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外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凉水中扩散的速度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时体积体积变小了-----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2.若和表示不同种原子,则下列模型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3.春天里百花竞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 )
A.质量小 B.体积小 C.不断运动 D.有间隔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闻到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6.下列微观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④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8.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9.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不发生变化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10.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把石油气压缩至钢瓶内储存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C.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糖能溶于水、湿衣服能晾干、墙内开花墙外香都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如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 ”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C.此物质的化学式为HO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氧气和臭氧(O2)的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不同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没变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有多种分子
13.下列对分子的认识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增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
15.下列事实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油菜花旁香味浓郁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蔗糖是白色固体说明分子肉眼可看见
C.干冰升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水结冰体积膨胀因为分子体积变大了
1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B 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 分子很小
C 水结成冰 分子停止运动
D 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变大了
C.水通电分解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充入灯泡中,延长使用时间。
18.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救援犬根据气味发现震后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二、填空题
19.如图所示,上瓶装的是无色的空气,下瓶装的是不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某种红棕色气体,当抽走玻璃片后,过一会,将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中气体的颜色__________,此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
20.通过如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
2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
生石灰能作干燥剂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2.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按照要求为下列物质分类: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
A洁净的空气 B蒸馏水 C五氧化二磷 D硬水 E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F冰水混合物
(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
23.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的基本微粒,原子是_____中的最小微粒。
三、实验题
24.化学课上,老师做了“魔棒生烟”的趣味实验,如图A。
(1)图A现象说明了微粒具有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侧注射器中等体积的少量液体同时滴在棉花上,结果观察到c处最先出现白烟。
①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______(选填“HCl”或“NH3”)分子运动较快。
②该实验与图A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2.B3.C4.C5.A6.D7.B8.B9.A10.B11.B12.B13.B14.B15.A
16.C17.C18.A
19.红棕色气体逐渐向上瓶中扩散 下瓶颜色变浅,颜色一致 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分子间存在间隙
20.(1)分解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21.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22.BCF B
23.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24.(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易挥发
(2)
(3)NH3 减少了污染(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