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的数量特征导学案 (无答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导学案 (无答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2 18: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基础学习】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同一物种,无 ) 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
种群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计算方法:
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总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应用: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4)种群密度的意义: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 的数量。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最准确;估算法:黑光灯诱捕法—有趋光性的昆虫、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其他方法(P6:生物科技进展)
(1)逐个计数法
适用对象:调查分布范围较 、个体较 的种群。
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湖北神农架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
①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
②取样方法: 和 。
③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植物;
可以用于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3)标记重捕法
①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 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③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 、活动范围 的动物。
注意的问题:
a.标记方法不能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
b.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c.标志物不易脱落。
d.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e.调查期间一般没有个体迁入和迁出,死亡和出生等。
误差分析:
a.若被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则估算值偏 ;
b.若被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估算值偏 ; c.若被标记个体的标志脱落,则估算值偏 ;
d.若因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的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偏 ;
e.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实验人员发现,则估算值偏 ;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 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
2.举例:截至2015年,我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3.7亿,2015年出生1655万人,这一年的出生率约为12‰,死亡人口为975万,死亡率约为7‰
3.意义:是决定种群数量(密度)的 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相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 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
2.举例:春运前后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3.意义:是决定种群数量(密度)的 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
4.与实践的联系: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结构: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 、
(3)意义:可 种群数量(密度)的变化趋势。
三种类型的年龄结构比较: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 特征 幼年个体 , 老年个体 各年龄期个体 数 幼年个体 , 老年个体
发展 趋势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雌多雄少型,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雌少雄多型,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
(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 来影响种群密度。
(4)与实践的联系: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 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