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包头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3 07: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包头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材料二 中国的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线性文化遗产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的特性而备受瞩目。
表2 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叙述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史现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出击匈奴。北魏孝文帝把北方各族迁到中原,推行汉化措施。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转运到欧洲;西域的物产及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历史结论 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概括两种文明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补充不少于3个相关历史现象,并根据历史结论归纳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2.(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1851年,英国人口倍增。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的人口增加了近11倍。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到2006年人口总数超过13亿,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如图所示:

中国1978-2006年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
——摘自赵鑫《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城市化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英两国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3.(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4.(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5.(2021·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国家事务异常繁多,篆书字画很多,书写速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
——摘编自纪云华等《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长期以来,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仿照汉字创立片假名和平假名。自此,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契丹原来没有文字,耶律阿保机建国后,以汉字偏旁拼合而成契丹文字。西夏文字是元昊等人模仿汉字创造而成的。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并简析秦统一文字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举出代表“晋字”最高成就的书法作品。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解。
6.(2021·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内容。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7.(2021·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欧洲第一个棉花集散中心。然而,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的流转,打击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雪上加霜的是,1589年,英国商人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了影响深远的贸易特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英国利物浦的商人将棉花和棉产品贸易打造成了19世纪最重要的贸易之一。1800~1860年间,棉产品占英国出口总值的40%至50%。1860年,棉花占美国所有商品出口价值的近60%。这些商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体,棉花位于其中心位置。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18世纪末以后,国内外市场对棉花的需求激增,这使得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奴隶主带着大批奴隶积极向西部迁移,垦地植棉。到1860年,肯塔基州等地已成为主要的种植园植棉区,黑奴数量激增。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威尼斯棉花产业衰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位于全球经济体中心位置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需求激增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
不同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历史现象: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丝绸之路,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路传到波斯;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共同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详解】(1)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个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雅典卫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
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都是中国文化遗产,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长城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路传到波斯;
与大运河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都促进民族或中外交流,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历史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2.(1)特点: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占比高;中国: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2)原因:英国:经历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大量的工厂需要众多的劳动力,导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东部沿海率先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大量人口从西部流向东部,出现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3)贡献: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中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人口集中点已由农业区转向棉纺织等工业区”“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分析可知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占比高;根据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可知,东部地带人口比重远超中西部地带,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经历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大量的工厂需要众多的劳动力,导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东部沿海率先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大量人口从西部流向东部,出现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
(3)贡献:从“1851年时,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从“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立足中国国情,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1)盛唐气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
(2)阶层:市民阶层。原因:宋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同时,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
(3)价值: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解析】(1)
依据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和所学从唐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以及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等回答。
(2)
依据材料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可得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是市民阶层;依据所学可得出原因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以及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
(3)
依据材料三“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和所学可得出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是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以及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等。
4.(1)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
(2)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繁密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大学是工业革命的源头,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列举:电的应用(电灯);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人造纤维)。
(3)关系: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1)
依据材料一“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可得出拥有自治权;依据材料“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可得出多样的学科设置以及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依据材料“。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可得出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以及学术氛围浓厚。
(2)
依据材料二“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和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繁密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大学是工业革命的源头,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进行解释。依据所学从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以及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列举。
(3)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1)趋势:书写各异到统一; 由繁变简。作用:文字的统一,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总之,文字的统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条件: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得到推广;书法家们的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举例:王羲之《兰亭集序》
(3)理解: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些民族和部分东亚国家借用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使汉字的使用与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至今还在使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可知,这体现的趋势依次是,书写各异到统一,由繁变简。根据所学可知,作用有,文字的统一,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总之,文字的统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可知,这体现的条件依次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得到推广,书法家们的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书法作品是王羲之《兰亭集序》。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应这样理解,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些民族和部分东亚国家借用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使汉字的使用与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至今还在使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1)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①救国
理由: 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在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先后失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_井冈山道路;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根据材料②“1978年12月、富国”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材料③时间段“1978年12月——2012年”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故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在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先后失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所以可在①处填救国。
7.(1)因素: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贸易;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进一步打击 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
(2)背景:工业革命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依赖棉花贸易;利物浦商人对棉花贸易的推动作用;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棉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影响:促使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黑奴数量激增;导致西进运动高潮出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驱赶;激化了美国南北双方对原料、市场、劳动力争夺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内战。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导致威尼斯棉花产业衰落的因素有,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向大西洋沿岸转移;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的流转,打击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雪上加霜的是,1589年,英国商人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了影响深远的贸易特权”可知,这体现的因素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贸易,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进一步打击 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
(2)根据所学可知,背景有,工业革命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棉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英国利物浦的商人将棉花和棉产品贸易打造成了19世纪最重要的贸易之一、这些商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体,棉花位于其中心位置”可知,这体现的背景依次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依赖棉花贸易;利物浦商人对棉花贸易的推动作用。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奴隶主带着大批奴隶积极向西部迁移、黑奴数量激增”可知,这体现的影响是,促使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黑奴数量激增;导致西进运动高潮出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驱赶;根据所学可知,其它影响还有,激化了美国南北双方对原料、市场、劳动力争夺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内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