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标志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创作背景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
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感知课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提示:
(1)结合课后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联系课文插图。
理解重点词语。
(1)惠:同“慧”。
(2)应声:随着声音;立刻,马上。
(3)甚:很。
(4)设:摆放。
(5)禽:驯养的鸟类。
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读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客人问题的故事。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这个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课文注释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说,你听懂他的言外之意了吗?
他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答呢?
如果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说话有礼貌。
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强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
没用很长时间,杨氏子是“应声答”。马上回答,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思考:你还读出了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再次朗读课文
梁国_______,甚聪惠。__________,父不在,________。为设果,________。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岁,________。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有杨梅。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主题归纳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客人问题的故事,表现了男孩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