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23学年高初衔接学科素养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潍坊市2023学年高初衔接学科素养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8:10:12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克家《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高初衔接学科素养调研测试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语文试题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⑤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窝意一诗是鼓励这么做的
2023.7
一我们相信:诗人写的是不胜重负的老马,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
注意事项:
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毅力的赞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⑥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炼,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

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末尾一句,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
具体的诗句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既有稳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性,又有随意性。例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客子的愁思有关。至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的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能因而感慨半生飘零
一事无成: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从根本上说,诗歌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
渔火的微茫中的是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
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诗人通过想象
⑦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斯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
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
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
创造的形象。
诗的客观世界中去。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是最后的目
②当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
的。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
还记得。这一首诗只有20个字:“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
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乡。”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跃然
⑧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
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
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
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
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
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
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
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逾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
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欣赏
⑨我们读诗时会感觉到,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跳动性很大,需要进行“加工”,
是一种再创造。
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填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③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
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
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
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诗的特点在抒情。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
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
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
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
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联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
④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是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
形容的。
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如臧
(节选自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③承上启下,承接对陕北庄稼人“理想之火”的议论,引出对梁生宝传承革命精神
高初衔接学科素养调研测试
内容的叙述
④体现了党在革命斗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了小说主题。(4分。每点1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7
9.①用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形象。梁生宝“弯腰”“捏”“放”“丢”等动作
和担心稻种是否适于家乡耕种的心理表现了梁生宝善于思考、勇于担当的农民形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②侧面衬托。用“任老四”“区委书记”等人物的言行侧面表现梁生宝始终将群众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放在心中、深受群众干部信任的互助组带头人形象。
1.D(曲解文意)》
③作者议论。如“梁生宝不是那号逞能的愣小伙子。他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热火”强
2.B(推断不当)
化了梁生宝胸怀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党员形象。(6分。每点2分)》
3.B(第⑦段的中心观点是诗歌的教育作用,即“欣赏诗歌能引起感情共鸣,获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启迪”,与B项“兴观群怨说”体现的诗歌的德教功能相合;A项谈诗歌的起源;C项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文学创作的要求;D项强调“欣赏诗歌可以不求甚解”)
10.A(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
4.①讲述自己赏读《长干曲》的亲身经历来阐释“再创造”,浅易自然。②选取
11.D(①盟誓③聚会商议⑥退避⑨使…灭亡)
《枫桥夜泊》《夜雨寄北》等熟知易懂的诗歌为例,便于读者理解。③选用“泡”“猜'
12.C(A.“侮辱将尉”错;B.“息兵休养”错;D.“谗佞之徒”错)
等贴近生活的词语,寓深奥的道理于日常生活中。(4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满
13.(1)将军您亲自披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王朝,
分)
恢复建立楚国,按照功劳应当称王。(4分。“被坚”“执锐”“功”、语意各1分)
5.①诗歌高度精炼(极精约概括),需通过想象再现诗歌形象。如“枯藤老树昏
(2)那些与他们交情不好的人,不交给主管的官吏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3分。
鸦”只排列名词,赏读时需再现“苍老的树上枯滕缠绕,乌鸦在黄昏时纷纷归巢”的画
“善”“下”“治”各1分)
面。
(3)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希望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
②诗歌的特点在抒情,需要通过想象感受诗人的情感活动。如“天涯”不是客观方
(4分。“虽然”、状语后置句式、“愿”“易”各1分)
位,而是心理距离,蕴含离家遥远、思家难归的愁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③诗歌语言不连贯、跳跃性强,需通过想象加以填补。如前两句诗人写的是羁旅途
14.B(诗句含义理解有误)
中看到的村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自己千里之外的家乡,填补空间跨度后才能体会羁旅
15.①科举不第的落寞。落第后门前“寂寂”,每天独来独往,心中苦闷无处排解。
情思。
②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作者深感自己在京无望,意欲离开却又不舍与友人分别。
(6分。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③回归故园的无奈。面对无人引荐、仕进无望的现实,只得回乡归隐,独守寂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文意理解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7.D(结尾对春雨的描写不能预示“梁生宝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的未来”)
1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①讲述当地年轻庄稼人的斗争事迹,揭示梁生宝的思想根源,丰富了小说内容。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用陕北年轻庄稼人不怕牺牲的精神衬托梁生宝积极担当、不畏困难的形象
(3)示例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
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