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20: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始于遇见。正如严寒遇到了温暖,就有了雨滴;春天遇到冬天,就有了岁月。王勃遇见了滕王阁,展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瑰丽传奇;大诗人白居易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一个夜晚遇见了琵琶女,创作了千古传颂的《琵琶行》。今天,我们一起遇见这篇文章,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萍水相逢,谁悲失路
——《琵琶行》(并序)
浦( ) 倡( )女 贾( )人
荻( ) 铮( ) 悯然( )
转徙( ) 浔阳( ) 捻( )
抹( ) 挑( ) 霓裳( )
六幺( ) 间关( ) 迸( )
虾蟆( ) 红绡( ) 钿头银篦( )
谪居( ) 还独倾( ) 呕哑( ) 嘲哳( )
邂逅琵琶,读准字音

chāng


zhēng
mǐn

xún
niǎn

tiǎo
ní cháng
bèng
jiān
yāo

xiāo
diàn bì
zhé
huán
ōu yā
zhāo zhā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 。
浅草才能没马蹄。
意象:江头、秋夜、枫叶、荻花、秋风、秋月
二、诗歌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呢?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一、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第三单元
文学性阅读与写作
生命的诗意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忽闻水上琵琶声”
二、诗歌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呢?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送客,闻琵琶声,得知琵琶女身世
第三次(略写):三闻琵琶青衫湿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如《杜陵叟》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等。
邂逅琵琶,了解诗人
元和十年②,予左迁九江郡④司马③。明年秋,送容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③,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④,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③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曰《琵琶行》。
邂逅琵琶,解读小序
1、结合注解、把握关键词句,翻译序言。
2、序言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具有什么作用?
邂逅琵琶,解读小序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第三次(略写):三闻琵琶青衫湿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一、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如《杜陵叟》等。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等。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统称“歌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诗歌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呢?
其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影响尤大。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门庭若市——门前冷落
他与元稹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合称“元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一、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送客,闻琵琶声,得知琵琶女身世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故事经过:
5.写作缘由:
6.全诗基调:
元和十一年秋
九江湓浦口
予,客,琵琶女
送客,闻琵琶声,得知琵琶女身世
感斯人言,有迁谪意
凄切伤感
诗的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始觉有迁谪意
1、2
2、3
4
二、诗歌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呢?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感斯人言,有迁谪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找找看一共使用了几种艺术手法?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忽闻水上琵琶声”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②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如《杜陵叟》等。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送客,闻琵琶声,得知琵琶女身世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邂逅琵琶,品读人物
思考:诗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受人尊敬的士大夫,一个是为人所鄙视的歌女,作者却用一句话将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哪句话呢?
琵琶女:色艺超群,红极一时,年年欢笑
诗人: 才华出众,少年得志,岁岁笙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
(过去)
天涯:
(现在)
沦落人:
(现在)
琵琶女:京城女——湓浦口
诗人: 辞帝京——浔阳城
琵琶女:年长色衰,飘零憔悴(被弃)
诗人: 谪居卧病,孤独寂寞(被贬)
思考:两个沦落人是如何“相识”的?
邂逅琵琶,品琵琶语
琵 琶 声
音乐,并不像巍峨入云的高山、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怒放的花朵那样可观可感,它有声而无形,我们能够听其音,却难以摹其状,因此即使是大圣人孔子也只能说:“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杜甫在《赠花卿》中也只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那有没有人把声音用字流传下来呢?清代方扶南把《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邂逅琵琶,品琵琶语
第一次:
思考:诗人共听到了几次琵琶曲?
侧面烘托琴技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一闻琵琶邀相见
(暗写、略写)
第二次:
第三次:
“凄凄不似…江州司马青衫湿”
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再闻琵琶诉沦落
(明写、详写)
三闻琵琶青衫湿
(侧面烘托)
同学们,在京城时,诗人的生活一定是丝竹不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结合历史来理解:当时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从唐太宗时期就确定了“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所以当时那些身处京城的文人士子们,他们所听到的音乐都是世界上顶级的音乐,那么这个听惯了顶级音乐的诗人是如何评价琵琶女的音乐的呢?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邂逅琵琶,悟琵琶情
如听仙乐耳暂明
思考:琵琶曲的曲调有怎样的变化,其中饱含哪些感情?
邂逅琵琶,悟琵琶情
齐声朗诵,感受曲调,体悟情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前奏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清脆圆润
幸福快乐
激越雄壮
悲愤怨恨
低沉冷涩
窘迫凄凉
无声的文字如何能够刻画有声的音乐,分析刻画音乐的角度。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角度1:
弹奏的动作
角度2:
旋律的变化
角度3:
听众的反映
正面侧面结合,体现技艺的高超,音乐的美妙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描绘琵琶女的演奏?
一.大量运用比喻,形象
二.叠词拟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音乐性强
三.通感 ,调动读者多方面的感官,促进阅读中的审美创造。
四.正面、侧面结合
邂逅琵琶,品琵琶语
小结:
音乐是心灵世界最美的语言,是情感渲泄的最佳方式。琵琶女一曲弹奏,尽诉胸中怨悱,道出命运的沧桑。悲愤的曲调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玩弄的悲剧形象,令普天下伤心人同声一哭。
邂逅琵琶,悟琵琶情
思考:诗歌除了以乐传情之外,还有不少风物的
描写。请分析诗中风物的作用。
邂逅琵琶,解风物意
“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枫叶”“荻花”“瑟瑟”更妙,红红的枫叶,白白的荻花,微微的秋风,一红一白,冷暖相间,无需太多秋景,却秋意浓浓,内蕴丰富。此景虽美,而离别在即,更添诗人悲凉、忧伤之情。寥寥几笔勾画就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夜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
环境。一个“白”字,突出了月色的明亮,
江水的平静,夜色的静谧,仿佛江心秋月
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
烘托了音乐效果,突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
超,以景结情,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人去船空,本就寂寞难耐,然而此时,孤舟却又被寒冷的江水萦绕,被清冷的月色笼罩,让人如何受得了
“清冷的月色”寒冷的江水”既点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那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这几句写诗人谪居之环境:低洼潮湿,黄芦苦竹丛生,杜鹃悲啼不绝,猿声哀怨不断,何等艰苦恶劣,何等苍凉悲凄。
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苍凉,点染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运用反衬手法,春江花朝是美景、乐景,以乐景衬哀情,写出了诗人被贬的孤寂、悲伤、苦闷心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点手法 情景交融
2、结合诗句,绘景、抓关键词
3、析作用:氛围
情感
小 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
【迁移学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题:诗中第一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寒雨”既写出自然天气阴雨连绵,也渲染出一种阴冷、凄迷的氛围,也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孤寂凄凉。
序言:(注解外)重点词句
古今异义:
1、明年: 今义:
2、因为:古义: 今义:
古义:第二年;
今年的下一年。
两个词,因此创作;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1、歌以赠之。
2、遂命酒。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命,名词作动词,摆酒。)
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1.歌以赠之。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二、省略句
1.送客湓浦口。  
2. 本长安倡女。
4.使快弹数曲。
(宾语前置句,应为“以歌赠之”。)
(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于"相当于"向"。)
("客"后省略介词"于"。)
(“本”后省略谓语“是”。)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诗中的景物都是除了对环境的描写外,还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或是传达出离别时的伤感,亦或是听曲后的的沉醉。从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