同学在学习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时,对家里的一页日历(下图)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根据图示信息作出的判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秋分现象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36°15'W,0° B.175°45'E,23°26′N
C.43°45′E,0° D.34°15′E,0°
2.小明搜集整理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此时节华北地区适宜冬小麦播种
B.此日过后南极将出现极夜现象
C.此日北京时间6:00天安门广场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
D.此日小明学校操场旗杆的影长为一年之中最短
【答案】1.C 2.A
【解析】1.秋分时北京时间是17时05分,时间与经度的换算规律是每15°相差1小时,每4分钟1°,1分钟15秒,因此得到地方时12点的地方经度是43°45' E,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太阳直射地是(43°45' E, 0°),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 C。
2.秋分时节刚好是华北种植冬小麦的季节,故A正确;秋分过后,南极将会出现极昼,不会出现极夜,B错误;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120° E的地方时,天安门升国旗是按照北京当地地方时升旗的,故C错误;旗杆正午影子一年中最短的时候是夏至日的时候,故D错误。故答案选 A。
【点睛】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它将沿着霍曼转移轨道飞行7个月到达火星(霍曼转移轨道是指探测器从一个天体公转轨道转移到另一个天体公转轨道的运行轨道),再经过2~3个月绕火星飞行后,降落到火星表面,放下火星车开展科研。探测器白天依靠太阳能直接工作,晚上靠白天储存的太阳能工作。火星上全天性沙尘天气对探测器影响极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问一号发射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天问一号发射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难题,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在霍曼转移轨道上精准被火星捕获,以一定的速度绕转
B.寻找大气窗口进入到火星大气层,并自主实现软着陆
C.保持正确姿态平稳降落在平坦的表面,放下火星车
D.对全过程实现时时监测,确保产生问题即时解决
5.火星上沙尘蔓延和可能对探测器工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决定引力大,沙尘不易蔓延
B.火星昼夜温差大和地势起伏大,沙尘容易蔓延至全星球
C.沙尘使电能储量减少,导致夜晚工作时间缩短
D.探测器摄像功能和白天工作时间不受沙尘影响
【答案】3.B 4.B 5.C
【分析】3.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它将沿着霍曼转移轨道飞行7个月到达火星;据图可知,霍曼转移轨道和地球公转轨道大致在乙地重合,最有可能是在乙地发射升空,在乙地上空进入霍曼转移轨道,7个月后,到达霍曼转移轨道与火星公转轨道的交汇点,再经过2~3个月绕火星飞行后,降落到火星表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注意题目是要求回答天问一号发射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难题,火星上全天性沙尘天气对探测器影响极大,天问一号发射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难题是寻找大气窗口进入到火星大气层,但不是自主实现软着陆,应该是要人工遥感操作实现着陆,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是面临的困难,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引力小,A错误。 火星大气层非常稀薄,其密度几乎是地球上的百分之一,而引力约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因此,火星沙尘暴可以也可能会蔓延到火星全球,B错误。沙尘遮住了阳光,切断了太阳能来源,使电能储量减少,导致夜晚工作时间缩短,C正确。火星上沙尘蔓延探测器摄像功能和白天工作时间受沙尘影响极大,D错误。故选C。
【点睛】 火星大气层非常稀薄,其密度几乎是地球上的百分之一,而引力约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因此,火星沙尘暴可以也可能会蔓延到火星全球。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遍布沙丘,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上的大气十分稀薄,火星大气压强小,密度很低,所以火星大气容易流动或上升。
(2021·高二单元测试)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春分 B.乙为夏至 C.丙为冬至 D.丁为秋分
7.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
A.小暑→立秋 B.雨水→清明 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
8.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答案】6.C 7.D 8.A
【分析】6.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判断可知,甲为夏至,乙为秋分,丙为冬至,丁为春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判断,小暑→立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A错误;雨水→清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移动到北半球,B错误;寒露→大雪,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错误;小寒→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
8.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中自左向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22·高二单元测试)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地火转移轨道。同年8月2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轨道修正。下图示意地球绕日公转运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地球位置最接近公转轨道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至首次进行轨道修正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越来越慢 B.逐渐加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答案】9.A 10.B
【分析】9.“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7月23日发射升空时,地球应处在轨道远日点之后不远的位置。图中显示,A处为远日点,A正确。B处约为9月,B错误;C处为近日点附近,C错误;D处约为3月,D错误。故选A。
10.地球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后,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到1月初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7月23日发射升空时位于远日点之后,至8月2日进行首次轨道修正,这期间正处于地球公转速度加快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为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至1月初(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地球公转至7月初(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位于1月初到7月初之间,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由7月初到1月初,公转速度变快。
(2022·高二单元测试)“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数九”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12.“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答案】11.C 12.C
【分析】11.由材料可知,“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以此为起点可推算出之后第81天为次年的3月13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C正确;“数九”期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因此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错误;短期内,地球自转速度不因时间变化而变化,B错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D错误;故选C。
12.“九尽桃花开”时为冬至日后的第81天,为次年的3月13日前后。丙位于近日点之前不远处,据此可推知丙为冬至,然后顺着地球公转方向,依次推出丁为春分,甲为夏至,乙为秋分。可见,3月13日前后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丁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天6小时9分10秒,为一个恒星年。或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一个回归年。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有一点距离太阳最近,称为近日点(1月初),有一点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7月初)。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运戴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19°40'N,110°61'E)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膏9号 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3.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14.三枚火箭发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 )
A.北半球,向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13.C 14.C
【解析】13.要判断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应将三枚火箭的发射时间统一换算为北京时间。欧洲织女星发射时为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时,经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4月29日9时50分;美国猎鹰9号发射时为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时,经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4月29日11时44分;中国长征5号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由此可知,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枚火箭发射时为4月末,处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规律: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日晷是由晷针、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组成的。太阳照射晷针,形成晷影,晷影的长度和角度会投射到相应的时间刻度上,通过刻度可读出时间。漏指盛水漏壶,刻指放在漏壶里的标尺,上面刻有计时的标尺。漏刻计时是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晷计时是依据( )
A.太阳东升西落 B.太阳直射点移动 C.存在黄赤交角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6.漏刻计时相对于日晷计时更被古人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漏刻计时( )
A.制造成本低 B.全天均可计时 C.取材更方便 D.可移动性较好
【答案】15.A 16.B
【解析】15.由于地球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日影投影在不同的刻度可以计时,因此日晷计时是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A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黄赤交角、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公转产生的现象,BCD错误。故答案选A。
16.根据材料可知,日晷计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阴雨天气或者没有太阳的黑夜是无法使用的,因此漏刻计时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全天均可计时, B正确。故答案选B。
【点睛】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其大小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大小相等。
(2022·高二单元测试)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在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这是日前为止我国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下图为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辉手致意的画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卫星发射时,当地时间接近( )
A.15日中午 B.15日夜间 C.16日正午 D.16日傍晚
18.航天员在空间站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B.北半球各地均日出东南方向
C.我国各地昼长先变长再变短 D.酒泉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17.A 18.A
【解析】17.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时差为8+5=13小时,纽约位于北京西侧,东加西减,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纽约时间为16日0时23分-13时=15日11时23分,接近15日中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根据题意,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时间为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4月15日,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经过1月初的近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快后慢,A正确;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从直射南半球到直射北半球,故日出方位先是东南,3月21日后变为东北,B错误;在此期间,10月16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我国各地昼变短,此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昼变长,C错误;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后北移,故酒泉距离太阳直射点先变远后变近,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D错。
【点睛】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可推知,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会变大,反之变小。某地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2022·高二校考单元测试)2022跨年,有超过1千万人进择在微信视频号上“追光”度过。此次“追光2022视频号直播”活动,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1日23时起,至次日23时止,全球共有60多个城市直播了当地的新年第一终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上述60多个城市在直播当地2022年第一缕阳光时,拍摄设备应面向(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0.此次跨年活动的最后时刻,可以直播当地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城市可能位于( )
A.中国西部 B.欧洲东部 C.美国西部 D.巴西东部
【答案】19.A 20.C
【解析】19.新年在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南北极地区外,日出方向都是东南方,因此,拍摄设备应面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根据所学可知,全球新的一天,从国际日期变更线开始,结合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四个地区中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最早的是中国,其次是欧洲,再其次是巴西,最晚的是美国西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春分日至秋分日,全球除南北极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秋分日至第二年春分日,全球除南北极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022·高二校考单元测试)下图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纬度增大)。完成下面小题。
21.M~N的范围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极圈与极点之间 C.赤道与回归线之间 D.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22.6月22日,从M到N( )
A.昼渐短且昼均长于夜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昼渐短且昼均短于夜 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答案】21.D 22.B
【解析】21.据图可知,横轴是纬度从0 到90 ,纵轴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纬度从M-N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都相等(47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回归线到极圈之间的地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回归线到极圈之间的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范围,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年变化幅度为47度。D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点有太阳直射现象,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90°-(φ+δ)(φ是纬度值,δ为23.5度),因此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范围为23.5度~47之间;AC错误;极圈与极点之间的地点,有极夜现象,因此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90°-(φ-δ),(φ是纬度值,δ为23.5度)(而其中的φ是纬度值的范围为66.5度~90度)因此,极圈与极点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为47度~23.5度。B错误。故选D。
22.读图并由上题推论可知,M到N之间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的地点。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从M到N,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正确,D错误。如果是北回归线到北极圈的地点,昼渐长且昼均长于夜;如果是南回归线到南极圈的地点,昼渐短,且昼均小于夜;AC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近大远小,来增去减(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2019年9月28日,早上6点30分,由内蒙古浩勒报吉南站(39°N,109°E)开出的万吨煤炭专列启程,开往江西吉安方向,于9月29日16时28分到达江西吉安(27°N,114°E)。下图为浩吉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与东部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浩吉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经过山区较多,地形复杂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24.浩吉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有( )
①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区际联系②促进人口流动,缓解北方人口压力③开发旅游业,改善沿线地区环境质量④为南方地区提供能源,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专列到达时,江西吉安站火车的影子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答案】23.B 24.D 25.B
【分析】23.相对东部来说,浩吉铁路经过地区人口较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浩吉铁路经过黄土高原地区、跨越南方低山丘陵区,经过山区较多,地形复杂,铁路建设费用较高,B正确。浩吉铁路经过山区较多,河湖相对较少,C错误。中部地区山区比较多,耕地少;东部地区平原多,耕地多,D错误。所以选B。
24.浩吉铁路建设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南北方部分区域之间的联系,①正确。该路为运煤专线,不能缓解人口压力,②错误。对沿线地区环境质量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③错误。运煤专线,可以为南方地区提供能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正确。D①④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5.根据材料信息,专列于北京时间9月29日16时28分到达江西吉安,此时江西吉安(114°E)的地方时为16时04分,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能够促进区域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判断影子朝向,应该先判断太阳方位,然后根据太阳方位判断影子的朝向。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中的甲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示意图,乙是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将乙图中的A、B、C、D标在甲图中适当位置(括弧内),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2)在乙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填“较快”或“较慢”)____。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直射在____(填纬度)。
(4)A→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填“南”或“北”)____半球,并且向____(填“南”或“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不断变____(填“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____(填“大”或“小”).
读下面经纬网图。
(5)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丙>乙>丁>甲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7)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丙=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甲>乙>丙>丁
【答案】(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回归,从左至右依次是:从赤道上的B春分日,到北回归线的A夏至口,再到赤道的D秋分日,再到南回归线的C冬至日,再到赤道的B春分日。
(2)
(3)A;较慢;昼长夜短;北回归线
(4)北;南;短;小
(5)A
(6)C
(7)A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示意图、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和经纬网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二分二至太阳光照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力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从图中看,乙图中A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为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出,B为春分日,C为冬至日,D为秋分日;甲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日C,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图中两侧为春分日B,中间为秋分日D。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逆时针,如图所示:
(3)从图中看,乙图中A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为夏至日6月22日;地球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因此地球运行乙图中的A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京昼长夜短。
(4)从图中看,乙图中A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为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出,D为秋分日;A→D期间,即从夏至日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不断变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明该地自转线速度为每天8万里,应位于赤道地区,赤道周长为四万公里,即为八万里;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只有甲地位于赤道,故选A。
(6)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甲乙丙丁,所以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故选C。
(7)地球上除两极点外,其余地区角速度均为15°/h,所以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甲=丙=乙=丁,故选A。
【点睛】
27.(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3)厄瓜多尔将在下图A、B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哪处更合适?请说明选择在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
【答案】(1)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3)A地:距海近,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概率,安全性能好。B地: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距海洋远(地处内陆山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稳定,利于航天发射;山区人口少,安全性好;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和海南岛为背景,并结合相关图文信息材料,侧重考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发射条件、在厄瓜多尔建设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等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文昌。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应从纬度、交通、安全等角度进行说明。与我国其它航天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或节省发射燃料;航天发射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因此从交通条件看,文昌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航天设备;文昌周边为海洋,发射时的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安全性好。
(2)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多强对流天气以及云雾较多;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都会影响卫星的发射。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表明观点,切忌模棱两可,根据表明的观点提出针对性理由如果选择A地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应从交通、地形、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A地距海近,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卫星发射设备或物资运输;A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火箭残骸可以坠入大海,对居民影响小,安全性好,所以选择A地;如果选择B地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应从大气状况、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源头,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航天发射;距海洋远,水汽少,天气变化影响小;山区人口少,对居民影响小,安全性好;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所以选择B处。
【点睛】
28.(2022·高二校考单元测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①~⑤中,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
(2)⑤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该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①位于②的________方向,⑤位于③的________方向。
(4)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由①飞往④,其飞行方向为________。
(5)①④两点间的纬线距离大约是________。
(6)若②点为当日6点,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7)在③点看北极星的仰角为________。
【答案】(1) ③⑤ ①③④
(2) (60°N,90°E) (60°S,90°W)
(3) 西南 东北
(4)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5)8652km
(6) 14点 30°
【分析】本大题以三幅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半球判断、地理坐标判断、方向判断、自转线速度判断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1)左图显示,中心极点为南极点,①、②两点位于南半球,根据自转方向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判断,①的经度为30°W,位于西半球,②的经度为0°,位于东半球;中图显示,该图为北极俯视图的部分图,③位于北半球,根据自转方向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判断,③的经度为30°W,位于西半球;右图显示,④的地理坐标为(30°S,120°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⑤的地理坐标为(60°N,9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因此,位于北半球的有③⑤,位于西半球的有①③④。
(2)据右图显示并结合上题分析,⑤的地理坐标是(60°N,90°E),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值互补,东西经相反,因此该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60°S,90°W)。
(3)根据左图判断,①地和②地的地理坐标分别为(30°S,30°W)、(0°,0°),根据经纬度比较法判断,①位于②的西南方向。根据中图判断,③地的地理坐标分别为(30°N,30°W),⑤的地理坐标为(60°N,90°E),⑤位于③的东北方向。
(4)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①地和④地的地理坐标分别为(30°S,30°W)、(30°S,120°W),两地位于同一根纬线上,④位于①的正西方。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由①飞往④,应沿过①、④两地的大圆劣弧段飞行,两地之间的大圆劣弧段位于30°S纬线以南,因此飞行方向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5)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①地和④地的地理坐标分别为(30°S,30°W)、(30°S,120°W),两地位于同一根纬线上,两点间所跨的经度是90°,因此两点间的的纬线距离大约是111×cos30°×90°≈8652km。
(6)据图可知,②地经度是0°,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0°经线与120°E经度差是120°,时间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当②地是6点时,北京时间=6点+8=14点。
(7)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据前面分析可知,③地所在纬度是30°N,因此③点看北极星的仰角是30°。
【点睛】
29.(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据此回答问题。(12分)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113°E)附近观星台,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左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每空2分,共10分)
(1)每天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时北京时间是____。
(2)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应为____(节气)。
(3)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影子长度与节气为大寒时的影子大约一样长的节气是____。
(4)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的节气是____。
(5)我国民间从每年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当“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____。
【答案】(1)12:28
(2)冬至日
(3)小雪
(4)霜降
(5)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
【分析】本大题以二十四节气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长堤是南北走向的,每天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应该是正午时,113°E为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120°E)是12:28。
(2)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登封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3)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影子长度与节气为大寒时的影子大约一样长时,此时两个时间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该一样,关于冬至日对称,由图可知,大寒应该对应小雪。
(4)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热量条件变差,种麦时间要提前;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热量条件较山东、河南一带更好,因此种麦的“种麦正当时”的节气可推迟到霜降。
(5)我国民间从每年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当“九尽桃花开”时,已经从冬至开始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不足三个月,此时还未到春分,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移动方向为向北移动。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的小明同学在学习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时,对家里的一页日历(下图)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根据图示信息作出的判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秋分现象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36°15'W,0° B.175°45'E,23°26′N
C.43°45′E,0° D.34°15′E,0°
2.小明搜集整理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此时节华北地区适宜冬小麦播种
B.此日过后南极将出现极夜现象
C.此日北京时间6:00天安门广场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
D.此日小明学校操场旗杆的影长为一年之中最短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它将沿着霍曼转移轨道飞行7个月到达火星(霍曼转移轨道是指探测器从一个天体公转轨道转移到另一个天体公转轨道的运行轨道),再经过2~3个月绕火星飞行后,降落到火星表面,放下火星车开展科研。探测器白天依靠太阳能直接工作,晚上靠白天储存的太阳能工作。火星上全天性沙尘天气对探测器影响极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问一号发射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天问一号发射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难题,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在霍曼转移轨道上精准被火星捕获,以一定的速度绕转
B.寻找大气窗口进入到火星大气层,并自主实现软着陆
C.保持正确姿态平稳降落在平坦的表面,放下火星车
D.对全过程实现时时监测,确保产生问题即时解决
5.火星上沙尘蔓延和可能对探测器工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决定引力大,沙尘不易蔓延
B.火星昼夜温差大和地势起伏大,沙尘容易蔓延至全星球
C.沙尘使电能储量减少,导致夜晚工作时间缩短
D.探测器摄像功能和白天工作时间不受沙尘影响
(2021·高二单元测试)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春分 B.乙为夏至 C.丙为冬至 D.丁为秋分
7.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
A.小暑→立秋 B.雨水→清明 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
8.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022·高二单元测试)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地火转移轨道。同年8月2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轨道修正。下图示意地球绕日公转运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地球位置最接近公转轨道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至首次进行轨道修正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越来越慢 B.逐渐加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2022·高二单元测试)“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数九”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12.“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运戴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19°40'N,110°61'E)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膏9号 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3.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14.三枚火箭发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 )
A.北半球,向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日晷是由晷针、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组成的。太阳照射晷针,形成晷影,晷影的长度和角度会投射到相应的时间刻度上,通过刻度可读出时间。漏指盛水漏壶,刻指放在漏壶里的标尺,上面刻有计时的标尺。漏刻计时是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晷计时是依据( )
A.太阳东升西落 B.太阳直射点移动 C.存在黄赤交角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6.漏刻计时相对于日晷计时更被古人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漏刻计时( )
A.制造成本低 B.全天均可计时 C.取材更方便 D.可移动性较好
(2022·高二单元测试)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在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这是日前为止我国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下图为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辉手致意的画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卫星发射时,当地时间接近( )
A.15日中午 B.15日夜间 C.16日正午 D.16日傍晚
18.航天员在空间站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B.北半球各地均日出东南方向
C.我国各地昼长先变长再变短 D.酒泉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2022·高二校考单元测试)2022跨年,有超过1千万人进择在微信视频号上“追光”度过。此次“追光2022视频号直播”活动,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1日23时起,至次日23时止,全球共有60多个城市直播了当地的新年第一终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上述60多个城市在直播当地2022年第一缕阳光时,拍摄设备应面向(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0.此次跨年活动的最后时刻,可以直播当地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城市可能位于( )
A.中国西部 B.欧洲东部 C.美国西部 D.巴西东部
(2022·高二校考单元测试)下图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纬度增大)。完成下面小题。
21.M~N的范围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极圈与极点之间 C.赤道与回归线之间 D.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22.6月22日,从M到N( )
A.昼渐短且昼均长于夜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昼渐短且昼均短于夜 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2019年9月28日,早上6点30分,由内蒙古浩勒报吉南站(39°N,109°E)开出的万吨煤炭专列启程,开往江西吉安方向,于9月29日16时28分到达江西吉安(27°N,114°E)。下图为浩吉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与东部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浩吉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经过山区较多,地形复杂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24.浩吉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有( )
①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区际联系②促进人口流动,缓解北方人口压力③开发旅游业,改善沿线地区环境质量④为南方地区提供能源,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专列到达时,江西吉安站火车的影子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中的甲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示意图,乙是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将乙图中的A、B、C、D标在甲图中适当位置(括弧内),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2)在乙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填“较快”或“较慢”)____。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直射在____(填纬度)。
(4)A→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填“南”或“北”)____半球,并且向____(填“南”或“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不断变____(填“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____(填“大”或“小”).
读下面经纬网图。
(5)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丙>乙>丁>甲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7)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丙=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甲>乙>丙>丁
27.(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3)厄瓜多尔将在下图A、B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哪处更合适?请说明选择在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
28.(2022·高二校考单元测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①~⑤中,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
(2)⑤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该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①位于②的________方向,⑤位于③的________方向。
(4)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由①飞往④,其飞行方向为________。
(5)①④两点间的纬线距离大约是________。
(6)若②点为当日6点,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7)在③点看北极星的仰角为________。
29.(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据此回答问题。(12分)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113°E)附近观星台,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左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每空2分,共10分)
(1)每天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时北京时间是____。
(2)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应为____(节气)。
(3)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影子长度与节气为大寒时的影子大约一样长的节气是____。
(4)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的节气是____。
(5)我国民间从每年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当“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