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美、德、法、英四国的人口增长表(单位:万人)
年份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古代中国有众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发明创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材料二: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材料三: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配置水密隔舱和罗盘的宋代海船 宋代火器(模型)
材料四: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均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侯纸”的优点。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项技术?发明人“他”是谁?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4)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4.(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看图说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探究二:史料解读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探究三:历史感悟 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A.团结与共赢 B.合作到对抗 C.多极化趋势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5.(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四幅图片,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短文。
请你从上面4幅图片中任意选取1幅或2幅图片,依据该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60字以上。)
6.(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中国”认同溯源】
材料一:“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国”管理追踪】
材料二
【“中国”情怀定型】
材料三:“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
(2)根据材料二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7.(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1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不断创新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新道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第一步(阶段)'"中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深刻变革”时,什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意的创举?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伟大转折”后,中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新构想】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能够“洗雪国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8.(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短文。
材料一
一《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关于材料的认识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6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向前发展了,这促进了人口的急剧增长,A项正确;大众教育的推广是重要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事,它不能解释1801到1851年人口为什么能增长,排除C项;共产主义运动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以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开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迄今已经历了一个半多世纪,它不能解释1801到1851年人口为什么能增长,排除D项。故选A项。
2.(1)优点:用料广泛或质量高(或材料中“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任一点都可。)
(2)活字印刷术;毕昇
(3)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或抑武崇文)政策。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③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④宋代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
⑤民族政权的并立(军事战争的需要)。
(4)欧洲走向近代(开辟新航路或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经过内战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可知,这体现的优点是,用料广泛,质量高。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可知,这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毕昇。
(3)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它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相对安定,宋代经济的发展,民族政权的并立,这些均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可知,它使欧洲走向近代,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3.(1)思想家:老子
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油田:大庆油田 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品质:开放性试题,有道理即可。学生可以从他们的共同品质方面回答,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也可从某个人的个人品质方面回答,如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详解】(1)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春秋时期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的借鉴意义是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得出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大庆油田。王进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优秀品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他们的共同品质方面回答,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也可从某个人的个人品质方面回答。
4.(1)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 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
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
选项:B
(3)主题:和平与发展。
建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等等。
【详解】(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想要通过向西航行的方式,往西走到达东方以此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第二小问,变化: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形成。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中,为了对抗法西斯国家,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可知,原因是社会制度差异和国家战略冲突;第三小问,时代主题:根据材料“二战中······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可知从友好合作到产生对抗,选B项。
(3)第一小问,主题:根据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可知,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第二小问,建议:可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公平正义”、“多边主义”、“和而不同”、“绿色低碳”等方面任提一个建议。开放性试题,有道理即可。
5.示例一:图片一和图片二。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把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可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
示例二:图片三
美丽乡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巨变的时代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反映出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变,彻底摆脱了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选取1幅或2幅图片,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如选择图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炼观点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论证可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说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选择图三美丽乡村,提炼观点,美丽乡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论证可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发生的变化,说明美丽乡村建设反映出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变,彻底摆脱了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的新时代。等等。
6.(1)秦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A是元朝;B是清朝;a设置的是澎湖巡检司;b设置的是伊犁将军。
(3)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和所学可知,秦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地区事务机构。因此A是元朝;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管理西藏地区机构,故B是清朝;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社会澎湖巡检司管理;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理。
(3)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等回答。
7.(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原因: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详解】(1)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提出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从此中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 1954 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依据材料二中“洗雪国耻”可知是1997年香港的回归。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运用;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依据所学可知,香港能够回归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8.观点:和平与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论述:随着世界发展,经济方面表现的是全球化问题,政治体现出的是和平问题。处理全球贸易发展的是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组织的建立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构。可见,联合国和世贸组织是维护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机构。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述。依据材料一、二和三的信息从“和平与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提取观点。论述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联合国和世贸组织成立、职能和对经济发展以及世界和平的作用等分析回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