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牧场之国
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
捷克著名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卡雷尔·恰佩克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它们不仅是捷克家喻户晓的 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作者介绍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背景介绍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说说课文围绕牧场之国叙述了什么样的景观?
字词学习
毡房 牛犊 肥膘 爵位 呼噜
远眺 奔驰 吆喝 牲畜 哞哞叫
第一部分:(1)总写荷兰是牧场之国。
第二部分:(2~4)介绍了白天牧场和草原的景象。
第三部分:(5)介绍了牧场夜晚来临的景象。
第四部分:(6)总结真正的荷兰。
段落划分
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如画的田园风光的由衷赞美以及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和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课文主题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描写的是 “牧场之国”,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其中“专注”让人感受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人在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问题,体会到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草原柔软厚实的特点,让人想象到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四次。这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不仅仅是对荷兰的介绍,也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的喜爱和赞美的情感。总的来说,文中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荷兰牧场的赞美之情。
回顾课文,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我体会出牧民就算来到牧场,也尽量不打扰牲畜的生活,让牲畜生活在安宁、恬静的环境之中。
找出“牧场完全静下来”的句子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碧绿草原牛成群,骏马飞驰任自由,羊闲猪乐鸡安闲,牧场宁静又和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既是为了让真切地感受到荷兰作为牧场之国,不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强烈的热爱。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