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花苞(bāo) 高邈(miǎo) 咄咄逼人(duō)
B.甘露(lù) 干涩(sè) 粗犷(kuàng) 毫不掩饰(shì)
C.凄冷(qī) 莅临(wèi) 吝啬(lìn) 干净利落(luò)
D.池畦(wā) 草垛(duò) 萌发(méng) 倾盆瓢泼(piá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朗润 嘹亮 抖擞 干躁
B.黄晕 喉咙 睫毛 响晴
C.化妆 棱镜 干涩 澄清
D.屋檐 凄冷 碣石 蟋蟀
3.下列依次填在①②③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①________,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②________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③________,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绚烂的灯光将鸟巢体育场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
B.我们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贮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C.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他们同学三年,关系一直很好,两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②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③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④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安全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工艺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少儿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8.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全文用诗的笔调,按“盼春—颂春—绘春”的思路,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描绘春天。
B.《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景色,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寓情于景。
C.《观沧海》一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D.《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默写
9.补写句子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 , 。(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 。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 ”,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三、名著导读
10.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尔听到了也发
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然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1)选文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各是因为什么原因?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 的环境特点。
1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3.小海解释了下面画线字的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类)
B.以至呵逐亦不去(离开)
C.颇骇怪(奇怪,惊疑,这里是“对……感到奇怪”)
D.县令果健者(有才能)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蒋
曰 不 然 令 必 健 者 能 使 人 不 敢 慢 其 命 令 如 此
15.小海赞赏“蒋堂”,而小华钦佩“县令”,你更赞同谁的想法?结合选文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采春
乔忠廷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头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目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张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怎么早已一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舒展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舒展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变得更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得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足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绿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花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有删改)
(1)文中最能概括人们在冬天的感受的一个词是: 。
(2)散文的美往往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请以第④段为例,说说这一段使用叠词的作用。
(3)请说说结尾段画线句的含意和作用。
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
(4)同样是写春,乔忠延的《采春》先花了大量笔墨写人们在冬天的感受,然后才写到春;而朱自清的《春》则在开头就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请简述理由。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浇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茁壮的杂草。她笑了,在心里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地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地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拣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它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选文有改动)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填空。
称谓:杂草→ →花儿
态度: →认可→
(2)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3)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七、写作题
18.开学有一段时间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新同学。请以《夸夸我的新同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1)山岛竦峙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答案】(1)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2)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答案】11.清幽、寂静
12.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怀。
【答案】13.A
14.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15.示例1:我赞同小海的想法,因为蒋堂眼光独到、善于识别人才:县差执着等待回信,推测出县令是个有才能的人;爱惜人才:亲自为有才能的县令传扬声誉,推荐贤能。
示例2:我赞同小华的想法,因为县令有才能,他能够让作为下属的县差不敢怠慢他的命令,执着等待蒋堂的回信;同时苏子美也证实了县令是一位能干的人。
16.【答案】(1)煎熬
(2)文章第④段多处使用叠词,不但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春天到来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而且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节奏感和亲切感。
(3)含意:诗人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写进了诗歌里,这些诗歌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从而永垂不朽。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诗人将春意幻化为诗歌,经典传承后人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我更喜欢《采春》的开头,因为这样的开头一方面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冬天的漫长与煎熬,使行文富于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另一方面为后文写“采春”的欢乐做铺垫。
17.【答案】(1)植物;否定/忽视;肯定/尊重
(2)①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妈妈对花儿的喜爱之情(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②运用拟人手法,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3)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4)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一切生命。
18.【答案】【范文示例】
夸夸我的新同学
榜样不一定是报纸、上电视上出现的大人物,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细观,每个人都有闪光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我就来夸夸我的同桌——李欣婧。
她写的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每天早上,翻开她的随笔本,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每一个笔画都规规矩短、方方正正;整篇文章学大小一致、排列整齐。不仅是随笔,英语笔记、数学习题,她也会合理安排空间,让人看到便感到舒适。
她说每一句时都心平气。和我不论是聊天时,还是检查时;不论是平常,还是着急时,她总会用一样的语气说每一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端庄、大方。
她对人很友善。有时,我忘带了什么书,在其它班又不认识人,就只能在本班里找人缘广的同学帮忙。而每当这时,她总会来帮助我,一本书拿在手中,一股暖流淌在心头。
她从来都不会迟到。不论是酷着严寒,还是风霜雨雪,她总能早早地到了教室。虽然我们顺路, 但在上学时却很少遇到;她出门总比我早。在我看来正常的到校时间在她看来,或许是最晚出门的时间。每次来到教室,虽然很多时候人不太多,但总能看到她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或是写作业。
她很细心。达一点,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桌垫下干干净争没有一张纸片,上课前总能把书摆在课桌上;每次离开座位都把凳子收好……这么多证据,谁能说她不细心?
这就是我的好同学;李欣婧。她身上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却现在才发现,真是后悔啊! 快去寻找你身边的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