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乐音的三个特征
素养目标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区分出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3.了解频率和振幅,从波形图像中区分频率和振幅.
【重点难点】
重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及它们的决定因素.
难点:音色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采取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一段音域较广的音乐,让学生置于美的熏陶中,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些声音有没有什么不同呀 进而引入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
2.学法
目前的教改形式迫切要求我们切实的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学习者的学习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要以学法指导为契机慢慢渗透,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和老师的教学方法默契配合才可达到好的效果.为此,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以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引入新课】
导入1:视频导入
1.外国友人独自模仿30种动物叫声.
2.水杯琴
3.茶杯敲出小星星
导入2:资料导入:多媒体播放《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教师导入语:你知道建筑师们是利用什么原理制造出“天人感应”的效果吗
导入3:实验导入
用啤酒瓶子演奏乐曲.
在几个啤酒瓶子中加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可以使其发出悦耳的声音,然后换用嘴向瓶中吹气,也能吹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导入语: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乐音的特性,学完后你就明白了.
【课堂探究】
1.音调
引导学生怎样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音调跟振动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白两点(1)如何实现振动的快慢,(2)如何感觉音调的不同,弄清这两问题后由学生去分组完成.
【播放视频】:音调与频率1和2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伸出桌外;(2)将锯条伸出桌外;(3)将锯条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 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得到实验结论.
锯条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
伸出
伸出
结论出来后再让同学们思考:琴弦等乐器怎样实现音调的改变 拓展学生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知识是有用的,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得出音调的决定因素后提出个话题:在唐山地震中,印尼海啸中,为什么人伤亡很多,而一些动物却侥幸地活下来了,进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3的“一些声音的频率表”.让学生对音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实验改进】——音调的影响因素
本实验中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是为了使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而为了控制变量,必须保证刻度尺的振幅相同,学生刚接触控制变量法,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可按以下方案改进.
【播放视频】:音调
2.响度
对于响度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
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 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发声特点
轻轻拨
用力拨
【播放视频】:纸盆振动幅度发声大小.
3.音色
【播放视频】:魔喉石头模仿秀
看一段视频问学生听了有何感想,声音的不同是什么呢 从而引出音色的概念,我们也可用小游戏来让学生感觉它的存在,如叫某个同学蹲到桌子下,然后随便指一个他后面的学生来叫他的名字,问这位同学是谁叫他的,朝夕相处的同学很容易就能说出是谁叫他的,进而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们讲的音色.同时也可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乐器的声音,叫学生辨别出是哪种乐器发出声音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音色.
例: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答案:C
【播放视频】:音色
4.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图
刚才主要是从感官上来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仪器来进一步认识乐音的三个特征,用示波器来展示不同声音的波形.告诉学生这是物理研究最可靠的手段.这样可充分调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波形我们也可在网上认识.
【播放视频】:比较不同响度声音的波形
2.乐音的三个特征
含义 决定因素 相关知识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 000 Hz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
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4.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纸片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 高 ,当划得慢时,纸片振动得 慢 ,产生的音调 低 .如图(乙)所示,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产生的音调比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产生的音调 高 .
5.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音调 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 响度 .
6.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被形的分析,可知 乙 音叉的音调高.
【备课资源】
有趣的发现——听卢·里德的音乐能有效产奶的奶牛:
2001年,来自莱斯特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发现,在一个大型奶牛场播放舒缓的音乐能促
进奶牛产奶,产量会提升3%左右。而快节奏的音乐则并没有影响,科学家认为,这些缓慢的音乐能让动物放松,让奶牛产更多奶。而在实验中奏效的歌是卢·里德(Lou Reed)“Perfect Day”、Simon&Garfunkel组合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Aretha Franklin的“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以及R.E.M.的“Everybody Hu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