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8 05: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柏拉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孔丘(古中国)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2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3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问题1. ]?你如何认识孔子的成长经历?一、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①家境贫苦,使他了解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
②谋生做事,使他接触社会下层锻炼自身能力。
③爱好礼乐,使他坚定学习志向探寻治国之道。[问题2. ]?孔子三十岁时创办私学会产生什么影响?①收徒讲学扩大儒学的影响力。
②办学活动提高孔子的美誉度。
③为他踏上从政之路创造条件。材料1: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十七岁丧母。 ——历史传说
材料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材料3: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请回答:通过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孔子的成长经历?材料4:教学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懂礼乐!
培养方向:礼制社会紧缺人才!?
教学课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培养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情景探究1一、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问题3. ]你认为孔子试图抑制鲁国权臣结果失败是偶然吗?①不是!
是这一时期分封制逐渐衰落、士阶层逐渐崛起等的结果(所处的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代)
①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
?不适应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特征。官运亨通仕途失意[问题4. ]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史料: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结果] 从此孔子专心献身文教事业,
整理出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周游列国匡城受困桓魋挑衅被嘲丧家犬绝粮七日64岁重返卫国
68岁回到鲁国55岁离开鲁国一、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情景探究1[问题5. ] 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们能看出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
志向远大,勤奋好学,执著探索,不畏权贵等。[拓展 ] 教材P21 “资料回放”的问题解答孔子维护周礼的坚定信念材料1: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材料2: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二、开创儒家思想        ——承礼启仁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情景探究2[问题1. ]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逐渐崩溃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阶级关系新变化,“礼崩乐坏”;
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代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二、开创儒家思想        ——承礼启仁[问题2. ] 如何全面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1. “仁”的含义是什么?2. 如何评价?节用而爱人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
爱亲人;爱他人;统治者行“德政”爱民(政治主张)
“爱人”的方法:忠 恕
是核心;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积极: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
局限: 仁爱有等级,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阶级社会仁爱(泛爱观)无法实现。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问题2. ] 如何全面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二、开创儒家思想        ——承礼启仁1. “礼”的含义是什么?2. 如何评价?“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
地位: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实现方法:克己复礼
对个人:“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行为符合规范
对社会:遵守“君臣父子”社会规范积极: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消极: 推崇、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他代表了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克己复礼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互为表里” 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
礼:一种伦理规范和制度,外在的规范;
仁:一种伦理观念和品德,内在的品质;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材料:“人而不仁,如礼何?”。即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仪吗?
“克己复礼,为仁”。即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思考:怎样协调仁与礼的关系?2. 如何才能做到“中庸”?[问题2. ] 如何全面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二、开创儒家思想        ——承礼启仁1. “中庸”有什么含义?它是墙头草两边倒吗?含义: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
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标准:“恰如其分”“文质彬彬”,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它是协调礼和仁的方法。理解:不是。
中庸思想强调“和而不同”,要求执政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为贵”(和谐)的价值目标。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3. 就当今而言,该如何客观评价“中庸”之道?材料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材料2: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比较贤德呢?”孔子的回答是,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又问:“那么是子贡更贤德一些了?”孔子回答是:“过犹不及。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
对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化解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世界的和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接续文明杏坛说仁为政以礼中庸之道伦理概念政治概念哲学概念仁以礼为准则(仁为礼之体)
礼以仁为根据(礼为仁之用)“人而不仁如礼何”礼须以仁为本,
礼是实现仁的途径“作为仁的
一种修养方法基本精神是
通过折中的手段,
达到维护礼的目的能力推升1-        教材P21 “学思之窗”--儒的变化儒最初是指............。
春秋时期,............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
即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能力推升2-        教材P22“学思之窗”-仁礼的认识重视人性,以人为本,以血缘之爱为基础,把父子兄弟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
但是“子不言父过”等原则带有局限性。[问题1. ]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万世师表有教无类成人 君子因材施教编订六经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德行:颜渊、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子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 何谓“成人”?教材P23 “学思之窗”对君子的人格规范包括:......
其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其中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自我反省等,是积极的;
而“君子”“小人”的划分,体现了不平等性,是消极的。 【1】中国四、孔子对中国、世界(后世)的影响        1) 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2) 成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奠定古代教育传统3)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2】世界1) 传入韩国、日本成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2) 传入西方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或:对启蒙思想产生提供借鉴)3) 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学者推崇儒学资料:孟子从仁义、荀子从礼治方向发展儒学,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千多年间
儒家思想都占有统治地位。材料1: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与道德有亏。    ——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材料2:伏尔泰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下的四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贤的尊敬心情。“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法]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 材料3:“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实战演练-- (上海高考)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
两千多年。”……
问题: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
但他们的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人权”观念,是有着本质区别。观点争鸣“千变万化”的孔子康熙:万世师表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康有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祖师爷吴虞:打倒孔家店于丹: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 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北大教授:考证出孔丘先生身高221.76厘米,与球星姚明身高相似 结合必修和选修课知识,你怎么看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