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乐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3 07: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乐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大河奔腾不息,科技光芒熠熠生辉,人类构建了文明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邮票《殷代铜器》
(1)材料一中的铜器属于哪个朝代?概括这一时期铜器的特点。
材料二

①珍妮纺纱机 ②汽车 ③蒸汽机车 ④电灯
(2)将材料二中的科技成果对应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分类(写出序号即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变化。
材料三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的原因。
(4)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请谈谈你能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五百年来沧海横流,世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索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下大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一 某国发展简史(部分)
开始时间 主要史事
1475-1500年 复兴运动,包括这个运动的政治和经济、艺术和知识面貌方面
1525-1550年 宗教改革
1550-1575年 海外扩张,从海盗行为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热带属地的占有,在海外温带地方建立了新的使用英语的社会
1675-1700年 责任制议会政府的建立
1775-1800年 工业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1)指出“某国”是哪个国家。选择材料中一件史事,说明其对该国的影响。
【旧邦新命】
材料二 以下是乐乐同学阅读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时所做的摘要。
事件: ① 主题:自强求富,中体西用摘要: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事件:辛亥革命主题: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摘要: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事件:新文化运动主题: ② 摘要: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
(2)完善材料二中①②的内容。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休戚与共】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假如联合国即将召开大会,讨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请你围绕“十字路口的抉择”为大会拟一条标语,并作简要阐释。
3.(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千山万水,创造了足以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

(1)写出材料中“千山万水”的起点。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材料二
(1)材料一记录的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言论?指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的序号即可)。请写出至少两种获取史料的方法。
材料三 “沉沦”与“上升”,近代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沉沦”……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经过了11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诞生了人民的新中国。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分别举例论证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和“上升”。
5.(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世界近代史的一条主要线索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后所做的表格。
国家 主要原因 手段 纲领文献 结果
英国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战和“光荣革命” ②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武装斗争 《独立宣言》 赢得了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请分别写出上表中①、②对应的内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两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孙中山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辛亥革命是否顺应了当时的“世界潮流”(请回答是或否),并说出你的理由。
6.(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中外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1640——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从材料中找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并列出一位该事件的参与者。
(2)从材料中选择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明确写出所选择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前者对后者有何影响?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他们中涌现出 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个功臣集体,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 ……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 “最可爱的人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从材料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乐山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8.(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步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思想到制度再到技术的历程。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试举出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2)请完善上面思维导图中空白处的信息。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材料四 瓦特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有了蒸汽机作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人教社2018年版初中《世界历史(上册)》教科书
(3)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蒸汽机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9.(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当今世界,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开放包容,实现合作共赢,是各国发展的最优方案。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尺,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材料中选择一则史实来说明团结协作如何推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材料二
(2)上图中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座城市?以经济特区为例分析对外开放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材料三 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仍存在着很多矛盾和中途,如: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地区冲突、饥饿问题、领土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和(病毒)传染病等问题。中国解决相似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世界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实例,中国方案也成为维护国际安全、世界和平,促进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人教社2018年版初中《世界历史(下册)》教科书
(3)参考以下示例,请另举一例说明中国方案如何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途径。
示例:(示例包括方案名称、内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克服了一党专制和多党彼此竞争、互相倾轧的弊端,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答案:
1.(1)商朝;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
(2)工业革命:①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②④。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3)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国家和社会加大科研投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积极关心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工作者精神,培养良好品格;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四羊方尊”等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铜器属于商朝。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商朝铜器的特点是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
(2)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①③属于工业革命时期,②④则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变化: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即可: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3)根据材料三“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可知原因是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根据材料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可知原因是国家和社会加大科研投入;结合所学可知,其他原因还有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4)根据所学,从新时代中国少年的身份特征,分析概括为国家科技创新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积极关心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工作者精神,培养良好品格;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等。
2.(1)国家:英国;
影响:如选择史事:海外扩张;英国海外扩张对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市场和投资渠道,为英国的国家财富和实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选择“工业体系的建立”;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选择材料中其他史事亦可)
(2)填空:①洋务运动;②民主与科学。
理解:由洋务运动的器物之变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之变,再到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之变。
(3)标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阐释: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详解】(1)国家:根据材料一“在海外温带地方建立了新的使用英语的社会”“责任制议会政府的建立”“工业体系的建立”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海外温带地方”指的是北美,北美原是英国的殖民地,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责任制议会政府,是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所以“某国”是英国。
影响:从材料一中的史事,选择一件相对熟悉的史事,说明其对英国的影响即可,如对选择史事:海外扩张;英国海外扩张对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市场和投资渠道,为英国的国家财富和实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选择“工业体系的建立”;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填空:根据材料二“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和所学可知,该事件是洋务运动,所以材料二中①处的内容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民主与科学,所以材料二中②处的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理解: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信息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指的是由洋务运动的器物之变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之变,再到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之变。
(3)标语:根据材料三“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可知,假如联合国即将召开大会,讨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要围绕人类面临的问题拟定一条标语即可,如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阐释:根据材料三“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和所学,直接对拟定的标语进行阐释即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1)起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中共一大上,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12月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使我国的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
【详解】(1)起点:从“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此,材料中“千山万水”的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作答时,应选取自己熟悉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从选所选择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入手,拟定观点,并进行论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可参考以下示例:
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中共一大上,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12月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使我国的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
4.(1)孔子;儒家学派。
(2)材料一:①。
材料二:②。
方法:上网查阅,到图书馆(博物馆)查阅,实地调查,人物访谈等。
(3)示例:“沉沦”: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受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走向“沉沦”。
“上升”: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协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代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上升”趋势。
【解析】(1)
根据材料一《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因此材料一记录是中国古代孔子言论。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
材料一是著作,因此属于文字史料;材料二是出土的杂剧陶俑,属于实物史料。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博物馆)查阅,实地调查,人物访谈等获得史料。
(3)
根据材料信息,“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沉沦””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受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走向“沉沦”。“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协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代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上升”趋势。
5.(1)美国;《权利法案》。
变化:英国从封建社会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从殖民地变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孙中山。
是。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1)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光荣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颁布了纲领文献是《权利法案》,故②是《权利法案》。依据材料一“《独立宣言》”并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是美国立国文书,故①是美国。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从封建制国家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从殖民地变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
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所以辛亥革命是顺应了“世界潮流”。问题三:结合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及影响去论述理由即可。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6.(1)新航路开辟;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迪亚士(任写一个即可)。
(2)评分标准
【示例一】所选史事: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述:近代以来,英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二】
所选史事: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近代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其中探险航海家有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迪亚士。
(2)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关联的历史事件,概括主题。如事件是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述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等等方面分析。或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观点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可从近代史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等方面分析。
7.(1)图一:五四运动。图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组织)上的准备。
(2)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社会主义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和平的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任意回答一点。)
(3)内容:增强企业活力;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作用: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动;通过改革,促进了乐山经济迅速发展;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具有探索意义和借鉴价值。
【详解】(1)“历史事件”,由图一信息可知是五四运动,由图二信息可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组织)上的准备的角度分析。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信息“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巩固了新生社会主义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和平的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抗美援朝精神”,由材料信息“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得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3)“内容”,根据材料三信息“扩权试点”“经济承包”“厂长(经理)负责制”得出:增强企业活力;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由材料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异地上市公司”概括得出: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动;通过改革,促进了乐山经济迅速发展;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具有探索意义和借鉴价值等角度分析。
8.(1)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任意回答一点。)
(2)①《人权宣言》②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特点: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展开;由欧美国家扩展到亚洲国家;通过革命或者改革方式进行;颁布法律文件巩固革命、改革的成果。
(3)变化趋势: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关系: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为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最终促使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
【详解】(1)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2)根据导图信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独立宣言》”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人权宣言》,故①是《人权宣言》。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②是美国南北战争。根据导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展开;由欧美国家扩展到亚洲国家;通过革命或者改革方式进行;颁布法律文件巩固革命、改革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英国农业、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图二英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根据材料四“瓦特蒸汽机……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结合所学知识,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为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最终促使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
9.(1)历史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证明: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约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诺曼底登陆: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回答出史实,史实对应的作用。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城市:深圳原因:靠近港、澳,便于对外联系;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便于吸引外资;近代以来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较早,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较早,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海路交通便利。(任意回答一点。)
(3)中国方案:1.“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有效化解了国家内部的制度冲突,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巩固祖国统一;有效化解了民族冲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又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有借鉴意义。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有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协商处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求同存异”方针: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主张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有效管控分歧。促进了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6.构建人类共同体理念: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7.“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8.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新发展理念针对中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也为世界各国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回答出具体方案名称,解释方案内容,分析这种方案解决对应问题的意义。)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本问只要任选年度尺一史实,能证明团结协作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即可。如:《联合国家宣言》签署: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约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根据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深圳。根据所学知识,对外开放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靠近港、澳,便于对外联系;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便于吸引外资;近代以来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较早,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较早,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海路交通便利。
(3)本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举例说明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途径的中国方案,有名称、内容、意义即可。如:1.“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有效化解了国家内部的制度冲突,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作出了贡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巩固祖国统一;有效化解了民族冲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又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有借鉴意义。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有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协商处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5.“求同存异”方针: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主张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有效管控分歧。促进了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6.构建人类共同体理念: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7.“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8.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新发展理念针对中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也为世界各国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