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0·高二单元测试)读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的总人口、城镇人口和GDP对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 )
①人口规模 ②城市化水平 ③人均GDP ④区域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滇中、黔中城市群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地形崎岖 C.地壳活跃 D.土壤贫瘠
3.关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对应正确的是( )
①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②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③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
④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A.成渝城市群一④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② 江淮城市群一③ 长三角城市群一①
B.成渝城市群一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④ 江淮城市群一② 长三角城市群一③
C.成渝城市群一②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④ 江淮城市群一③ 长三角城市群一①
D.成渝城市群一④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① 江淮城市群一② 长三角城市群一③
4.(2023春·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表列举了山东和江苏有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对比数据。与江苏省相比较,山东省( )
省区 2003年城市化水平(%) 2004年城市化水平(%) 2005年城市化水平(%) 2006年城市化水平(%) 2007年城市化水平(%) 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 2007年人口数(万)
江苏 46.8 48.0 50.1 51.9 53.2 7.1∶55.6∶37.3 7438
山东 41.8 43.5 45.0 46.1 46.8 9.7∶56.9∶33.4 9024
A.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B.城市化水平较高
C.城市化速度较快 D.2007年城市人口数量多
(2022秋·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出发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某城市出发到其他城市的客流比例;到达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各个城市到达某站点的客流比例。下图示意沪宁高铁一周出发站点(下左图)与到达站点(下右图)的影响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受上海影响力最大的城市是( )
A.南京 B.苏州 C.昆山 D.无锡
6.从南京和无锡出发到上海的客流占比基本相同,但到达上海的南京客流占比大于无锡客流,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总人口多 B.无锡城市等级高 C.南京经济相对落后 D.无锡距上海更远
(2021·高二单元测试)美国学电网主要有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德克萨斯州电网。2021年2月,德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袭科击,气温骤降,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下图为2020年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7.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 )
A.以新能源为主 B.受天气影响小
C.以清洁能源为主 D.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8.为提高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稳定性,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大太阳能开发力度 B.建设跨区域电网
C.提高煤炭发电的比例 D.减少高耗能产业
(2022秋·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1年12月2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会上提出,锚定武汉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强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武汉城市圈跨越式发展。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武汉都市圈“九城就是一城”理念的基础是( )
A.地域联系 B.城市化水平 C.自然条件 D.交通条件
10.推进都市圈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打造全国领先的特色高效农业基地 ②推动社保、公积金等一卡通用 ③集中发展同一种优势产业 ④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春·湖北恩施·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四川攀枝花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业型城市,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建设主要沿金沙江两侧布局。下图示意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展强度与GDP、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用地扩展强度指数用于比较不同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的快慢,数值越大,表示扩展越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中信息判断,攀枝花( )
A.1986 1994年城市用地结构趋于多样 B.1994-2000年工业用地面积逐渐缩小
C.2000-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2006-2010年工业用地增加幅度最大
12.2010-2016年,攀枝花市( )
A.工业用地快速扩张 B.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主导
C.产业与城市之间协同发展 D.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中
(2021·高二单元测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电力能源及粮食主产地,是“一带一路”沿线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及各省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发展水平,指数越高,区域发展协调度越高。下图为2007~2017年黄河流域及各省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均值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甘肃综合指数最高,得益于( )
A.农作物单产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能源丰富多样 D.气候条件较优越
14.山西综合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 B.多山地丘陵,粮食生产面积小
C.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总量少 D.热量条件差,作物生长周期短
(2021·高二单元测试)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m/s小时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6.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相似
B.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
C.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
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2019秋·高二单元测试)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18.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20.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21.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2021·高二单元测试)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3.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地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022·高二单元测试)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4.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泥沙淤积 B.形成沿海草滩 C.增加植株密度 D.保护海岸滩地
25.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潮间带植被增加 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春·高一单元测试)上海和武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分析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
(2)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
27.(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现在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地处黄海之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为低平坦荡的苏北平原,苏北地区东部临海,南部滨江,拥有大面积滩涂。
材料二苏北地区区域图、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1)简述苏北地区的位置特征。
(2)分析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28.(2022·高一单元测试)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简析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开发的优势条件。
(2)你认为山西省在“能源外运”的决策中,到底“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9.(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位于青海湖东南60公里的塔拉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干旱少雨和过度放牧,成为一片戈壁沙丘,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开始,得益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这里的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现代科技与传统自然和谐共生的巨幅画卷在青藏高原铺陈开来。图1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图2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景观图。
材料二:自2020年12月起,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在内的南方诸多省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直至2021年下半年,情况也并未有所好转,甚至每况愈下。广东、广西、云南、江苏、浙江、宁夏等省(区)陆续发布了关于有序用电的通知,一股全国范围内的“电荒”悄然袭来。
(1)简述塔拉滩发展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判断该地光伏面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分析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使塔拉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原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0·高二单元测试)读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的总人口、城镇人口和GDP对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 )
①人口规模 ②城市化水平 ③人均GDP ④区域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滇中、黔中城市群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地形崎岖 C.地壳活跃 D.土壤贫瘠
3.关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对应正确的是( )
①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②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③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
④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A.成渝城市群一④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② 江淮城市群一③ 长三角城市群一①
B.成渝城市群一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④ 江淮城市群一② 长三角城市群一③
C.成渝城市群一②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④ 江淮城市群一③ 长三角城市群一①
D.成渝城市群一④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① 江淮城市群一② 长三角城市群一③
【答案】1.C 2.B 3.D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人均GDP,③对。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②对。人口规模不是递增,①错。不能判断区域面积递增,④错。C对。A、B、D错。故选C。
2.滇中、黔中城市群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不利于城市规模发展,B对。气候炎热、地壳活跃、土壤贫瘠不是城市群规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A、C、D错。故选B。
3.关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成渝城市群对应④,发展成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应①,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江淮城市群对应②,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对应③,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D对。A、B、C错。故选D。
4.(2023春·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表列举了山东和江苏有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对比数据。与江苏省相比较,山东省( )
省区 2003年城市化水平(%) 2004年城市化水平(%) 2005年城市化水平(%) 2006年城市化水平(%) 2007年城市化水平(%) 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 2007年人口数(万)
江苏 46.8 48.0 50.1 51.9 53.2 7.1∶55.6∶37.3 7438
山东 41.8 43.5 45.0 46.1 46.8 9.7∶56.9∶33.4 9024
A.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B.城市化水平较高
C.城市化速度较快 D.2007年城市人口数量多
【答案】D
【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小于江苏,B、C错误;核心城市等级低于江苏省核心城市,其带动作用应低于江苏,A错误。山东省总人口多于江苏省,结合人口总数和城市化水平,通过计算,可判断山东2007年城市人口数量多于江苏,D正确,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城市级别越高,服务种类越多,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级别越低,服务种类越少,城市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2022秋·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出发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某城市出发到其他城市的客流比例;到达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各个城市到达某站点的客流比例。下图示意沪宁高铁一周出发站点(下左图)与到达站点(下右图)的影响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受上海影响力最大的城市是( )
A.南京 B.苏州 C.昆山 D.无锡
6.从南京和无锡出发到上海的客流占比基本相同,但到达上海的南京客流占比大于无锡客流,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总人口多 B.无锡城市等级高 C.南京经济相对落后 D.无锡距上海更远
【答案】5.C 6.A
【解析】5.从各出发站点到上海的客流比例看,昆山出发到达上海的客流比例最高;从上海到达各站点的客流比例看,上海到达昆山的客流占比最高,表明上海对昆山的影响力最大。ABD错误,故选C。
6.虽然二者出发到上海的客流占比基本相同,但由于南京城市等级高,人口规模大,外出客流量大,到达上海的客流占比较高。A正确。与城市等级、经济水平、城市距离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世界大都市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2021·高二单元测试)美国学电网主要有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德克萨斯州电网。2021年2月,德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袭科击,气温骤降,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下图为2020年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7.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 )
A.以新能源为主 B.受天气影响小
C.以清洁能源为主 D.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8.为提高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稳定性,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大太阳能开发力度 B.建设跨区域电网
C.提高煤炭发电的比例 D.减少高耗能产业
【答案】7.C 8.B
【分析】本题组以美国2021年2月,德克萨斯州发生的大面积停电现象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对策。
7.由图可知,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中,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比重只占36%,所以新能源不是主要能源,A项错;由于遭遇暴风雪,出现大面积停电,说明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受天气影响大,B项错。其能源构成中,除煤炭外,其余皆为清洁能源,故C项正确;德克萨斯州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2%)和风能(23%),故D项错。
8.太阳能的利用受天气变化及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对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的作用不大。故A项错;建设跨区域电网,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援,有利于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不稳,出现的大面积停电现象,主要是恶劣天气导致供电设施和发电设备出现了故障造成的,不是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与煤炭的发电比例的大小和高耗能产业无关,所以C、D两项错误。
【点睛】美国的东西两侧山脉呈南北走向,中间是广阔的大平原,这种地势在冬季非常有利于北冰洋的冷空气长趋直下,当南下极地冷气与北上暖湿气流交汇,尤其是北美中部的五大湖又为暴风雪奠定了大量水汽的物质基础。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下,美国冬季极易出现低温和暴风雪天气。
(2022秋·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1年12月2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会上提出,锚定武汉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强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武汉城市圈跨越式发展。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武汉都市圈“九城就是一城”理念的基础是( )
A.地域联系 B.城市化水平 C.自然条件 D.交通条件
10.推进都市圈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打造全国领先的特色高效农业基地 ②推动社保、公积金等一卡通用 ③集中发展同一种优势产业 ④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A 10.C
【解析】9.武汉都市圈九个城市空间距离近,联系密切,集中连片,是都市圈规划的基础,A正确;城市化水平、交通条件相差较大,不利于都市圈的建设,BD错误;自然条件相近,但不是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C错误。故选A。
10.推进都市圈发展,要打通各地的交通联系,推动社会服务一体化,方便居民联系,②④对;都市圈以先进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不以发展农业为主,①错;集中发展同一种优势产业,会造成都市圈内部的高度同质化,不利于都市圈的发展,③错。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
【点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对策:统筹规划,加强政府的协调与引导;深化改革,突破行政体制障碍;以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为中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武汉城市圈经济国际化水平;制定促进区域内各市共同发展的公共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市场一体化环境;搞好区域形象设计,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圈。
(2022春·湖北恩施·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四川攀枝花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业型城市,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建设主要沿金沙江两侧布局。下图示意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展强度与GDP、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用地扩展强度指数用于比较不同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的快慢,数值越大,表示扩展越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中信息判断,攀枝花( )
A.1986 1994年城市用地结构趋于多样 B.1994-2000年工业用地面积逐渐缩小
C.2000-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2006-2010年工业用地增加幅度最大
12.2010-2016年,攀枝花市( )
A.工业用地快速扩张 B.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主导
C.产业与城市之间协同发展 D.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中
【答案】11.C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1986~1994年攀枝花的工业用地扩展强度指数逐年升高,而同期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逐年降低,表明城市用地结构单一,工业用地大幅增长,A错;1994~2000年工业用地扩展强度指数降低,说明工业扩展较慢,但工业仍处于扩展阶段,工业用地面积仍会增加,B错;2000~2006工业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和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回落,但GDP和工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C对;由上分析可知,工业用地增幅最大的是1986~1994年,D错。故答案选择C。
12.读图可知,2010~2016年,攀枝花市的工业用地扩张有所减缓,A错;第三产业发展快,增加值多,但前期工业产值基数较大,工业仍是主导产业,B错;2010~2016年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拓展指数同步下降,但工业产出效益较好,表明随着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完善,产业与城市逐渐有序结合,协同发展,C对;由材料可知,攀枝花的城市空间形态为带状分布,趋向分散布局,D错。故答案选择C。
【点睛】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业或商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2021·高二单元测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电力能源及粮食主产地,是“一带一路”沿线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及各省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发展水平,指数越高,区域发展协调度越高。下图为2007~2017年黄河流域及各省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均值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甘肃综合指数最高,得益于( )
A.农作物单产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能源丰富多样 D.气候条件较优越
14.山西综合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 B.多山地丘陵,粮食生产面积小
C.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总量少 D.热量条件差,作物生长周期短
【答案】13.C 14.A
【分析】13.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粮食单产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ABD错误。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煤炭等能源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有利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C正确。故选C。
14.山西省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大,但能源利用率低;山西省地形以高原为主;山西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相对丰富,且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综合指数是考虑水—能源—粮食安全系统综合指数,指数越高,区域发展协调度越高。
(2021·高二单元测试)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m/s小时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6.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相似
B.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
C.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
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答案】15.C 16.A
【解析】15.风力发电站应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即图中风速>3 m/s的时间最长的地区,选项四地相比而言,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②地时数最多,大风日数多,且②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靠近电力消费市场,电力输送损耗小,最适合建设风力发电站,故选C。
16.根据图中省区轮廓可知,左图为新疆,右图为江苏,两地风力资源都丰富,两地冬季风势力强,冬春季节风能资源相对集中,其它季节相对较少,A正确。N河位于东部季风区,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其流量年际变化比M河大, B错误。影响两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或水源),C错误。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江苏省太阳能相对不丰富,D错误。故选A。
【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②市场需求量或与市场的距离;③资金与技术水平。新能源开发一般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④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广,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核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当地常规能源缺乏以及技术水平、资金等;⑤其他条件:如基础设施(如电网线路建设等)、交通便捷度(利于设备运入等)、生态环境等。
(2019秋·高二单元测试)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18.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答案】17.B 18.D
【解析】17.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故其主导因素主要考虑能源资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价格低廉,B正确;山西铝土储量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炼铝厂考虑到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AD错误;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技不发达,冶金工业技术水平不高,C错误。故选B。
18.坑口电站是建立在煤炭基地附近的火电站,延长了产业链,利于能源输出,“输煤变输电”有利于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是能达到的目的,ABC错误,坑口火电站的环境污染严重不能达到,降低省内环境污染的目的,D正确。故选D。
【点睛】坑口电站就是在煤的产地建设大型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优点:可以节约煤炭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缺点:建设坑口电站会导致煤矿附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如果当地水资源不足,可能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问题。
(2022秋·高二单元测试)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20.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21.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答案】19.B 20.D 21.A
【分析】19.甲地为宁夏平原,因贺兰山对风沙的阻挡、黄河水源滋润等,草原退化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A错误;宁夏平原降水少、夏半年蒸发强,地势平坦,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B正确。平原地形,径流流速较慢,水土流失不严重,排除C错误。当地大型湖泊较少,围湖造田现象不是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D错误,所以选B。
20.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D正确。合理放牧和禁止樵采是荒漠化的防治措施,AC错误,退耕还湿,是针对湿地减少采取的措施,B错误,所以选D。
21.荒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监测,A正确;不需要进行分析,不需用GIS,B错误;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题不需要用到,C错误,数字地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2021·高二单元测试)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3.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地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22.A 23.B
【分析】22.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A正确。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和风力作用相关。沟头工程对防止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作用不大,B、C、D错。故选A。
23.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在A、C、D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错误。故选B。
【点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宣传管理措施等。
(2022·高二单元测试)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4.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泥沙淤积 B.形成沿海草滩 C.增加植株密度 D.保护海岸滩地
25.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潮间带植被增加 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答案】24.D 25.C
【分析】24.根据材料信息“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可知,互花米草对沿海滩地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D正确;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会减慢水流速度,加速泥沙淤积,A错误;不是为了形成沿海草滩和增加植株密度,BC错误;故选D。
25.互花米草属外来物种,其在崇明滩迅速扩张,会导致崇明东滩植物种类单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符合题意。而潮间带植被增加、东滩面积不断扩大、海浪侵蚀作用减弱均属于有利影响,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湿地的保护措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2、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3、已经退化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3春·高一单元测试)上海和武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分析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
(2)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
【答案】(1)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是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聚集着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2)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经济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城市的区位条件、城市的辐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上海比武汉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更突出的优势可从自然条件(河流、地形和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矿产资源、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内河航运较便利;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海陆交通更加便捷,对外联系更加方便,地理位置相比武汉更加优越;武汉是区域经济中心,相对而言辐射范围较小;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发历史更悠久,开放时间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享受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聚集着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2)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从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实力,加强武汉市对外联系,完善武汉市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分析;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升制造业水平,从而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对外交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加大高校和科研投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27.(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现在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地处黄海之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为低平坦荡的苏北平原,苏北地区东部临海,南部滨江,拥有大面积滩涂。
材料二苏北地区区域图、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1)简述苏北地区的位置特征。
(2)分析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答案】(1)地处中纬度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南临长三角经济圈,北临环渤海经济圈。
(2)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略有下降;二、三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3)大量引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入户苏北,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高端产业链。
【分析】本题以苏北地区和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位置的表述、产业结构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
【详解】(1)描述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进行描述。读苏北地区区域图可知,该地纬度大约位于32°N-35°N,可知其处于中纬度地区;海陆位置表述为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读周边地理事物可以表征苏北地区的相对位置: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南临长三角经济圈,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居长江、淮河下游。
(2)读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结合图例分别描述各类产业的比重和变化来表征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二、三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于合理的产业结构来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正常偏高,第三产业比重略为偏低。
(3)根据上题可知,苏北地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合理措施有:大量引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而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引进高技术人才入户苏北,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高端产业链。
【点睛】
28.(2022·高一单元测试)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简析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开发的优势条件。
(2)你认为山西省在“能源外运”的决策中,到底“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资源方面:储量大,分布广。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北京等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北方冬季需要取暖,能源消费量大,市场广阔;交通方面:铁路网密集,交通便捷,煤炭外运条件好。
(2)选择一:输煤。理由:对当地的污染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护当地环境。
或选择二:输电。理由:交通运输压力小,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输电的成本相对较低而电价较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分析】本题以山西煤炭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山西煤炭建设开发的优势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并结合实际回答问题的能力。
(1)分析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能源、市场、交通等方面来作答。据图可知,山西省位于我国北方中部地带,邻近北京等工业化发达的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且开采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且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需要取暖,煤炭的消费量大,市场广阔;由图中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可知,山西省的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交通路线主要是东西方向,有利于煤炭外运。
(2)山西省在解决“能源外运”的决策中,“输煤好”的理由主要从环境方面分析:向外输送煤,煤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均在输入地,对当地的污染相对较小,且不用消耗当地大量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紧张,因此有利于保护当地环境。“输电好”主要从交通压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煤炭就地发电,可以减轻交通压力,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且输电的成本相对较低、时效更快、电价较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点睛】
29.(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位于青海湖东南60公里的塔拉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干旱少雨和过度放牧,成为一片戈壁沙丘,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开始,得益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这里的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现代科技与传统自然和谐共生的巨幅画卷在青藏高原铺陈开来。图1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图2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景观图。
材料二:自2020年12月起,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在内的南方诸多省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直至2021年下半年,情况也并未有所好转,甚至每况愈下。广东、广西、云南、江苏、浙江、宁夏等省(区)陆续发布了关于有序用电的通知,一股全国范围内的“电荒”悄然袭来。
(1)简述塔拉滩发展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判断该地光伏面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分析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使塔拉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原理。
【答案】(1)位于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廉价。
(2)春季。理由:春季大风日数多,风力强;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土质疏松,容易产生沙尘天气。
(3)光伏面板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地表蒸发,削弱了风力侵蚀;清洗光伏面板,可以给草场补给一定的水源;草生长茂盛,会阻碍光伏发电,羊群可以抑制草的高度。
【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光伏电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地区光伏电站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光伏面清洗、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发展光伏电站需要较为丰富的太阳能,且占地面积大。因此发展光伏电站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太阳能资源情况、气候、地形、土地面积大小等方面分析。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塔拉滩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青藏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塔拉滩地处河谷低地,地势平坦开阔,该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资源丰富、廉价,适合发展光伏电站。
(2)结合材料可知该区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当光伏面板上沙尘较多时,转换太阳辐射效率会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清洗。而当地出现严重沙尘暴的时间是春季。因为当地春季大风天气日数多,风力强;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较快,地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很容易形成沙尘天气,造成光伏面板表面积灰,因此需要在春季对光伏面板进行清洗。
(3)光伏面板削弱了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了阳光直接照射地面,降低了地表温度,进而减少了地表蒸发,当地表温差变小,且地表的光伏电站也削弱了风力,进而削弱了风力侵蚀,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光伏板下草生长茂盛,主要是面板削弱光照,使的板下阴凉,适合草的生长;且在清洗光伏面板时,可以给草场补给一定水源,使的板下草的生长条件良好。当草生长过快过高,会阻碍光伏面板发电,羊群在板下吃草,可以抑制草的高度,实现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