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2 23:59:45

文档简介

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A 2.C 3.D 4.C 5.C 6.B 7.A 8.D 9.A 10.B 11.D
12.D 13.D 14.C 15.A
16.(1)商路:由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欧亚非的贸易路线,增加了从欧洲通往经过非洲海岸通往亚洲及美洲的航路﹔(2分)
贸易中心:由以中国等为中心,转为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格局(2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方的殖民扩张与掠夺(2分)
(2)现象:以英国为中心的贸易格局形成(或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原因:英国的殖民霸权﹔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6分)
17.(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3分)
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3分)
(2)示例∶英国的城市大多是在工业革命后崛起的。(2分)
工业革命后大量工厂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吸引圈地运动后成为自由雇佣劳动者的英国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导致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6分)
排序:图2、图1、图3(3分)
图2为一战前,依据: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存在、俄国地域辽阔等等。(3分);图1为一战后,依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那斯拉夫独立。(3分);图3为二战后,依据:雅尔塔体系重新确定欧亚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3分)
19.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民族之父和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作为政治家其形象具有两面性。(3分)一战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压迫加重,制造“阿姆利则惨案”,激化了民族矛盾,甘地创立了非暴力理论(4分)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和经济侵略,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抗争意识,为实现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平等做出巨大贡献(4分)另一方面,他主张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他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以非暴力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挫伤了民众反英斗争的积极性.反映了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时代局限性。(4分)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新泰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图中①~④分别为四种农作物的发源地。根据目前的研究,下列发源地与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①小麦 B.②水稻 C.③芋头 D.④玉米
2.下面是《汉谟拉比法典》中的部分条款情况。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26~88条,关于因园、房屋等各种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定89~126条,关于借贷经商和所谓的债权等方面规定 215~240条,关于各种职业人员的报酬和责任的规定
A.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
3.马克壵《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据此分析,作者意在说明
A.西欧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B.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4.1609年,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该银行由市政府提供保证金,经营货币兑换、客户转账等业务,为世界贸易提供金融服务,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多边支付体系”。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荷兰制造业发展 B.顺应了价格革命的趋势
C.体现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5.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到16世纪末宗教派别之间的纷争和冲突逐渐裹挟世俗权力间的利益博弈,最终形成了各方不得不接受的结果——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承认各封建主及诸侯在其领域内的最高统治权。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推动了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B.根除了天主教在西欧的势力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实现了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
6.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内有人认为革命释放出来的“自由精神”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权来反对政府,自由的基础是服从政府。这一认识在美国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
A.通过邦联制来保证各州的独立 B.以联邦制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确立两党制保证人民的选举权 D.以三权制衡来避免出现绝对权力
7.下面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图。图中英国外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其生产的工业品通过海上新航线运抵美洲、非洲、亚洲。由此可知,该图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式
C.世界贸易中心开始发生转移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8.1600年英格兰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1813年英国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58年撤销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英国取消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该变化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日益加剧 B.东印度公司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C.科学技术进步改变国家经济职能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思想变化
9.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做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材料可以说明
A.马克思主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巴黎公社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空想社会主义已被证明为正确 D.巴黎公社的妥协性措施导致了失败
10.《亚洲的觉醒》一文评价道;“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文中的“新阶段”的含义是
A.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B.帝国主义的统治体系受到冲击
C.马克思主义政党普遍建立 D.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1.阅读“1919年列强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外交磋商表”,此表反映出
2月 威尔逊提出山东应实行国际联盟托管,遭到日本的当场拒绝
4月15日 美国国务卿蓝辛提出山东由协约国和参战国共同管理,日本代表以山东情况特殊为理由予以拒绝
4月16日 威尔逊改为由5国共管,日本以不加入国联相要挟,美国考虑到西伯利亚还有美、日干涉军存在,美国需要与日本合作,向日本妥协
此后 英、法等国与日本早有密约,英、法、美一齐向中国代表劝降
A.英、法、美三国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B.国际联盟是英法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C.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弱肉强食的分赃会议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同时并不排斥妥协
12.如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文字为:威尔逊总统说:“这根橄榄枝(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和平鸽说:“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根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该漫画的寓意是
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B.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C.反映了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的兴起
D.对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的怀疑
13.如表是俄国或苏联史上,部分年份牲畜头数统计表(单位,万头)。这表明
1916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1940年
牛 总头数 5170 6010 3830 4750 4780
奶牛 2490 2930 2230 2090 2280
绵羊 8250 9370 4380 4660 6660
马 3420 3210 2170 1590 1770
A.一战对农业造成极大破坏 B.战时政策引起了严重危机
C.新经济政策挫伤农民热情 D.农业集体化不良影响明显
1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相比,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改革的特点是
A.民族意识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 B.明显地带有反法西斯的性质
C.带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色彩 D.武装斗争的方式被完全放弃
15.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把恢复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作为参加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和理由,违背了“为法西斯而战,为正义而战”的崇高目的。据此可知
A.该会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二战本质是帝国主义的战争
C.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对外政策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全无意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计55分)
16.下面三幅示意图反映了世界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迁。提取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4分)
比较图1、图2,指出图2中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6分)
有人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一观点。(8分)
18.图1、图2、图3是欧洲三个历史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图2、图3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并说明排序的依据(1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甘地始终相信,“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用非暴力方式化解冲突,各敌对方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甘地和平主义鼓励我们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进而化解冲突。
——摘编自孙艺《甘地和平主义研究》
材料二 甘地主要活动年表(部分)
1906年8月,甘地在南非组织了一场抗议“黑法令"的运动,反对南非政府针对印度人的法律和种族歧视,实践了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不过,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想。
1921年1—8月,甘地领导下,全国各城市纷纷焚毁英国布匹,手纺手织,穿土布衣服,抵制威尔士亲王访印。
1922年2月,发生农民放火焚毁警察局和烧杀警察事件,甘地要求立即停止不合作运动,挫伤了士气,引起国大党内的思想混乱。
1930年3月,甘地率领78位志愿队员开始“食盐进军”,拒购“官卖食盐”,全印各地开展破坏盐法、抵制洋布的斗争,掀起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9年9月3日,英国代表印度宣战后,甘地的极端非暴力立场与国大党领导机构的有条件支持战争的主张发生尖锐冲突,以致他两次被免职。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甘地政治家的形象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