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唐(750)人口占比分布 北宋初期(1078年)人口占比分布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耕地面积逐渐增加
2.(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谜底应是( )
A.秦汉时期特征 B.明清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宋元时期特征
3.(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秦→□→东汉→三国→西晋→……□→唐→……→□→明→清( )
A.西汉、宋、元 B.汉、东晋、元
C.西汉、隋、元 D.汉、五代、宋
4.(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秦朝和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朝都定都长安 B.都出现盛世局面
C.都实现制度创新 D.都推行科举制度
5.(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6.(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7.(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8.(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9.(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0.(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专场,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汉代墓葬辛追T形帛画的精彩内容。该文物出土于( )
A.长沙马王堆 B.澧县城头山 C.宁乡炭河里 D.安阳殷墟
1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3.(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悠久的历史文明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建筑技术
14.(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15.(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16.(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17.(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18.(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19.(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A.东汉、北宋、南宋 B.汉、唐、元
C.东汉、唐、元 D.东汉、五代、宋
21.(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22.(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A. B.
C. D.
23.(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750年人口分布黄河流域多,到1078年人口分布长江流域多,说法当时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因此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起来,人口逐渐超过北方,因此出现材料中长江流域人口超过黄河流域人口,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空前严重,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财政收入,排除B项;耕地面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A项正确;明清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排除C项;宋元时期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进一步交融、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建立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项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项;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项;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和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秦朝实行郡县制,隋朝开创科举制,都实现制度创新,C项正确;秦朝定都咸阳,排除A项;秦朝没有出现盛世,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排除B项;秦朝没有实行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项正确;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使用至今的汉字,排除A项;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排除B项;炎帝黄帝时期没有建立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的划分方法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A项正确;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B项;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C项;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中的胡汉合舞,通婚等,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不断融合,到元朝时,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更加促进民族融合,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辛追墓T形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代盛行厚葬之风,人们都以为人死后的灵魂是不灭的,可以升入天界,封建统治阶级更是希望死后能和生前一样享受权势和富贵,因此竞相攀比,营造墓穴,雕绘墓壁,把阴间布置得如人间一般。他们在覆盖棺椁的帛画上,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表现色彩最浪漫的当属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幅辛追墓T形帛画,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项正确;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排除B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商代司母戊鼎、隋唐大运河、隋朝赵州桥和秦朝兵马俑,都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的见证,B项正确;只有青铜器才能体现高超的青铜工艺,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先进的科技成就,排除C项;司母戊鼎和兵马俑不能体现独特的建筑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从而打破了贵族和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正确;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AD错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B错误。综上故选C。
16.D
【详解】依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17.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A项正确;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部落发展而来,排除C项;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故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故A符合题意;南宋岳飞抗金,《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明代郑和下西洋,排除BCD。故选A。
1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907年,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因此,①为隋朝、②为唐朝。隋唐时期,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对外贸易活动频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因此,隋唐时期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指春秋战国时期,B项是指秦汉时期,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均与题干“①②(隋唐时期)”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故选C。
2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国兼并效果,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局部统一,即统一趋势增强,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变法、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D;题干强调的是兼并,而不是争霸,排除C。故选B。
2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D陈述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排除A;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是灵渠,排除B;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时期,排除C。故选D。
23.C
【详解】题文中的“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平民性指的是 政治制度体现了平民可以参加国家管理,而平民是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参与国家管理的,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