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备课组 集思广益 时效课堂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习 目标 分析诗歌意象理解作者的思考。 体会诗歌语言的雄浑、高亢、阳刚和大气。 3.赏析诗歌新奇而充满刺激的美学效果。
学习 重点 把握诗歌语言的质感、透明而饱满的特点。 2.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 难点 把握诗歌语言的质感、透明而饱满的特点。 2.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 方法 诵读与鉴赏
课时 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创新
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感受青藏高原的巍峨壮美!感叹人世沧桑,放眼未来,树立必胜信念。 二、赏鉴诗歌 任务一:诗画转换:通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所联想的画面。 任务二: 再读诗歌,寻诗中之“我” 1、造句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是一个( )者。 2、寻找诗中“我”的青春身影 3、朗读诗歌,说出读后的感受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感受:惊险、凝重、痛苦 4、品读诗歌,析“我”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已征服一定的高度了,但还会继续攀登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落日景象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光明不再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环境险恶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内心的恐惧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我”的毅力、坚持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渴望强大力量支持 在锈蚀的岩壁; 得到释然,归向宁静 诗人的心理描写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面对险峻环境 依然坚持攀登着的勇士形象 5、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峨日朵雪峰之侧》选取了“太阳”“山海”“石砾”“深渊”“军旅”“铆钉”“巨石”“血滴”“雄鹰”“雪豹”“蜘蛛”等较为庄严、奇险的意象,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的张力。 6、描绘画面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1、视听合一:视觉——“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听觉——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视听合一,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易事。 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 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3、强烈的对比:两组意象形成鲜明而浓烈的对比:强大和弱小、光明与幽暗、热闹与沉寂、高拔与低矮。 任务三:知人论世,探我(诗人) 阅读补充材料: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1996)、《昌耀的诗》(1998)等。2000年3月,身患骨癌的昌耀在西宁跳楼自杀。 昌耀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1957年4月,因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乘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之机。昌耀被划成了右派,在藏区和沙石场劳动改造了20年,从此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62年8月昌耀26岁时所作本诗,昌耀正在距离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是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的一首短诗。直到1979年平反。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初稿时诗人正处于自己人生的一段苦难经历中,20多年过去之后,当改革开放到来,让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写作的状态,他重新删定了这部作品。 昌耀塑造的攀登者的形象,是自我的投影,尽管身处特殊年代,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没有随石砾而堕入深渊,默默坚持,迎来光明,获得快慰。 昌耀曾说:“我是风雨雷电合乎逻辑的选择!” 任务四:请同学们结合补充资料,小组探究“我”与我,赏析诗人自身形象及蕴含的情感。 抒情主人公“我”的攀登者形象与作者自身形象是有关联的。诗人早年曾经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理想与热情,但是生活却给了他严厉的答复。但是,诗人依然保持着生活的信心,但这样的信心不再是少年的狂热,而是多了审慎、多了清醒,多了对生活内涵的深刻的体认。 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任务五、读诗感悟: 1.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还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 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 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 2. 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结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加以分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破旧立新,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积极昂扬的创造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用自己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课堂总结 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业 诵读诗歌 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 设计 所见 落日 山海 攀登者 所闻 嚣鸣 守住高度 峨日朵雪峰之侧 所感 快慰 沧桑情怀 小蜘蛛 共享快慰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