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22: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一 语 文
阶 段 检 测 练 习 题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根据提示,填写句子。(10分)
(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2) ,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
(3)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
(5)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辩日》)
(6)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7) 《十五夜望月》中作者怅然于家人离散,表达浓浓思乡情的句子是: , 。
(8)孟郊的《游子吟》中通过描绘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的动人情景,歌颂深沉真挚母爱的句子是: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孰为汝多知乎 ( )
(3)任尔东西南北风 ( ) (4)弗若之矣 ( )
3.下列各项生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肆虐(nuè) 陡然(dǒu) 恩赐(cì) 囫囵吞枣
B.熏陶(xūn) 虹霓(ní) 琴弦(xián) 不可思议
C.怒号(háo) 憎(zēng)恶 慷慨(kǎi) 司空见贯
D.吊唁(yàn) 威协(xié) 璀璨(càn) 见微知著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B.他本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C.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他主持节目,常常喜欢叫错名字,张冠李戴,增加一些笑料,以此来博得观众的注意。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5月30日18时22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B.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C.菜鸟驿站采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D.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家风善行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发生,无不彰显着家风传承的魅力。
6.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文学常识正确)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有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此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此句修辞手法分析正确)
D.“五谷”指稻、麦、黍、菽、稷,“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文化常识表述正确)
7.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卫夫人教授王羲之书法,她认为:点如“高峰坠石”,让人理解 ;横如“ ”,让人领悟 ;竖如“ ”,让人知道 。书法之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①强韧和坚持 ②万岁枯藤 ③重量与速度 ④千里阵云 ⑤开阔的胸怀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⑤②①④③ D.③④⑤②①
8.下面是两位名人关于读书的见解,分别写出其表达的主要意思。(2分)
A.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B.美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读书应当像石床的矿工一样,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
A: B:
9. 名著阅读(6分)
(1)梳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4分)
鲁滨逊遇到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
无法估算日子 ①
② 从船上收罗到很多东西
③ 通过砍木材、加工、打桩,建立住所
内心感到恐惧、沮丧 ④
(2)我们离开那个地方后,也有好几次不得不上岸取水。特别有一次,在大清晨,我们来到一个小岬角抛了锚。这时正好涨潮,我们想等潮水上来后再往里驶。佐立的眼睛比我尖,他向我低声叫唤,要我把船驶离岸远一点。他说:“看那儿,一个可怕的怪物正在小山下睡觉呢!”我朝他手所指的方向看了一下,果然看到一个可怕的怪物,原来那是……
选文中的“怪物”是 ,“怪物”最终的结局是 。(2分)
二、阅读。(共38分)
(一)除夜作(4分)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0.诗歌首句用“ ____”“ ”两字,营造出除夕之夜旅馆中的孤寂、凄清的意境。(2分)
11.诗人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回答。(2分)
(二)刘仁嗜弈(12分)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①焉。竟②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③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滞:停留。②竟:结束。③熟:仔细。④甫:刚刚。⑤诩诩(xǔ)然:夸耀的样子。⑥哂(shěn):讥笑。
1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鲁人刘仁嗜弈 ( )      (2)遂滞焉( )       
(3)曰:“善”( )           (4)刘愕然(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不精 非然也           B.诩诩然以为必胜 为是其智弗若与
C.胜者欲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无招架之力 通国之善弈者也
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15.文中对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从哪里能看出他的“嗜弈”和“不精”?(用原文回答)(2分)
“嗜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棋品如人品。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三)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女孩(11分)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
③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因为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应该有一样拿得出手、逢人便可炫耀的特长吧。
⑥后来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
⑨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
⑩我得奖了吗 我没有得奖。
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后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一缕阳光打在我脸上,也照在了我心头,拂去了积攒在我心头多日的阴霾。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去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女孩。”
17.阅读第⑥- 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3分)
情节 “我”的心理
赛前准备 踏实
① 平静
② 难过
画室看画 ③
18.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3分)
19.第 段说“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体悟到“比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3分)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我”的转变做了铺垫。
B. 第 段中的“剥夺”一词指“我”没在比赛中获奖,因而觉得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丢失了。
C. 文中第 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突显出比赛失利对“我”的打击之大。
D. 文章最后一段内容与题目相照应,表现出“我”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变得自信。
(四)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11分)
①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②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③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这样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④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困难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⑤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到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2.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分)
23.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24.下列哪则材料可以用作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佛系青年”其实是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因求之不得而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生活态度。
【材料二】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作文。(50分)
请以《那个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