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填充能级的顺序为
B.某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C.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相同的电子,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
D.构造原理中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2.DDQ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氧化剂,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半径大于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氢化物沸点:
C.元素的电负性:
D.含氧酸的酸性:
3.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 B.S原子结构示意图:
C.35Cl2和37Cl2互为同位素 D.、、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
4.下列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Mn B.P C.Se D.Ca
5.下列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的运动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分子的球棍模型 丁醛的键线式 核内有33个中子的Fe原子 甲基的电子式
A.A B.B C.C D.D
7.某种天然沸石的化学式为,其中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四个不同周期。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个原子轨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简单离子半径:
C.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D.电负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某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1的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B族
②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
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④Be与Al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可推出Be(OH)2+2OH-=BeO+2H2O
⑤基态原子的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只有K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⑤ D.③④⑤
9.下列Si原子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A. B.
C. D.
10.科学家最近发表的科技信息如下:
信息1:我国科学家合成新核素—钍-207:
信息2:美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线索(、、)揭示恐龙新陈代谢率高低。
信息3:我国科学家发现飞尘颗粒物中铁的同位素:。
已知:半衰期指物质质量减少一半所用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周期中,X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B.、的半衰期较长
C.的中子数为90
D.和互为同位素
1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基态B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4s24p5
B.HClO的电子式:
C.基态Mn2+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D.基态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C
C.HClO的结构式:H-O-Cl D.H2S的电子式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N原子:
B.氯化铵的电子式:
C.铬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
D.HCO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H2OH2CO3+H3O+
14.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验证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向盛有小苏打固体的大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
C 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有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有生成
D 比较和的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0.01 溶液,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1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15.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B.2p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D.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二、填空题
16.下表为、、的部分电离能()数值。
电离能 元素
496 738 577
4562 1451 1817
6912 7733 2745
9543 10540 11575
分析上表中各元素电离能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2)为什么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__________
(3)上表中所呈现的电离能变化规律与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联?__________
17.某同字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形状相同镁、铝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和相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从原子结构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非金属性___________强于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Co3+核外电子未成对电子数为__。
(2)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
(3)Zn2+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
1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2+与Fe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
(2)元素Mn与O中,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较多的是__。
(3)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有__个未成对电子。
(4)S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个未成__对电子。
20.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是一种新型的碱式碳酸锌,在医药行业可用作皮肤保护剂。工业级硫酸锌(主要成分为ZnSO4·7H2O,含少量Fe2+、Cu2+、Cd2+、Co2+、Ni2+)制备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Zn4CO3(OH)6]。回答下列各步转化涉及的问题:
(1)氧化除杂:向ZnSO4溶液中加H2O2除去溶液中Fe2+。Fe2+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还原除杂:除Cu2+、Cd2+后,再加入Zn粉和少量Sb2S3,形成锑锌微电池,提高除Co2+、Ni2+的反应速率。则该条件下Zn2+、Ni2+、Sb3+的氧化性强弱顺序: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沉锌:加入NH4HCO3溶液、MgSO4·7H2O(只用于控制晶粒大小),过滤、洗涤得纳米微晶。
①生成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在一段时间内加入等量NH4HCO3所得纳米微晶质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曲线下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4)用乙二胺四乙酸(俗称EDTA,H2Y2-表示乙二胺四乙酸根离子)滴定法测样品中锌的含量,反应原理为Zn2++H2Y2-=ZnY2-+2H+。取1.840g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样品,溶于pH为5~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配成100mL溶液,滴入少量的铬黑T作指示剂,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10.00mL2.000mol·L-1EDTA,振荡。用1.000mol·L-1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锌标准溶液16.00mL。则样品中Zn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1.在S2-中,质子数为____,中子数为____,电子数为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周期____族,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
22.现有、、、、、、、8种元素,均为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能级电子数比能级电子数少1个
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
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8列
(1)的电子式为____。(A、C为字母代号,请将字母代号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形。
(3)、、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4)位于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区(按电子排布分区),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实验室用一种黄色溶液检验时产生的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23.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m的一种合金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则m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2)b、c、d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在a到n元素中,其某种氧化物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化合物。
(4)写出e、f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非金属性强弱比较g_______n(填写“大于”或“小于”)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①g的氢化物比n的氢化物稳定
②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③g的单质能将n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④g的氢化物酸性比n的氢化物酸性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据构造原理可判断顺序为,A正确;
B.铁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B正确;
C.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C错误;
D.构造原理中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即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有4个价键,Y有三个价键,Z有2个价键,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半径大于Z的原子半径,说明Z在W的上一周期,且W形成1个共价键,则X、Y、Z、W分别是C、N、O、Cl。
解析:A.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半径:,故A错误;
B.碳可以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烃,其沸点很好,故碳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高于氮形成氢化物的沸点,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元素的电负性:,故C正确;
D.HClO的酸性弱于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A.质量数不是12,而是23,A错误;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而不是8,B错误;
C.同位素只针对原子,C错误;
D. 质子数相同,都是氢元素,但是中子数不同,属于氢元素的不同核素,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A.M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共有5个未成对电子;
B.P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C.S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共有2个未成对电子;
D.C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没有未成对电子;
综上分析,Mn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答案选A。
5.D
解析:A.质量很小的电子在作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电子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A错误;
B.第三能层只有、、三个能级,而能级有1个轨道,能级有3个轨道,能级有5个轨道,故第三能层有9个轨道,B错误;
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在轨道,但还存在其他空轨道,C错误;
D.电子的运动状态与能层、能级和自旋状态有关,在同一原子内部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A.分子的球棍模型 ,A正确;
B.丁醛的键线式为 ,B正确;
C.铁的原子序数为26,核内有33个中子的Fe,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59,应表示为,C错误;
D.甲基中碳原子的外围电子数为7,电子式为: ,D正确;
故答案选C。
7.A
【分析】Y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则Y为O元素,几种元素占据四个不同周期,其中只有X的原子序数小于O,所以X为H元素,基态W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每个原子轨道中有两个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所以W核外共20个电子,为Ca元素;天然沸石的化学式为Ca[Z2R3O10]·3H2O,由于R的原子序数较大,所以R一定位于第三周期,若Z位于第二周期,则只能为F元素,此时该物质中R的化合价为+价,不合理,所以Z也位于第三周期,根据化合价分析,合理的结果为Z为+3价、R为+4价,所以Z为Al元素、R为Si元素。
解析: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所以第一电离能Si(R)>Al(Z),A错误;
B.Y、Z的简单离子为O2-、Al3+,电子层数相同,O2-的核电荷数更小,半径更大,B正确;
C.非金属性O>Si,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Y>R,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Y的非金属性大于Z,电负性:,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B
解析:①某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1的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ⅥB族,故错误;
②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越密集出现的概率越高,故正确;
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为氦元素,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是铍元素,是较活泼的金属,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④Be与Al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氢氧化铍也具有两性,可推出Be(OH)2+2OH-=BeO+2H2O,故正确;
⑤基态原子的4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K、Cr、Cu,故错误;
故①③⑤错误,选B。
9.D
解析:A.该项中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是基态Si原子的,A不符合题意;
B.该项中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也是基态的,但是3p轨道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不同,不符合洪特规则,B不符合题意;
C.该项中的一个电子由3s轨道跃迁至3p轨道,D项中两个电子由3s轨道跃迁至3d轨道,故二者相比,C项表示的状态能量较低,C不符合题意;
D.由C选项解析可知,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C
解析:A.题中有2a+176=207+5,a=18,18号元素为Ar,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是增大趋势,即稀有气体第一电离能最大,故A说法正确;
B.碳-14半衰期约5730年,半衰期较长,可以测定年代,氧-18属于稳定型的,常作示踪原子,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守恒思想,有18+72=b,b=90,中子数=207-90=117,故C说法错误;
D.和中子数分别为30、32,它们质子数均为26,均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不同原子,和互为同位素,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1.C
解析:A.Br元素为35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5个电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中,应包含3d轨道的电子排布,所以基态Br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A错误;
B.HClO的电子式为,B错误;
C.Mn2+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C正确;
D.Fe为2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A.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为碳元素的一种原子,表示为,B错误;
C.HClO的中心原子为氧原子,结构式:H-O-Cl,C正确;
D.H2S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A.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8的N原子的质量数为7+8=15,表示为,故A错误;
B.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铵根离子中含有N-H极性键,其电子式为,故B错误;
C.Cr元素为24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C正确;
D.HCO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2OH2CO3+OH-,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4.D
解析: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红色变浅,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A正确;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向盛有小苏打固体的大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硫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非金属性:,故B正确;
C.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是否有,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0.01 溶液,滤出沉淀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钾和亚硫酸钾,向滤液中加入1 溶液,硫酸钾的浓度大于亚硫酸钾浓度,不能比较Ksp,故D错误;
故选D。
15.B
解析: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H和Na,故A错误;
B.2p轨道上只有2个电子,应是Be,3p轨道上只有2个电子的,应是Mg,它们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故B正确;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该元素为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该元素为Be,属于金属元素,两者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
D.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该元素为Mg,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可以是4s2、3d64s2、3d74s2、3d84s2、3d104s2,分别是Ca、Fe、Co、Ni、Zn,它们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故D错误;
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1)Mg>Al>Na
(2)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的电子都是能量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多;同时失去电子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对电子的引力更强,所以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
(3)根据电离能可以判断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1)Na、Mg、Al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Ⅱ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Na;
(2)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的电子都是能量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多;同时失去电子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对电子的引力更强,所以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
(3)失去原子最外层电子时的电离能相对较小,当再失去次外层电子时,需要的能量较大。所以根据电离能可以判断最外层电子数。
17.(1) 镁
镁原子的比铝的半径大,最外层电子数少,更容易失去电子,与盐酸反应就更剧烈
(2) Cl S Cl2+S2-=2Cl-+S↓
解析: (1)镁原子半径比铝原子的半径大,最外层电子数少,更容易失去电子,镁的金属性更强,金属镁的还原性更强,所以镁与盐酸反应就更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氯气将硫置换了出来,生成了不溶于水的单质硫:Cl2+S2-=2Cl-+S↓,该反应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18. 1s22s22p63s23d74s2 4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解析:(1)是27号元素,核外有27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核外电子排布式是,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是,核外电子未成对电子数为4。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d74s2;4;
(2)是32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
(3)是30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是,的价电子排布式是,的价电子机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19. 4:5 Mn 3d104s24p2 2 2
解析:(1) 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基态Fe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Fe2+,价电子排布为:3d6,基态Fe失去3个电子得Fe3+,价电子排布为:3d5,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d能级有5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Fe2+有4个未成对电子,Fe3+有5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4:5;
(2) 元素Mn与O中,O基态原子价电子为2s22p4,所以其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2,而Mn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54s2,所以其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5,因此核外未成对电子数较多的是Mn;
(3) Ge是32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A族,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在最外层的4s能级上2个电子为成对电子,4p轨道中2个电子分别处以不同的轨道内,则有2个未成对电子;
(4)S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处于3p轨道,共2个未成对电子。
20.(1)[Ar]3d6
(2)Sb3+>Ni2+>Zn2+
(3) 4Zn2++8HCO=Zn4CO3(OH)6↓+7CO2↑+H2O 温度过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铵浓度降低,沉淀质量减少
(4)56.52%
解析:(1)
Fe为2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Fe→Fe2+过程中失去4s的两个电子,所以Fe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
(2)
加入Zn粉和少量Sb2S3,能形成锑锌微电池,说明Sb3+能氧化Zn,生成Zn2+和Sb,其氧化性强于Zn2+,Co2+、Ni2+又能在溶液中被还原,说明Ni2+的氧化性强与Zn2+弱于Sb3+,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为:Sb3+>Ni2+>Zn2+;
(3)
①根据题意加入碳酸氢铵后生成Zn4CO3(OH)6,说明Zn2+会结合HCO电离出的碳酸根,促进其电离,从而产生H+,H+又会和HCO反应生成CO2和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为4Zn2++8HCO=Zn4CO3(OH)6↓+7CO2↑+H2O;
②碳酸氢铵不稳定,温度过高,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铵浓度降低,沉淀质量减少;
(4)
n(EDTA)=2.000mol·L-1×10.00mL×10-3L·mL-1=2.000×10-2moL;
与标准溶液反应的EDTA:n(EDTA)=1.000mol·L-1×16.00mL×10-3L·mL-1=1.600×10-2moL;
样品中锌有:n(Zn2+)=(2.000×10-2-1.600×10-2)moL=4.000×10-3moL;
产品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6.52%。
21.16 18 三
ⅥA H2SO4
解析:S为第16号元素,其原子核中有16个质子;原子核中有32-16=16个中子;S2-的原子核外多两个电子,因此该粒子含有16+2=18个电子;S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S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因此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
22.(1)
(2) 6 哑铃(纺锤)形
(3)
(4) d
【分析】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A为H元素;
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则B为C元素;
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能级电子数比s能级电子数少1,则C为N元素;
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D为O元素;
E的第三电离能剧增,则E为元素;
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则F为Cl元素;
G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G为K元素;
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8列,则H为元素。
解析:(1)A为H元素,C为N元素,则为,其电子式为;
(2)B为C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为轨道上的电子,p轨道呈哑铃(纺锤)形;
(3)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D为O元素,E为元素,F为Cl元素,D、E、F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H为26号元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d区;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检验时常用到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23.(1) 铁 第四周期第Ⅷ族
(2)F<O<C
(3) 离子
(4)
(5)大于 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a为H,b为C,c为O,d为F,e为Na,f为Al,g为Cl,m为Fe,n为Br。
解析:(1)则m的元素名称为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C、O、F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F<O<C;
(3)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属于离子化合物;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Cl大于Br;
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g的氢化物比n的氢化物稳定可以证明非金属性Cl>Br,①正确;
②.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可以证明非金属性Cl>Br,②正确;
③.非金属性强的卤素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卤素单质,g的单质能将n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证明非金属性Cl>Br,③正确;
④.Br的非金属性弱,HBr不稳定,更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更强,g的氢化物酸性比n的氢化物酸性弱可以证明非金属性Cl>Br,④正确;
故选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