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2 23: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温故知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原因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矛 盾
列强入侵
加剧
自然灾害
激化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和思想准备)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原因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851年1月
广西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时间:
地点:
领导者:
建号:
起义军:
标 志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1851年11月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金田起义
意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南王:冯云山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天王洪秀全
金田
永安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南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理想: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进军南京路线
桂林
长沙
武昌
二、定都天都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能实现的原因: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水平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①反映农民愿望,农民斗争结晶。②绝对平均分配,脱离社会实际。
二、定都天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
武昌
安庆
天京
连镇
天津
北京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目的:

二、定都天都——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洪秀全相貌复原图
洪秀全
猜忌内讧 信仰崩塌
翼王石达开





密诏
处死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1
2
3
4
5
6
2、时间:
1856年
3、结果:
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4、影响:
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5、挽救措施:
①提拔洪仁玕为干王
②提出《资政新篇》(1859)
③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
1、原因: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三、天京陷落——天京事变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三、天京陷落——重整国政
洪仁玕
未实施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世界潮流。
进步性
空想性
三、天京陷落——《资政新篇》
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期 太平天国前期 太平天国后期
内容 ①平均分配土地 ②构建“四有二无”理想社会
评价 ①反映农民愿望,反封建色彩。 ②脱离社会实际,难以施行。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①反映时代潮流,资本主义色彩。
②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地位: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与《资政新篇》
1860年
(1)安庆陷落
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共同镇压
(2)李秀成东征失败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3)天京陷落
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三、天京陷落——失败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金田
永安
天京
武昌
天津
长沙
天京事变
北伐
西征
天国之路
定都天京
①金田起义(1851)
②永安建制
③定都天京(1853)
④西征、北伐
⑤天京事变(1856)
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1843~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
4、失败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三河镇大捷
湘军
安庆失守
淮军
清军
洋枪队
天京
天京沦陷
慈溪
上海
杭州
安庆
汉口
武昌
寿州
庐州
三河镇
失败
⑥天京陷落(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43~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
阶段 大事 说明
兴起
发展
高潮
转折
失败
金田起义
(1851)
定都天京(1853)
北伐(失败)
西征
天京事变
(1856)
天京陷落
(1864)
“拜上帝会”
建号“太平天国”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天朝田亩制度》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资政新篇》
失败标志
军事全盛时期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军事策略失误
缺乏切合实际的纲领
领导集团腐败争权
清政府、外国势力
联合镇压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
的局限性
永安封王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 壮烈的一章。
1.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3.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4.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中外联合绞杀——客观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天平天国运动——意义、失败原因
STEP 1
STEP 2
STEP 3
(1)地位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局限性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积极作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四、天平天国运动——评价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51.1
1851.12
1853.3
1856
1856.9
1864.7
最终失败
重建核心
1853.3
天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课堂知识框架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领导人:
时间: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
洪秀全
1851年——1864年
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建立组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北伐西征(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重整国政—— 天京陷落(失败)
①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得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②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③思想觉醒,创立“拜上帝会”
解天京之围至全盛
金田起义
发展形势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颁纲领
北伐又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天京变乱
新纲领
新核心
1859
资政新篇
中外联合安庆失守
1862
1864
天京陷落
课堂小结
1.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
课堂反馈
2.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天京保卫战失利 D.永安建制
B
课堂反馈
3.下侧是《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此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C.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D
课堂反馈
4、下图为太平天国颁布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C
课堂反馈
5.下列年代尺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③处应该是( )
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B.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D.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C
课堂反馈