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答案
-5 BDBAC 6--10 DCCAD 11--15 DDDDC
-20 AD ACD ABC CD CD
1.【答案】B
【详解】①自由水能自由流动,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维持细胞坚实的形态,①正确;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②错误;
③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高,会引起肌无力,③错误;
④无机盐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的是糖类,④错误;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细胞的代谢强度有关,⑤错误;
⑥碘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必需的营养素,当碘缺乏时,就会造成甲状腺肿大,⑥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详解】A、由题意可知, “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专一性,同一“分子伴侣”可以促进多种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的多肽链折叠成为空间结构、性质和功能都不相关的蛋白质 ,A错误;
B、“分子伴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NaCl溶液如果是生理盐水0.9%的浓度,那就不会丧失活性,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 “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直链八肽化合物由8个氨基酸脱去7个水形成,其中8个氨基酸中至少的氧原子数为8×2=16,7分子水(H2O)包含的氧原子数7,则直链八肽至少有氧原子8×2-7=9,直链八肽化合物至少含有氮原子数为8,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详解】A、分析题图,该蛋白质分子含有200个氨基酸,2条肽链,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00-2=198个,A错误;
B、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B正确;
C、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是由于形成肽键时脱去了水分子和形成二硫键时脱去H(每形成1个二硫键,脱去2个H),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00-2)×18+2×2=3568,C错误;
D、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而该蛋白质具有两条肽链,所以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详解】A、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从而使胆固醇无法进入细胞中进行代谢和转化,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升高,A错误;
B、人体中的胆固醇可以作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由图中可知,过多的胆固醇进入细胞后,可以通过影响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LDL受体的合成,此为图示中的①过程,也可以通过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应为图示中的②过程,还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化,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下来,此为③过程,C正确;
D、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而胆固醇属于脂质。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内质网中,D正确。故选A。
5.【答案】C
【详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A错误;
B、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仍然存在,不改变线粒体的数量,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线粒体外围分裂,C正确;
D、线粒体自噬需溶酶体参与,但其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详解】A、分析题目可知,带有甘露糖残基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内完成加工,说明是由内质网加工后经囊泡转运而来,A正确;
B、溶酶体内是酸性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pH约为5)才会发挥最大功效,B正确;
C、由题目信息,M6P受体与M6P彻底分离,返回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被重新利用,C正确;
D、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细胞膜上仍存在M6P受体,细胞膜上的M6P受体能通过囊泡的形式转运至高尔基体上,故当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能形成溶酶体水解酶,D错误。故选D。
7.【答案】C
【详解】X细胞合成的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借助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不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A错误;FGF9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B错误;抑郁症患者大脑中FGF9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而FGF9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C正确;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有较多FGF9的根本原因是X细胞中控制合成该物质的基因过量表达,D错误。
8 【答案】C
9 【答案】A
10 【答案】D
11【答案】D
【详解】A.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内膜上[H]的传递,A错误;
B.ATP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对比分析(W+H2O)与(T+H2O)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比分析(W+寡霉素)与(T+寡霉素)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可以减缓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错误;
D.对比分析(W+H2O)、(W+寡霉素)与(W+NaHS03)的实验结果可知:喷施NaHS03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故选D。
12 【答案】D
【详解】分析曲线可知:
A、当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没有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当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产生酒精的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设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曲线可得关系式:,解得,所以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只占,C错误;
D、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所以在a、b、c、d不同氧浓度下,都有有机物的分解,所以细胞都产生[H]、ATP和CO2,D正确。
13 【答案】D
14【答案】D
【详解】A、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可以为DNA复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A正确;
B、NTP、dNTP和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B正确;
C、ATP是腺苷三磷酸,由一个腺嘌呤、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核糖组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RNA的合成原料之一,因此用32P标记ATP的α位的P,作为RNA合成的原料,可使RNA分子被标记,C正确;
D、若X表示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N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可作为体内RNA分子复制的原料,D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详解】A、据图分析:活化的调节亚基与非活化的催化亚基可在cAMP的作用下产生无活性的调节亚基和游离态、活化的催化亚基,说明调节亚基具有结合到cAMP的结构域,催化亚基包含活性位点,A正确;
B、据题干的信息:活化的PKA催化亚基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的过程即是ATP的水解过程,B正确;
C、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cAMP,故ATP不仅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质,还是合成cAMP的原料,但ATP水解后形成的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C错误;
D、据图可知,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亚基,D正确。故选C。
16【答案】AD
【详解】A、图示可知,未激活G蛋白中含有GDP,激活的G蛋白中含有GTP,说明激活G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反而可以存储能量在GTP中,A错误;
B、无乙酰胆碱刺激时,最终PKC无催化活性,B正确;
C、G蛋白作用后失活等机制可最终防止胰蛋白酶分泌过多,C正确;
D、向胰腺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CaCl2,不可直接激活PKC,PKC的激活不仅需要钙离子还需要二酰甘油刺激,D错误。故选AD。
17【答案】ACD
【详解】A、硝酸甘油在人体内转化成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A正确;
B、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的Fe2+有限,cGMP生成量不会随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B错误;
C、一氧化氮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C正确;
D、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该酶活性增强,D正确。故选ACD。
18【答案】ABC
【详解】A、图示的内质网是光面内质网,其合成、加工出来的蛋白质,不需要以囊泡的形式运往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A错误;
B、磷脂酰胆碱合成的4种酶均位于内质网膜上,其反应物的结合部位不都在细胞质基质面,有的在内质网上,B错误;
C、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在转位酶的作用下能进入内质网腔内,对维持生物膜系统的稳定有重要意义,C错误;
D、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据此可知,最初合成的磷脂酰胆碱分布在内质网膜的细胞质基质面,再通过转位酶的作用有选择性的转向内质网腔面,D正确。故选ABC。
19【答案】CD
【详解】A、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需要受体蛋白介导,说明该运输方式需要转运蛋白参与,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
B、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其中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NLS)与相应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在受体蛋白的介导下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说明NLS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B错误;
C、NLS合成受阻,会使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传递受阻,细胞内的多种代谢活动发生异常,C正确;
D、NLS是亲核蛋白上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可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而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所以染色质上可能含有细胞质运进细胞核的NLS,D正确。故选CD。
20【答案】CD
【详解】A、突然遮光,光反应产物ATP和[H]减少,C3的还原减弱,短时间内CO2固定速率不变,C3的含量会上升,A正确;
B、停止光照后,光反应立即停止,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这一现象被称为“CO2的猝发”,并且超过了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说明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产生CO2的途径不只有细胞呼吸,B正确;
C、若降低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降低图形A面积会变小,B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其面积不会变小,C错误;
D、计算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时,应该加上释放CO2速率,所以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7+3=10μmol·m-2·S-1,但若遮光(完全黑暗)后,再立即给予光照,由于“CO2的猝发”,CO2的释放速率为5,则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7+5=12μmol·m-2·S-1,D错误。故选CD。
21【答案】 蔗糖 纤维素 高尔基体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DNA 催化作用 糖类或葡萄糖
22【答案】 溶酶体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葡萄糖进入细胞 葡萄糖分解成的丙酮酸和[H]进入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细胞白噬的发生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能量) 都受基因控制;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全过程;都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3【答案】(1) H+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 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通过载体蛋白A将Na+从胞质运输到胞外;通过载体蛋白B和囊泡运输将细胞质中的Na+运输到液泡中储存;将细胞质中的Na+储存在囊泡中
(3) 将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置于植物培养液中,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添加适量NaCl,丙组添加等量NaCl和一定量的原硅酸,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细胞内Na+的含量:乙组>丙组>甲组
【详解】(1)由图中H+出细胞产生ATP,可以知道外面浓度更高,所以可以得知其能量来源是为H+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这种运输方式的意义是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结合图示可知,盐胁迫条件下,通过载体蛋白A将 Na+ 从胞质运输到胞外;通过载体蛋白B和囊泡运输将细胞质中的 Na+ 运输到液泡中储存;将细胞质中的 Na+ 储存在囊泡中,都可以降低 Na+毒害作用。
(3)要验证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高粱细胞中的 Na+ 水平,可以将高粱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用蒸馏水处理,乙组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丙组用原硅酸和高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内 Na+ 的含量;若硅能降低细胞内Na+水平,则细胞内 Na+ 的含量乙组>丙组>甲组。
24【答案】 (高温变性(或88 ℃环境下处理15~30 min) 证明TiO2不会损伤DNA 无TiO2(催化剂)的条件下,紫外光对DNA损伤很小 SOD能够明显延缓或抑制DNA的损伤 实验思路:按照题干条件,设置同样的Ⅰ、Ⅱ、Ⅲ、Ⅳ四组实验,测定不同体系DNA损伤过程中H2O2的产生量 预测实验结果:Ⅰ组、Ⅱ组没有H2O2产生,Ⅲ组和Ⅳ组均有H2O2产生,且Ⅲ组H2O2产生量较Ⅳ组多,时间较早
【详解】(1)当反应温度为88C,时间为15~30min时对SOD的影响不大,而部分其他杂质蛋白在该条件下已经失活,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除去其他杂质蛋白。黑暗处理组为TiO/DNA体系,设计黑暗处理对照组的目的是证明TiO2不会损伤DNA。紫外光处理曲线b(UV/DNA体系)说明没有TiO2(催化剂)的条件下,紫外光对DNA的损伤很小。
(2)光催化曲线c(UV/TiO2/DNA体系)说明紫外光对DNA的损伤非常严重,300min时,DNA几乎全部损伤,而光催化引入SOD曲线d(UV/TiO2/SOD/DNA体系),由于有SOD存在,DNA损伤很缓慢,说明SOD能够明显延缓或抑制DNA的损伤。
(3)要通过H2O2的有无及产生量来验证(2)中的实验结论,很显然要设置实验检测H2O2的产生量,H2O2的产生量越多,DNA损伤越严重,故本实验思路是按照题干条件,设置同样的I、Ⅱ、Ⅲ、IV四组实验,测定不同体系DNA损伤过程中H2O2的产生量;预测的实验结果是I组、Ⅱ组没有H2O2产生,Ⅲ组和IV组均有H2O2产生,且Ⅲ组H2O2产生量较IⅣ组多,时间较早。
25【答案】 光照强度、温度 打开 提供CO2且维持其浓度不变 ad和eh S1+S3-S2 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d段下降是光照强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gh段下降主要是温度高,影响有关酶的活性,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高密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试题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④无机盐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六项 B.五项 C.四项 D.三项
2.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
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有高度的专一性
B.“分子伴侣”溶于盐水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不可逆转
D.“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直链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9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3.下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200个肽键
B.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00 D.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4.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才能被运送到全身
各处细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数值异常超高,如图
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1
A.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B.人体中的胆固醇可以作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从图中分析可知若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②为抑制作 用,③为促进作用
D.细胞内以乙酰 CoA 为原料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可发生在内质网中
5.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会减少线粒体数量
C.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 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
2
6.某些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上存在着M6P受体,能够与某些带有甘露糖残基, 被磷酸化(甘露糖—6—磷酸标记,高尔基体内完成)的蛋白质(M6P)结合,在由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包裹逐渐形成溶酶体水解酶的过程中,由于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与M6P脱磷酸的双重作用,M6P受体与M6P彻底分离,返回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被重新利用。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有甘露糖残基的蛋白质由内质网加工经囊泡转运而来
B.溶酶体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有效发挥催化活性
C.细胞能够回收利用偶尔分泌到细胞膜外的M6P
D.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就不能形成溶酶体水解酶
7.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成分——X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 9(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GF9 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
B.FGF9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
C.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
D.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有较多FGF9 的根本原因是X细胞中合成该物质的酶的活性较高
8.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 O2氧化。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 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腔时需要蛋白的协助
B.有氧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H2O和 ATP
C.线粒体内膜两侧 H+梯度的形成与电子传递过程无关
D.NADH 中的能量通过H+的电化学势能转移到ATP中
9.图1中a、b、c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图2是一段时间后装置1与装置2的液面高 度变化曲线,a、b起始液面高度均为H。则图1中a、b, c浓度的关系是( )
A.c>a>b B.c>b>a
C.b>a>c
D.a>b>c
10.如图表示小麦植株在适宜温度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该植物,则b点右移 B.适当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则b点左移
C.ab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
D.b点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11.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 和NaHS03,24 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 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 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4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HS0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1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
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 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 细胞呼吸的方式相同
C.当氧浓度为c时,葡萄糖的2 都
5
用于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ATP、CO2
13.肌红蛋白(Mb)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含有C、H、O、N、Fe 五种元素, 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Mb中的极性侧链基团几乎全部分布在分子的表面,而非极性的侧链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含有Fe2+的血红素辅基位于Mb表面内陷的疏水 洞穴中,避免了Fe2+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b表面极性侧链基团可以与水分子结合,故 Mb可溶于水
B.Mb中的疏水洞穴保证了血红素的储氧能力
C.组成Mb 的肽链中氧原子数一定多于氨基酸数
D.Mb复杂结构的形成与不同部位氨基酸之间形成的氢键和二硫键有关
14.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核苷三磷酸(NTP)参与核酸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其结 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TP可以为DNA 复制提供反应所需的 能量
B.NTP、dNTP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
为C、H、O、N、P
5
C.用32P标记ATP的α位的P,作为RNA合成的原料,可使RNA 分子被标记
D.若X表示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dNTP可作为体内DNA分子复制的原料
15.蛋白激酶A(PKA)由两个调节亚基和两个催化亚基组成,其活性受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调节(如下图)。活化的PKA 催化亚基能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下列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
A.调节亚基具有结合到cAMP的结构域,催化亚基包含活性位点
B.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
C.ATP不仅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质,还是合成cAMP、DNA 等物质的原料
D.cAMP 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亚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乙酰胆碱调控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的信号传递过程如图所示:G蛋白偶联受体
(GPCR)与乙酰胆碱结合后被激活,激活的GPCR再将G蛋白激活,激活的G蛋白经一系列过程促进肌醇磷脂分解为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G蛋白作用后会失活,IP3 与内质网膜上的Ca2+通道结合导致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二酰甘油与Ca2+同时与蛋白 激酶C(PKC)结合后将PKC激活,从而启动胰蛋白酶的合成分泌。图中GTP 是鸟苷三
磷酸,“+”表示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
A.激活G蛋白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无乙酰胆碱刺激时PKC无催化活性
C.G蛋白作用后失活等机制可防止胰蛋白酶分泌过多
D.向胰腺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CaCl2可直接激活PKC
17.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 增多,
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B.cGMP生成量随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
C.一氧化氮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ATP
D.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18.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基地,几乎全部的脂质、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如图为利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原料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最主要的磷脂 ——磷脂酰胆碱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
A.该内质网需要利用磷脂包裹着其合成、加工出来的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运往高尔基
体进一步加工
B.磷脂酰胆碱合成的4种酶均位于内质网膜上,其反应物的结合部位在细胞质基质面
C.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在转位酶的作用下能转移到其它生物膜上,对维持生物膜系统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D.最初合成的磷脂酰胆碱分布在内质网膜的细胞质基质面,再选择性的转向内质网腔面
19.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其中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NLS) 与相应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在受体蛋白的介导下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 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的方式为胞吞 B.NLS起着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作用
C.NLS合成受阻的细胞,细胞内的多种代谢活动发生异常
D.染色质上可能含有NLS
20.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这一现象被称为“CO2的猝发”。下图为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CO2 吸收速率和遮光后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CO2吸收或释放速率是指单位面 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单位:μmol·m-2·S-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然遮光,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上升
B.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产生CO2的途径不只有细胞呼吸 C.若降低光照强度,则图形A、B的面积均变小
D.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
10μmol·m-2·S-1
8
三、非选择题题
21.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下图一为
糖类的概念图,图二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 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 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________。 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则物质③是________,由 ________合成的。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
②____ _____;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
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___ _____,④是组成________的单位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二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
能是____________。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 ___物质
的氧化分解。 22.细胞自
噬是指细胞
通过降解自
身结构或物
质使细胞存
活的自我保
9
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下 图1、图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细胞自噬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 ___,该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是_____ _
_ 。
(2)据图1所示,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AKT来抑制凋亡,
激活的该酶一方面可促进_____ ___,另一方面可促进_
__ ,并且进一步激活了mTor,从而抑
制____ ___。
(3)细胞凋亡是指__ __。
(4)据图2所示,当环境中营养物质或胰岛素缺乏时,mTor失活,酵母细胞会启动细胞自
噬过程,其意义是___ _____;如果上述过程无法满足细
胞代谢需要,酵母细胞则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5)总结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共同点:_____
_ __。(答出两点即可)
23.盐碱地上种植的“齐黄34”大豆平均亩产比全国平均高一倍多。盐胁迫环境下,“齐黄34”大豆细胞质中积累的Na+会抑制胞质酶的活性,植物根部细胞通过多种“策略”降低细胞质中Na+浓度,从而降低盐胁迫的损害,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
(1)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载体蛋白A 运出细 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其能量来源是____
__ 。这种运输方式
的意义是_____ _
_
_。
(2) 据图分析,盐胁迫条件下,植物根部细胞降低Na+毒害的“策略”有____ _
_ _。
10
(3)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硅积累作物,能够吸收和积累丰富的硅。研究发现,外源施加硅可以 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细胞中的Na+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原硅酸, NaC1,植物培养液,原子吸收仪(测定细胞内 Na+的含量)。
实验思路:_____ ___
_
。
预期实验结果:_____ ___。
2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其含有的金属离子对增强酶的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资料报道,当反应温度为88℃,时间为15~30 min 时对SOD 的活性影响不大。下面是通过光催化反应装置分 别在四种条件下检测紫外光对DNA损伤的相关曲线(TiO2表示二氧化钛,是一种光催化剂;UV表示紫外光)。Ⅰ组:黑暗处理曲线a(TiO2/DNA 体系)、Ⅱ组:紫外光处理曲线b(UV/DNA 体系)、Ⅲ组:光催化曲线c(UV/TiO2/DNA体系)、Ⅳ组:光催化引入SOD 曲线d(UV/TiO2/SOD/DNA 体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SOD 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利用____ __的方法来除去一部分
其他杂质蛋白。实验中设计黑暗处理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 __。曲线b
说明___ ___。
(2)分析曲线c、d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___。
(3)DNA 损伤过程中会伴有H2O2产生,若要验证(2)中的实验结果,可通过检测H2O2
11
的有无及产生量来判断,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注:H2O2的检测方法不做要 求)。
实验思路:________ ______
_ 。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 ___
_ 。
25.夏季研究人员用图1装置探究黑藻的光合速率在24 h内的变化情况,其中长方体容器被滑板P(可以左右自由滑动)分成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S1、S2、 S3表示相应图形面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影响图1中黑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 ___;实验过程中
应___ _(填“打开”或“关闭”)图甲装置的阀门K,NaHCO3缓冲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___。
(2)图2中表示叶绿体吸收CO2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一昼夜中有机 物积累量为____________(用S所代表的面积表示)。
(3)图2中,f点时黑藻产生[H]的结构(部位)有_______ _____;
bd段和gh段都呈下降趋势,请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_。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