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
课
12
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六单元
1.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入手,理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唯物史观)
2.借助时间轴和地图,了解自15世纪开始,殖民国家在亚非拉各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时空观念)
3.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表现;亚非拉人民的遭遇;柏林会议的内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史料实证)
4.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含义;理解总督制度;知道农奴制、“有效占领”原则的内容;辨析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区别。(历史解释)
5.认识殖民扩张的危害以及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不合理状态;树立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获得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重点: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难点: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亦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历时数百年。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了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18世纪,拉丁美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瓜分海外殖民地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时间 殖民国家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范围
15世纪-16世纪中叶 西班牙
16世纪 葡萄牙
17、18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
1496年,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到16世纪中叶,殖民地包括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1、殖民扩张过程
拉丁美洲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的地区。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政治上:
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辖区治理殖民地。
(2)经济上: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③发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④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黑奴贸易
美洲的银矿
美洲的种植园
2、殖民方式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掠夺财富】
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外国征服者出现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总共不少于7000万,也许还要多,一个半世纪以后就减少到总共只有350万。
【种族屠杀】
戈雷岛,大西洋的一个岛屿。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到达目的地(美洲)之后,黑人再次被卖到矿山或种植园做奴隶。
贩卖黑奴
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样就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在工业方面,西班牙禁止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输出的产品,在对外贸易方面,不许在殖民地各地区之间有贸易往来,不准跟外国进行贸易。实行专卖制,如烟草、食盐都在政府专卖之列;征收苛重的捐税。
发展种植园经济;
垄断贸易;
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对美洲而言
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
对欧洲而言
引起“价格革命”,造成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教材第72页“学思之窗”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3、影响
知识扩展: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留下的现实影响
经济方面:拉丁美洲殖民地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考迪罗制度。
政治方面:独立出现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
思想文化: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
人种: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却几乎被灭绝殆尽。今天的加勒比海诸国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种,这一地区的真正主人印第安人已经悉数灭绝。
现代化进程:拉丁美洲现代化步履维艰。
建筑风格:深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风格影响。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15-16世纪的西、葡早期殖民活动
主要殖民国家
主要侵略对象
殖民特点(方式)
葡萄牙
西班牙
亚洲沿海地区(印度的果阿、马六甲、中国澳门)
建立商站,垄断商路
菲律宾
直接统治,抢夺土地和财富
2、17-20世纪初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活动
阅读教材第70-71页,分别找出在南亚、东南亚、西亚和东亚地区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国家和被侵略的对象。
(1)南亚(印度):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①经济: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政治:武力挑拨或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
——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
(2)东南亚
①荷兰: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占领印度尼西亚
②英国:占领缅甸和马来半岛大部分
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印度支那地区)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美西战争:1898年)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3)西亚
①英、法、俄瓜分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②英、俄控制瓜分伊朗
(4)东亚:
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日本于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
背景 时间 殖民国家 殖民范围 殖民方式
新航路开辟 15--16世纪中叶 葡萄牙
西班牙
17世纪 荷兰
英国
两次工业革命 18--20世纪 英国
美国 法国 日本 俄国 二、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
[概念解析]“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
在亚洲建立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菲律宾
直接统治,掠夺财富
印度尼西亚
组建贸易公司
入侵印度
组建贸易公司、直接掠夺、侵占土地、种植并走私鸦片
控制印度全境;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伊朗南部
武力侵略
不平等条约
划分势力范围
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
侵占越南、柬埔寨、老挝
伊朗北部划分势力范围
吞并朝鲜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思考探究】
以亚洲为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
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
材料二:……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直接掠夺财富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原因:17、18世纪时殖民侵略以寻求黄金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侵略殖民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第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15-19世纪中叶:
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全面的殖民入侵(逐步放弃奴隶贸易)
(1)北非
①埃及成为英、法争夺的重点,控制苏伊士运河。
②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③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18 世纪后期到19 世纪后期,
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人文资料。
(3)19世纪后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争夺
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
②1884年柏林会议。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柏林会议 1884年
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俾斯麦主持召开柏林会议(漫画)
会议参与国:
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丹麦、荷兰、俄国、西班牙、瑞典、挪威、土耳其和美国。
2.会议最终确立了瓜分非洲怎样的原则?
柏林会议给非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有效占领
地图上作业
1885年初柏林会议结束时,列强只占领了非洲大陆面积的25%,但到1912年止,列强已经占领了非洲96%的土地,非洲大陆基本上被帝国主义列强分割完毕。
——王助民等著:《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1415-1990》
开始: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殖民体系的形成
15世纪——18世纪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5世纪——20世纪初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5世纪——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9世界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本殖民地和附庸国。
1.过程
2. 形成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等背景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经济的大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
——岳麓版选修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材料二: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对资本主义国家:
(1)获得广阔市场和大量廉价原料,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4、影响
材料一: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集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位迅速生产的工厂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
材料一:就19世纪早期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印度货物出口到英国和中国的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将大部分利润带回了伦敦,以至于印度的经济水平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 ——《极简海洋文明史》
材料二: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寨变成生产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村......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纪经济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1)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带来灾难与落后;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近代化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随着殖民扩张急剧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三:......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他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对世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对世界格局:形成西方支配东方,以西方为中心的地位。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01
02
03
04
对资本主义国家:(1)获得广阔市场和大量廉价原料,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对世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世界格局: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其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东方从属于西方。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破坏性: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带来灾难与落后;
建设性: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近代化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情况
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15-16世纪西、葡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南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东南亚:荷、英、法、美汇聚东南亚
西亚:英、法、俄在西亚的势力范围
东亚:中、朝两国遭受侵略
15-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
工业革命后欧洲殖民者
对非洲的侵略
瓜分非洲的结果
北非:英、法之间的争斗
内陆探险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的原因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对世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小结
2.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如印度和埃及主要种植棉花、东南亚出产橡胶和锡、古巴出产蔗糖等。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殖民主义政策 D.工业革命
C
1.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B
课堂练习
3.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不同之处,如殖民者的扩张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 “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段外,还有租地、联姻等方式。这是因为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人民富有反抗精神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较大
4. 19世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些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剧 B.三国达成了瓜分非洲的协议
C.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 D.形成了针对非洲的殖民体系
A
A
5. 1884年,英、法、德等国就非洲殖民地问题在柏林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一决定
A.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C.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 B. 亚非拉地区的的贫困
C. 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D.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