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章末基础巩固卷 (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章末基础巩固卷 (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2 17: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基础巩固卷
一、选择题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球,它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2.“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其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平均半径约是6378千米。”请找一找引语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下图是某地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位置是(10°S,70°W) B.乙地的位置是(20°S,60°E)
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D.乙地位于赤道
4.关于甲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低纬度 B.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C.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D.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5.下列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的形状是完整的圆圈
C.经度的数值是0°—360° D.0°纬线又称赤道
根据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五带,完成6-8题。
6.读图,在五带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
A.B区域温带 B.C区域热带
C.E区域南寒带 D.A区域北寒带
7.B区域北温带和A区域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
A.30°S B.60°N
C.66.5°N D.23.5°N
8.能看到午夜的太阳是哪个区域( )
A.B和A区域 B.C和D区域
C.D和E区域 D.A和E区域
读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示意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回答9-10题。
9.当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如左图所示时,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0.下列节日中,我们的家乡洋浦开发区“昼短夜长”的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元旦节
11.图为“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园导览图”,由于所示导览图“三要素”不全,导致小明无法做到( )
A.辨别场馆方位 B.区分场馆与道路
C.估算场馆之间的距离 D.确定各个场馆的主题
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是淄博市红叶最佳欣赏时间,漫山红叶如火如荼,景色奇艳,下国为淄博市某红叶观赏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16题。
12.图中山峰A的海拔是( )
A.200-300米 B.300-400米 C.400-500米 D.500-600米
13.图中字母C处的山体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陡崖
14.图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A B.C C.D D.F
15.赏红叶线路②的上山攀爬方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西南向东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16.量得某人员由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图上距离是3cm,实际距离是( )
A.150米 B.1500米 C.150千米 D.1500千米
二、解答题
17.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A____B____
(2)C、D两地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填字母)
(3)①和②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4)考察小组分别沿着甲、乙两条路线考察,行走比较费力的是____路线,原因是____。
18.左图是2022年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____,丙地位于丁地的____方向,从南北半球看,乙地位于____半球,能和乙地所在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____经线。
(2)左图所示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___(纬线)上,是北半球的____日(节气),北极圈内出现____(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北半球各地建筑物的影子达到一年中的最____,(填“长”或“短”),景哈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3)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温带的是____。图示时刻,随着地球的自转,丙、丁两地中更早进入黑夜的是____。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B 7.C 8.D
9.C 10.D 11.C 12.D 13.D 14.D 15.C 16.B
17.(1) 陡崖 鞍部
(2)D
(3)500
(4) 乙 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行走比较费力
18.(1) (0°,60°E) 正西 北 90°W
(2) 23.5°N 夏至 极昼 短 昼长夜短
(3) 乙 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