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8: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草原
60多年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走进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草原》。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深入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吧。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会写字




字词认读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毯”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毛”的“ ”要舒展,能托住“炎”字。




毛毯 地毯
毡帽 毡房
书写指导

“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要注意足字旁的写法,“帝”的最后一竖要直。




马蹄 铁蹄
啼叫 啼笑皆非
书写指导

“腐”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广”的撇要包住右下的部分。
书写指导




豆腐 腐烂
俯视 俯首帖耳

“微”字整体布局要紧凑,笔画相互穿插,注意中间“山”下有一短横。
书写指导




稍微 微乎其微
校徽 安徽
近义词
清鲜——(清新) 惊叹——(惊讶)
洒脱——(潇洒) 静寂——(安静)
羞涩——(害羞) 拘束——(拘谨)
勾勒——(勾画) 舒服——(舒适)
一碧千里——(一碧万顷)
反义词
明朗——(昏暗 ) 愉快——(悲伤)
热闹——(冷清) 羞涩——(大方)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句话直抒胸臆,连用两个“那么”,表达了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地表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丽。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初到草原
远迎客人
热情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从______、______到______,处处洋溢着“________”;千里草原,到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 。
迎客
联欢
话别
蒙汉情深
不忍分别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草原。我读了后,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美丽宽广、富饶肥沃的大草原,还有那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粗犷 爽朗,如一碧千里的草原一样畅快坦然。草原人民那种热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风味独特的美食,令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更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演绎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画面。
课堂小结
文章结构
①草原风光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羊群、小丘
②喜迎远客
襟飘带舞、热闹起来
握手、交谈
③主客联欢
盛情款待、载歌载舞
④主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
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本文情景交融的方式有哪几种?
(1)直抒胸臆
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把草原比作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比作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2)精笔细描。
如,“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性写法,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3)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
课堂练习
1.辨字组词
勒( ) 骏( ) 崖( )
鞋( ) 俊( ) 涯( )
勾勒
鞋子
骏马
俊俏
悬崖
天涯
课堂练习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写出三个表示绿色的四字词语:

(2)“碧”是形容 ,“千里”是指 ,“一”是 的意思。这句话写出草原 、 的特点。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绿叶成荫
青草很绿
草原很辽阔
都和全
碧绿 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