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2 19: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 B 的生成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 nmolA,同时生成 3nmolB
C.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 的分子数比为 1:3:2
2.锌片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
3.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意时刻:3υ正(NH3)= 2υ正(H2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则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达到化学平衡时,5υ正(O2)= 4υ逆(NO )
4.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两极材料 Zn片、石墨 Cu片、Ag片 Zn片、Ag片 Fe片、Cu片
插入溶液 稀硫酸 AgNO3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是铝失电子被氧化
B.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6.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B.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7.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A.放电时Li+由B极向A极移动
B.电池放电反应为4Li+O2 +2H2O===4LiOH
C.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D.电解液a可以为LiCl水溶液
8.向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 bZ(g) △H<0。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b=1:3
B.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压
C.推测在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D.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
9.可逆反应:2NO2 2NO + O2 (NO2为红棕色气体,其余气体无色)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 v正(NO)=v逆(O2)
③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 用NO2与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⑦
10.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Ag
二、填空题
11.已知完全分解吸收热量,、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则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
12.请根据化学反应与热能的有关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在Ba(OH)2·8H2O和NH4Cl晶体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反应物混合后需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体现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的现象是烧杯变凉和________。
(2)下列过程中不一定释放能量的是____(请填编号)。
A.形成化学键 B.燃料燃烧 C.化合反应 D.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反应
E.酸碱中和 F.炸药爆炸
(3)已知:通常条件下,酸碱稀溶液中和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稀溶液中1 mol H2SO4和NaOH恰好反应时放出Q kJ热量,则其中和热为____kJ/mol。
(4)已知H2和O2反应放热,且断开1 mol H-H、1 mol O=O、 1 mol 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 kJ,由此可以推知下列关正确的是___(填编号)。
A.Q1+Q2>Q3 B.Q1+Q2>2Q3 C.2Q1+Q2<4Q3 D.2Q1+Q2<2Q3
13.Ⅰ.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由_______流出。(填电极材料名称)。
(3)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生成物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硫酸
C.增大压强 D.滴加几滴CuSO4溶液
Ⅱ.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气体和4molB气体在2L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发生反应:A(g)+2B(g) 3C(g)+D(s)。若经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
(4)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5)2min时物质B的浓度为_______。B的转化率为_______。
(6)当下列哪些项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E.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B同时生成1.5molC F.用A、B、C表示的速率比为1:2:3
G.正反应速率v(B)=0.4 mol·L-1·min-1,逆反应速率v(D)=0.6 mol·L-1·min-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C.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14.现有纯锌片、纯铜片,的溶液、导线、量筒。试用下图装置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量筒中已充满了水,则开始实验时,首先要_______。
(2)a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b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3)当量筒中收集到气体时(标准状况下),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4)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U形管中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
15.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值等于_____;
(2)A的转化率为______;
(3)生成D的反应速率为_____;
16.A~F六种元素中,除C外其他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或性质如下表所示。
元素 原子结构或性质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
B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为固体
C 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有两种常见的氯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E 与D同主族
F 与E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对应的化学用语回答)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A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
(2)A、 D 、E、 F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某种氯化物的浓溶液可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金属铜,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单质与D的氢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D和另一产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F的最高价氧化物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如图:将A和F的单质与烧碱液构成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外电路中电子从_____电极流向_____电极 。
17.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从开始至2min末,用Z(为气态)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mol/(L·min)。
(3)当反应进行到第_____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有____
A.增大Z的量 B.升高温度
C.使用正催化剂 D.增大X或Y的量
(4)分别用X和Y的反应速率来表示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表达式为_______。
18.用编号填空:
(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101kPa时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即氢气的燃烧热;
B.101kPa时1mol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所放出的热量即碳的燃烧热;
C.某物质的燃烧热不随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2)下列关于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测中和热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实验结果随反应物用量改变而改变;
B.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是为了使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
C.实验中不可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3)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若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向能够使这种改变减弱的方向移动;
B.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停止;
C.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
(4)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___;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5)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酸、碱、盐及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C.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6)下列反应的△H<0的是_____________;
A.铝和稀硫酸反应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7)下列情况,均为日常生活中为了改变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其中不属于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__;
A.汽车加大油门 B.食物放冰箱 C.糕点包装袋里放小包除氧剂
(8)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际不符的是_____________;
A.向4mL0.01mol/LKMnO4酸性溶液中加入2mL0.1mol/LH2C2O4溶液:溶液褪色;
B.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2O3和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变浑浊;
C.将盛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容器压缩:混合气体颜色比压缩前浅。
(9)一定温度下,有三种酸:A.盐酸,B.硫酸,C.醋酸,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酸溶液等物质的量浓度时,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②三种酸的c(H+)相同时,溶液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再加入同样的锌粒,反应最快的是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C 的生成速率与 B 的生成速率相等,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方向相同,不一定是平衡状态,B不合题意;
C.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则平衡不发生移动,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A、B、C 的分子数比为 1:3:2,不一定达平衡状态,D不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在锌片、碳棒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碳棒作正极。答案选D。
3.A
【详解】A.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3v正(NH3)= 2v正(H2O),故A正确;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反应向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则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逆反应移动,故C错误;
D. 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4v正(O2)=5v逆(NO)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v正(O2)=4v逆(NO)的状态则不一定平衡,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要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各成分的浓度是否保持不变。
4.C
【详解】A.Zn与硫酸可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能形成原电池;
B.Cu与硝酸银可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能形成原电池;
C.蔗糖为非电解质,C不能形成原电池;
D.Fe与盐酸可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D能形成原电池;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D
【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负极为Al,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详解】A.负极是铝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Al不断反应,不断溶解,所以一段时间后,更换铝板就可以继续使用,B正确;
C.铂做成网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铂电极沿导线流向铝电极,D错误;
答案选D。
6.B
【详解】A. 催化剂是通过参与反应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故A错误;
B.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使部分能量较低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 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所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故C错误;
D. 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故D错误。
答案选B。
7.B
【详解】A.在原电池中,A是负极,B是正极,阳离子由A极向B极移动,即放电时Li+由A极向B极移动,A项错误;
B.原电池放电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即4Li+O2 +2H2O===4LiOH,B项正确;
C.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发生的反应为4OH--4e-=O2↑+2H2O,C项错误;
D.金属锂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电解质中不能含有水,D项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方程式中a∶b=(0.45-0.2)∶(0.50-0)=1∶2,故A错误;
B.第7min时,单位时间内X、Z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较大,反应速率均增大,但Z增大的幅度比X大,若是增大压强,由于Y为固体,逆反应速率增大幅度较大,即X的增大的幅度比Z大,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
C.第13min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曲线斜率较大,如果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与图象吻合,故C正确;
D.0~10min内v(X)==0.025mol/(L min),故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详解】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①;
② v正(NO)=v逆(O2),正逆反应速率比不等于系数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②;
③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是变量,根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③;
④NO2为红棕色气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NO2浓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④;
⑤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密度是恒量,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⑤;
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变量,所以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变量,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为平衡状态,故选⑥;
⑦ 用NO2与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⑦;
选A;
10.D
【详解】A.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A错误;
B.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该反应中硫酸参加反应,浓度降低,B错误;
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作负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铜作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减小,C错误;
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生成银,所以Ag2O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D正确;
答案选D。
11.299
【详解】设分子中化学键断裂需吸收能量,则,解得。
12. 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促进反应 玻璃片上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一起 C C
【分析】(1)通过玻璃棒的搅拌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而促进反应进行;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会将二者粘在一起;
(2)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燃烧放热、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一氧化碳,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氧化反应、酸碱中和、炸药爆炸都是放热反应;
(3)依据中和热的概念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水和可溶性盐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4)根据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的差值即为反应热,结合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详解】(1)固体参加的反应,搅拌可使反应混合物充分接触而促进反应进行,通过玻璃片上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一起,知道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之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形成化学键、燃料的燃烧、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炸药的爆炸过程都属于放热反应,而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放热反应,如CO2与C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所以不一定释放能量的为化合反应,故合理选项是C;
(3)在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 mol H2O,放出Q kJ热量,而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为:kJ/mol;
(4)1 mol H2O中含2 mol H-O键,断开1 mol H-H、1 mol O=O、1 mol 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 kJ,则形成1 mol O-H键放出Q3 kJ热量,对于反应H2(g)+O2(g)=H2O(g),断开1 mol H-H键和 mol O=O键所吸收的能量(Q1+Q2) kJ,生成2 mol H-O新键释放的能量2Q3 kJ,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2Q3-(Q1+Q2)>0,2Q1+Q2<4Q3,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注意掌握中和热的概念,反应热为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的差,(4)1 mol H2O中含2 mol H-O键为解答易错点。
13.(1)放热
(2) 正 铜
(3)AD
(4)0.1 mol/(L·min)
(5) 1.6mol/L 20%
(6)BC
(7)AB
【详解】(1)根据图示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上述反应Fe失去电子被氧化,H+得到电子生成H2,若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正极,铁为负极,H2SO4为电解质溶液,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铜电极流出。
(3)A. 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与H+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B. 改稀硫酸为98%的硫酸,常温下与铁发生钝化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反应速率减慢;
C. 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滴加几滴CuSO4溶液,Fe与被置换出的Cu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加快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故选AD。
(4)依据题意,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根据同一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比值等于系数之比,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5)2min时物质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L-1×2L=1.2mol,则物质B减少了1.2mol×=0.8mol,剩余4mol-0.8mol=3.2mol,浓度为= 1.6mol/L;B的转化率为=20%。
(6)A.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该反应气体分子数没有改变,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其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该体系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该体系中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其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E.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B同时生成1.5molC,这两种说法均指正反应速率,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F.用A、B、C表示的速率比为1:2:3,没有指明正逆方向,不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G.正反应速率v(B)=0.4 mol·L-1·min-1,逆反应速率v(D)=0.6 mol·L-1·min-1,D是固体物质,其浓度是常量,不用于表达反应速率;
故选BC。
(7)A.升高温度平衡发生移动,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A正确;
B.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时间长短无关,B正确;
C.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时加快后逐渐下降,逆反应速率逐渐加快,C错误;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受温度、浓度等影响,是可能改变的,D错误;
E.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E错误;
故选AB。
14.(1)用导线把a,b两电极连接起来
(2)
(3)
(4)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解析】(1)要形成原电池,需要闭合线路,故首先要用导线把a、b两电极连接起来。
(2)根据图示,氢气在b电极生成,所以b是正极、a是负极;a电极是锌,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b电极是铜,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正极反应式为;
(3)672mL气体为,其物质的量为,根据可知,。
(4)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则a极产生气体,故U形管中将出现的现象是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15. 2 60% 0.2mol/(L min)
【详解】(1)平衡时C的浓度为0.4mol/L,则n(C)=0.4mol/L×2L=0.8mol,根据物质发生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n(C):△n(D)=1:1=0.8mol:0.8mol=x:2,解得x=2;
(2)平衡时n(D)=0.8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A):n(D)=3:2,所以△n(A)=3/2n(D)=3/2×0.8mol=1.2mol,故A的转化率为(1.2mol÷2mol)×100%=60%;
(3)v(D)=△c(D)÷△t=(0.8mol÷2L)÷2min=0.2mol/(L min)。
16. 二周期、ⅣA族 S2->O2->Mg2+>Al3+ 2Fe3++Cu=2Fe2++ Cu2+ C+H2O (g) CO+H2 吸热 Al2O3 +6H+ =2Al3+ +3H2O Al-3e- +4OH-=AlO2- +2H2O Al Mg
【分析】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则A是Mg;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为固体,则B 是C元素;C元素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有两种常见的氯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C是Fe元素;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D是O元素;E元素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E是S元素;F与E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则F是Al元素。
【详解】(1) 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用电子式表示A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2) 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对于电子层结构不同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A、 D 、E、 F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Mg2+>Al3+。
(3)C的某种氯化物的浓溶液FeCl3有强的氧化性,可以与Cu发生反应,因此可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金属铜,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 Cu2+;
(4) B的单质C与D的氢化物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另一产物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 (g) CO+H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5)F的最高价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6)将Mg和Al的单质与烧碱液构成原电池,由于Al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Mg不能反应,所以Mg为正极,Al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Al到正极Mg。
17.(1)3X+Y2Z
(2)0.05mol (L min)-1
(3) 2 ABCD
(4)ν(X) 逆=3ν(Y)正
【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2)v(Z)==0.05mol (L min)-1;
(3)根据图象,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
A.Z是气体,增大Z的量,Z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选A;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选B;
C.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故选C;
D.增大X或Y的量,X或Y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选D;
选ABCD;
(4)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用 X和Y的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ν(X) 逆=3ν(Y)正。
18. C A B A A A B C B C C
【详解】试题分析:(1)A.水蒸气不是水的稳定状态,错误;B.CO不是碳的氧化物的稳定形态,应该生成二氧化碳,错误;C.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某物质的燃烧热不随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正确,故选C。
(2)A.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实验结果不随反应物用量改变而改变,错误;B.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是为了使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正确;C.铜是热的良导体,实验中不可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避免产生误差,正确,故选A。
(3)A.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若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向能够使这种改变减弱的方向移动,正确;B.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未停止,错误;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如果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故选B;
(4)A.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不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不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错误;故选A;
(5)A.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错误;B.电解质在溶液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正确;C.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钠固体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正确,故选A;
(6)△H<0,表示反应是放热反应。A.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正确;B.物质的分解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错误;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A;
(7)A.汽车加大油门,增大了汽油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不符合;B.食物放冰箱,降低了温度,反应速率减慢,符合;C.糕点包装袋里放小包除氧剂,减小了氧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不符合;故选B;
(8)A.KMnO4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C2O4溶液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酸性溶液褪色,正确;B.Na2S2O3在H2SO4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硫沉淀,溶液变浑浊,正确;C.将盛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容器压缩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较深,错误,故选C;
(9)①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弱酸,当三种酸溶液等物质的量浓度时,c(H+)最大的是硫酸,故选B;
②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弱酸,当三种酸的c(H+)相同时,溶液浓度最大的是醋酸,故选C;
③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弱酸,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盐酸、硫酸中氢离子浓度都会变成原来的0.01倍,醋酸会继续电离,氢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0.01倍,再加入同样的锌粒,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反应最快,故选C。
考点: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的相关知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