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第3节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 。
2.回声定位: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超声导盲仪和 就是利用回声定位制成的;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还制成了 ,用来探测海洋的深度等。
3.B超:B型超声波诊断仪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检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二、声与能量
1.声音可以传递 。
2.利用超声波传递 的性质可实现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注意]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声源的振动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信息
倒车雷达
声呐
能量
能量
命题点:声的利用
1.如图所示,B超是利用 来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
超声波
信息
2.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振动
能量
1.(教材图原创)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 )
①声音的反射 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③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 ④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A
2.(教材图改编)下列应用超声波的现象中,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D
A.蝙蝠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B超检查身体 D.清洗眼镜
1.利用超声波只能传递能量。( )
纠错: 。
2.海啸、地震或火山爆发时往往有次声波产生。( )
纠错: 。
3.利用声呐系统测距离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
纠错: 。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
√
谢谢观赏!(共9张PPT)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音调
1.(2022涟源月考)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了钢尺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A
B
3.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则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300
能
响度
4.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校教学大楼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轻声细语”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5.(2022镇原县校级月考)小明正在教室里做作业,忽然听到教室外好朋友小华的声音越来越近,从而猜想小华距他越来越近,这是因为( )
A.距发声体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
B.距发声体越近,声音的音调越高
C.距发声体越近,发声体振幅越大
D.距发声体越近,发声体频率越高
B
A
6.在某演唱会现场,观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歌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的。
响度大
空气
音色
7.深秋的傍晚,鸟鸣悠扬,水声潺潺,分辨鸟鸣和水声的主要依据是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色 B.音调
C.频率 D.响度
8.(2022淮北月考)某企业是专业从事智能语音的高科技企业,曾经通过声音复刻技术帮助一个女孩实现了“留住爸爸的声音”的心愿,让她再次听到爸爸那熟悉的声音。声音复刻技术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9.(2022高州月考)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音色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音色
响度
音调
乙
10.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立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百万曹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频率高 B.音色差
C.音调高 D.响度大
11.森林草原防灭火人人有责。某小区内,宣传人员小王和小刘分别通过广播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政策,群众能够明显区分出小王和小刘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D
C
12.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引吭高歌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3.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D
B
钢琴
长笛
14.(2022高州月考)航天员在空间站演奏的葫芦丝是靠 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声体的 (选填“长短”“粗细”或“松紧”)来改变声音的音调。马头琴的演奏者在演奏乐曲前通常要调拧琴轴,是靠调节琴弦的 (选填“长短”“粗细”或“松紧”)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15.(2022灌南县月考)图甲是一个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通过 传入人耳;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
空气柱
长短
松紧
空气柱
空气
响度
向上推
甲
乙
16.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可以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同样的音律来,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 (选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敲。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 (选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吹。
瓶子和水
从右向左
空气柱
从左向右(共9张PPT)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1.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听到上课铃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拉小提琴前调节琴弦的松紧
2.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 原理,它表明声音能传递 。
D
回声定位
信息
3.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渔网,这说明声音可以 (选填“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若渔船上的声呐系统发出声音0.8 s后,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那么鱼群在水下的深度大约 m。(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
传递信息
600
声与能量
4.声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5.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此事实说明( )
A.蜡烛能够燃烧
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具有能量
D.烛焰具有摇晃的特征
A
C
6.(2022集美区月考)医院中,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 ,把结石击碎,可将其顺畅地排出体外,说明声能传递 。
超声波
能量
7.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大象的“声音”交流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8.(2022石家庄期末)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超”声波的频率很高
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
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A
C
9.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现在绝大多数小汽车都安装了倒车雷达
C.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10.(2022南宁三模)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只能在水中传播
C.传播速度是3×108 m/s
D.不能传递能量
C
A
11.之前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所示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选填“大于”或“小于”)20 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
12.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13.(2022湖北)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小于
信息
传递信息
响度
振动
能量
14.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定位的,超声波在碰到昆虫后会被反射回来,如图所示,某次飞行中蝙蝠在距离昆虫s=70 m处发出超声波,蝙蝠飞行s1=4 m,刚好收到昆虫身上反射回来的回声,则蝙蝠飞行的平均速度是 m/s。(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按340 m/s计算)
10
15.(2022洪泽区月考)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 起来,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 (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
。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 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引起了左边音叉的共振,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振动
是
振动
空气
能够(共8张PPT)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与频率
(1)声音的 称为音调。
(2)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
。
(3)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 。
2.超声波与次声波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到 Hz。
(2)超声波:高于 Hz的声音。
(3)次声波:低于 Hz的声音。
高低
次数
赫兹(Hz)
高
20
20 000
20 000
20
[注意] 一般来说,声音越“尖细”,音调越高,声音越“低沉”,音调越低;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二、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 。
2.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 有关,还与人距发声体的 有关,距离发声体越
,听到的声音越小。
[注意]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把它找。
三、音色
1.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 不同。
2.音色由发声体的 、结构等自身因素决定。
[注意]同一音调乐器多,区分乐器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强弱
振幅
远近
远
音色
材料
命题点:声音的特性
1.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
是不同的,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2.如图甲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编钟因 而发出声音,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音调
低
振动
音调
1.(教材图原创)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响度
音调
2.(教材小资料改编)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某些动物可能能够听到
B.人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一定能听到别人发出的声音
C.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清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1.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
纠错: 。
2.调节音量可以改变音调。( )
纠错: 。
3.各种声音的振动快慢都相同。( )
纠错: 。
4.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纠错: 。
5.“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
纠错: 。
×
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
调节音量可以改变响度
×
各种声音的音调可以不同,即振动快慢不同
√
√
6.由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可听声波,所以才称之为超声波。( )
纠错: 。
×
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
谢谢观赏!(共7张PPT)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界定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 时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 噪声:如印刷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2) 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刹车声、汽笛声、排气声等。
(3) 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市场的喧哗声。
无规则振动
学习
干扰
工业
交通
生活环境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 。
2.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的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 。
2.阻断噪声 。
3.防止噪声进入 。
分贝
dB
90 dB
70 dB
50 dB
产生
传播
耳朵
命题点:噪声的控制
1.如图所示的标识,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说,它是在 控制噪声,请列举出与此方法相同的例子: 。
声源处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2.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
减弱噪声;“隔音蛟龙”是在 减弱噪声;“防噪声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 控制噪声。
声源处
甲 摩托车的消声器 乙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丙 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声源处
1.(教材习题改编)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让老师讲话声音响度强一些 B.教室周围植树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将教室的门和窗关闭
2.(教材图改编)如图所示,为了避免给动物带来噪声,一条长约千米的半椭圆形隔音屏南北向纵跨北京动物园上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屏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D.利用隔音屏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的
A
B
1.优美的乐音在生活中也可能是噪声。( )
纠错: 。
2.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直接控制噪声。( )
纠错: 。
3.噪声对我们有害,只要努力,我们就能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 )
纠错: 。
√
×
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显示噪声的强弱,但不能直接控制噪声
×
我们不能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有的噪声对我们有利,如可以利用噪声除杂草
谢谢观赏!(共14张PPT)
章末复习
振动
介质
真空
声波
种类
温度
高低
频率
频率
强弱
振幅
振幅
音色
信息
能量
分贝(dB)
产生
传播
【典题】(2022李沧区月考)某同学用钢尺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 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 ,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 大致相同。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 ,实验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 越大,发出声音的 越大。
振动
快慢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幅度
慢
低
频率
幅度
相同
振幅
响度
图1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在以上实验中,用到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 。
(4)为了更为直观地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该同学用手机发声软件,分别发出了256 Hz和512 Hz频率的声音,发现 频率的声音音调更高,对应的是图2中 。
[拓展延伸]
(5)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桌边,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 产生的声音和塑料尺敲击 发出的声音。
(6)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区别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 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频率的下限
控制变量法
512 Hz
图2
甲
振动
桌面
振幅
音色
1.(2022鄂州)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A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2022晋中)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3.(2021丹东)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A
振动
大于
声音的特性
4.(2022青岛)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辨别出青蛙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2022襄阳)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
C
B
6.(2022济南)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 “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7.(2022黑龙江)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B
A、B、D
A、B、C
A B C D
声的利用
8.(2022赤峰)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9.(2021黄冈)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D
能量
音色
10.(2022云南)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音调
能量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1.(2022苏州)下列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12.(2022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 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B
综合
13.(2022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14.(2022娄底)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图乙: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图丙: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不会变化
D.图丁: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B
甲 乙 丙 丁
谢谢观赏!(共9张PPT)
强化训练一(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
1.(2022赤峰改编)我们使用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它的厚度最接近( )
A.1 μm B.1 m
C.1 cm D.1 dm
2.(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C
A
3.(2022日照)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4. 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轨道旁的树木
B.轨道旁的房屋
C.轨道旁的电线杆
D.车厢内的座椅
C
D
5.(2022恩施州)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6.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D.3 s时甲在乙的前方
B
C
二、非选择题
7.(2022襄阳)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象,它在第25 s时的速度为 m/s。
运动
10
甲
乙
8.(2022河北)如图所示,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目前我国正在打造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若“超级高铁”以4 000 km/h的速度沿地球赤道绕一圈所用时间约为 h。(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 000 km)
9.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运动
10
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10.如图所示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如果将橡皮筋拉得更紧,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更 (选填“高”或“低”)。
频率
音调
高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
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2
小
0.03
12. 甲、乙两人驾车去同一地方执行任务,快到目的地时,甲发现后方150 m处的乙正以
20 m/s的速度向自己追赶过来,此时甲与目的地相距250 m。问:甲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先到达目的地
答案:12.5 m/s
谢谢观赏!(共8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 的物体。
[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声源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还会继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可以在气体、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振动
发声
介质
固体
液体
真空
2.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
[注意] 固体、液体、气体既可以作为声源(发声体)振动发声,也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三、声速
1.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介质的 有关。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通常称为 。
声波
种类
温度
340
反射
回声
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
如图所示,小球接触被敲击后的音叉,小球被弹起,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振动
转换法
命题点2:声音的传播
(1)如图甲所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形,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2)如图乙所示,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
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敲桌子的声音,说明 能够传声。
声波
固体
1.(教材图改编)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2.(教材图改编)如图所示,小明拨动橡皮筋,观察到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发声时喉咙处在振动;因此小明得到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都在 。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若要明显地将桌面的振动体现出来,你的改进方法是 。
A
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片
3.(教材习题改编)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你听到的第一次敲打声是通过 传播过来的。
两
铁管
1.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
纠错: 。
2.远处同学停止敲鼓后小明仍能听到鼓声,可推测声音不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
纠错: 。
3.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
纠错: 。
4.空气、水、大地、铁轨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
纠错: 。
5.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大。( )
纠错: 。
√
×
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
×
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谢谢观赏!(共10张PPT)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来源
1.(2022阳谷县开学)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不会成为噪声
B.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D.乐音使人心情愉快,噪声使人烦躁不安
2.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甲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乙是 的波形,理由是 。
C
乐音
波形有规律
噪声
波形无规律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3.(2022临邑县月考)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4.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10 dB B.40 dB
C.90 dB D.120 dB
A
C
噪声的控制
5.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6.(2022枣庄)在需要安静的医院、学校和科研部门附近,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B
A
7.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8.物理老师正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对于学生小星而言,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
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
9.(2021邵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B
C
10.(2022崇川区月考)如图所示,监测器在同一地点,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相同的声音在相同厚度、不同隔声材料包裹后传出声音特性如下表所示。甲、乙材料相比( )
B
材料 声音强弱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 100
乙 110 1 100
A.乙材料隔声性能好
B.甲材料隔声性能好
C.两种材料隔声性能相同
D.无法比较两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11.(2022怀化)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12.一场大雪过后,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下列解释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B.可能是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
B
13.小明家临街居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汽车上装有消音管,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dB
不能
不能
声源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响度
不是
15.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掩耳盗铃”是在 减弱噪声;教室前的标语“入班即静,入座即学”,这里的“静”是从 减弱噪声的。
16. 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
人耳处
声源处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17.李师傅在修理桌椅时有较大的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自家门窗关紧;
③告知邻居暂时捂住耳朵。
方法①是在 减弱噪声,方法②是在 减弱噪声,方法③是在 减弱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共13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A.液体能够传声
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
C
2.“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敲击产生 而发声的;二胡是靠 振动而发声的,军号是靠 振动而发声的,“黄河在咆哮”是由于 振动而发声的。
3.(2022芜湖月考)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他用小锤敲击音叉,发现悬线下的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同时听到音叉发出清脆悠长的声音。从这个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
。
振动
琴弦
空气柱
河水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
化放大为乒乓球明显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
4.如图所示是学习声学知识时,同学们所做的一个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探究通过“实验+推理”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当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减弱
C.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充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加强
C
5.指出下列情况下,声音是由什么介质传播的。
(1)图甲中,用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做成的“土电话”,是靠 把声音传给小女孩的,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丙所示,小朋友拍手时,鱼儿四处逃窜,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棉线
固体
振动
液体
空气
波
声速
6.(2022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7.老师在教室内上课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教室窗户开着,没有回声
B.教室长度不足,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C.教室长度不足,不产生回声
D.教室各堵墙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A
B
8.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空气温度T/℃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m·s-1) 313 340 344 346 386
(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越快”或“越慢”)。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选填“长”或“短”)。
越快
长
9.(2022揭阳模拟)下列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D
A.被敲击的水瓶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振翅飞行的蝴蝶 D.关闭的收音机
10.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锣面停止振动
C.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锣面振动变小
11.(2022厦门期末)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声波弹,可以穿透许多物质,现在的防御手段都不能有效地对抗,但是在物质中夹一层屏障就很容易挡住,这种屏障是( )
A.棉花
B.铁块
C.海绵
D.真空
B
D
1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敢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2022贺州)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B
振动
空气
14.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经过研究,得到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式为v1=v0+a(T-T0),其中v1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 系数。
液体 T0/ ℃ v0/(m/s) a/[m/(s· ℃)]
水 25 1 500 2.5
酒精 20 1 180 -3.6
(1)根据以上资料和如表可知,水中的声速随液体温度升高而 ,酒精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温度为5 ℃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增大
减小
1 450
15.(2022杭州模拟)在长为1 020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8 s。(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则:
(1)其中一次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那么,空气传送声音用了多少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答案:(1)3 s (2)5 100 m/s
16.如图所示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及其使用说明书,根据使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说明书:
1.甲、乙为声信号采集器。
2.用小槌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差,单位为秒(s)。
(1)若铜铃放置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启动声音发生器,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s。
(2)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某液体中,将声音发生器移至甲、乙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启动声音发生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01 s,已知s1=0.4 m,s2=1.8 m,则声音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0
1 400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若小明调整甲、乙间距为34 cm,再将铜铃放到乙的右边距离乙20 cm处,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敲击铜铃,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s。增大铜铃到乙的距离,显示屏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001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